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驗式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的設計

2015-10-21 06:33張春霞呂烈平
現代企業教育·下半月 2015年1期
關鍵詞:體驗式心理健康情緒

張春霞 呂烈平

摘要: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讓學生在體驗中深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和自我意識,重新審視自己,進而掌握心理健康理論知識,接著通過學習積極正面的心理調控技術等可操作性強的方法,并在課外實踐中反復試驗和練習,在實踐中再次、更加深刻的體驗理論、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有效的實行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建構,最終實現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升高職學生心理素質的目標。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建構主義體驗式理論高職心理健康教育

一、研究目的

高職學生的在校學習時間短,專業學習任務重,不可能有大量的學時進行心理健康課程的學習,而這門課程一般都安排在大一第一學期進行,除去新生入學教育、軍訓、中秋、國慶等所占時間,實際教學時間只有14周左右。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很多很廣。因此,必須認真設計、科學安排課堂教學內容,精選教學內容,把高職學生生活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容易引發心理問題的行為及原因或高職學生強烈需要的心理知識列為教學的重點內容。同時我們又不能過于強調高職學生存在的這些問題以免對他們造成負強化,應該以引導學生向積極的方向發展為主要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積極處理問題的心態,幫助學生掌握實用的操作技巧。因此,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重點目標應該是幫助學生掌握自我心理保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以,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將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起來,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使用體驗式的教學方法,促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與用產生積極互動,進一步提升高職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是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要任務。

二、理論基礎

本文中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的確立基于積極心理學理念、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體驗式學習理論。積極心理學主張“心理學應對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條件下更好地發展和生活,具有天賦的人如何使其潛能得到充分地發揮等方面進行大量的研究,研究人類美德和力量,以挖掘人本身的積極品質和內在潛能為導向,激發自身存在的優勢,發揮個體的積極力量,實現人的自我價值”。這一觀點也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基本目標和要求相一致。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標準答案。但是通過學習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就是從學生是心理特點和需求出發,讓學生帶著問題和動機主動學習,同時通過團體活動、小組討論等讓學生從他人身上學習,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從而有助于學生更加客觀、理性的解決問題。

“體驗式學習”理論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大衛·庫伯于1984年提出,該理論的核心是:學習者由親身體驗開始,然后發表自己的看法,進而進行反思,形成理論,最終把理論所得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首先,它強調助人自助,心理健康知識的獲得,不是靠教師的說教和灌輸,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運用心理學的原理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探索,通過開展有意義的輔導活動,讓學生產生體驗和感悟,達到自我認識、自我成長的目的。而要想使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讓學生在體驗中才能感悟深刻,才有可能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將理論應用于實踐。

基于上述理論基礎,我們認為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首先應該讓學生在體驗中深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和自我意識,重新審視自己,然后通過學習積極正面的心理調控技術等可操作性強的心理調節方法,進而掌握心理健康理論知識,并在課外實踐中反復試驗和練習,在實踐中更加深刻的體驗理論、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有效的實行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建構,最終實現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提升高職學生心理素質的目標。

三、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體驗式心理健康教學模式設計

(一)教學內容

根據我院當前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們確定了以下幾方面的課程主題及教學方法:(1)“了解我,認識你”。這部分教學內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識概述、維護心理健康的途徑和自我意識與認知理論,這一部分內容要結合新生入學后面臨的問題和心理情緒變化來講,在最后講授ABC理論并作為課后作業,要求學生課后務必積極實踐。(2)人際交往和戀愛。因為戀愛問題也是與戀人的交往,因此本研究也將其歸為人際交往類主題。重點講解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宿舍相處和戀愛情感等。(3)做情緒的主人。這部分主要通過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審視自己心理情緒變化的原因,通過團體放松訓練教給學生掌握放松心情的方法。(4)“感恩挫折,釋放壓力”。耐挫力的高低對人的成長乃至一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挫折壓力教育包括:通過提問讓學生再次體驗遭遇挫折時的感受,理論講解挫折產生的心理機制,并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總結提升挫折應對能力的方法等。(5)高效快樂學習。分析厭學情緒、高原反應等學生問題產生的機制,通過小組討論方式讓學生探討解決學習問題的方法并作為課后作業積極實踐。

