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云龍主任醫師治療乳腺增生病經驗舉隅

2015-10-16 13:08李剛張國江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下半月 2015年9期
關鍵詞:乳腺增生

李剛+張國江

【摘 要】 通過研究全國名老中醫諸云龍主任醫師對乳腺增生病的中醫治療,突出其“針藥結合”、“痰瘀并治”方法在疑難病治療中的特點,反映出其治病的診療思路,對拓展乳腺增生病的診療思路有重要幫助。

【關鍵詞】 諸云龍;乳腺增生;針藥結合;痰瘀并治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5)18-0048-02

諸云龍主任醫師是全國名老中醫,是國家“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第三批、第四批河北省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醫55年,擅長應用針藥結合、痰瘀并治的方法治療各種疑難病。他在長期的臨床實踐過程中,對治療乳腺增生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療效頗佳,現將其診治乳腺增生病的經驗介紹如下。

乳腺增生是指一組乳房既非炎癥,亦非腫瘤的,而以小葉增生和囊性變為病理改變的疾病。好發于30~45歲中青年婦女。本病臨床上出現一側或雙側乳房脹痛、刺痛、或刀割樣痛,乳房內結節多呈片狀或條索狀,質韌不堅,推之可移。根據其病理特點可分為單純性乳腺增生癥、腺型小葉增生癥和囊性乳腺增生癥三種類型。本病的發病率幾年來逐漸增高,是婦女最常見的乳房疾病,約占育齡婦女的9%,占乳房疾病的70%~78%[1]。

1 病因病機的認識

諸老師認為乳腺增生病的病因有三:一為情志,二為飲食,三為勞倦。痰瘀互結是其基本病因病機。

1-1 情志 情志憂郁、情懷不暢,或惱怒郁悶,則肝失疏泄,肝郁氣滯,氣滯則血瘀,導致乳絡瘀阻;氣郁生痰,痰瘀互結,聚結成癖。

1-2 飲食 飲食不節或思慮過度則傷脾,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導致水濕內停,并聚濕而成痰,痰濕隨氣凝結于乳絡,則成乳癖。

1-3 勞倦 勞累過度,腎精虧損,肝失涵養,則肝氣不疏,氣滯則血瘀,或氣滯而生痰。又腎精不足,則沖任虛弱,乳絡失養。正虛邪客,痰瘀互結成塊,聚于乳房則發為乳癖。

總之,本病病在外而根在內。氣滯、痰凝、血瘀為病之標,腎精虧損,沖任失調為病之本,臟腑功能失常,沖任虛弱,氣血失調,為致病根本原因。其中痰瘀互結,積聚于乳,才能成為有形之乳癖。故痰瘀互結為其病機之關鍵所在。

2 臨床表現與診斷

2-1 乳房疼痛 一側或兩側乳房脹痛、刺痛或隱隱作痛。疼痛嚴重者不可觸摸,甚則不可觸衣。疼痛又向胸脅,肩背、腋窩及上肢放射。少數患者僅為乳頭疼痛或局部疼痛。疼痛與情緒和月經息息相關,郁悶惱怒時加重,經前疼痛加重,經盡后疼痛大減或消失。

2-2 乳房腫塊 一側或兩側乳房有單個或多個腫塊。最好發的部位為乳房外上方。其形態不規則,以片塊狀最為多見,也有呈結節狀、顆粒狀、或條索狀腫塊。腫塊特點:腫塊與周圍組織邊界不清,大小不一,小者如砂粒,大者可超過3~4cm,推之可移。

2-3 檢查 鉬靶X線射片、X線造影,B超檢查等均可明確診斷,并可排除其他疾病,尤其需與早期癌性腫瘤相鑒別。

3 辨治經驗

諸老師認為乳腺增生病的臨床分型,一般分為肝郁氣滯、痰瘀互結、沖任失調等證型。肝郁氣滯證治當疏肝理氣,散結止痛,方用逍遙散或柴胡疏肝散加減;痰瘀互結證治當活血化瘀、祛痰軟堅,方用桃紅四物湯合導痰湯加減;沖任失調證治當調理沖任、溫陽化痰、活血散結,方用二仙湯、右歸丸加減。

根據諸老師經驗,本病的病機關鍵在于痰瘀互結,故其治療應當緊緊扣住“痰瘀”二字,以化痰祛瘀為重點,即用理氣活血以化瘀,健脾溫化以祛痰,同時輔以軟堅散結之品以消癖。實際上,乳腺增生病在臨床上以痰瘀互結型最為多見,而肝郁氣滯型和沖任失調型都離不開痰和瘀,其最終多發展和歸結至痰瘀和血瘀,而且痰瘀互結者尤多。根據這一規律,諸師以活血化瘀、溫化痰濕、軟堅散結為重點。自擬乳癖湯,并配合針灸治療,在臨床上取得了顯著的療效。

