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管理專業教學的不足及優化策略淺析

2015-10-21 06:44鄒述霞
現代企業教育·下半月 2015年1期
關鍵詞:實務金融經濟

鄒述霞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 為了促進經營類專業向科學化的方向發展,必須加強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以滿足社會對經濟管理人才的需求。但當前經濟管理專業教學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為此,加強經濟管理專業教學的優化,完善經濟專業管理教學體系,以促進高校的長久發展。本文就對經濟管理專業教學的不足及優化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經濟管理專業教學問題優化策略經濟管理人才

一、引言

經濟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為了適應社會職業市場的發展需求,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加強經濟管理理論知識的學習,還必須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提高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然而,面對經濟管理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 經濟管理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經濟管理理論課程設置比率過高

近幾年,隨著學校的不斷發展,大多數地方師范??圃盒6忌駷楸究聘咝?,導致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經管類專業出現辦學時間短、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與師資力量較雄厚的財經類院校相比,地方本科院校在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方法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地方本科院校只能僅限于培養當地經濟發展所需要的經濟管理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為了加強自身的經管類專業的發展,往往推崇綜合性大學的教學方案,開設一些與貿易專業、保險概論等基礎理論課程教學,卻忽略了金融期權期貨、外匯交易實務等實物類課程,理論課程的過多設置,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操作實踐能力。

(二)忽略了金融基礎課程的重要性

在經濟管理專業教學中,金融類課程的設置,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足夠了解和熟悉常見金融實務,具備初步投資和理財的基本技能。但是,對于金融類課程,不僅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其實務類課程和基礎課程也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實務類課程的開展,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具備一定的金融基礎知識,但金融基礎課程的開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實際教學中,通過教師將金融實務類課程作為教學重點,忽略了金融基礎課程的重要性,導致大多數學生在學習實務類課程中出現聽不懂或難以理解的現象,尤其是金融實務的操作原理及金融資產價格的影響因素等,在這樣的條件下,是難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的。

(三)不重視實驗和實踐教學

面對社會發展對經濟管理人才的需求,加強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和實踐教學對培養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在經濟管理專業教學中,必須注重實驗和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但是,據調查顯示,學校開設的經濟管理專業實驗和實踐教學課程較少,一般每周課時僅為二節,在這種條件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融交易的操作原理和技巧,往往教師只能通過一些案例來講解。然而,在日新月異的社會金融下,在經濟管理專業教學中,僅僅通過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和靜態的案例分析,學生是難以掌握金融交易的基本技能的。

三、加強經濟管理專業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提高金融實務課程的比率

在經濟管理專業教學中,金融理論課程的開展,有利于讓學生掌握扎實的金融理論,為金融管理專業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為了實現經濟管理專業教學的目標要求,僅僅開展金融理論課程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加強金融實務課程的學習,提高金融實務課程的比率,在學生基本掌握貨幣、國際金融學、保險概論等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加上對證券投資分析、外匯交易及金融理財等實務類課程的學習。根據經濟管理類的具體專業開設金融實務課程,如對于國際貿易與經濟專業,可以增加外匯交易、保險實務等課時;對于財務管理專業,可以增加金融理財、證券投資等課時,合理設置課程及課時,以保證經濟管理專業教學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社會培養更多的經濟管理專業人才。

(二)注重實驗和實踐教學課程的開展

在社會金融日新月異的背景下,金融發展主要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金融交易形式逐漸多樣化,交易流程也變得更加復雜,尤其是各種金融衍生出的新產品;二是金融在居民生活中的滲透程度日益增強,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面對金融的不斷發展,在經濟管理專業教學中,僅僅采用傳統的金融課程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難以充分理解和掌握各種新心的金融業務。為此,在經濟管理專業教學中應加強金融理論課程的學習,尤其是金融基礎課程的教學,在學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加強金融實驗和實踐教學,適當提高實踐課程和實驗課程的比率,使學生的專業素質得到一定的提高。所以,對于實驗課和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學校應假期那個實驗室和實踐基地的建設,在現代化時代下,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親身體驗實際工作中常見的金融交易過程,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虛擬交易,使學生對金融的常見知識有深入地了解。

(三)構建經濟管理專業“教學-科研”互動機制

為了進一步促進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活動的開展,建立“教學-科研”互動機制,從教學、科研、教學與科研等三個方面下手:在教學方面,適當調整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體系,改變現行的教學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實現教學與科研的良性互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科研興趣;在科研方面,加大經濟管理專業教師的培訓力度,注重經濟管理專業教師引進,建立科研平臺,以保證科研活動的順利開展;在教學與科研方面,應形成完善的教學與科研考核評價體系,將年度考核體系融入到教學與科研考核評價體系中,充分發揮師資的力量,以保證經濟管理專業的正常開展。除此之外,為了提高經濟管理專業教師的專業素質,可以組織多種多樣的外出學習考察活動,借鑒外校豐富教師的經驗,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通過自身的學習,為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

四、總結

總的來說,面對社會發展對經濟管理人才的需求,必須加強經濟管理專業教學工作開展,針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教學的優化策略,培養更多的經濟管理人才,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陳鋒. 構建高職院校經濟管理專業“教學—科研”互動機制[J]. 神州,2014,17:236.

[2]李霜. 探究式學習在高職經濟管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 時代教育,2012,23:230-231.

[3]蒲天添. 本科工程管理專業教學的優化[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1:139-140.

[4]黃曉丹. 關于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分析[J]. 吉林教育,2014,20:97-98.

猜你喜歡
實務金融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ICC TA858rev實務應用探討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P2P金融解讀
ODI實務
FDI實務
金融扶貧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