表1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體驗式心理健康教學

課程內容設計簡表章節學時主題主要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13了解我,認識你心理健康介紹,自我意識和認知1、通過討論法讓同學體驗平時遇到的問題及處理方式,教師總結并提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通過自我介紹引導學生認識自我,通過案例法講解自我意識的理論,23和諧相處,幸福交往宿舍交往、戀愛情感等1、通過觀看相關視頻引導學生反省自己在人際交往中(包括戀愛)遇到的困惑和問題,并討論反??;2、團體活動等讓學生體驗、學會共情、學會交往;3、教師總結、理論講解33做情緒的主人情緒的種類及影響,調節情緒1、通過讓學生表演展現情緒的功能;2、理論講解,引出ABC理論并要求學生課后實踐;3、團體放松訓練,讓學生掌握放松情緒的實用方法42感恩挫折,釋放壓力挫折壓力的兩面性,如何應對1、通過提問讓學生再次體驗遭遇挫折時的感受,引出主題;2、理論講解;3、小組討論方法,教師總結52高效快樂學習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如何高效快樂學習通過提問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講解厭學情緒、高原反應等學習問題,分析產生原因,提出對策(二)教學方式方法

(1)成立班級心理健康興趣小組并參與組織教學。在學期初, 各班由任課教師提出, 學生自愿報名成立心理健康興趣小組, 協助教師完成課堂討論前的資料收集、分組等準備工作, 幫助教師更有針對性的進行課題教學,也激發同學們帶著問題學習的積極性。

(2)重視課外作業。課后作業內容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要求學生課后積極實踐課堂講的心理問題解決技巧和方法,如放松情緒的方法,ABC理論等可操作性強的技術。二是就高職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幾類心理問題開展簡單的調查研究, 并寫出調查報告。

(3)注重團體活動和小組討論。 第三章做情緒的主人為例,(1)讓高職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展現情緒的多樣性及其所體現的意義和功能,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接著通過情緒理論知識的講解,安排不同的項目活動,通過團體輔導技術如放松訓練的使用,讓他們在學以致用中掌握調節情緒的方法、學會減壓,這種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能讓

大多數學生獲得寶貴體驗。

(4)盡量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心理健康教育應盡量利用多媒體教學, 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 設立師生教學共用電子郵箱, 方便師生的教學交流。

(5)完善學生成績考核方法??己藢W生成績, 既要起到檢驗教學效果的作用, 又要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為此應擴大考核范圍, 降低期末考查成績的比重, 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 把期末考查成績與上課出勤守紀情況、課堂討論、作業質量、參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參與調查研究等平時成績和表現結合起來綜合評定。

四、問題與分析

親身經歷過的事情總是體會最深刻的,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使用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體驗式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主動建構心理健康知識,不僅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在體驗中獲得積極成長。

針對個別性格內向或過于消極的學生,體驗還有待提高,教師應多鼓勵。在該課程實踐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在小組討論時, 個別性格內向的學生參與度不高,在團體放松訓練中有些同學無法融入和放松,情緒體驗還不深刻,需要教師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

參考文獻:

[1]陳智行,吳怡白,陽東青.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實效性的實踐探索[J].江西教育科研,2007(7).

[2]張亞,劉春麗.高職《心理健康教育》“2+1”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教育.

[3]董蓓.體驗式教學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J].機械職業教育,2013(6).

[4]王斌,楊乃鵬.體驗式團體心理輔導課教學的思考[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8(12).

[5]張海燕.團體心理輔導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運用[J].職業教育研究,2013(6).

[6]王慧秋.職教特色的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探索[J].遼寧高職學報,2011(8).

猜你喜歡
體驗式心理健康情緒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體驗式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體驗式作文教學之我見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除法豎式的體驗式學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