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水電開發庫區移民產業發展與扶持就業機制研究

2015-10-17 08:51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100083
關鍵詞:水電移民人力資源

(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100083)

(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100083)

三江流域水電開發區域主要集中在云南省經濟欠發達地區,這些區域生產力水平低下,產業結構低級化,移民自我發展能力弱化。文中依據移民收入SD模型,故障樹定性分析法與移民收入的生產風險,就業扶持與移民增收的相關關系,分析產業結構對移民就業的影響機理和產業發展與就業促進的相互關系,研究產業結構升級、移民素質提高、就業培訓、創新能力與收入等方面的傳導機制和關系,分析移民人力資源開發對移民就業的影響機理,提出水電開發移民人力資源開發方案,從移民安置、社會保障和人力資源開發、安置區產業結構升級等方面提出移民就業調節長效機制。

水電開發;產業發展;就業扶持;庫區移民

一、引言與文獻綜述

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3個干流在云南省境內共流經12個州市50個縣市區,而三江干流水電開發區域主要集中在云南省經濟欠發達地區,目前這些區域生產力水平低下,產業結構低級化,自我發展能力弱化。①陽茂慶,歐陽春云,駱華松.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水電開發移民問題及對策研究——以云南怒江水電開發移民為例[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0,(11).水電開發移民由于項目開發從原居住地搬遷到安置地,由于生產資料和生存環境的改變引起了生產方式的改變,需要在安置區恢復就業和生產活動。目前移民就業安置現實不盡理想,移民就業受到生產條件、人力資源等問題的影響處于不穩定和不充分的狀態。②董雁偉.清代云南水權的分配與管理探析[J].思想戰線,2014,(5).在此背景下系統分析就業與移民收入水平、產業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關系和影響機理,建立產業發展與移民就業長效扶持機制有重要意義。

全世界范圍內,水電開發項目大多分布在亞洲和非洲國家,國外有許多關于水電開發移民的研究,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在20世紀80年代前,大都從國情出發制定單純補償、救濟政策來進行水電開發移民安置;在80年代以后,為獲得世界銀行貸款,各國遵循世行制定的相關原則來安置水電移民。為鼓勵移民重建,世界銀行提出移民扶持開發戰略,按照國情與行政管理不同,主要分為美國模式、非洲模式和世行模式3類。美國模式重點放在房屋建設,而不是社區新的就業機會和土地制度上。非洲模式采用社區整體搬遷并將移民安置工作納入國家總體發展規劃。③邁克爾·M.塞尼.移民·重建·發展[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1998:22.世行模式強調盡可能地避免或減少移民,不可避免時,應努力提供幫助,使移民在新社區盡快恢復原有的生活水平,并且特別為移民重建生產基地,通常采用以或不以土地為基礎的兩種安置策略。④Michael M.Cernea(ed.).The Economics of involuntary Resettlement:Questions and Challenges[M].Washington:D.C.The World Bank,1999:1~16.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有大量水電開發產業發展和移民就業安置的實踐,形成了移民安置就業的理論和應用研究成果。由于水電工程導致淹沒而喪失土地或其他生產生活資源的人口需要在新的安置地獲得就業機會和生存條件,按照不同的標準,水電移民可劃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施國慶和荀厚平(1995),鐘水映和李明泉(2003)以安置行業、方式,組織形式和分散情況對水電移民模式進行分類:按照從事行業分為第一產業移民、第二產業移民和第三產業移民;按安置方式分為就地后靠移民、集中外遷移民和分散插組移民;按就業組織方式可分為企業招工移民、自謀職業移民、養老保險移民;按照分散情況分為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兩種安置模式。①②施國慶,荀厚平.水利水電工程移民概述[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1995,(6).朱文龍和施國慶(1995)依據效益分享機理,提出基于分享機制的入股分紅、長效補償的安置模式。③朱文龍,施國慶.移民系統分享工程效益機理與方法探討[J].水利經濟,1995,(2).郝少英(2013)卻指出其局限性,提出了水電移民工程效益共享安置模式的運作方法。④郝少英.國際河流洪水災害防治的法律制度構建[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楊文健和舒平(2002)根據灰色系統理論采集移民安置區相應變量跟蹤數據,描述發展狀況,建立直線預測模型進行評估和預測。⑤楊文健,舒平.水庫移民安置區可持續發展的灰色預測模型及應用[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2,(4).韓露(2012)通過研究三峽工程、黃河小浪底水庫工程等相關就業案例,列舉了水電開發移民就業的需求。⑥韓露.工程移民再就業與社會工作介入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2:135.

