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伏氣陰陽轉化的關系論現代臨床防治伏氣病

2015-10-16 13:13張金月唐中生羅亞非王樹琪朱世杰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下半月 2015年9期
關鍵詞:內經

張金月+唐中生+羅亞非+王樹琪+朱世杰

【摘 要】 通過對《素問·生氣通天論》中“冬傷于寒,春必病溫;春傷于風,夏生飧泄;夏傷于暑,秋必痎瘧;秋傷于濕,冬生咳嗽”的探討,揭示伏氣在疾病發展過程中陰陽轉化的關系,為臨床防治伏氣病提供新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 內經;傷寒;伏氣;陰陽轉化

【中圖分類號】R22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5)18-0063-02

前賢有云:“理不過內經,法不過仲景”[1]?!饵S帝內經》、《傷寒論》作為中醫經典,是中醫學術流派的源頭。伏氣學說是傷寒學派發展到溫病學派過程中形成的產物,其理論至今亦眾說紛紜,爭論不休[2]。通過《黃帝內經》中《陰陽應象大論》一篇,闡釋疾病發展過程中陰陽轉化的關系,揭示伏氣的實質,并為臨床防治伏氣病提供新的理論依據。

1 關于伏氣的理論認識

《素問·生氣通天論》云“冬傷于寒,春必病溫;春傷于風,夏生飧泄;夏傷于暑,秋必痎瘧;秋傷于濕,冬生咳嗽”[3]。是說冬季感受寒邪藏于體內到春季發為溫病,春季感受風邪藏于體內到夏季發為泄瀉,夏季感受暑邪藏于體內到秋天發為瘧疾,秋季感受濕邪藏于體內到冬季發為咳嗽。這個觀點的提出不僅明確地揭示了六淫致病的特殊規律,還為后來伏氣學說奠定了理論基礎。

“伏氣”一詞首見于《傷寒論》:“伏氣之病,以意候之”[4]。晉代王叔和提出“中而即病者名曰傷寒;不即病,寒毒藏于肌膚,至春變為溫病”。王叔和的這種“伏寒化溫論”開伏氣病論之先河[5]。

故所謂伏氣病是指人體外感六淫不即刻發病,反伏于體內,過后方發之病,故稱之為伏氣病。所伏之邪則稱為伏邪或伏氣。因其感而不發,過后方發,故與普通外感病又有所不同。譬如很多疾病,起病之初就可直接見到血分證,而無衛表證階段。用伏氣理論可以解釋這種現象,是符合臨床實際的。所以后世吳鞠通在他的《溫病條辨》一書中提到的風溫、溫熱、溫疫、溫毒、暑溫、濕溫、秋燥、冬溫、溫瘧、寒濕這十種疾病[6],都是以上述這一理論為基礎的。

2 伏氣陰陽轉化的關系

“冬傷于寒,春必病溫;春傷于風,夏生飧泄;夏傷于暑,秋必痎瘧;秋傷于濕,冬生咳嗽”[3]。這段話不僅講的是伏氣理論,結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整篇的內容以及從《內經》的理論體系來看,更注重的是重陰必陽,重陽必陰的陰陽轉化。

2-1 重陽必陰 風邪屬陽,春季也屬陽。如果春天沒有注意養生感受了風邪,雖未即時發病而藏于體內。重陽必陰,脾陽虛寒。故至夏天發為陰病,表現為完谷不化的泄瀉。其實從伏氣的角度也可以解釋此病機。春天屬陽,風亦屬陽,同氣相求。且風為輕揚開泄之邪,能開泄人體在表之陽氣,使之耗散。而春季本稟少陽生發之性,正是人體原本內斂之陽氣外達的季節。此時人體之陽較之冬季更多的散布于表而虛于內,如冒受風邪則極易被更多的耗散,這樣一來就會造成實質上的中陽虛弱。中陽虛弱,則寒從中生。夏主長,到了夏季,陽氣向外生發更盛,中陽之虛愈甚,寒氣愈重,以至于脾失健運,發為完谷不化之泄瀉。

