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務管理體制新模式分析

2015-09-17 12:31隋秀麗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5年18期
關鍵詞:公共事務管理體制物品

隋秀麗

(青海民族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西寧 860000)

公共事務管理體制新模式分析

隋秀麗

(青海民族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西寧 860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我國公共事務領域中對公共服務和公共用品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導致我國政府公共服務品供給不足的缺陷逐漸加深。因此,我國的公共事務管理體制改革勢在必行??蓮奈鞣絿业母母镏形〗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國外的改革經驗結合我國的國家制度,構建出一個適用于我國公共事務管理的新模式與新方法。本文構建出一種新的公共事務領域的管理模式:有效引進第三方部門的力量,實現“多元化治理”,努力加強政府宏觀領導能力,促進我國公共事務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公共事務;管理體制;新模式;矛盾

公共事務是指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有關于個人、集體以及國家共同利益的社會性質事務,包括公共物品的生產與供給和公共服務的設立與開展。社會不斷發展,公共事務在社會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各個國家的政府已逐漸認識到公共事務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并且已經將公共事務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標準。

1 我國公共事務管理現狀

改革開放前,我國經濟水平相對落后,物質文化水平處于較低階段,人民的溫飽問題還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因此,當時我國的公共事務管理基本上圍繞著人們的吃、住、穿3方面發展。但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經濟水平得到了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已不滿足于吃、住、穿3方面的發展,需要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隨著公共生活的逐漸豐富,公共需求也開始向多元化的趨勢不斷增長。這導致我國政府偏重于經濟發展方向,在社會管理及公共服務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同時由于公共事務膨脹過快,使得政府作為唯一的公共事務管理機構這一弊端開始逐漸暴露,公平與效率的矛盾導致公共產品供給效率偏低。公共財政赤字、管理成本不斷上漲及官僚主義盛行等現象也逐步顯露。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政府機構作為唯一的公共事務管理機構既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公共物品的需求,也不能使得人民很好地參與到公共事務的管理中來,從而也就不能有效發揮社會力量,提高我國的社會自治能力。因此,改革公共事務管理體制,創建公共事務管理體制的新模式勢在必行。

2 構建公共事務管理新模式

在20世紀8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就已經因為通貨膨脹對公共事務的管理進行了改革。受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影響,在眾多的公共事務管理中政府的作用逐漸變小,很多非盈利組織在社會公共事務上的活動頻繁,使得政府有著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履行應該履行的職責。

改革開放后,我國面臨著公共事務需求不斷增大,政府供給能力下降的雙重壓力,客觀上使得政府很難對公共事務大包大攬。從我國公共事務發展現狀來看,需借鑒西方國家的改革經驗,引進符合社會發展的公共事務管理新模式,這對我國的公共事務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2.1 實行公共事務領域的多元化治理

在傳統模式中,政府是我國的公共事務管理部門,也是公共事務的唯一承擔者。公共事務管理機制改革就是要打破這一局面,重新調整與審視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改變政府作為社會中唯一權力中心的現狀。新公共事務管理機制強調多元化管理,管理層面不再限于政府,而是包括了各種各樣的非營利性組織或機構,將政府、非政府的國際組織以及各種社會團體甚至是私人部門組合起來對公用事務進行多元化管理,改變政府作為公共事務的唯一主體的觀念。通過授權或分權的方式,將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的生產以及提供的權力分化給第三部門,也就是非盈利組織、公民自主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的多中心組織機構,讓他們和政府一起為公共事務的管理承擔責任。