雖然國內外已有許多學者都曾研究過水庫移民的各種問題,但要么只從操作或實用的層面提出水庫移民政策建議,要么只從理論層面構建移民再就業、產業結構升級改造的模型研究及其理論意義,而缺乏結合理論依據的實際意義,綜合形成的完整、系統的水庫移民經濟理論體系的研究,且水電開發移民就業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并沒有同步。由于西部水電開發移民數量大、涉及面廣,因而具有水電開發移民就業工作的典型特征,因此,本文依據移民收入SD模型,研究產業結構升級、移民素質提高、就業培訓、創新能力和收入等方面的傳導機制和關系,提出庫區移民產業發展與就業調節長效機制。

二、理論依據

(一)系統動力模型與移民收入結構

1.系統動力模型理論原理

系統動力學(System Dynamics,以下簡稱SD)是研究系統的行為和反饋結構的一門科學。系統動力模型(SD模型)以因果機理作為基礎,通過對實際的經濟、社會等系統進行模擬,結合系統中各元素的反饋信息,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與工具。在SD模型進行分析時,首先要明確研究對象和目的,然后確立系統邊界,進而對系統結構進行分析,形成反饋環和因果圖。本文主要利用SD系統模型建立中的定性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方法,通過設計因果關系圖和反饋路徑定性研究水電開發移民收入結構和總收入之間的關系。

2.移民收入SD模型研究對象和目的確定

建立收入結構和總收入之間的SD模型,獲取不同收入組成的變化對總收入產生的影響,特別是就業生產收入對提高移民收入的作用,為建立移民就業扶持機制提供支撐性參考。

3.移民收入SD模型的邊界確定

SD模型的系統邊界是以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為參考,并假設外部環境和內部因素都對系統本身不產生影響時列入模型的對象或因素。張丹(2012)在對移民收入的研究中,移民收入SD模型的系統邊界包括:農業結構、打工情況、教育情況等反映移民收入和影響移民收入的因素。此處暫時忽略比重較小的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的分析。⑦張丹.基于系統動力學的移民收入分析[D].天津:華北電力大學,2012:23.

4.移民收入SD模型結構設計

如圖1所示,根據移民收入的主要組成要素變量,利用箭頭曲線表達各要素變量關系,并標注反饋途徑可以得出移民收入SD模型中表達系統反饋結構的因果關系圖。

圖1 移民收入因果關系圖

移民收入反饋路徑分析。以人均收入為起始點,分別通過就業收入、商業收入和農業收入來增加總收入形成以下6條反饋路徑:

第一條路徑:

第二條路徑:

第三條路徑:

第四條路徑:

第六條路徑:

第五條路徑:

以移民安置、扶持政策為起點,突出移民政策對移民收入的影響,形成以下6條影響路徑:

第一條路徑:

第二條路徑:

第三條路徑:

第四條路徑:

第五條路徑:

第六條路徑:

(二)故障樹定性分析法與移民收入的生產風險

故障樹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以下簡稱FTA法)。①Hadipriono F.C.Fuzzy fault tree analysis[A].Proceedings of Fourth European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Techniques and Soft Computig(EUFIT96)[C].Aachen,Germany:Verlag Mainz,1996:1411~1415.主要針對復雜系統以樹枝狀分級方式表示潛在風險和風險發生的原因,以邏輯推斷法尋找事件發生的潛在風險因素,由此研究風險發生的原因。移民安置工作所涉及的生活、生產、社會多個方面存在著諸多風險因素,影響了移民生活、收入水平的恢復與提高,造成安置效果與安置目標之間的偏差。②崔洪梅,劉雷.基于模糊故障樹的水庫移民收入風險分析初探[J].人民長江,2013,(2).本文通過建立移民收入故障樹分析移民收入水平風險中的生產風險因子,研究就業與移民收入直接的關系。

