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

2015-10-18 03:04張啟元
共產黨員(遼寧) 2015年24期
關鍵詞:生育率獨生子女經濟社會

文/張啟元

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

文/張啟元

全面兩孩政策,是指所有夫婦,無論城鄉、區域、民族,都可以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標志著實施了35年的獨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終結。

一、全面兩孩政策是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的重大舉措。人口問題始終是關系我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合理的生育率水平。國際上通常認為,人口生育率保持2.1這個更替水平左右的總和生育率(婦女終身生育的平均孩子數),有利于達到人口均衡發展。2.1%以下為低生育水平,1.5%以下為很低水平,1.3%以下為超低水平(被稱為“低生育率陷阱”)。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表明,從我國特殊國情出發,今后一段時期比較適宜的生育率水平,應該在1.8左右,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人口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均衡協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的高速經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勞動年齡人口增長、人口撫養比下降帶來的人口紅利。近年來,我國人口年齡結構朝不利方向轉變,我國目前生育率僅為1.5至1.6,生育水平偏低,這樣的生育水平不利于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笆濉睍r期人口紅利將加快消失,勞動年齡人口加速減少。自2011年15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達到峰位后,預計“十三五”時期每年減少規模在200萬人以上。相應地,人口撫養比將持續上升,預計在整個“十三五”期間,0至14歲人口加65歲及以上人口與15至64歲人口的比率,提高4個百分點,將進一步降低我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

我國從2012年開始勞動力人口持續下降,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生育率水平低。進入本世紀,特別是“十二五”以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出重大轉折性變化。一是人口總量增長的勢頭明顯減弱,育齡婦女數量逐步減少,特別是20至29歲生育旺盛期婦女數量下降較快。群眾生育意愿發生轉變,少生優生成為社會生育觀念的主流。二是人口結構性問題日益突出,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持續偏高。三是家庭規??s小,養老撫幼、互助互濟等傳統功能弱化。這些變化,給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安全帶來新的挑戰。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在單獨兩孩政策的基礎上實施全面兩孩政策,符合人口發展規律,有利于減緩人口總量在達到峰值后過快下降的勢頭,有利于中華民族長遠發展。

二、全面兩孩政策是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長遠保證。適度提升生育水平,有利于穩定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預期,有利于改善人口結構,保持合理勞動力規模,延緩人口老齡化速度,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新優勢,準備更為有利的人口條件。

目前,盡管我國人口基數大的基本國情未根本改變,但生育率低、人口老齡化、獨生子女家庭數量增長等人口結構性問題也正日益成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我國人口低生育水平穩中有降,勞動力平均年齡不斷提高。但年輕勞動力在勞動年齡人口中比例下降,勞動力資源的國際比較優勢有所減弱。如維持現行生育政策不調整,幾十年后勞動年齡人口銳減,老年人口比重過大,勢必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和國際競爭力。

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可以減緩人口老齡化進程,在一代人之后可以增加勞動力供給,降低人口撫養比,提高經濟潛在增長率。根據一些學者的估算,總和生育率每提高0.1,可以把達到老齡化高峰時期的老年人口比重降低1.5個百分點。如果總和生育率提高到接近1.8的水平,與總和生育率1.6的情形相比,可在2036年至2040年期間把經濟潛在增長率提高0.2個百分點。實施全面兩孩政策還將直接帶動住房、教育、健康、家政及日用品等方面的消費需求,刺激擴大相關領域投資,增加就業。

三、全面兩孩政策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發展。近年來,我國家庭呈現規模小型化、結構多樣化趨勢,獨生子女家庭和獨居老年人比例有所升高,家庭的生育、養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隨著人口老齡化明顯加速,社會養老和家庭養老負擔持續加重,獨居老人的比例提高,家庭的傳統功能有所弱化。家庭規模小型化、結構核心化,關系簡單化、成員流動化逐漸成為我國家庭的普遍特征。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改善家庭人口結構,緩解家庭的代際結構。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城鄉居民生育意愿發生明顯變化,現行生育政策與家庭需求之間存在適度調整的空間。全面兩孩政策進一步彰顯以人為本的理念,順應人民群眾期待,有利于促進出生人口性別平衡,提升家庭發展能力;有利于將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統一起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有利于改善家庭人口結構,顯著增強家庭抵御風險能力和養老照料功能,更好地促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

四、全面兩孩政策是對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和完善。自20世紀70年代我國全面實施的計劃生育,有效緩解了人口資源環境和社保就業的壓力,對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有效促進了人民福祉的提高。一是有效控制了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的歷史性轉變。在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的情況下,中國人口發展提前實現了從“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轉變,生育水平與發達國家相當。二是有效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壓力,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存和發展狀況。如果不實行計劃生育,人均耕地、糧食、森林、淡水資源等會比目前低20%以上,人民群眾生活質量不可能達到今天的水平。三是創造了較長的“人口紅利期”,為經濟長期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口紅利對人均收入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實踐證明,我國從基本國情出發,堅定不移地推行計劃生育,有力地促進了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有力地支撐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計劃生育不是單純地控制人口增長,而是強調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最終目的是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也不等于放松甚至取消計劃生育工作。當前,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沒有根本改變。人口問題始終是影響我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將長期存在,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必須長期堅持,常抓不懈。

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后,將進一步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取消二孩審批,實行生育登記服務制度。生育第二個孩子的夫妻,可到一方戶口所在地或現居住地辦理登記。具體登記辦法由各?。▍^、市)制訂。符合規定條件要求再生育的,仍需要按有關規定辦理手續。

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后,提倡按政策生育。對自愿生育一個孩子的夫妻,不再發放《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不再享受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等相關獎勵優待政策。之前已經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繼續按規定的條件、標準、年限,享受各項計劃生育獎勵優待政策。已經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要求再生育的,不再享受獨生子女父母獎勵優惠待遇,此前享受的待遇不退還。

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出臺之后,相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要盡快跟上。要按照中央《建議》的要求,把生育政策調整與提高生殖健康、婦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務水平結合起來。要努力使符合政策要求的群體能夠愿意生和方便生第二個孩子。要防止生育堆積現象,避免失控,還要做好相關的公共服務和預期引導,合理疏導生育時機,實現政策預期目標。

(作者單位:遼寧省委講師團)

□本欄編輯/白華鮮

猜你喜歡
生育率獨生子女經濟社會
低生育率:懷疑、再調查與重復驗證
韓國生育率創50年來新低
獨生子女可以直接繼承房產嗎?
加快大數據創新應用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貴州省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圖表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政協委員提議獨生子女帶薪休假照顧父母
外籍媽媽提升德國平均生育率
當前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數據
改革開放三十年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圖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