同理可知,夏為陽,暑亦為陽。若夏季感受暑邪,雖未即時發病而藏于體內。重陽必陰,陰邪閉束,郁其衛氣。故至秋天發為陰病,表現為各種各樣的瘧疾。

2-2 重陰必陽 初秋主濕,晚秋主燥。蓋因初秋之時,長夏暑氣還沒有完全退去,故傷于濕。秋屬陰,濕亦為陰邪。初秋沒有注意養生感受了濕邪,雖未即時發病而藏于體內。重陰必陽,郁于胸中,以肺居胸中為陽也。故至冬天發為陽病,表現為咳嗽。另外,從伏氣的角度來講,雖然初秋傷于濕邪,但由于初秋的時間很短,主令之氣不久為燥氣所替代。且晚秋屬燥金,肺亦屬金,同氣相求。肺在其主氣的助力之下可以暫時壓制所感受的濕邪,使其不即發病而伏于肺內,成為伏痰。但當冬天到來,情況則有所轉變。冬屬寒水,寒盛而燥氣已退。在冬天,初秋時伏于肺中之痰就會被寒氣引動,發生咳嗽。

同理可知,寒邪屬陰,冬亦屬陰。冬季沒有注意養生感受了寒邪,雖未即時發病而藏于體內。重陰必陽,伏寒化溫。故至春天發為陽病,表現為溫病。

3 伏氣論與臨床運用

伏邪的含義包括有形之邪和無形伏氣,伏邪的范圍是顯然大于并包括伏氣的[7]。

3-1 伏氣論與時疫溫病的關系 伏氣學說在解釋某些時疫溫病的發生機制、指導臨床治療上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伏氣學說能正確地闡述部分溫病的病機,并有效地指導臨床辨證施治。同時伏氣學說在臨床辨證方面也有獨特的優勢。無論是從某些慢性病的發病規律來看,還是從潛在病灶的辨識來看,從伏氣學說角度出發都更符合臨床的客觀規律。就伏氣學說與時疫溫病的關系而言,伏氣學說重視人體的內環境與外界環境以及病原微生物之間的動態關系,這樣更容易取得綱舉目張的效果。

時疫肺熱病是2003年在廣東省境內爆發的一種以高熱、呼吸困難、全身肌肉酸痛和病人肺部炎性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西醫稱為非典型性肺炎,“冬傷于寒,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是本病的基本病機[8]。冬季是一年中氣溫最低的季節,也是人體精氣收斂內藏的季節,精氣內藏,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若是種種原因導致人體精氣受損不能內藏,則導致人體的防御功能減弱,是發病之源。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就是這個道理。時行感冒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甲型H1N1流感是2009年以來威脅人類健康的一類新的流感病毒,其臨床表現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差異較大,早期癥狀較輕者可有發熱、咳嗽、咽痛等,有些患者發病以來病情進展迅速,突發高熱,呼吸窘迫、肺部炎性病變、肺出血甚至多臟器衰竭,威脅患者生命[9]。其發病的機理也可以用伏氣理論來解釋——“夏傷于暑,秋必痎瘧”。夏季氣候炎熱,人體順應自然,陽氣強盛,皮膚腠理疏松,若是養生不當,貪涼取快,不避風寒,易導致邪氣由表入內,伏而內藏,到秋季又遇寒燥之邪,外邪引動內伏之邪,從而發病,來勢兇猛,難以掌控。

3-2 伏氣陰陽轉化在疾病中的應用 “冬病夏治”和“夏病冬治”是中醫特色的一種治療方法。根據不同節氣陰陽變化提前來調整陰陽,以求達到機體“陰平陽秘”的和諧狀態,這其中體現的就是伏氣病中陰陽轉化的關系。endprint

夏季是四季中氣溫最高的季節,同時也是機體陽氣最旺的季節,中醫講究“天人相應”,在一年中氣溫最高的季節來治療一些虛寒性的疾病,力求最大限度的以陽制寒,調整陰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通過貼伏的方法來治療虛寒性疾病就是“冬病夏治”的具體體現。夏氣溫季是一年中最高的季節,而三伏天是夏季中氣溫最高的時候,三伏貼就是在三伏天來貼敷藥物來治療疾病。同理冬季是一年之中氣溫最低的季節,同時也是機體陽氣最弱的季節,在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來治療虛熱性的疾病,以求以寒制陽,三九灸是選擇冬季最冷的時節三九天進行貼伏來治療疾病,體現的是“夏病冬治”的治療原則[10]。