圖2 移民收入生產風險故障樹

對于故障樹分析,石峰(2013)引入了割集和最小割集概念對移民收入生產風險故障樹進行定性分析。①石峰.無糾紛之“水利社會”——黔中鮑屯的案例[J].思想戰線,2013,(1).Pan Hongxia研究認為割集是引起頂事件(此處頂事件是“移民收入風險”)發生的所有基本事件的集合,在移民收入生產風險故障樹中包含多個割集,各個割集之間會有重復、包含和多余,去除多余事件后得到的一個或多個事件的組合,當這個組合發生時頂端事件必然發生,這樣的集合就是最小割集。②劉爾思,楊鴻昀.我國農村水利設施投入現狀及其機制構建——以西南地區為例[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3,(4).她根據事件關系算出所有最小割集,為定量分析做支撐。如圖2可知,移民收入風險來源于3個方面,政策風險、經濟風險和社會環境風險,其中經濟風險包括生活風險和生產風險。移民收入的生產風險由生產方式風險和生產條件風險構成。

1.土地資源降低帶來的生產方式風險

水電開發項目征用土地的行為是使移民因資產損失而貧困的主要形式。云南省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所形成的三江流域水電開發區域,移民群眾大多以農業生產為主,土地是他們的生活來源和生產基礎,而水電開發項目一般會減少他們的人均耕地面積。例如位于瀾滄江中游的漫灣水電站,在建設期間,庫區新開墾耕地面積360.01h㎡,與淹沒損失414.97h㎡相比,減少54.96h㎡,庫區1991年人均耕地為0.068~0.131h㎡,平均0.119 h㎡/人,到1996年人均耕地減為0.063~0.093h㎡,平均0.081h㎡/人,比淹沒前下降0.038h㎡/人。金沙江下游的向家壩水電站綏江縣淹沒區的人均耕地由0.089 h㎡/人減少為0.08 h㎡/人。①楊嚨霏,楊子生.云南水電開發中移民安置的土地資源需求保障研究[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6:75~79.而且補償給移民的耕地在質量上和數量上都達不到原來耕地的水平,適宜種植的農業資源減少,新開墾的耕地往往單產量低于被淹沒的良田,因此移民在搬遷后得到的土地資源存在數量和質量上的降低,而土地作為移民最重要的生活、生產資料基礎,勢必會影響移民的生產收入。

2.難以融入新社會關系帶來的生產方式風險

移民搬遷到安置區造成原有社會關系網絡的階梯,很難重新恢復,而融入新的社會關系網絡又因多重因素變得困難重重,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重新建立起新的信息獲取和信任網絡。原來外出務工人員通過原社交網絡獲得打工信息,搬遷導致移民外出務工獲利機會減少,再加上自身原有技能水平和文化素質不足,在尋找新的就業方式時無法滿足生產要求,影響打工收入,嚴重時會導致失業。隨著農村勞動人口外出務工比例的不斷增加,這部分收入對生產收入的影響將逐步變大。而且,三江流域水電開發地區移民中,少數民族人口占很大一部分,其中金沙江中游水電工程淹沒區移民人口70%以上是納西族、傈僳族、藏族等少數民族居民,而怒江中下游水電開發移民中少數民族人口占比更是高達80%以上,這些世代居住在高山峽谷中的少數民族有著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習慣,融入安置區新的社會關系對他們來說尤為困難。②云南省移民局.云南省怒江中下游水電開發安置指導意見(云移[2008]94號)[R].云南:云南省移民局,2008.他們較之原來外出務工人員更難以滿足生產要求,這一大部分人口收入的難以提高將嚴重影響總生產收入。

3.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帶來的生產條件風險

安置區規劃不完善或是建設不及時導致交通路網和水電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阻礙安置區人員生產生活活動的順利開展,例如:路不通使得農產品的運輸時間和成本增加,企業往往選擇避開交通不便的地區進行生產,農田水利設施不完善不利于農業活動開展等。選擇外出務工的移民還可能由于工作地點遠離城市或者周圍資源缺乏選擇放棄工作,這些風險都可能影響到移民的生產收入乃至最終的總收入。

三、移民就業與產業發展

(一)產業結構對移民就業的影響機理

水電開發移民生產安置方式目前主要有農業安置、第二、三產業安置和自謀職業安置等,生產安置方式不同所對應的就業形式也就不同,這就涉及產業結構發展與就業結構之間的關系研究。配第—克拉克定理證實了產業和就業之間的結構性變動關系,并發現就業結構上的變動要滯后于產業結構的變動。新古典經濟學家們從結構性失業方面來分析產業與就業之間的相互影響,提出產業結構演化導致結構性失業人員的出現。如圖3所示,從研究結果來看,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相互影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引起第一產業的縮小和第二、第三產業的擴大,第二、三產業勞動力需求增加,產業內工資水平提高,引起更多勞動力進入,最終使得就業結構改變。相反,當就業結構發生變化時,勞動力對三大產業的產出貢獻比例發生變化,產業結構隨之改變。

