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沖突視角下師生關系的重塑

2015-10-21 09:28程璠
現代企業教育·下半月 2015年1期
關鍵詞:現實意義重塑師生關系

程璠

摘要:文章通過師生關系的沖突分析研究,提出了要正視這種沖突關系,并從樹立新型學生觀、塑造新型教師角度兩大要點合理重塑師生之間的關系,另外從師生關系重塑的角度分析了其現實意義。

關鍵詞:沖突 師生關系 重塑 現實意義

“老師,我知道自己錯了,可是,又怎么樣呢?”面對苦口婆心說道理、耐著性子動之以情后稍有悔意的學生又一次出言不遜時,我所有的冷靜與忍耐幾乎一下子全消失了,盡管一再提醒自己不要動怒,但不由人不動怒,但不由人不慨嘆“如今的孩子是怎么了?怎么如此不識好歹?簡直是六親不認,難怪老師們都說現在的學生難教,而且師生間經常發生沖突了”。誠然,沖突與和諧、競爭與合作作為人類社會個體間、群體間相互交往和互動過程普遍存在現象,其特殊形式師生沖突與師生合作同樣普遍存在于師生交往之中,然而,即使師生沖突這樣一個陳舊的話題,其分析研究與論證同樣具有現實指導與實踐性的意義。本文僅就沖突視角下師生關系的重塑問題進行探討。

一、正視師生沖突

師生在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方面存差異,都有可能存在沖突。有時潛伏,有時爆發。沖突的生質、形式以及解決方式也隨時代發展而不斷變化。當前,社會變革對師生關系提出的挑戰使師生沖突問題變得更加突出了。

第一,主體意識增強。當前,人的獨立人格、價值尊嚴、創造性和自由意志受到普遍關系、尊重和提倡。在教育中,教師“權威”地位開始“松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提升,由消極被動轉向積極主動的態勢日益顯現。而在師生沖突中存在的“千不是,萬不是都是學生的不是”的歸責理念也已過時。

第二,競爭漸趨激烈。競爭加劇,節奏加快、物質生活豐富、超前消費影響一一不僅影響著社會、家庭,也波及到校園,沖擊著學生稚嫩單純的內心世界,使得其內心矛盾和困惑增多,甚至情緒緊張,焦躁不安,導致心理疾病。師生沖突的產生無疑多了誘發因素。而如果處理不當,其潛在的破壞性也不容忽視。

第三,信息時代到來。瞬息萬變的信息對教育提出了雙重要求。一方面,要求教育大量、有效傳授知識的技能;另一方面,又要求教育為個體發展指明方向,避免被“信創良潮”吞噬的危險。而教師的知能和水平,直接影響到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和維系。反過來,師生沖突解決得如何,更是影響到學生的健康發展。

第四,家庭結構變化。獨生子女家庭成了普遍的家庭模式,過度關愛導致了“小皇帝”、“小太陽”們所特有的問題行為,如任性、自私、依賴性強、嬌氣、驕橫、不合群、不善交際等。同時,單親家庭、再婚家庭數量的增加,使孩子的教育也面臨著新的問題。在一定意義上說,家庭成了學校的“對手”,師生關系也更趨復雜化。處理不好必將導致師生沖突乃至教師與家長沖突的產生。

面對以上問題,正視師生沖突,從師生沖突視角下展開研究,對于樹立明晰而正確的師生關系理念,探索有效合法解決沖突的策略,大有神益。

二、師生沖突分類研究

師生沖突是社會沖突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師生雙方在正式或非正式交往過程中形成的心理緊張狀態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因目標不同而相互緊張或對立的一種緊張狀態,即矛盾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明顯化。它限于具有獨立意志能力的成人與還待提高獨立思考能力的未成年人之間,雖然在權利能力上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但年齡、能力、閱歷、學識、社會環境、地位及思維、情感與個性的差異,使其觀察同一事物或問題的角度發生差異,其解決問題方式也不一致。分歧發展到一定階段,差距越來越大,矛盾越來越大,矛盾激化了,就會上升為沖突。

