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魯創下中國天文史上八個第一

2015-09-27 00:52本刊
福建人 2015年11期
關鍵詞:歷書天文學天文

他在中國天文史上創下了八個第一:中央觀象臺創始人,首任臺長;中國天文學會發起人,首任會長;提議建造中國紫金山天文臺的第一人;中國第一臺天璇式中文打字機發明人;編制以立春為歲首的《立春歷書》第一人;測定北京經緯度第一人;將天象儀介紹到中國的第一人;把愛因斯坦相對論翻譯成中文的第一人。

欽天監變身觀象臺

1915年冬,袁世凱稱帝后,令教育部中央觀象臺趕印來年有洪憲年號的歷書。時任中央觀象臺臺長高魯拋出了這樣一個拒絕的理由:民國五年歷書已印,并已分發各省,只有一個月時間,印這么多歷本,應付不及。

這當然只是高魯的托詞。教育部總長張仲仁約高魯商談,教育部領到一萬元印刷費,不能不想辦法敷衍。

其實張仲仁也反對帝制,但這事畢竟不好糊弄過去。于是他們商定,歷書內容絕不更改,僅第一行變更幾個字,卷首不印“洪憲帝像”。中央觀象臺代印歷書精裝本一百冊,僅供京內最高機關使用。

與此同時,高魯主張印而不發,以觀其變。果然1916年3月,袁氏被迫取消帝制,這批歷書未頒發,全部送教育部燒毀。

高魯是孫中山的追隨者,早年在比利時留學時,他得知孫中山在法國巴黎組織同盟會分支機構,就發動比利時留學生加入同盟會。

1911年,高魯結束了6年留學生涯,隨孫中山回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高魯被任命為臨時政府秘書兼內務部疆理司司長。

1912年,民國政府遷都北京,教育部接管了當時清政府的欽天監(即現在的北京古觀象臺),欽天監改名為中央觀象臺,教育部總長蔡元培任命高魯為首任臺長。

20世紀初,國際天文學已有很大發展,僅就天體測量學來說,觀測的設備和精度都已相當高了,而欽天監還在靠古代的儀器觀測天象和編制歷書,早已大大落后于時代。

高魯上任后,對工作項目、設備和人員進行了全面改革。他先是建立歷數、天文、氣象和地磁四個研究方向,使中央觀象臺成為名副其實的觀象機構,又聘請了精通數學、熟悉歷算的常福元主管編歷,同時聘請從比利時留學回國的蔣炳然主持氣象工作。他還購置了多功能經緯儀,與常福元到野外測定北京的地理經緯度。

高魯(1877—1947),長樂人,中央觀象臺首任臺長,1922年發起成立中國天文學會,并任首任會長,1927年籌劃建立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參與組織1936年和1941年兩次日全食觀測,1929年發明天璇式中文打字機,著有《日晷通論》《星象統箋》《中央觀象臺之過去與未來》《相對論原理》等。

帶著母親過陽歷生日

歷法是國家統一頒行的重要法令,我國傳統的歷法是陰陽歷(即農歷),國際上則廣泛采用陽歷(即公歷)。早在比利時留學期間,高魯就潛心研究過中西歷法,后來他獨自編出了以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為歲首的歷,取名“長春歷”。

1912年新年晚10時,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他采納高魯的建議,簽署了歷法改革的《改用陽歷令》,并當場發布,以當日作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月元日,中國開始了陽歷紀年。

高魯積極協助孫中山改歷。他和常福元在新歷書中依照公歷,按月編排,每日下面載晝夜長短,注明二十四節氣和紀念日等,去除了以前迷信的內容,加入了天文知識普及。

他還以中央觀象臺臺長的名義告知全國:中央觀象臺愿幫助每個人將生日的日期從農歷換算成公歷,無條件為國民服務。當時受過教育的人都積極響應,紛紛函請中央觀象臺換算陽歷生日。

1913年,高魯赴日本考察講學?;貒?,他致力于北京天文臺的籌建工作,并正確測定北京經緯度,以中央觀象臺名義頒發國際通用按月份排定的歷書,為中國天文氣象研究奠定了基礎。

