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社交網絡平臺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影響

2015-10-21 01:00鄭琳川
現代企業教育·下半月 2015年1期
關鍵詞:輿論社交交流

鄭琳川

摘要: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潮流群體,對社交網絡的應用具有嚴重依賴性。社交網絡的出現與興起、發展與流行不僅催化著大學生人際交往形式的轉變,也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心理、情感和行為方式,它使人際關系趨向多維度和多層次的特點。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交網絡的對于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利弊影響,探討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社交網絡,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思考。

關鍵詞:社交網絡大學生思想行為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至2013年6月,我國網民數量已經達到了5.91億,其中大學生網民占了11.3%,手機網民規模達4.64億。同時,從CNNIC 2012.12-2013.6中國網民對各類網絡應用的使用率調查數據可以看出,使用社交網站、微博和博客或個人空間的網民分別占網民總數的48.8%、56%、68%。從整個互聯網發展的路徑來看,我們正從門戶時代,搜索時代,進入今天的第三時代——社交網絡時代。

社交網絡的出現、發展和普及,依賴于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它在一定程度上將人們的人際交往活動轉移到了虛擬的時空中,使人際關系具有多維度、多層次的特點。由于大學生的交流范圍比較廣泛,且活動頻繁,因此社交網絡滿足了大學生的交流需要,調查顯示,超過九成的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絡平臺。社交網絡作為新的交流平臺,是一把雙刃劍,它的出現與興起、發展與流行不僅催化著大學生人際交往形式的轉變,也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心理、情感和行為方式,呈現出新媒體時代高校教育的諸多新問題。

一、 社交網絡的特點

以建立和維系社會關系為目標的社交網絡以其開放式的聯絡方式、低成本的交際費用、迅速的信息更新等優勢成為大學生們維系社會實體關系、展現自我個性和表達利益訴求的首選方式。社交網絡作為新型的交流工具,具有如下特點:①實名制注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用戶來源的真實性,安全性,但也不能完全避免虛假信息的注冊;②功能強大。社交網絡綜合了多種網絡媒介的優勢,具備聊天、視頻、語音等多種功能;③人際交往廣泛。人們能夠和不同地區的人交往,而不用擔心空間限制。此外,社交網絡的搜索功能,可以讓人們更加方便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比如大學生可以輸入學校名稱、入學年份等信息,系統對相關結果進行優先排列、排除,方便學生篩選信息。

二、 社交網絡對大學生思想及行為的影響

1、積極影響

首先,滿足了大學生的社交需求。由于校園環境的局限性,大學生要擴大自己的人際圈,認識更多的人,社交網絡很好地滿足了這一需求,讓學生足不出戶也可以和同伴進行交流,因此不僅滿足了其情感交流的需求,也拓展了人際關系。社交網絡的存在,為大學生提供了新的交流平臺,鍛煉了其人際交往能力,利于大學生步入社會。

其次,有利于學生建立與自己興趣相符的人際交往圈。人際交往的主要特點是尋找和自己興趣相投的交流群體,而社交網絡中,大學生會因為交流內容不同而有不同的交際圈,同一交流圈的學生會獲得強烈的認同感以及歸屬感。因此社交網絡利于學生尋找與自己志趣相投的伙伴,獲得友情,還可以在社交平臺上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

最后,為學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平臺。社交網絡上,大學生都會有自己的主頁,通過建立、更新自己主頁的內容,如發表感言、上傳圖片、分享朋友的樂趣等,不僅利于朋友之間互相了解,而且還能夠在關注朋友的同時,增加與朋友的感情。大學生思維活躍、思想豐富,社交網絡為大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2、消極影響

首先,容易讓大學生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目前,很多調查表明,人們對網絡的依賴性嚴重增加,比如現在的“手機控”,片刻不離手機,即使和朋友吃飯也都是關注手機內容,而忽略了與朋友交流的意義;很多人如果幾天沒有訪問社交網絡,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感和空虛感,說明其對社交網絡存在嚴重依賴心理。

其次,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對大學生而言,其主要任務還是學習,而很多人過度關注社交網絡,且自控能力較低,因此對其生活、學習帶來了不好的影響。