(一)歸因分析:學生過錯沖突和教師過錯沖突

就學生而言,有些缺乏基本學生能力,缺乏責任感、同情心、羞恥心,當他們違紀受到批評時,隨意頂撞;一是成績好的學生,自視過高,虛榮心過強,受到批評時也會頂撞;二是學生干部與任課老師意見不一致而發生沖突;三是心理素質不穩定,自控能力差的,也容易和教師發生沖突。情緒不穩定,易將個人工作、生活中的煩惱、不滿遷移或發泄到學生身上;四是教育方法不當,對學生采取居高臨下的姿態,動輒訓斥學生;五是處理問題失當或失誤時,顧及面子,未能及時矯正,引起學生不滿而導致沖突。

(二)環境劃分:課常沖突和課間沖突

師生接觸最多的地方一般就是在教室中,課堂上。課堂沖突多表現為紀律管理及與學生接受能力之間產生差距而造成的沖突。課間沖突一般在課間或在校外因偶發事件引起。實質上,往往是課堂沖突的延伸,既師生由于課堂上發生過沖突或由于長期的隔膜所形成的偏見、成見,在課堂外某一特定場合或環境,因某一事端而引發起來。

(三)范圍劃分:師生個體之間和教師個體與學生群體之間的沖突

個體沖突是一個教師和一個學生之間的沖突,影響范圍小,但對學生及教師個人產生的影響有可能更為深刻。群體沖突包括一個教師和學生群體的沖突、一個學生與教師群體的沖突、學生群體和教師群體的沖突。這類沖突常常是由于教師處事不公,激起“公憤”或由于教師的教學有錯失、教學方法不當又缺乏自我批評精神而引起學生群體的不滿。

(四)過程劃分:持續性沖突和偶發性沖突

持續性沖突一般有醞釀、觸發、激化三個階段;偶發性沖突沒有復雜的過程,大多是因教師“讓步”或學生收斂不良行為而未使沖突事態繼續發展和擴大。

三、沖突視角下的師生關系之重塑

師生沖突總是發生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沖突。撇開個體心理特點和個性特征不談,學生觀和教師角色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師生關系,影響著沖突性質以及沖突解決方式,進而影響著沖突結果。要建構良好的師生關系,應首先肯定人的價值,從更高視點—人的本質、人的價值來審度師生關系的重塑。

(一)重塑師生關系,樹立新型學生觀

其一,學生是真實存在的人。學生以人特有能動性,創造和滿足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并發展自己的身心,從而有可能自覺地參加與教育活動;學生是有思想感情的個體,具有獨立人格,有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尊嚴;學生處于學習期間,通過教育可以使其對社會、人類作出積極貢獻,創造不朽價值。

其二,學生是J文展中的人。學生有自身身心發展特點,有其自身特殊性,要求和行為標準不能與成人等同;在變化與日趨成熟的過程中,其缺點錯誤在所難免,十分正常;由于還不夠成熟,需要成年人關懷和教育。

其三,學生是“社會”的人。學生身心發展變化事關其承受現有的社會關系,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學生在將來承受社會生產力的挑戰,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Z學生要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二)重塑師生關系,塑造新型教師角度。

教師不僅是教育工作者,而且還充當著“領導者”、“靈魂工程師”、“心理醫生”、“紀律執行者”、“青少年知己朋友”等角色。在現實生活中,師生沖突產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師的角色作用發揮得不夠或發揮得失當。

1、教師的“教育者角色”,首要的、最突出的角色。其角色功能主要是教書育人,即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如何引導學生適應時代要求……

2、教師的“領導者的角色”,獨特的活動角色。教師行為產生一系列領導作用,旨在指導、幫助學生成長、完成學習任務和督促學生學習,并利用集體本身的內部力量去發展一種合作關系,使集體不斷進步。

3、教師的“人類靈魂工程師角色”,社會的職業期待。教師要履行“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角色,除了給予學生知識和訓練技有、發展智力之外,還要幫助學生解決人生方向的問題。

4、教師的“心理醫生角色”。作為教師,依據學生心理發展規律,采取恰當的、順乎學生變化的對策。心理醫療者,盡管不是教師的主要專業角色,但教師也絕不是心理診療上的無知者。教師有責任引志和幫助學生處理好在成長過程中不時會遇到的各種新奇而又棘棘手的問題。