圖3 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相互影響作用機制

(二)產業發展與促進就業

從以上分析可知,產業結構的調整通過總產出、收入水平和技術變動對改變就業結構、增加就業人數和提高就業率具有顯著的效果。因此,從促進就業的角度來對產業發展路徑與側重點進行研究,有助于通過改變產業大環境帶動就業環境的改變。

1.挖掘農業地方發展潛力

傳統農業所吸納的勞動力數量是極其有限的,為勞動者帶來的農耕收入也是有限的。水電開發移民安置工作中對搬遷后繼續從事農業活動的移民群體,應該鼓勵依靠現在自然資源,發展有地方特色的養殖業和種植業,通過農業產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實現對移民勞動力的再吸納。主要在于大力發展農產品及其加工業。農產品及其加工業多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大量的勞動力需求,可解決部分移民就業問題。實現農產品增值也實現了農民增收。對于農業產業自身發展來說,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形成分工協作的產業鏈生產,有利于吸引更多投資資本進入產業,提升產業價值。

2.優化第二產業結構

以犧牲環境和資源為代價的工業發展已經不適應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應優化第二產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增長轉變為集約型增長。一是發展循環經濟。通過實現安置區產業鏈整合、產業集群式發展、工業園區建設和廢舊物資再利用產業增加產業內就業機會。二是鼓勵技術創新。應該認識到科技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增大對行業新技術的科技研發投入,鼓勵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和研發人員的培養,可針對移民群體中的高學歷人員進行就業吸收。

3.加快第三產業發展

第三產業就業彈性高于第一、二產業,可有效緩解移民就業壓力。第三產業就業人數的比重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一是要調整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發展與移民生活和安置區經濟發展相關的行業,如:房地產業、倉儲物流業等。二是要扶持新興產業發展。通過技術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提升新興產業市場競爭力,打造有地方特色的第三產業鏈,有效發揮第三產業巨大的就業彈性價值。

四、移民就業與人力資源開發

經濟學家對“人力資本”的定義中,強調人力資本是通過對人的投資形成的,包括的內容從知識、技能等擴展到才能、品質等多個更高層面。人力資源開發通過對人的知識、技能、經驗和其他品質產生積極影響,結果表現為貨幣收入增加和人的智能的提升。學者威廉·配第(2010)指出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對生產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①威廉·配第.賦稅論[M].馬妍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134.通過“人力投資—人力資本—未來更多收入”的作用機制,人力資源開發可以為勞動者提供更多未來收入。

(一)移民人力資源開發對移民就業規模、就業結構的影響機理

人力資源開發通過影響產業結構升級進而影響就業結構和就業人數。首先,產業結構升級過程產生新的行業和部門,并帶來新的就業需求。同時,產業內部由于技術進步,產業生產成本中實物資本和人力資本的投入數量和比例也發生變化,產業結構從低級向高級轉變的過程中,就業結構必然發生改變。

1.移民人力資源開發影響移民就業規模

水電開發移民人力資源開發對移民就業規模的影響可分為短期和長期效應。短期內,得到人力資源開發的移民勞動者由于個人勞動熟練程度增加、生產率提高,實現對未得到人力資源開發的勞動者進行替代。由此造成產業內勞動力過剩,企業為了保證利潤將建設勞動者數量,留下具備更高勞動生產率的勞動單位,淘汰低生產率的勞動者,實現人力資源開發受益者對未受益者的就業替代。長期內,人力資本的外溢作用會推動整個行業的經濟產出實現規?;瘮U張,對勞動力需求增加引起就業規模的擴大。同時,不斷壯大的產業集群和行業協作可以帶動一些簡單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也增加了這些產業的就業需求,最終實現安置區乃至整個區域內的就業能力的擴大。

