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體書店復興?

2015-09-16 01:54雅倩
出版人 2015年4期
關鍵詞:書店實體

雅倩

無論實體書店的“復興時代”是否真的已經來臨,無論我們的生活發生怎樣的改變,對于書籍的那份熱愛,對于書店的眷戀是不會改變的。

在經歷過2011年實體書店接連關張的“低潮期”后,近兩年來,我們似乎又欣喜地看到了書店行業新的成長與進步。除了像三聯韜奮書店這樣的老牌民營書店摸索自身的發展與轉型之外,很多由年輕團隊打造和經營的新型書店陸續誕生。加之,國民對閱讀與書店的關注度日益提高,以及各種政策上的扶持利好,實體書店似乎迎來了“復興時代”。

城市公共空間的新形態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如今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實體書店對于我們,對于一座城市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也許,我們只是抱著去尋一本好書的愿望出發,最終卻在書店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收獲一場心儀作家的讀書分享會,甚至是一次奇妙的夜游、夜讀體驗。在書店這個獨特的城市公共空間中,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的自由。而這,也正是實體書店的魅力所在,是網絡書店永遠無法替代的。

每家能夠生存下來的獨立書店都有自己的優勢,比如,北京的單向街如今已經改名為單空間,從一家書店轉型成了一家科技公司,旗下有微在和單讀兩個品牌??梢哉f是在書店這個空間之外,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成立于1996年的南京先鋒書店,一直堅持以“大地上的異鄉者”為座右銘,為讀者打造融合建筑元素、宗教情結、人文關懷的公共空間。如今,先鋒不但在南京市內擁有多家分店,并且已經把書店開到了無錫惠山古鎮、黃山黟縣碧山村。位于南京五臺山,由地下停車場改造成的先鋒書店總店,更是入選了由英國BBC評選出的2013年度“全球十大最美書店”。

對于獨立書店來說,選擇連鎖無疑是需要經過謹慎思考和科學運營的。其實,獨立書店很難復制,哪怕是自己復制自己。而目前,獨立書店不但面臨網絡書店的挑戰,就連紙質閱讀的方式都逐步被數字閱讀取代的時候,獨立書店必須從自身出發,在運營模式上有更多新的探索和創新。

“復合式經營”,這個說起來簡單的事情,做起來卻并不是賣賣咖啡和創意產品那般簡單。有時候,吸引我們的正是書店本身這個空間,這個由書籍所構成的小世界中,我們除了讀書還能做什么?答案或許出乎你的意料:聽一場小型爵士音樂會、參加一對新人的婚禮、做一個被書香縈繞的夢……而這些并不是我的異想天開,如果你有機會去合肥保羅的口袋書店、大連回聲書店、深圳舊天堂書店,你就可以享受一場書店音樂會;而如果你是一個背包客,紹興的新青年書店、廣州的1200bookshop則都能夠讓你在書籍的懷抱中度過溫暖的一夜。

而所謂公共空間,是公眾進行休閑和娛樂的場所,是人們日常交往的平臺,它同時是鄰里近距離接觸的媒介,也是人們接受社會教育的中心。各個階層與不同身份的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在這里,人們可以品評與己甚遠的國家大事,也可以就身邊的人或事暢所欲言。

在近現代的中國,茶館、私人園林、乃至咖啡館都曾經是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間。而反觀當下,實體書店,特別是其中的獨立書店則更多地承擔了城市公共空間的職能。

如果仍舊以“賣書的場所”來定義如今的實體書店,那么與網上書店相比,實體書店的確無法顯現其獨特的優勢。所以能夠把讀者從價格更加低廉的網上書店吸引回實體書店的方法就是,提供網上書店這一“虛擬”主體無法提供的個性服務以及體驗經濟。

體驗經濟被稱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服務經濟階段之后人類的第四個經濟生活發展階段,或稱為服務經濟的延伸。從工業到農業、計算機業、因特網、旅游業、餐飲業、娛樂業(影視、主題公園)等等,各行各業都在上演著體驗或體驗經濟。如今,以體驗為主的獨立書店也應運而生。