3-1 中藥 自擬乳癖湯方劑組成:柴胡10g,白芍10g,當歸10g,郁金10g,青陳皮各10g,半夏10g,丹參18g,夏枯草15g,貝母15g,生牡蠣30~40g(先下),鱉甲20g(先下),皂角刺10g,三棱12g,莪術12g,山慈菇10g,苡米30g,海藻20g,昆布20g,穿山甲粉5g(沖服),水煎服,每日一付,兩次分服。

諸老師認為本方以柴胡、白芍、郁金疏肝解郁;青皮行氣破氣,是治療乳癖之勝藥,為其他同類中藥不可替代;半夏、陳皮燥濕化痰;海藻、昆布、大貝、夏枯草消痰散結;鱉甲、牡蠣軟堅散結,當歸、丹參活血化瘀以通經;三棱、莪術破血祛瘀、行氣止痛,擅治氣滯血瘀所致之各種癥瘕積聚,據藥理研究,對各種腫瘤腫塊均有一定療效。尤其是莪術能直接殺癌瘤,可治療各種惡性腫瘤,尤其對婦科腫瘤療效最好,故亦為治乳癖之佳品[2]。皂角刺活血消腫;苡米利濕健脾,擅化腫塊。根據現代研究報道:苡米有防治癌變之作用。山慈菇功能化痰解毒、散結消腫,據報道其含有抗腫瘤成分(秋水仙堿),對乳腺癌效果較好,對其他腫瘤也有一定的療效[3-4],對乳腺增生效果更佳,唯其有小毒,當酌加注意,不宜久用。穿山甲善于走竄,活血散瘀之功較強,能通利經絡,又能統領群藥直達病所,張錫純所謂:“其走竄之性,無微不至,故能宣通臟腑,貫徹經絡,透達空竅,凡血凝血聚為病、皆能開之”。故為治療乳癖之要藥,常用于治療各種腫瘤,尤其對婦科腫瘤療效最好,故亦為治乳癖之佳品。諸藥相合,共奏疏肝理氣,祛痰化瘀,軟堅散結之功,對乳腺增生有顯著療效。

隨證加減:如脹痛明顯,痛不可觸者加川楝子、八月扎、橘絡、烏藥;如月經量少,色澤暗淡、痛經者,加益母草、桃仁、紅花、元胡;如乳房刺痛較甚者,加川楝子、元胡、乳香、沒藥;如腫塊較多者,加土貝母、半枝蓮、王不留行;腫塊較大、質地較硬者,加土鱉蟲、白芥子、貓爪草、石見穿。

3-2 針灸 針刺取穴:膻中、乳根、屋翳、膺窗、陽陵泉、足三里、太沖、阿是穴。endprint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后,膻中穴,向下平刺0-3~0-5寸;乳根穴向乳中方向斜刺0-5~0-8寸;屋翳穴,向乳中方向斜刺0-5~0-8寸;膺窗穴,向乳中方向斜刺0-5~0-8寸;阿是穴是在腫塊局部用針刺2~4針,根據腫塊大小,針0-2~0-5寸,向腫塊方向斜刺,必須注意的是:選用細針、短針,淺刺;不可用粗針、長針,深刺。陽陵泉直刺1~1-5寸,足三里直刺1~2寸,太沖直刺0-5~0-8寸,以上穴位,每天針刺治療一次,每次留針30min,留針期間行針1~2次。太沖、陽陵泉施瀉法,余穴均施平補平瀉法。

諸老師認為:膻中、乳根、屋翳、膺窗、阿是穴能疏通陽明胃經及局部氣血,化痰祛瘀散結;膻中又為氣之會穴,對肝郁氣滯者瀉之,可理氣解郁;對痰瘀交阻者瀉之,可化痰祛瘀、疏理乳絡;陽陵泉乃足少陽膽經之合穴,太沖為足厥陰肝經之原穴,肝脈從胸絡乳,布于胸脅,而乳頭屬肝,故瀉之可疏肝、瀉肝,疏解郁滯。足三里乃足陽明胃經之合穴,而乳房屬胃,為足陽明經脈所過,足陽明經“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亷”,故針之可調節陽明,疏通乳絡,以上諸穴相配,局部取穴與循經取穴相結合,共奏疏肝理氣,化痰祛瘀,疏通乳絡之功。