2.水電開發移民人力資源開發影響移民就業結構

移民人力資源開發對移民就業結構的影響主要是指人力資源開發受益者對未受益者的替代。隨著企業對人力資源開發的受益者的吸收,更多的知識獲取和技能獲取結果使得其勞動生產率提高,受益者工資水平也提高了。根據馬克思關于資本有機構成的理論分析,企業主是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的的,如果人力資本勞動力投資使得勞動要素與機器要素的相對價格發生了變化,當相對價格〉1時,企業主會選擇投入機器要素并提高對人力資本的要求,從而改變就業結構。此時有著更高素質和技能水平的移民勞動者將會獲得更多就業機會,完成對一般勞動者的替代。

(二)水電開發移民人力資源開發方案

1.完善移民人力資源開發基礎教育體系

教育是形成人力資本最直接的途徑,建立移民人力資源開發基礎教育體系,要從年輕一代抓起,積極利用國家相關支持政策支持移民安置區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姚凱文(2008)認為應當免除部分或全部義務階段學雜費,減輕移民家庭的經濟負擔,擴大基礎教育受眾基數。②姚凱文.水庫移民安置研究[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7~15.另外,針對移民成年群體文化素質低、技能缺乏現象創建靈活的教育模式,適時開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重點教授文化科技知識,彌補成年群體的教育基礎薄弱造成的知識能力缺乏。

2.注重開展移民人力資源開發職業技能培訓

結合安置地區產業優勢和特色,創辦專門的移民技能培訓學校,針對移民所需技能開設課程,對移民勞動者提供針對性的專業知識教授和實用型技能培訓,如食品加工、養殖、種植等。培訓模式可以采取政府為引導,移民自愿的形式,政府根據移民意愿和實際情況開設不同形式的培訓班,移民可根據自身需求和崗位要求進行選擇參與。培訓課程設置可考慮崗前培訓、自主創業培訓、專業技術培訓等。培訓方法上不能只局限于課本理論知識的傳授,移民群體長期形成的意識觀念較為保守,很難接受新鮮事物與知識,因此適合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多實踐,通過重復練習與切身參與讓移民群體接受并快速熟練掌握相關內容。

3.建立移民人力資源開發勞動力轉移機制

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收入顯然不利于勞動力到非農業部門就業,只有從事非農業,來自非農業的收入要高于從事農業生產的收入,才有可能讓家庭走上致富的道路。通過傳統的農業生產活動獲取勞動收益已經無法滿足安置以后移民的生活,應該盡早建立移民勞動力轉移機制,引導水庫移民第一產業勞動力和剩余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增加就業。應制定長期性的勞動力轉移規劃,通過多種引導方式幫助移民進行就業轉移,擴寬就業渠道。一方面解決移民的就業生存問題,一方面也推動三大產業的結構升級,滿足安置區和周邊地區的勞動力需求,有效支持地區經濟的發展。

五、水電開發移民就業調節長效機制

(一)針對移民群體教育現狀,構建移民人力資源開發機制

考慮到移民勞動力群體整體素質偏低,職業技能缺乏現狀與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增長方式優化轉變現實之間的矛盾,應從移民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抓起,通過基礎教育從根本上提高農村人口、移民人口的文化知識水平和個人素質教養。針對性開展移民技能培訓體系,通過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增加移民的就業競爭力。一方面可轉移一部分由于產業結構調整所導致的剩余勞動力,另一方面為移民就業者自身融入社會和就業崗位提供了支持。對于從事農業活動的移民群體開展現代化農業知識和技術培訓,使其在農業生產的轉型過程中不會因為知識技能的落后而被市場淘汰。

(二)完善水電開發移民安置政策,建立健全移民就業幫扶機制

水電開發移民安置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應該通過政策法規的制定和計劃的具體實施來支持移民就業幫扶工作的開展,建立起健全完善的移民就業幫扶機制。第一,在現有的水電開發移民安置相關法律政策基礎上,政府層面對關于移民就業安置方面進行政策和辦法的完善與出臺;第二,支持安置區改進就業服務體系,為移民勞動者搭建全方位的就業信息咨詢平臺;第三,在補貼優惠方面,提供貸款貼息、天使基金等支持移民自主創業,提供相應的補償和獎勵資金支持企業收納剩余移民勞動力。政府、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共同合作,引導移民勞動力合理流動。特別針對農村移民群體進行就業服務,通過相關部門與當地企業的合作溝通,制定移民勞動力輸出計劃,實現農村移民剩余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向經濟發達地區轉移。

