?

班級管理中的高中生公共秩序教育

2015-09-10 07:22譚為發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15年11期
關鍵詞:公共秩序高中生意識

譚為發

就在2015年新年鐘聲即將敲響之際,上海外灘陳毅廣場,因為參加跨年燈光秀的人們缺乏公共秩序意識,發生擁擠踩踏事故,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傷的慘劇,死亡的人員中最大36歲,最小16歲,平均年齡僅22歲。這血的教訓值得我們深思,我們從死亡人員的平均年齡看,年輕人的公共秩序意識淡薄,高中生的公共秩序教育應該比應試更加重要,作為高中班主任,加強高中生的公共秩序教育應該成為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高中生公共秩序行為缺失的現象

校園里經??吹缴贁蹈咧猩仓刃蛐袨槿笔?。主要有:課間在走廊里大聲喧嘩,三五成群擠在一起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粗話臟話脫口而出,站滿廊道、全然不顧過路的其他同學和老師。遇到上學、放學等候電梯不排隊、不顧一切向里擠。就餐、放學的路上,不管人多人少,照樣手拉手并排走,照樣你推我搡,照樣勾肩搭背。食堂就餐不排隊,時不時地還會插隊。中午在食堂就餐結束以后,在回教室或者宿舍的路上隨手丟棄水果皮。高中寄宿生一般是4~8人一個宿舍,早上起身以后搶占水龍頭,結果是大家擠來擠去,都趕不上早讀。高中生明知道公共場所應該怎么做,但是就是不規范,更談不上權利的行使、義務的履行。班級討論公共秩序問題解決方案時,都不怎么積極發言,也不愿意建言獻策,明顯地放棄自己的公共秩序權利。少數學生看到別的同學違背公共秩序,損害自己的公共秩序利益,考慮同學之間的關系、面子,不制止、不舉報、不反對,不是履行公共秩序義務養成習慣,而違背公共秩序行為成為家常便飯。

二、高中生公共秩序缺失的原因

1.個人利益至上

我國有幾千年封建制度的歷史,封建社會,國家是皇帝的,皇帝是個人;土地是地主的,地主是個人。家庭作坊式的手工工場,如何會孕育公共秩序意識,加上當時人口數量少,公共資源豐富,人們在實踐中就沒有遇到需要處理的公共秩序問題,當然就不會產生公共秩序意識。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生產要素分配所得逐漸增大,個人利益的追求前所未有,爭取私人利益逐步成為民眾的主流,公共秩序的意識很難形成。學校是社會的細胞,高中生也是社會成員,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在面對集體、公共利益的時候,同樣選擇個人利益,于是公共秩序教育就顯得蒼白無力。為了自己不遲到,搶先擠進電梯;為了早點趕上早讀課,搶占水龍頭。

2.公共空間不足

現代高中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生活在“四、二、一”家庭,是家庭的小皇帝,從兒童時代起,就是老人、父母聽他們的、為他們讓路,兒童時代個人要求至上,為所欲為,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就已經埋下了個人、私欲的種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不需要秩序,更沒有秩序規范的行為,自然就不會有公共秩序意識的產生。到了幼兒園、小學、初中,學校強調每位學生怎樣遵守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側重于個人行為對公共秩序的影響,忽視公共秩序對個人的作用。很少有教師強調公共場所個人是無作為的,必須按照公共指揮、公共規范行事。許多中小學開展的疏散演練,強調以最快的速度逃離危險場所,忽視有序疏散,把目光集中在速度上,而不是秩序上,更加劇了個人至上的無序行為。我們看到中小學放學時學校大門外,等候接孩子的家長自動車、自行車、步行秩序混亂,少數家長就為了早幾分鐘接走孩子,搶道、占道、超車等,日復一日,學生耳濡目染,怎么會自律形成公共秩序意識。如果在陳毅廣場,大家遇到公共空間險情,都有公共空間意識,沒有個人意識,都能夠做到有序的堅守,等待統一指揮疏散,這樣的慘劇還會發生嗎?問題就出在不履行義務地行使個人秩序權利,導致公共秩序權利的喪失,進而發生本不該發生的慘劇。

