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ll樣受體及其對水生動物疾病調控作用的研究進展

2015-10-20 20:52梁利國陳凱謝駿
江蘇農業科學 2015年5期
關鍵詞:水生動物信號轉導

梁利國 陳凱 謝駿

摘要:Toll樣受體(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近年來倍受關注的一類模式識別受體(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在病原識別、介導機體免疫反應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研究對Toll樣受體的發現、種類、結構、分布、配體及其信號轉導途徑與功能、在水生動物疾病調控中的作用進行了概述,以期進一步了解TLRs在水生動物疾病中所起的關鍵作用。

關鍵詞:Toll樣受體;水生動物;信號轉導;疾病調控

中圖分類號:S94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5-0012-04

宿主對病原體的防御反應主要依靠免疫系統。免疫系統分為先天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2種,其中獲得性免疫以T細胞和B細胞為媒介且僅存在于哺乳動物體內,而先天性免疫在無脊椎動物到脊椎動物體內普遍存在。Toll樣受體是一種廣泛存在于哺乳動物、昆蟲及植物體內的天然免疫分子,屬于高度保守的蛋白家族成員,最早于1988年在果蠅體內發現。后期研究顯示,該受體在病原微生物識別、機體免疫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TLRs的種類、結構及分布

迄今為止,果蠅體內的TLRs在先天免疫中的作用被廣泛探討,9種TLRs先后被發現于果蠅體內并進行了后續研究。之后又在人體、小鼠及真菌中克隆出10種TLRs的同源序列。所有的TLRs蛋白都屬于I型橫跨膜蛋白,具有相同的結構特征,由胞外區、跨膜段和胞內區3部分組成。胞外區富含亮氨酸重復序列(1eucn-rich repeats,LRR)并有1個富含半胱氨酸的區域。胞內有1個被稱為Toll/IL-1(Toll/in-terleukin-1,TIR)的高度保守區域。

2000年,魚類首個TLR超家族成員分離出來。其后,TLRs陸續從河豚、斑馬魚和牙鲆中分離出來,并證實魚類不僅具有哺乳類所有TLR種類的同源基因,還具有幾個在哺乳類尚未發現的TLR種類。學者們在河豚基因組的研究中,通過與人類相關基因的對比,并未發現人類TLR4的同源序列,這意味著河豚可能缺少TLR4基因;而在隨后關于斑馬魚的研究中發現,其TLR4分子有2個亞型,這說明TLR4分子的缺失并非存在于魚類的普遍現象。

TLRs在淋巴組織和非淋巴組織均有表達,但TLRs在不同的組織和細胞表達量有所不同。泛生型主要是TLRl,廣泛分布于多核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內皮細胞、NK細胞、成纖維細胞及樹突狀細胞等多種細胞表面。局限型包括TLR2、TLR4和TLR5,主要分布于髓系單核細胞,其中外周血白細胞的表達最為豐富。特異型即TLR3,僅存在于樹突狀細胞表面。

2.LRs的配體及信號轉導途徑

2.1TLRs的配體

天然免疫識別系統是由能夠識別病原相關的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e pattern,PAMPs)的模式識別受體(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PRs)介導的。TLRs作為重要的模式識別受體可識別多種病原體廣泛表達的脂類、碳水化合物、肽和核酸結構。研究證實大多數TLRs形成同二聚體,而TLR2則能以異二聚體TLRl/TLR2和TLR2/TLR6的形式存在,以鑒別配體結構的精細改變。TLRl0是最新發現的人TLR,與TLRl和TLR6氨基酸組成高度同源。常曉彤等在其研究中指出TLRl0與TLRl結構相似,具有與TLR2形成二聚體的接口和脂肽結合的通道,在天然免疫識別中以激動劑依賴的方式與TLR2相互作用。TLR2能夠識別多種PAMPs,包括G+的肽聚糖、細菌脂蛋白、支原體脂蛋白等。TLR2能識別如此廣泛的PAMPs,是由于其可與至少2個其他TLR家族成員TLR6、TLRl形成異二聚體,從而增強其識別功能。TLR3可識別病毒雙鏈RNA(dsRNA)以及人工合成的類似物多聚肌胞苷酸poly(I:C)。TLR4是首個被發現的哺乳動物Toll樣受體,其主要功能是作為革蘭氏陰性菌LPS的信號轉導受體。除此之外,還可識別內源性分子熱休克蛋白60(HSP60),但TLR4識別HSP60的具體功能有待進一步研究。TLR5是識別具有鞭毛蛋白的細菌的重要受體。TLR9可識別甲基化的CpG-DNA 。