(三)調整安置區產業結構,探索有效的就業分配機制

挖掘安置區資源潛力和優勢產業,從局限于農業生產活動的產業發展模式擴張到重點發展第二、三產業的多產業發展格局。例如:針對地方獨特自然、文化、民族資源開展特色旅游業以及相關的食品、手工藝品、文化等服務業,形成具有地方產業發展特色的產業鏈,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就業結構的調整,通過產業調整的帶動作用催生新的一批就業崗位,探索對移民勞動力的有效分配機制。

(四)完善移民長效安置方式,建立支持移民創業的多元保障機制

應當按照城鄉發展一體化要求,將移民安置與新農村建設、城鎮化發展統籌考慮,因地制宜采取農業安置、貨幣補償、養老保險安置、第二、三產業安置等“多樣化組合”安置方式,特別是要總結完善移民安置“逐年補償”試點經驗,使移民長期分享工程效益,破解移民創業就業受資源、環境容量不足約束的難題。針對“同地不同價不同稅”問題,現階段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標準要爭取實行區片綜合地價,并享受鐵路、公路、機場的耕地占用稅優惠政策,同時移民安置點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建設、集鎮遷建和專項設施處理的補償原則由現行“三原”原則提高到滿足國家相關行業發展強制性最低標準補償。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被征收土地的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移民個人收益,完善對移民的合理、規范、多元保障。

六、結 論

本文從移民收入水平、產業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的角度來對水電開發移民就業扶持機制進行了設計。

(一)移民收入結構與移民總收入直接的相互影響

借鑒系統動力模型分析模式和因果關系圖設計,定性研究了移民收入結構與移民總收入直接的相互影響。因果關系圖從人均收入視角出發形成了6條影響路徑,從移民安置、扶持政策視角出發也形成了6條反饋路徑,突出體現了就業收入、商業收入和農業收入途徑來增加移民總收入的主要實現過程。故障樹分析法涉及對移民收入水平中生活、生產、社會等多個風險因子的分析,本文側重于對生產風險因子的研究,定性分析了“生產風險”這一事件發生的可能風險因素。

(二)水電開發移民就業與產業發展之間的相互影響

從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角度研究了水電開發移民就業與產業發展之間的相互影響。對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相互影響的作用機制分析說明,產業結構從總產出、收入水平變動、技術變動路徑來實現對就業結構、就業人數的影響,分析說明通過產業扶持對推動移民就業環境的改變是有利的。

(三)移民人力資源開發對移民就業的促進作用

研究表明,水電開發移民就業調節長效機制的建立,應從移民自身出發,通過構建移民人力資源開發機制提升移民勞動群體整體競爭力,通過政策法規和計劃實施層面對移民就業進行全面幫扶,通過挖掘產業潛力和調整產業結構,影響移民就業結構,形成移民勞動力有效分配機制。以上調節機制的建立,離不開移民社會保障體系對就業工作的支撐,因此最終落腳點還是回歸于“以人為本”理念,完善移民社會保障就業支撐機制,為實現移民群體系統性社會保障奠定根基,以此建立起水電開發移民就業調節長效機制。

云南水電開發庫區移民產業發展與扶持就業機制研究*

張 佐, 陳建成

Immigrant-base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area of Yunnan and its employment promotion mechanism

ZHANG Zuo&CHEN Jian-ch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Th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area of the Three-Rivers Basin is located mainly in the underdeveloped region of Yunnan province whose features find expression in low productivity,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s and the immigrants'poor self-development.Based on the theory of SD model of the reservoir resettlement revenue and the fault tree analysi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duction risks of resettlement,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mployment promotion and income increase of the immigrants.It aims at the following:i)the influe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s on the immigrants'employment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promotion;ii)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upgrad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s,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immigrants,employment training,improvement of their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resettlement revenue; iii)the influence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on the employment of the immigrants;iv)a HRD plan for hydropower development immigration,and a long-term regulatory mechanism for the immigrants'employment,including the reservoir-region resettlement,social security,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etc..

hydropower development;industrial development;employment promotion;reservoirregion resettlement

喬小洺]

F061.5

A

1000-5110(2015)02-0100-10

張 佐,男,云南宣威人,北京林業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與農村發展。

陳建成,男,山西芮城人,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

猜你喜歡
水電移民人力資源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淺析人力資源挖潛增效的途徑
央企剝離水電資產背后
水電:全力消納富余水電 更重生態環保
讓人力資源會計成為企業的“新名片”
水電的“百萬單機時代”
簽證移民
寶雞:松綁人力資源
長江水電之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