4 驗案

患者張某,女,25歲,2006年10月12日初診,患者近兩年來經前乳房腫痛,并有多枚結塊。檢查:兩側乳房外上方各有1~2cm大小的腫塊2個,邊界不清,有觸痛,活動良好,與周圍組織無粘連,兩乳其他部位還有散在結節十余處,質軟。經當地醫院檢查,診為乳腺增生。用中成藥、西藥治療兩月余,無明顯療效。近來乳腺脹痛加劇,甚則不能觸衣。以往經行色紫暗,有瘀塊,舌質紫暗、苔薄白,脈弦細?;颊咂綍r性情急躁易怒,導致肝氣郁滯,肝木伐土,脾失健運則聚濕而成痰。氣滯日久,必致血瘀,痰瘀互結于乳房則為乳癖。故治療上緊扣“氣、痰、瘀”三字,擬理氣化痰散瘀之法,用自擬乳癖湯并結合針灸治療。中藥處方:柴胡10g,白芍10g,當歸10g,郁金10g,青陳皮各10g,半夏10g,丹參18g,夏枯草15g,大貝母15g,生牡蠣30g(先下),鱉甲20g(先下),皂角刺15g,三棱10g,莪術10g,山慈菇6g,苡米30g,海藻15g,昆布15g,穿山甲粉5g(沖服),水煎服,每日一付,兩次分服。

針刺取穴:膻中、乳根、屋翳、膺窗、陽陵泉、足三里、太沖、阿是穴。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后,膻中穴,向下平刺0-5+0-2寸;乳根穴向乳中方向斜刺0-5+0-3寸;屋翳穴,向乳中方向斜刺,0-5+0-2寸;阿是穴是在腫塊局部用針刺2~4針,根據腫塊大小,針0-5+0-2寸;向腫塊方向斜刺。陵泉直刺1-0+0-5寸;足三里直刺1-5+0-5寸;太沖直刺0-8+0-2寸;以上穴位,每天針治一次,每次留針30min,留針期間行針1~2次。太沖,陽陵泉施瀉法,余穴均施平補平瀉法。

患者經治后病情日漸好轉,兩周后乳房脹痛大減,連續服藥兩月及針刺后乳房腫痛基本消失,針藥結合治療三個月后,乳房腫塊完全消失,月經正常,諸癥消除。

5 體會

諸老師認為:乳腺增生病是中醫治療優勢明顯的病種之一,中藥治療是其首選的治療方法。當代各醫家對本病之分型見仁見智,各有不同。臨床報道,不勝枚舉。方藥組合,各有千秋。根據長期臨床觀察,本病多為在肝郁氣滯的基礎上導致的痰瘀互結,即氣滯夾痰瘀凝聚乳中而發病。故在治療上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結為重點。諸老師自擬乳癖湯,此方為諸老師在數十年臨床中幾經修改,精選而成,實踐證明療效顯著。

針灸對本病有顯著的療效,針藥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其療效明顯優于單一的中藥治療,值得進一步推廣和研究。

中醫治療乳腺增生病的目的,不能僅停留在于緩解疼痛,縮小腫塊等層次上,而是應重視乳腺增生病高危因素的評估,采取積極防治對策,即運用中醫藥阻斷或逆轉乳腺癌癌前病變,從而有效降低乳腺癌發生的危險性。

為提高療效,本病除了用針藥結合治療以外,還應配合情志療法,因乳腺增生病與患者的情緒相關,所以采用積極的心理疏導,解除患者思想顧慮,使之情緒穩定,心情舒暢,避免精神創傷和過度緊張,對本病的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藥治療對乳腺組織增生及乳腺腺?。ㄐ∪~增生期)療效明顯。對乳腺纖維瘤(乳核)也有較好的效果,但對乳腺囊腫病療效欠佳。而乳腺纖維囊性增生癥多為癌變前期,有的學者認為宜手術切除,故在治療時應積極慎重處之。參考文獻

[1]左文述,徐忠法,劉奇.現代腫瘤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547.

[2]張志杰.中藥治療乳腺增生病112例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1987,(10):439.

[3]安麗,袁碩,毛肖三.乳腺增生的中藥治療及實驗研究[J].新中醫,1997,(29)4:13.

[4]陳抗生.中醫藥治癌的現代探研[J].世界中醫藥,2010,8(增刊):55

(收稿日期:2015-06-18)endprint

猜你喜歡
乳腺增生
低頻治療儀聯合中藥治療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療效觀察
中醫治療乳腺增生150例分析
藥物聯合綜合心理干預治療乳腺增生的臨床效果觀察
綜合護理干預對乳腺增生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