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宅院:有待喚醒的沉睡資產

2015-10-18 03:04周樹林
共產黨員(遼寧) 2015年24期
關鍵詞:空置宅院老宅

文/周樹林

農民宅院:有待喚醒的沉睡資產

文/周樹林

沒有進駐貧困村之前,在與人閑聊時,我就聽說,附近郊區農村的民房有閑置。據說你只要想去住,一分錢的租金也不用給,院子的菜園你還可以隨便種,只是你要幫人家看好房屋,不得損壞。當然,你如果覺得住得不舒服,想修繕一下,那樣更好。

人去屋空的農民宅院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許多地處市郊的農民不“安于現狀”,他們見多識廣,頭腦活泛,因為距離城市較近,容易融入大城市的工作與生活;特別是城里面有親戚朋友的偏遠地區農民,他們在親友,以及親友的親友的介紹、幫助下,逐漸在城里站住了腳。接著,一個帶一個,一家帶一家,大批農民成規模地涌入城市。他們在市場賣菜,到工地打工,開小店,搞修理,當保安,做保潔……

來到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于寺鎮虎掌溝村駐村扶貧以后,我發現,在這個近300戶人家的貧困村,同樣已經有十多戶人家徹底地搬離了農村。還有一些人家,有的已經在城里買了房子,有的已經在外打工十多年了。許多人在城市里有工作,有住房,只是偶爾回來一趟?;蚴且驗榇謇镉H戚朋友因婚喪嫁娶回來“趕禮”,或者是閑暇時回來看看老家,捎帶著處理些事情。沒住上幾天,又回到城里去了,留下炊煙不再的老宅。更多的人家是,用兩代人打拼的積蓄在城里為兒子或女兒買了樓房,老兩口則選擇留在村里生活??梢韵胂?,一旦這些老人故去,村里的老宅將會成片地變空。

走進這些空置的老宅就會發現,有的人去屋塌,磚瓦遍地,破爛不堪,不得近前。有的則已經稱不起宅院了。滿院子栽種著樹木,依稀可辨幾道斷壁殘垣。主人一去不復返,此地空余老宅院。這些日漸衰敗的老宅院與現實的農村極不協調,即便是到了將來,恐怕也不會在美麗鄉村的圖畫之內。

進城幾年、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以后,這些農民已經習慣了城市的生活。對于城市文明有了不愿割舍的情結。尤其是二代農民工及其子女,對于農村生活已經不習慣了。他們嫌旱廁臭,嫌灶房臟……那種打開水龍頭就接水、打開煤氣閥就做飯的便利,那種水沖廁所的衛生,那種北方城市冬季里熱乎乎的暖氣,讓那些滿懷鄉愁回家過大年的年輕人不到正月十五就提早離開了老家,再次返回了城市。至于那些空置的老宅,沒有哪個主人還會回來居住,只能任由風雨侵蝕,日漸衰敗。

農民的老宅及其宅基地,事實上是一筆沉睡著的資產。為什么不可以喚醒呢?現行的政策事實上限制了農民出售自己的老宅及其宅基地。這種買賣只能在農民之間進行,而農民之間的這種交易事實上是很少的。誰家都有宅基地,誰家都有房子,一旦分家單過,另立門戶,還可以另外再批宅基地,另外再蓋新房。對于這些空置的農家老宅來說,真正潛在的流轉對象是誰呢?我想到了那些有田園情結的城里人。然而,就現行的政策規定來說,城市戶口的人又不可以到農村來購房。做出這種限制的出發點,可能是為了保護農民。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宅逐漸破損,失去居住的價值,逐漸貶值。

世界上不存在區域間單向度的一維流動。農村人可以到城里來,城市人為什么不可以到農村去呢?農村人可以到城市分享現代文明,城市人為什么不可以到農村去分享田園風光呢?當一批又一批的農民大量地涌入了城市,我們希望看到的絕不是“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我見過許多想到農村發展的城市人,有的是中小企業家,有的是提前退休的普通市民。他們討厭霧霾,厭倦麻將,有著到農村找個地方種點有機蔬菜,養些小笨雞、吃點笨雞蛋的美好愿望。他們中的很多人,并不單純滿足于到農村去休閑養老,還有著包塊地、養群羊等開創一番事業的雄心。倘若取消這種戶口限制,讓他們來到農村,不僅能夠給農村帶來資金、技術,而且能夠帶來很多無形的現代觀念。這些對于美麗鄉村建設,對于推進農村城鎮化無疑是一種不容小覷的正能量。他們要修繕農舍,要投資生產,要乘坐交通工具往來于城鄉之間,從經濟意義上講,都是在拉動經濟增長。

我感到,讓農村沉睡資產盤活,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給農村的發展再添生力軍,“三農”建設這盤棋才能更活泛。

(作者系遼寧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駐阜蒙縣于寺鎮虎掌溝村工作隊隊長)

□本欄編輯/張麗萍

猜你喜歡
空置宅院老宅
宅院
兒子要賣老宅, 母親拒絕搬離,怎么判
老宅
老宅
“空置稅”爭議
一手房空置稅
老宅
房屋空置稅要來了?
“花兒總在種子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