2.2TLRs的信號轉導途徑

由于TLRs胞內區域與IL一1R的胞內區域同源性較高,并有特征性的TIR區域,所以它們的信號傳遞鏈基本相同,但對不同信號的刺激仍有所區別?,F已明確參與此信號途徑的分子有MyD88、IRAK、TRAF6等。

髓樣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是TLRs信號通路中重要的銜接蛋白。MyD88分子由296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其羧基末端為TIR結構域,氨基末端為死亡結構域(death domain,DD)。羧基末端TIR結構域和胞漿內TLRs的TIR結構域結合,MyD88即依賴其死亡結構域與下游接頭分子相互作用形成受體復合物,進一步募集下游信號分子。利用MyD88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進行試驗,結果發現MyD88缺陷鼠除了正常應答TLR3配體外,其他TLR配體均不能引起應答反應,TLR3是至今已知的唯一不通過MyDS8的Toll樣受體。目前的相關研究中,一般根據TLRs的信號轉導過程是否有MyDS8的參與將TLRs信號通路分為MyD88依賴性和MyD88非依賴性。MyD88依賴性信號通路主要介導炎性細胞因子的產生,而MyD88非依賴性信號通路主要介導調節樹突狀細胞(DC)的成熟以及其他免疫調節分子如MHC、CD80等的表達。

2.2.1MyDS8依賴性信號途徑研究表明除TLR3外,其他所有的TLRs信號轉導過程都有MyDS8的參與。TLRs結合MyD88后,白介素1受體相關激酶4(IL-1R-associatedkinase 4,IRAK-4)和白介素1受體相關激酶1(IRAK-1)被募集并磷酸化?;罨蟮腎RAK一4和IRAK一1與腫瘤壞死因子受體相關因子6(TNFR-associated factor6,TRAF6)結合,使TNFR6磷酸纖維素化后促使轉化生長因子β活化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TAKl)活化。TRAF6活化引起2條不同途徑的信號轉導,一條包括P38MAPK家族和c-junNH2-tetminal激酶(111k);另一條是活化MPKK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3K)家族成員NIK(NF-IB-inducing kinase),后者的磷酸化激活IJB激酶(I.IB kinases,IKKs),導致IJB的泛素化而從IJB/NF-KB復合物釋放,NF-KB由此活化轉位進核,導致一系列特定基因的表達,從而產生原發性致炎因子如TNF-A、IL-1等完成炎癥的信號轉導過程。

2.2.2MyD88非依賴性信號途徑TLR3的信號轉導不觸發MyD88途徑,而是利用另一種適配蛋白TRIF。NF-KB和AP-1的活化是所有TLRs介導的信號途徑的共同特征,但只有TLR3可誘導1種具有強大的抗病毒、抗菌能力的細胞因子一I型干擾素的產生。TLR4既可利用MyD88依賴性信號途徑,也可利用同TLR3相似的以TRIF為適配蛋白產生I型干擾素的MyDS8非依賴性信號途徑。然而TLR4還需要TIRAP和TRAM額外2種適配蛋白,這2種蛋白調控TLR4對MyD88依賴性途徑和MyD88非依賴性途徑的選擇。TRIF基因敲除鼠試驗進一步證實了該基因在TLR3信號傳導途徑中的重要作用。此外,Gao等的研究中,利用轉染的siRNA阻斷MyD88在HT一29細胞中的表達,結果發現,由酪酸梭菌刺激的TLR2調控通路也可利用MyD88非依賴性途徑實現信號的轉導。