5、教師的“青少年角色”。教師應當把學生當做朋友,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入手,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心和誠心,把教師也當成知心朋友。同時,教師不能過于熱烈地扮演朋友的角色。一個過分地

把自己等同于學生朋友的教師,雖出自真誠的理解和幫助學生的愿望,但可能會因此喪失了作為一個團體指導成員的職權作用,導致工作上的失敗。

教師作為一個社會角色,有其本來面目,也有其角色扮演。教師在多種工作角色之間發生矛盾時,確實很難把握角色的“度”。但作為教師,又必須努力地按社會期待的標準去調節和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將許多角色加以融合和組織。當然,師生沖突的破壞作用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根據實際情況,一律把它歸咎于教師是輕率和不負責任的。根據實際情況,師生沖突的控制權有時可能不在教師的手中,但教師可以積極主動地去把握。如果教師能夠很好地認識到自己應扮演的角色,師生沖突的破壞結果就可能轉化為教育結果。

四、沖突視角下師生關系重塑的現實意義

尋求有效的沖突解決策略是必要的,而必要的策略又源于基本理念的更新。而從某種意義上說,沖突在組織管理上,能導致一種富有成效和不斷增強組織健康功能的結果—刺激人的探索,為導致良好的結局提供改進良策;使那些隱藏的又可能解決的問題表面化;起酵素作用,構成活躍的催化因素;使當事人之間加深了解,促使雙方自身調節;有助于新規范出現。

學生社會化是一個全面體驗的過程,是學生和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課堂教學過程是學生社會化的一種資源。在學生參與的互動過程中,有競爭、有合作、有和諧、有沖突。學會合作固然具有重要的社會化意義,但沖突對社會化同樣重要。如果沒有對沖突的正確認識,回避沖突,那么合作也難實現。

學生的社會化發展需要一種良好的外部交流機制和溝通環境。這種環境鼓勵個人情感和意見的表達,鼓勵個人聲音的傳播。反對以身份、地位和角色的眼光來約束和壓制學生??傊?,學生的情感、思想、尊嚴得到應有的尊重,學生的心聲有正常發表的渠道,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正確地認識沖突、對待沖突,一方面創造良好的環境,使沖突成為一種積極的教育資源。這對學生的社會化進程無疑是有益的。

教師的成長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終身學習對教師而言尤其重要。但不單指學歷提高或學科進修。交往、溝通和沖突管理也是重要的學習內容,事實上,沖突對教師的成長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對待沖突的態度不僅反映了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也反映了教師對待自我的態度,是教師的人性觀的體現。教師在對待師生沖突問題上的不成熟從根本上說是自我發展上的不成熟。在沖突中學會管理沖突,在沖突中學會與人合作,在沖突中成長,這對教師同樣是適用的。

總之,有了以上這些認識,我們就能明確:學校教育、教學的過程,實質上包括了師生之間的知識信息、思想感情信息的溝通,師生之間的彼此了解、期待的人際認知和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互動行為。在真正的師生關系中,師生應該共同面對知識,共享人類文化,共感人格魅力,共悟精神價值。教師只有正視師生之間正常存在的差異,理解和接受學生在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上的個別性這樣,師生之間的沖突才能避免或減少。即使發生了沖突,教師也能夠把沖突引導至正確方向,化解為積極的結果。當然,這需要教師具有冷靜理智的自制力,細致入微的觀察力,靈活機智的解惑力、隨機聯系的變通力、及時果斷的調控力。

參考文獻:

[1]林存華.師生文化沖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2]鮑聰.師生關系研究述評[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06).

[3]孟憲菊.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提高教學效果[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07).

[4]馬榮秀.談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J].黑龍江教育(綜合版),2004(Z4).

[5]汪琯琪.談師生關系[J].教育探索,2004(02).

猜你喜歡
現實意義重塑師生關系
重塑未來
村志在鄉村文化承傳中的現實意義
淺談和諧師生關系的作用
掌握談心藝術 建立融洽師生關系
自動化正悄然無聲地重塑服務業
李滄:再造與重塑
三喻文化與師生關系
重塑靈魂
《怦然心動》的情感與現實意義
思索《鯢魚之亂》生態危機的現實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