比如,在大陸比較早實驗這一形態的書店是北京的時尚廊,這是一家集圖書、雜志、音像、設計品、生活雜貨、咖啡、輕食簡餐、微醺酒館、講座沙龍、藝品、小型展覽等為一體的概念書店。自2008年6月開業至今,一直在多元經營上進行探索,時尚廊長期堅持“讓閱讀變成時尚”的理念,把閱讀融入生活。

如今,越來越多的書店開始把自身定位為城市中的公共空間,或是文化地標,而當書店這一“場所”不再拘泥于售賣書籍這一項功能時,書店也就擁有了更多的可能。

小而美書店的溫度

我理想中的實體書店,它應該開在街角或是社區中,面積不用很大,有一兩個親切的店員,有小孩子可以玩耍的空間,窗臺、桌角配些小綠植,至于書籍的品類,依據店主自己的喜好就好。這樣的書店,就像是你的鄰居,你的朋友。其實,比如,在臺灣導演侯季然的紀錄片《書店里的影像詩》中的40家書店,大多是如此。

這部影片記錄了我國臺灣獨立書店的生命樣貌,長120分鐘,每3分鐘表現一家書店,共40家。也正是這40家小書店,為我們展現出了書店的另一種可能。雖然,獨立書店往往憑借“個性”吸引讀者,但這些書店嘗試的方向,以及不同于傳統的經營思路,同樣也是值得大陸書店借鑒的。

當閱讀已經不再是一件刻意而為的事情時,書籍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就從導師變成了朋友和伙伴。那么,做書店是不是也要變得更加貼近生活,更加有趣一些?

位于臺灣宜蘭縣員林鄉的小間書菜就是很有特色的一家。僅從名字上看,這是一家和“菜”有關的書店。而這家書店,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讀者可以“以書換菜”。小間書菜的主人江映德、彭顯惠夫妻倆,原本的職業是計算機工程師與設計工作,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兩人于2013年2月辭掉原本的工作,舉家遷往宜蘭當農夫。由于家附近沒有書店,所以他倆便有了開書店的計劃,之后就有了這間由谷倉改造成的書店。至于“以書換菜”則是借鑒了臺灣農村生活中常見的以物易物的生活習慣,這問小書店拉進了他們與當地農人的距離。在這里,只需帶著二手書來,就可以交換當地的大米或蔬菜。

其實,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有的人選擇開書店,本身就是選擇生活的另一種可能。如果,可以認真地做下去,可以像最初那樣充滿熱情地堅持,你就會變成你的書店。所謂書店的生存之道,也就變成了人生的生存之道。所以,就像侯季然導演說過的:“拍完才知開書店是辛苦、一點也不浪漫的行業,也慶幸這些書店為連鎖店滿街的臺島保留了文化的多樣性?!?

如今,大陸也出現了越來越多如此小而美的書店。比如,位于北京朝陽9劇場的下沉廣場中的斑馬書店。如果不是特意來訪,你也許就會錯過這家小書店。書店的主人Penny是在中國傳媒大學就讀的研究生,書店是她和男友兩人一起經營。準確地說,店主應該還包括他們養的兩只貓“三花”與“小白”。

Penny與男友都是電影專業,店里的書籍自然少不了電影與戲劇主題,除此之外,主要是設計、旅游、美食等文藝書,兼有兒童繪本。因為緊臨北京朝陽9劇場,所以經常會有演員或者導演以及文藝圈各類“大小咖”光顧,書店也常常能夠獲得原作者的簽名本。店內有三、五張桌子供讀者小憩、閱讀、喝咖啡,書店每周還會放放電影。斑馬書店雖然規模不大,不過經歷過搬遷風波,如今能夠棲身于此,店主也頗感幸運。所以,他們一直在努力把書店做得更好。

再如,浙江寧波的香樟樹書天堂。我初次拜訪香樟樹,正值晚飯時間,這家開在社區門口的小書店就像一個小型幼兒園。店主英子姐正在廚房為女兒準備晚餐,年輕的爸爸媽媽們相互聊著育兒心經,孩子們則在書架旁翻閱著自己喜歡的書。在每個書架的底部,英子都細心放滿了繪本、兒童書,孩子們只要伸手就能夠拿到,坐在書架旁的小板凳就可以讀書。關于書友會的主題,往往是英子姐自己謀劃的,書店本身也就是店主性情品格的直接體現,所以,英子的書友會也自熱會吸引到不少與書店氣味相投的朋友。英子說,活動總會有一些???,不過,每次根據主題不同也會有新朋友的到來。暢聊,在這里變得輕松和簡單。