3.TLRs的功能及在水生動物疾病中的調控作用

3.1炎癥反應

中性粒細胞是典型的先天性免疫細胞,而TLRs是典型的先天免疫受體。人體中性粒細胞可表達大多數的TLRs。Hayashi等對TLRs刺激下中性粒細胞的功能研究中發現,在病原入侵機體時,TLRs可增強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Hirono等在牙鲆的相關研究中觀察到,在遲鈍愛德華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刺激下,牙鲆腎臟中有膿腫,表明誘發了炎癥反應,膿腫周圍大量表達MyDS8基因,說明MyDS8在牙鲆炎癥反應中起重要作用。付媛媛等給中國明對蝦投喂含不同濃度黃芩的飼料,之后利用鰻弧菌感染對蝦,結果顯示,3個試驗組的TLR基因mRNA的表達量均受到抑制,從而抑制先天免疫系統產生炎癥因子,相對提高了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增強天然免疫細胞的殺傷能力。

3.2抗病毒感染

TLR3是目前研究比較詳細的雙鏈RNA病毒模式識別受體之一。而魚類的TLR22是另一種可識別雙鏈RNA病毒的因子,它廣泛存在于各種魚類的基因組??赡苁怯捎隰~類生活在水體環境,經常受到病毒的侵襲,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保留了雙鏈RNA病毒雙重識別系統。

楊春榮等在研究草魚TLR3表達特征時發現,草魚感染呼腸孤病毒后TLR3基因的相對表達量顯著升高,并指出TLR3基因在呼腸孤病毒感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之后在斑節對蝦的相關研究中,TLR22的表達量也表現出類似結果。TLR家族中除TLR3及TLR22外,TLR7也具有病毒識別能力。TLR7亞家族由TLR7、TLR8和TLR9構成,主要參與抗病毒機制的激活,病毒單鏈RNA可以成為TLR7和TLR8的配體,TLR9主要識別病毒或細菌含有非甲基化的CpG-DNA。張榮芳等探究TLR7在草魚體內和體外的表達模式時發現,病毒感染后的草魚肝臟、脾臟中的TLR7表達與對照組相比均顯著提高,這種顯著性差異反映了TLR7在病毒感染中的應答效應。吳立舒在試驗中也觀察到,受到蛙虹彩病毒威脅時,東北林蛙皮膚中TLRl和TLR8的mRNA表達量在攻毒后的6h內迅速上調表達。

3.3病原菌識別

細菌以細胞壁不同的染色特征可分為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2大類。細胞壁上某些特殊成分可以作為PAMPs被TLRs所識別。LPS是廣泛存在于細胞壁的最有效的免疫刺激劑。

TLR2和TLR4均可識別LPS,但在許多情況下需要協同受體的存在,其中TLR2常與TLRl及TLR6形成異二聚體共同發揮作用。Basu等用無乳鏈球菌和嗜水氣單胞菌(AeFomonas hydrophila)對印度鯪(Cirrhinus mrigala)進行侵染,之后在其鰓、肝臟、腎、腸及血液等組織中檢測到TLR2的表達。結果表明TLR2在機體的許多組織中充當著免疫監視者的角色,可誘導產生IL-8和TNF-α2種細胞因子對入侵機體的病原菌發生免疫應答。梁建平從凡納濱對蝦體內克隆出TLR6并以滅活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創傷弧菌及釀酒酵母分別作為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及真菌3類微生物的代表對蝦進行免疫刺激,隨后測量肝胰臟TLR6基因表達水平。結果顯示TLR6在金黃色葡萄球菌、酵母刺激下均出現顯著上調,創傷弧菌則只在72 h時間段內出現較大上調。在病原刺激下TLR6出現較大幅度的上調可以理解為機體對外來刺激產生的防御反應。

