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職學生職業素質融合培養研究

2015-10-21 01:50余芳劉蘊蓮
現代企業教育·下半月 2015年1期
關鍵詞:素質價值觀核心

余芳 劉蘊蓮

摘要: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主陣地,如何在教學中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職業素質培養,是當今高職思政教育發展中重大且具實踐意義的課題。通過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專業高職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及研究分析,得出認知意識偏差、教育模式和渠道單一、多元價值思潮沖擊是阻礙兩者融合培養目標達成的主因素?;诟呗氃盒K枷胝握n教學視角,從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渠道及學生主體四個層面提出融合培養具體策略,以期實現將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培養職業素質融合教育貫穿于高職教育全過程的目標。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職學生職業素質思想政治課教學

高職教育是與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緊密聯系的教育類型,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質水平不僅直接影響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而且對我國社會和市場文化提升與道德建設起著重大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既是高職院校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前沿陣地,也是在校培養學生職業素質能力的重要渠道。結合當今我國文化軟實力提升需要,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主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融合培養。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價值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觀與職業素質融合培養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踐行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稱為我國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從三個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出

明確闡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我國精神文化軟實力構建的最核心部分,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優秀職業素質與綜合能力的指導思想,它規定了職業精神、職業道德等職業素質綜合能力培養的核心方向。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主體支撐,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又需要學生走入社會通過職業素質彰顯,兩者相依相偎。

社會主義核心觀與職業素質融合培養是高職院校實現教育目標完成培養任務的客觀需要。高職院校以培養社會所需職業技術型人才為主導,職業素質教育是高職院校重要教育目標之一,學生的職業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就業情況。職業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是高職院校職業素質培養的兩大主體。2007年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發表“大學畢業生就業發展2006年度調查報告白皮書”中指出:企業招聘大學畢業生時,最看重的是畢業生的“綜合能力”,其次為“潛力”,第三為“品德”。當今以“工學結合”為主體培養模式高職院校,對培養學生職業專業技能的能力已毋庸置疑,而培養職業道德成為高職院校重要且艱巨的任務。

社會主義核心觀與職業素質融合培養是高職學生提升個人教育,實現全面發展的主體需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我國高職學生個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素質培養尤其是職業道德的培育,更是為完善學生個人教育,提升綜合素質和人格,實現穩定、健康全面發展,成為一名德才兼備優秀社會人的內在主體需要。根據調查顯示,41.3%的學生模糊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的內容,35.1%的學生對職業素質非常了解。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職業素質培養融合培養的現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職學生職業素質融合培養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缺失。

2.1學校與教師整體存在認知偏差

知識經濟與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給工業化發展中的產業布局與發展帶來重大結構性調整,傳統以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發展模式不斷向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轉化。我國高職化教育積極跟隨產業結構與市場需求變化而進行調整,將職業專業技能視為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唯一重點,著重教授學生新的專業知識技術與技能,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被忽略。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質教育簡單割裂,讓高職院校整體缺乏通過在思政課中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職業素養融合培養的認知理念。

2.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陳舊單調

高職院校在思政課教學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仍陳舊單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主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兩門課程中進行,在授課中教師因授課時和教學任務等因素影響往往簡單講授理論內容。大部分教師由于缺乏企業工作經驗,在講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更難以將其與職業素質培養進行有效地系統性關聯,造成知識與知識之間、知識與實踐間、知識與時代和實際需要間相脫離。忽視學生個性認知發展的空洞理論教學往往造成學生疲于學、排斥學。筆者通過對部分高職學生進行“關于將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結合培養的調查”得到,學生對十八大報告所表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內容不了解的占46.7%,模糊知道的占41.3%,只有1%左右的同學非常了解。

2.3渠道單一,與職業素質培養關聯性弱

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職業素質融合培養的教學渠道相對狹隘。當前處于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火熱時期,對二者融合構建培養都探索出許多創新模式和提升渠道,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極大不足。主要凸顯的問題是:首先,仍把教學渠道局限在思政課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課堂之中,缺乏與課堂教學效果配合的其他教學渠道;其次,思想政治課教學部門缺乏與學校其他也承擔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和職業素質培養部門的有效合作,致使學生感覺整個學校相關教學活動雖豐富多彩,但卻零散、關聯性弱,難以給學生系統性指導。

2.4高職學生受多元價值沖擊,精神道德危機升級

高職院校學生處于主體思想及價值觀塑造成型期,由于缺乏理性、客觀、成熟判斷力,當面對多種無權威、無中心的價值思潮,難以對其做出準確無誤的判斷,更難以對自己身份及價值導向進行正確定位。在多元價值的強烈沖擊下,面對社會諸多道德困惑,感到無所適從甚至出現價值迷失,容易造成高職學生個人價值目標與社會價值目標的沖突與斷裂甚至對立,致使精神道德危機在高職院校校園內蔓延升級。在這種情況下,思想政治課教學對學生所進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職業素質培養的成果遭到削弱,在調查中學生表示對我國提倡的公德與道德內容都相當熟悉,但在實際踐行中,特別當自身利益與社會道德發生強烈沖突時,易保前棄后。84%的學生認為多元文化的影響、市場經濟帶來的影響和個人主義的影響是直接阻礙高職學生認同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效果的主要阻力因素。

