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馬克思主義人口理論角度看“全面開放二孩”政策的原因

2015-10-21 08:31張雪冬
決策與信息·下旬刊 2015年11期
關鍵詞:二孩政策內需老齡化

[摘要]近期閉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通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藍圖??v觀全會公報有很多亮點,其中全面放開“二孩”也自然成為大家熱議的民生焦點之一。為何要從過去嚴把的“計劃生育”過渡到“二孩”的開放,國家又為何在此時提出該政策,這些都是值得我們仔細思考的問題。而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我們思考問題提供了寶貴的思維分析方法。為此,本文從馬克思主義人口理論的角度,即從人口規律是社會規律、人口生產和物質生產都是社會生產的統一、人口狀況對社會生產有一定影響、人是生產和消費的統一四個方面淺析全面開放二孩政策的原因,如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勞動力補給的缺失、內需動力的不足。以下本文將進行較為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人口理論;二孩政策;老齡化;勞動力;內需

二孩政策是中國實行的一種和計劃生育政策相對應的生育政策,指符合指定條件的夫婦允許生育"二胎"。繼"單獨兩孩"政策全面落地一年多后于2015年10月,中共全會公報允許普遍二孩政策。全會公報指出: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

一、馬克思主義人口理論

馬克思主義人口理論是把人口現象、人口問題和人口規律放到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中去考察,科學闡明人口發展、運動、變化的客觀過程。其基本原理大致有四點:第一、人口規律是社會規律。人口規律是受生產方式決定的一種社會規律,該理論反對離開社會制度,離開生產方式抽象解釋人口問題。第二、社會生產是物質資料生產和人類自身生產的統一,兩種生產方式相互聯系,相互影響。馬克思曾寫道:“勞動不僅生產商品,它還生產作為商品的勞動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產商品的比例生產的?!?“對人的需求必然調節人的生產,正如其他任何商品生產的情況一樣?!?第三、人口狀況對社會發展起促進或延緩作用。馬克思強調“....所有人的關系和職能不管它們以什么形式和什么地方表現出來,都會影響物質生產,并對物質生產發生或多或少是決定的作用?!?第四、人是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統一,既是創造財富的生產者,也是消費財富的消費者,這也是正確認識人口與社會經濟關系的出發點和理論依據。

二、二孩政策全面放開的原因淺析

(一)緩解人口老齡化

通常,65歲以上的人口比率超過總人口的7%,就被稱為“老齡化社會”,而超過了14%就被稱為“老齡社會”。中國在2005年達到了7.6%。實際上中國在2001年就已開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根據聯合國的人口統計數據,中國將在2024年至2026年前后進入老齡社會。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是中國實行了獨生子女政策,導致了出生率的下降。當然,出生率下降不會馬上與人口老齡化聯系在一起,但卻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截至2008年底,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10956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8.3%,比上年上升了0.2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15989萬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2%,比上年上升了0.4個百分點。老齡化的加劇直接考驗的就是養老方面的一系列相關制度和配套措施的完善。盡管我國已初步建立了養老保險法律制度,但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比如,城鎮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已經比較健全,但城鎮其他人員的養老保險制度還沒有做到全覆蓋,機關事業單位仍執行退休養老制,農村居民的養老保險制度尚處于探索之中;單位繳費費率偏高,目前,中國養老保險單位繳費費率一般為單位工資總額的20%,國際上養老保險單位繳費費率一般為單位工資總額10%左右。為應對我國“未富先老”的國情,立足于實際情況開放二孩,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緩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壓力,這與馬克思的人口規律是社會規律,要依據社會發展狀況及時合理調節人口的思想是一致的。

(二)增加勞動力補給

根據馬克思的人口理論,人口的生產與物質的生產都是社會的生產,二者是相互影響的關系。勞動年齡人口持續增長和比重不斷提高這樣一種生產性人口結構,可以通過保證勞動力的充足供給和儲蓄率的提高,為經濟增長提供一個額外的源泉。人口紅利就是印證馬克思這一觀點的很好論證,即勞動人口一直持續增加,人口撫養比不斷下降,勞動力供給充足,人口負擔較輕,經濟增長的剩余不斷積累,出現了高儲蓄率、高經濟增長率,這是人口對經濟的有利一面。而事實上,勞動年齡人口減少造成的招工難已是大多中國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而隨著二孩政策的開放,據衛計委發言人王培安說,這項新政實施的最初幾年內,預計每年新增300萬出生人口。2014年,中國新增出生人口1687萬,隨著政策的放松,這一數字預計將達到約2000萬——這與中國的人口目標一致。人口的增長,無疑會充實短缺的勞動力數量,帶動生產力的發展。

(三)拉動消費需求

馬克思人口理論認為,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人要生存,就要對衣、食、住、行、用等社會財富進行消費。沒有社會財富的生產當然也沒有社會財富的消費,但同時只有財富的消費才能給生產提出目的、動力。在我國,投資、消費、出口被喻為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長時間里,中國經濟增長嚴重依賴投資拉動,在出口增長疲軟的情況下,拉動內需成為了“三駕馬車”的主力軍。而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實施,勢必會強有力的帶動消費市場。一個孩子出生,相對應的是一堆剛需,要給孩子買床具、衣服、洗潔用品、奶粉等等。長大以后,還有教育支出、戀愛支出、結婚支出、旅游支出等等。所以,從近期至遠期,“全面放開二孩” 將比“單獨一孩”帶動更多的需求,提振相關產業的消費。同時,這些產業的企業和員工會因此增加收入。收入增加后,他們的消費意愿和能力也會增加,將進一步拉動其他消費,帶動更多的產業。如此一來,就形成了“促內需”的良性循環。

綜上所述,放開的二孩政策是立足于我國當下的實際情況,著眼于未來的經濟持續平穩發展而制定的。探究該政策的實施原因,既是對馬克思人口理論的深化認識與靈活運用,也是作為當代青年對國家發展的關心與支持。

參考文獻

[1]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9 [R]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版

作者簡介

張雪冬(1990年),女,河北省石家莊市,河北師范大學法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90.

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9.

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21.

猜你喜歡
二孩政策內需老齡化
政策寬松邊際加力 兼顧擴內需與產業升級
健康老齡化十年,聚焦骨質疏松癥
“全面放開二孩”背景下的媒體報道分析
中國高等教育的供給能力仍有欠缺
“二孩政策”研究梳理
淺析中國公款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從人口學理論看我國二孩政策的經濟影響
健康老齡化與養醫結合
應對老齡化 中法共同課題
內需與外需的動態關系——來自中國的經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