像這樣有溫度的小書店,還有廈門的琥珀書店,福州的小光年書房,上海的樂開書店,杭州的有問書房,濟南的很像書店,天津的荒島書店……幾乎我所到過的城市,都能遇到它們。而我相信,也正是這些書店的溫度,才真正溫暖了城市里的夜歸人。

不過,在市場競爭中,小書店也總有天然的劣勢。在一些人看來,這些店主也許選擇的是一種悠閑、安逸的生活方式,遠離城市的喧囂,一心只埋頭與書本打交道。然而,開書店過程中的艱辛卻鮮有人知曉。有時候,一家小書店需要的并不多,一個能夠負擔得起的棲居地,一份真誠的肯定就足矣。

實體書店的未來路

沒有人能夠預言未來實體書店的路究竟該如何走,不過,在此我們不妨多暢想一些可能性。

當城市被無數樓盤分割成許多相對獨立的生活區之后,社區書店也就成為滿足業主們的文化交流需求難得的場所。以北京為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近70家社區書店,不過,盡管這些書店抓住了這一空白市場,但又受限于經營模式單一、房租成本高昂、人力成本快速增長等因素,經營狀況卻并不樂觀。

當然,讓人振奮的案例也是有的,比如位于北京朝陽區萬科青青家園的讀易洞,可以說已成為社區書店的一個成功典范。創辦于2006年的讀易洞,以家庭經營為主,如今已經從最初的店主“自家書房”發展成為擁有“閱讀鄰居”定期讀書沙龍活動在內的社區文化交流空間。2013年9月,“閱讀鄰居”獲評“北京十大閱讀示范社區”。

另外一種可能的方向就是二十四小時書店。去年,在三聯韜奮書店示范效應的帶動下,全國就新增了20多家二十四小時書店。在這樣的風潮中,我本人并不鼓勵每家書店都去進行全天候營業的嘗試。書店因位置、因特色而異,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安排經營時間。

其實,對于實體書店路在何方這個老話題,還是要靠每家書店自身的開拓與思考。無論做何種形式的書店,首先都要明確自身的定位,一家書店要熟悉自己所在的城市和讀者,要清楚自己究竟想做一家怎樣的書店。一家書店不可能滿足所有讀者的要求,也不可能讓每一個來到書店的顧客都喜愛和滿意。所以,對于一家書店而言,如果能成功吸引到目標顧客,并且能夠讓這些人產生消費,其市場和口碑也就不是問題。當然,這并不是鼓勵書店一味去迎合市場,而是要提醒,在開書店前或者說在開書店的過程中,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究竟要成為一家怎樣的書店。

書店本身就是具有個性和主張的,每家書店也都體現了店主或創始人的風格。有溫度與人文氣息的書店會得到很多讀書、愛書人的喜愛,因為這些書店為大家提供了一種親切的購書與交流的方式。

談到書店,總是與閱讀分不開。如今,民眾讀書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在紙質圖書之外,通過電子書閱讀器、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來閱讀的人越來越多,“書”已經從紙質這單一的載體發展出了更多的形式。

而實體書店,無疑是讓大家更多地回歸紙質閱讀與深度閱讀。無論實體書店的“復興時代”是否真的已經來臨,作為一名曾經的書店人,如今的書店觀察者,我都對實體書店擁有信心。因為,無論我們的生活發生怎樣的改變,對于書籍的那份熱愛,對于書店的眷戀是不會改變的。

(本文作者為《中國獨立書店漫游指南》編者)

猜你喜歡
書店實體
前海自貿區:金融服務實體
實體書店步入復興期?
2017實體經濟領軍者
實體的可感部分與實體——兼論亞里士多德分析實體的兩種模式
兩會進行時:緊扣實體經濟“釘釘子”
最美書店
實體書店遇冷 路在何方?
在書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