為了推進中國現代天文學的建設,高魯廣積賢才,多方宣傳,喚起政府重視。1922年10月30日,中國天文學會成立大會在中央觀象臺舉行。該學會是在高魯的積極推動下組建的。為了擴大天文學的影響,他邀請了許多著名科學家和社會名人前來,馬敘倫、蔡元培、陳嘉庚等都到會祝賀。

從1913年起,高魯刊行《氣象月刊》,1924年改為《中國天文學會會報》。他親自撰文,宣傳天文氣象,擴大天文學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影響。

1924年為甲子年,高魯對這一年的歷書做了兩項改革:廢除兼載舊歷日期;日序排列從左向右,裝訂線在左側。

他還以行動做出表率。這一年恰好是他母親的70壽辰,高魯便與母親商量,將生日慶典改在陽歷日期進行。母親欣然同意,并捐款設立“霽云樓老人基金”,用以獎勵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創作天文著作。

同年,高魯與蔣丙然、竺可楨等發起成立了中國氣象學會。

紫金山天文臺的建成離不開他

192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遵照孫中山遺愿,召開“國立中央研究院籌備大會”,在高魯的力爭下,其《建國立第一天文臺在南京紫金山》的提案獲得通過。不久,國民政府據此向剛成立的中央研究院下達《立即籌建紫金山天文臺》的第293號訓令。

高魯負責紫金山天文臺的選址籌建工作。為了建造中國自己的現代化天文臺,為中國人爭氣,高魯和他的同事迅即行動,在南京城東的紫金山上踏勘,反復測量。他三次登上第一峰,視察地形,聘請李宗侃建筑設計,1928年底提出設計方案。

1928年9月,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聘請高魯作為成立之初的天文研究所代行所長,負責向庚子賠款委員會申請資金添置儀器。1928年冬,國立第一天文臺拉開了艱辛的施工序幕。

正當高魯開山辟路、大興土木之際,他意外地被委任為駐法國公使。臨別時,高魯向蔡元培舉薦了時任廈門大學天文系系主任的福建同安籍青年學者余青松續任己職。1929年的夏天,余青松接手了天文臺的籌建工作。在戰亂頻仍的艱難歲月里,紫金山天文臺的施工,曾因國事多艱六次停工。

1932年任滿歸國后,高魯與蔡元培等為紫金山天文臺的經費尋求各方支持,奔走于國民政府、財政部、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之間。不久,國民政府下撥建臺費10萬元,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也捐款5萬元。同年7月,高魯又催促財政部下撥建臺費15萬元,為紫金山天文臺的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

1934年8月,歷盡千辛萬苦,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建造的、當時世界一流水平的天文臺終于聳立在紫金山之巔。它的建成,轟動了國際天文學界,其錯落有序、中西合璧的獨特建筑風格和一流的設施,得到中外各界廣泛好評。中國的天文學就此開始了近現代化的觀測研究歷程。

1996年,紫金山天文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1915年德國橙園前擺放的明代渾天儀和清代天體儀、紀限儀。

救回國寶

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中國的渾天儀、紀限儀、璣衡撫辰儀、地平經儀、天體儀被劫掠運至柏林,放在德皇威廉二世皇家公園“橙園”的草坪上。1920年,在中國學者呼吁收回被德國劫掠的渾天儀的聲音中,中國政府根據《凡爾賽和約》第131條規定,要求德國歸還這批古天文儀器。同年,身為中央觀象臺臺長的高魯受命前往德國,代表中國接收被八國聯軍劫走的這些國寶。

高魯精通法語,在歐洲學界人際關系良好。經他奔走努力,在國際友人支持下,渾天儀等終于在1920年6月20日從波茨坦港口裝上日輪“南開丸號”,由高魯親自押運回國。幾經周折,這批古天文儀器于1921年4月7日運抵北京。同年,高魯還代表中國到法國駐北京公使館,收回了被掠后存放在公使館內的天文儀器——簡儀。

1929年至1932年出使法國期間,在外交事務之余,高魯十分關注國際天文學研究的成果。他一直堅持天文學研究,還對日食作進一步觀察,常與法國天文學家交流。在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影響下,他第一個把相對論翻譯成中文,寫下了《相對論原理》。