最后,不良信息容易影響大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不同的價值觀,對個人和社會具有不同的導向。大學生的思想、信念以及價

值取向的形成都還不夠穩定、成熟,而社交網絡信息良莠不齊,這些紛繁的信息會對于大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特別是對于一些辨別能力差、自控能力差的大學生,社交網絡中的不良信息會扭曲其價值觀,產生消極影響。

三、 關于大學生合理運用社交網絡的對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形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鄙缃痪W絡的存在有利有弊,其帶來的諸多問題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在社交網絡盛行的情況下,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轉變原有的工作理念,積極順應網絡技術的時代發展,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絡帶來的問題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1、大學生應正視社交網絡的利弊

對于大學生而言,要正確認識社交網絡的利弊。大學生要將學習放在第一位,合理安排上網時間,合理使用社交網絡,不發表不良信息,同時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約束自己,自覺抵制網絡中的各種虛假、低俗、反動信息,提高自我修養;大學生要有正確的社交理念,不可過分依賴社交網絡,而應該將其看做社交平臺之一,充分利用其他方式開展社交活動,尤其是注重現實中的交際活動,網絡社交畢竟是虛擬的,而現實中的社交才能更好地和他人進行交往,增進感情,更好地鍛煉自己的交往能力,擴展自己的交際圈;大學生具備良好的社交心態,在社交網絡上開展多多種活動的同時,不僅可以實現資源共享,開拓自己的見識,還能使人際交往方式多樣化,同時社交網絡也充斥著比較復雜的人際關系,大學生要具備好的心態,不可將其最為發泄情緒的手段,而要尋找其他合理的情緒排解方式;網絡存在較多的安全問題,大學生作為社交網絡的主要使用對象,要強化自我保護意識。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確引導學生

對于學校而言,要正確引領學生。學校要從思想上引領,通過開展主題班會、講座、座談會和專題學習會等形式加強思想教育;其次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來引領,比如團隊活動,拓展訓練、沙龍等增強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現實活動,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逐漸弱化其對網絡的依賴性;再次,要通過實踐引領,讓大學生將時間和精力投身到實踐鍛煉上而不是虛擬的網絡平臺中。此外,學??蓪⑺枷虢逃途W絡教育有機融合在一起,要有效利用網絡平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注學生的網上動態,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引導學生自覺抵制不良信息。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對大學生的輿論引導工作。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內容,關乎學校的穩定和國家的發展。隨著社交網絡在大學生生活中的普及,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也應該加入社交網絡當中,及時了解發生在學生中的新鮮事情,并且掌握輿論的發展方向,積極做好輿論引導工作。社交網絡信息的傳播途徑十分廣泛,且速度快,影響大,其形成的輿論能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傳播出去,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深刻影響,因此輿論引導工作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要考慮輿論引導工作的方式以及策略??筛鶕W絡輿論環境,分析當代大學生的一般特點,對其容易出現的情緒、觀點以及行為等內容,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引導活動。①要及時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保持信息通暢,通過學生干部群體、班主任、輔導員之間的聯系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向和行為變化,篩查和發現不好的輿論。②要有針對網絡輿論的應對機制。建立網絡輿論緊急處理預案,一旦爆發輿論事件,能夠按照正確的處理辦法來執行,以免造成不良結果。③在輿論引導過程中,要為學生營造開放的環境,尊重并理解學生,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以及約束,促使社交輿論朝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

四、結語

經濟的高速發展,帶動了科技的進步?;ヂ摼W的發展、普及,為社交網絡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也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社交網絡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大學生的交際需求,但一些學生也逐漸沉迷于社交網絡之中,忽略了現實交際的重要性。由于社交網絡對于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具有雙面性,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視這一問題,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確保其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麗璇.當代大學生在社交網絡中的行為研究及思想政治教育對策[D].北京化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2011.

[2]夏夢甜,楊漫欣.大學生社交網絡的使用及其對社交能力的影響[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06).

[3]李林容. 社交網絡的特性及其發展趨勢[J].新聞界,2010(05).

猜你喜歡
輿論社交交流
社交之城
如此交流,太暖!
社交牛人癥該怎么治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社交距離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為內向
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
誰能引領現代輿論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