三、立足思政課教學平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高職學生職業素質融合培養的路徑探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核心精神和生命之魂,它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出了規范,為人們的精神發展指明了方向,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和人民大眾的精神指南。[1]西方思想家威廉·A.多諾休在《新自由—美國社會生活中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一書中指出,如果一個社會沒有主導的價值觀,個人隨意選擇接受某個規范或價值,隨意放棄他不同意的東西,這對于社會的存在是顛覆性的;道德的大雜燴是道德的災難,它將破壞自由的美妙前景。[2]因此,高職院校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必須認真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中,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對高職人才培養的方向,才能為當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優秀的人才。

3.1 樹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職業素質融合培養的教育理念

職業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是職業素質兩大核心部分,高職學生不僅需要豐富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需要有合格的政治素養及崇高的職業道德情操。聯合國發展計劃署教育顧問德懷特·艾倫曾在《高等教育的新基石》一文中對教育者提出這樣的警告“教育有兩個目的:一個是要使學生變得聰明;一個是要使學生作有道德的人。如果我們使學生變得聰明而未使他們具有道德,那么,我們就為社會創造了危害?!盵3]

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和學生職業素質培養不應該相互孤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培養學生職業道德的指南與思想指導依據,學生在社會中良好職業道德的展現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踐行,二者相輔相成。因而高職院校對思政課教學必須更新

教育理念,改革傳統職業素質培養觀念,不要脫離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培養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教育,或者脫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而進行職業素質培養。不論是院系領導還是思政課教師,都應具有樹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職業素質融合培養的教育理念,將其納入教育目標、課程實施方案、課堂教學目標與任務中,特別是教師要以身作則以榜樣地形象向學生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職業道德素質結合踐行的魅力。

3.2科學運用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技術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構建必須在思政課的理論與實踐教學中通過各種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進入學生腦中、心中、生活中,用學生實踐行動彰顯出成效。

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根據學生實際需要將職業道德培養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中,積極創新兩者融合的教學方法,貼近生活、貼近實踐需要用學生易理解、喜愛的方式進行教學?!端夹蕖泛汀陡耪摗肥歉呗氃盒K颊n的兩科主體課程,在課堂中教師要與時俱,尋找學生喜聞樂見又具代表性的資料補充完善案例教學,將案例教學法和研討法結合,讓學生主動去感受、了解并思考關于職業素質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度與意義。積極創新將理論講授課堂和模擬實踐課堂教育相結合的研練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將情景模擬、辯論、表演等方式融入其中,通過教師科學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技術和手段使學生了解職業素質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緊密關系,明確自身職業素質的需要方向,認識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性與現實性。

3.3立足思政課教學拓展兩者結合培養的渠道

思政課雖是將兩者融合培養的主陣地,但其培養渠道不能局限于思政課的理論和實踐教學課堂中,應多渠道合作進行拓展創新。在調查中,95%的學生認為高職院校將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培養提升學生職業素質結合進行應該貫穿大學教育始終。

在院校領導的倡導支持下,負責思政課教學的主體部門與學校各相關部門(如校團委、學生處、各院系)進行聯結,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職業素質的構建培養。在學生進行工學實踐期間,思政課教師可與院系合作開展企業德育實踐,將理論知識徹底貫徹到學生親身實踐中,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提升學生認同感與自覺性。各部門聯合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題報告和講座、校園文化宣傳及相關文體活動,這樣不僅能避免資源浪費、類型繁雜、關聯性弱、缺乏整體針對性和系統性,還能讓學生在學習期間可時時處處受到專業系統的熏陶與培養。最終懂得把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與事業理想,把德性與智能,把物質利益和精神動力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全面結合的目標體系、行為規范和價值取向。[4]

3.4 尊重學生主體性提高培養層次

馬克思在提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總和的著名論斷中強調:“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盵5]“90后”高職學生思想和行為方式彰顯著強烈的時代感,對宣揚個性追求自由有自己特有的理解,但任何人不能離開國家、社會、集體孤立發展而談其主體個性與自由。

渴望成才,獲得成功是高職學生的共同愿望,學生在學校努力積極學習專業知識和職業操作技能,但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觀作為導向,專業知識技能很可能成為危害社會的工具。在思政課教學中教師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為重點,法治為基礎,敬業、誠信、友善為核心,“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盵6]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國家、社會、公民三層面的內容結合職業素質培養的各方面,將高職學生對成功的定義由個體的、眼前的、現實的需要,提升到全局的、長遠的、理想的需要層次高度。[7]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職業素質培養融合教育作為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價值觀、道德、法制內容的綜合普及教育,讓高職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能認同并自覺接受這些教育,達到既強化學生主體性,提高學生素質和品位;又強化社會化、合作性教育,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對社會的有利貢獻。

小結: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須將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培養職業素質融合教育貫穿高職教育全過程,并轉化為學生的自覺性追求。學生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在工作中能踐行良好職業素質的行為習慣,能夠按照正確價值觀追求自身的個性與自由。只有這樣,高職學院才成功培養了符合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國家才能在健康、和諧中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春艷.全球化視域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J].今日中國論壇,2013,(97).

[2]夏偉東,楊宗元.西方學者對個人主義的沉重反思[J].道德與文明,2006,(4).

[3]德懷特·艾倫.高等教育的新基石[J].新華文摘,2005,(22).

[4]何宇紅,鄭永廷.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價值取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0,(9).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鄭永廷,曾萍.當代大學生的成長需要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實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2).

廣東省2013年度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研究”(課題批準號:2013CY024 )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素質價值觀核心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我的價值觀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高鐵乘務員的素質要求及其養成
素質是一場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質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