1929年,他發明天璇式中文打字機,這是第一代中文打字機,曾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獎章。

還有一段趣話。在法國期間,一次他看到報紙上介紹李奧發明了日冕儀,以為李奧是中國人,立即去函約他會晤。見面后才知錯了,其實人家是法國人。這說明高魯雖然從政,但仍關心為祖國物色人才。

高魯還把自己寫的《中央觀象臺之過去與未來》一書,分贈給政府要員,并將此書譯成英、法兩種文字贈給各國的同行,并把我國最早的天文學和氣象學專業期刊《觀象叢報》,寄贈五大洲的天文單位,擴大影響。

他多次參加國際天文會議,親自演講,影響甚廣。其主要著作還有《星象統籌》《空中航行術》《最近歐洲外交史》《世界聯邦論》《廢戰計劃》《積分釋義》等,發行國內外。

1931年,高魯與天文學家張鈺哲、陳遵媯等商定,提出整理古天文學的四原則十七條大綱,即以科學方法整理歷法,梳理并證明古歷法原理,推算疏密程度、干支及歲時、中星列宿,梳理中歷制度的起源沿革,整理古代觀測記錄,考核歷史發明真偽。這些研究成果至今仍有參考價值。

1941年,汪精衛企圖拉高魯到南京任職,遭其嚴詞痛斥。高魯只身滯居重慶,還不定期到隴西觀測日全食,繼續從事天文學研究。

長樂高魯天文館。

彈劾顧祝同反遭降職,死后無以為殮

高魯自幼生活在長樂龍門村。他十分熱愛故鄉,1942年任閩浙監察使時,住在福州文儒坊12號,百忙中還抽空回村看望父老鄉親,并幫龍門村設立了一所小學。

1943年元旦,在福州各界人士紀念上?!耙弧ざ恕笔伦?1周年的大會上,高魯不顧患輕度腦溢血癥的病體,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誓與日寇血戰到底》的演說,在演說快結束時,暈倒在講臺上。

1944年9月,福州淪陷,高魯抱病撤退。他親眼目睹一些政府官員在撤退過程中仍不忘欺壓百姓,十分憤慨,立即致電重慶方面,要求彈劾國民黨第三戰區長官顧祝同。奈何顧祝同是蔣介石的心腹,不久高魯反遭免職降級處分。后來,在社會輿論支持下,國民政府任命他為監察院委員兼軍事委員會軍風紀第一巡察團委員。

高魯居官30余年,身在官場,潔身自好,兩袖清風,被群眾稱為廉吏。他曾刻“清白”印章,置于案頭為座右銘。他奉公守法,對時弊深惡痛絕,中國天文學會的隱名獎金就是由他追回贓款建立的。

1945年8月,抗戰勝利,高魯舊病復發再加上感染肺炎,身體每況愈下,家境日益清貧。臨終前,他已度日艱難,甚至到了典當房屋、衣物的地步。1947年6月26日,高魯因并發肺炎不治,在福州撒手人寰,終年70歲。中央社福建分社報道:“高魯家中竟無以為殮?!?/p>

高魯逝世后,中國天文學會在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召開追悼會,《宇宙》雜志出版了紀念???。福建也在榕城舉行高魯追悼會,由薩鎮冰主持,陳培錕致悼詞。國民政府就高魯對中國天文事業的杰出貢獻,宣布“將高魯生平事跡交國史館”。

2002年10月30日,中國天文學會在南京紫金山天文臺舉行高魯先生銅像揭幕儀式,立碑勒銘表彰他的事跡。時任中國天文學會會長方成概述了他對開拓近現代中國天文事業所作的巨大貢獻。

猜你喜歡
歷書天文學天文
父親的歷書
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四大發現
探索宇宙——天文學的魅力
天文篇
圣斗士與古代天文學
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歷書研究——以инв.№8085夏天慶十二年(1205年)乙丑殘歷為例
天文與地理
利用HPOP軌道仿真模型實現接收機自主歷書外推
天文知識普及
天文奇觀:金星凌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