TLR5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的鞭毛蛋白均能識別,且鞭毛蛋白是哺乳動物體內TLR5唯一識別的受體。魚類具有和哺乳動物同源的TLR5基因,且TLR5S基因是魚類所特有的,它與TLR5共同參與魚類免疫反應。李敏等用遲鈍愛德華氏菌、嗜水氣單胞菌、鏈球菌(streptococcus)和斑點又尾鲴呼腸孤病毒(Channel cathemorrhage FCGCUFI,CCRV)進行感染試驗,結果顯示TLR5和TLR5S在細菌刺激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調表達,而在CCRV刺激下除了感染后12h的頭腎和肝臟中表達量有輕微上調外,其他情況下均表現為明顯的下調表達,這可能與TLR5能識別細菌的鞭毛蛋白而不能識別病毒有關。當TLR5與配體蛋白結合后,通過MyDS8依賴性途徑激活NF-KB,進而誘導細胞因子及前炎癥因子的產生。林克冰等利用哈維氏弧菌(Wbrio harveyi)感染斜帶石斑魚,在感染后3、6、12、24、48h后利用Real tlne PCR檢測TLR5S在肝臟中的表達情況,結果顯示TLR5S基因在3、6、12、24h時表達量顯著上調,而在48h下降至初始水平。推測此現象是由于哈維氏弧菌感染刺激早期,機體為了清除入侵病原,誘導TLR5S基因的表達,參與機體免疫應答。隨時間推移,機體中的病原逐漸被清除,TLR5S基因表達隨之下降。TLR5可在單核細胞、未成熟樹突狀細胞及上皮細胞中表達,是一種參與免疫應答的受體,TLR5和TLR4一起,可以識別鞭毛蛋白并激活干擾素調節因子3(IRF-3)。歐陽蒲月等對硬骨魚類中斑馬魚的TLR5在受到殺鮭氣單胞菌(革蘭氏陰性菌,G)、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陽性菌,G+)刺激之后的表達變化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G+和G-細菌的感染都誘發了TLR5表達的上調,不具有鞭毛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也可以誘發TLR5表達的上調。作者認為此情況是由于具有鞭毛的革蘭氏陰性菌可以直接激活TLR5通路,而不具有鞭毛的革蘭氏陽性菌可能先激活Toll樣受體家族的其它通路,再誘導TLR5表達活躍,從而實現對外源微生物入侵的抵御。

3.4其他調控作用

體內和體外研究均表明,硬骨魚的TLRs可對許多細菌和寄生蟲的PAMPs作出應答。喬瑋等從斜帶石斑魚體內克隆出TLR3基因,并通過刺激隱核蟲(Cryptocaryon irritans)感染斜帶石斑魚,感染后發現在皮膚和肝臟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應答反應。

TLRs不僅可以調控天然免疫,也同樣介導獲得性免疫反應。在天然免疫和獲得性免疫間起中間橋梁作用的是抗原提呈細胞(APC)。APC表達所有的TLRs,病原體特有的PAMPs被APC上的TLRs識別后誘導活性氧中間物(ROI)和活性氮中間物(RNI)的產生,釋放前炎癥因子并上調共刺激分子的表達,隨后啟動獲得性免疫。

4.展望

TLRs是一組與天然免疫密切相關的受體家族,在天然免疫防御中起著重要作用,并能激活獲得性免疫系統。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等學科的發展,Toll樣受體的研究和應用進入了迅速發展的新階段。魚類的Toll樣受體也被陸續克隆出來,并在疾病控制、免疫應答方面獲得一些研究成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魚類的TLRs家族將得以更深一步的研究,為病毒、病原菌、寄生蟲等引起的疾病防治提供新的科學思路與方法。針對TLRs為靶點的藥物研究也正成為一個熱點。通過對TLRs不斷深入研究,免疫激動劑、疫苗將得到進一步開發與研制,水產動物的疾病防治將不再過多依賴于抗生素??傊?,隨著對TLRs研究的不斷進展,將會為水產動物疾病防治提供更加有效、更為安全的新方法。

猜你喜歡
水生動物信號轉導
2022年全國水生動物防疫系統能力驗證全項通過單位名單(13家)
瀏陽市外來入侵水生動物風險預警與防控
國家水生動物疫病監測計劃啟動
柬埔寨可出口四類食用水生動物至中國市場
水生動物免疫學及病原防控技術
Wnt/β-catenin信號轉導通路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機制研究
區別認識2019新型冠狀病毒與水生動物病毒
益氣活血方對破裂型腰椎間盤突出大鼠p38MAPK 信號轉導通路的影響
脊髓背角MCP-1-JAK2/STAT3信號轉導參與大鼠2型糖尿病神經病理性痛的機制研究
益心解毒方對大鼠心肌細胞內活性氧水平及信號轉導通路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