2.2 實現公共事務管理的多元化合作

在公共事務的承擔過程中,雖然第三部門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政府缺陷,緩解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方面的壓力,但其也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缺陷。第三部門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為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并且是非盈利性質的。從公用物品方面來看,第三部門所提供的物品一般屬于準公共物品或混合公共物品。從公共服務上看,由于第三部門資金短缺,導致其服務對象存在著選擇性和狹隘性,對于較大領域,如果由第三部門來服務顯然是不符合現實的。另外,我國政府為給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可向第三部門轉移一部分責任,但這并不代表責任完全轉移。政府轉移一部分公共事務的責任,主要是為了可以從具體的、復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更好地承擔宏觀領導的作用。在公共事務的分擔層面,政府與第三部門不是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而是一種合作的關系。政府與其他社會主體進行合作,可有效促進多個主體合作,實現在多個主體合作的基礎上公共事務管理的有效性并提高其工作效率。

2.3 引進市場機制,實現“多層次競爭”的公共事務領域

公共事務領域中的競爭應該是包括政府在內的多角度、多主體以及多層次的競爭。首先是政府部門和其他主體的競爭,也就是讓第三方部門組織社會主體和政府有關部門共同為公共事務領域提供公共服務,從而促進有效競爭。其次是主體間的相互競爭,也就是政府要求公民自治組織及非盈利組織之間進行競爭,從而為公共事務領域提供更好的服務。再次是關于政府部門內部之間的競爭,以最終達到更好的服務效果。以競爭機制為導線,鼓勵多個主體共同參與公共事務,充分利用競爭手段進行優勝劣汰,淘汰服務質量差、價格高的服務提供者,壯大優質服務提供者,實現多方效益合作,最終為公眾提供更高效、質量更高、價格更合理的公共服務與物品。

公共事務領域引進競爭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公共部門合同制”的全新機制?!肮膊块T合同制”就是約束公共部門應該履行的公共事務的職責和要求完成的任務,并且針對這些約束協議加以規定,在這些規定中包含所必須的說明書。公共事務領域的管理不僅要依靠法律或預算等層級權威工具,還要簽訂合同,也就是談判或者相互同意。在傳統模式中,公共事務的管理是以等級為鏈條的,此鏈條上的紐帶就是命令,強調上級的權威和服從。但在新體制下必須改革傳統的管理方式,運用合同制,簽訂合同的雙方地位平等,以合同為紐帶,簽訂合同的雙方被分為委托人和代理人。政府部門可作為委托方與第三方部門組織簽訂公共事務承擔合同,從而使公共事務領域的產權更加清晰,責任更加明確,有效減輕政府壓力與負擔,避免公共事務管理效能低的現象。除此之外,針對公共事務領域的管理問題,還可以分權的方式解決,有效運用企業部門中先進的管理技術及管理工具,通過公共服務社區化、以私補公以及業務合同出租等多元化的方式,提高公共事務領域的效率、質量以及創新能力。

3 結 語

目前由政府統一管理的公共事務體系已不能很好地適應現在的大環境,必須改革我國的公共事務管理機制,借鑒西方改革經驗,對我國的公共管理事務進行多元化管理,政府在其中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這樣才能不斷促進我國公共事務領域的發展與進步,有效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與效率。

[1]李妙顏.構建我國公共事務管理體制新模式[C]//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論文集,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

[2]劉宇明.轉型期農村基層管理體制創新研究——以地方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為視角[D].長春:吉林大學,2013.

[3]王敏,王樂夫.公共事務的責任分擔與利益共享——公共事務管理體制改革與開放的思考[J].學術研究,2001(11):73-78.

[4]黃江英,李妙顏.治理理念對我國公共事務管理體制改革的啟示[J].蘭州學刊,2003(5):7-8.

[5]夏義堃.公共信息資源的多元化管理體制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05.

[6]何增科.公民社會與第三部門[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7]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M].北京:學術出版社,1999.

[8]俞可平.治理與善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56

D630

A

1673-0194(2015)18-0208-02

2015-06-10

猜你喜歡
公共事務管理體制物品
稱物品
“雙十一”,你搶到了想要的物品嗎?
公共事務概念分析
社區沖突:社區居民參與公共事務的路徑研究
誰動了凡·高的物品
國外自然資源管理體制對比分析——以國家公園管理體制為例
行政管理體制的創新
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公文寫作水平途徑研究
論各地高新園區管理體制
找物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