“冬病夏治”和“夏病冬治”的治療方法適用咳、痰、喘、過敏性等疾病。例如呼吸系統疾病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喘息型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和頸肩腰腿疼痛等慢性疼痛性疾病,這類疾病多是由于邪伏于內,伏而后發造成,以冬季或夏季病情進行性加重或減輕,故命名為“冬病”、“夏病”[11-12]?!岸∠闹巍焙汀跋牟《巍闭抢梅鼩怅庩栟D化的關系理論來治療疾病。例如臨床上過敏性鼻炎的治療,目前沒有特效的方法,中醫采用三伏貼或是貼伏結合溫針灸來治療,能夠明顯的改變病人的癥狀,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13-15]。腹瀉在中醫中又稱“泄瀉”,其臨床特點是夏季容易發病或者病情加重,冬季減輕,多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調或者邪伏脾胃所致[16]。冬季機體的代謝相對緩慢,通過益氣健脾升提、溫腎等方法來調整臟腑陰陽,以求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17]。

4 結語

伏氣理論是中醫在數千年間的臨床歷史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許多醫家持有懷疑甚至否定的態度,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伏氣學說的內涵越來越能得到科學的闡釋,伏氣被證明是客觀存在的,伏寒化溫(或伏氣化火)都有其客觀存在的理論依據和物質基礎[18]。伏氣與瘟疫病的關系以及伏氣陰陽轉化的關系不僅是對伏氣論的繼承和完善,更為中醫現代臨床防治伏氣病提供新的理論依據。參考文獻

[1]蔡錫英,柳少逸.黃元御及其醫學成就[J].中醫文獻雜志,2001,4:31.

[2]邵學鴻.伏氣學說正誤[J].江蘇中醫藥,2011,43(11):82-83.

[3]唐·王冰.黃帝內經素問[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1.

[4]東漢·張仲景.傷寒論[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97:73.

[5]王長瀛.王叔和與《傷寒例》[J].國醫論壇,1992,2:1-3.

[6]清·吳鞠通.溫病條辨(卷一)[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3-45.

[7]齊文升.伏氣學說的內涵及其臨床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6,5:34-35.

[8]任繼學.伏邪探微[J].長春中醫學院學報,2005,21(1):4-5.

[9]李建,葉明.甲型H1N1流感的發病趨勢與中醫藥防治[J].中國臨床醫生,2009,37(11):12.

[10]陳俊琦,李明亮,王升旭.三九天灸療法治療變應性鼻炎的即刻療效及隨訪分析[J].針灸臨床雜志,2010,26(10):35.

[11]李宏運,王周俉.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機理探微[J].國醫論壇,2006,21(4):17.

[12]馬樹懷.穴位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J].中國民間療法,2015,23(3):27.

[13]李有武,趙冬娣,袁濤.溫針灸結合三伏貼治療過敏性鼻炎53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藥,2014,46(7):63-64.

[14]林勇凱,梁桂洪,黃宇新,等.三伏貼敷療法治療不同證型過敏性鼻炎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4,34(10):967-971.

[15]黃宗瀚,索承美,廖詠緹.三九貼雙向調節及治療過敏性鼻炎臨床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2(12):119-121.

[16]田德祿.中醫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10

[17]徐重明,汪自源.腸功能紊亂夏病冬治評述[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4,18(4):289.

[18]郝斌.伏氣學說的源流及其理論的文獻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07.

(收稿日期:2015-06-17)endprint

猜你喜歡
內經
顧亭林友傅山 析韻《內經》
俞曲園辯《內經》又論“廢醫”
《內經》之“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新解
關于《內經》“七損八益”研究的思考
《內經》治未病與亞健康的干預
《內經》教學圍繞中醫各家學說展開的探討
論《內經》肝為罷極之本及其現代應用
《內經》衰老理論及延緩衰老的方法
淺談內經氣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及其應用
《內經》診法教學內容簡析及與中醫診斷學的銜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