3.學校教育缺失

我們的高中教育,長期以來,智育第一,應試為主,把學校僅僅當成是學生長知識的地方。尤其是高中的德育工作假、大、空,當高中生十八歲成人儀式過后,公民教育應該成為高中德育工作的重點,可是高中一周僅有的一節班會課也會用來做數學題,哪有時間給學生開展公共秩序教育與體驗。當學生踏進社會,一旦遇到公共秩序險情,他們壓根兒就沒有公共意識,本能的私欲促使他們喪失公共秩序行為,使險情更加危險。上海外灘的踩踏事故就是這樣,當人潮涌動時,年輕人的私欲、急于脫離險情、保護親人的欲望,加劇人員涌動,加劇死亡的來臨。

三、高中生公共秩序教育的策略

1.規范班主任公共秩序行為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班主任的言行對學生是無聲的教育。班主任首先應該成為學生公共秩序的榜樣,如,停車有序,上下樓梯靠右邊,等候電梯按照次序,即使學生讓給你先上,也要婉言謝絕。組織集體集會按照指定位置就座,就餐要排隊,不要特殊化,遇有緊急集合,讓學生有序離開教室以后自己再離開等。給學生形成教師就是遵守公共秩序的人,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2.強化高中生公共秩序意識

一是在所有公共區域標語提示公共秩序要求,如上下樓道靠右行,就餐排隊、打飯依序,等候電梯排隊、進出電梯依序,課間嚴禁在走廊打鬧、成群交流等。二是召開序列化的公共秩序教育主題班會,我怎樣遵守公共秩序,公共空間的私人作為,維護公共秩序怎樣做到無我,珍惜你的公共秩序權利等。三是通過板報宣傳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明確公共秩序的含義,了解公共秩序中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有哪些,及時報道社會生活、學校生活中因為公共秩序問題引發的各種事故等。四是高中生公共秩序行為規范知識讀本,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開展公共秩序知識學習和宣傳。

3.培養高中生公共秩序習慣

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時間的規范約束,需要不斷地重復同一種行為,需要由強制性向自律性過度。如,課間走廊流動有序,需要同一樓層的班主任聯動,每次課間時值班,抓住在走廊違背公共秩序行為的學生,無論是哪個班的都要進行嚴格的教育。如,宿舍洗漱有序問題,衛生值日的同學第一個洗漱,洗漱完成打掃宿舍。兩個水龍頭,每次兩人,洗漱完成立刻離開宿舍前往教室,對不按照順序的學生嚴格教育,運行一段時間以后,就會自然形成習慣。

4.形成家庭社會育人的合力

利用家長會學校告知家長接送孩子遵守公共交通秩序,嚴禁在校門口亂停。安保人員在校門口值班,記錄亂停車的車號碼,看看我們的學生是否反對家長違背公共秩序,有沒有力勸家長有序等候接送。利用假日開展維護公共秩序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我是小交警”志愿服務活動,創建文明城市活動時,與交通部門聯系,組織志愿者到十字路口維護交通秩序,讓學生體驗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中國經濟強大的同時,國民素質的提高更是迫在眉睫。公共秩序素質顯示一國的國民形象,我們應該重視學生的公共秩序教育,為學生未來發展服務。

(作者單位:江蘇泰州市民興實驗中學)

猜你喜歡
公共秩序高中生意識
如何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
例談概率統計備考的五個意識
高中生學習·閱讀與寫作2020年7、8期合刊
初一學生符號意識的培養應從“理解”入手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國涉外法律適用中的界定
中國出了本(高中生)
論國際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消防意識
淺析歷史沿革下的尋釁滋事罪的發展路徑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國運用的回顧與前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