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膽患者外科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臨床探討

2015-10-21 16:40謝世貴
中國醫學人文雜志 2015年10期
關鍵詞:肝膽胃腸功能外科手術

謝世貴

【摘 要】目的:探討肝膽病患者外科手術后接受不同營養方式治療,胃腸功能恢復的臨床效果。方法:將在我院接受肝膽手術治療的64例患者,隨機平均分成兩組,觀察組患者術后接受早期腸內營養治療,對照組患者術后采取常規腸內營養治療措施,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后腸內營養治療后預后營養指數平均值47.3±3.8,對照組治療后腸內營養治療后預后營養指數平均值44.5±3.6,兩組患者接受腸內營養治療后,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7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8.13%,兩組患者在臨床療效方面,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早期腸內營養治療有助于肝膽病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肝膽;外科手術;胃腸功能;臨床探討

肝膽疾病在我國發生率較高,是臨床外科的常見疾病,且很多患者均需接受手術方式進行治療。針對肝膽病患者接受外科手術后,極易出現胃腸功能紊亂的癥狀,因此應引起臨床醫生的充分重視,在治療過程中,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胃腸功能狀況[1]。早期腸內營養是指患者在接受手術后24h內,通過合適方式,補充機體所需營養物質,以維持機體正常生理機能的術后治療方式[2]。對于肝膽病術后患者,接受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尤為必要。我科針對肝膽病患者外科手術后采用不同營養方式進行治療,并對臨床效果加以深入觀察,積累了一定臨床經驗,現將相關觀察效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肝膽手術治療的64例患者資料。將這64例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2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齡范圍為33~61歲,平均年齡為(48.3±4.2)歲。對照組32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13例,年齡范圍為32~62歲,平均年齡為(48.2±4.7)歲。所有患者術后均接受影像學檢查,經診斷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膽病變或胃腸道梗阻問題。兩組患者在性別和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因此可進行比較。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一般治療措施,主要包括維持酸堿平衡、維持水及電解質平衡,常規補液和抗感染治療等。觀察組患者接受早期腸內營養治療,具體方法為術后第1d經鼻腸管泵入0.9%生理鹽水30ml,第2d泵入溫開水300ml及全能400ml。第3d開始泵入溫開水400ml及全能800ml,并依此方法持續治療3d。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腸內營養治療措施,于術后第3d開始腸內營養支持,方法與觀察組相同。接受腸內營養治療7d后,對兩組患者的血液標本進行搜集,并對相關預后指標加以統計。

1.3療效評價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加以評價,將治療標準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等。顯效是指患者經治療后,腹瀉、腹脹及腹痛等臨床癥狀均已消失,且肛門排氣恢復正常,未見其他相關并發癥。有效是指患者經治療后,腹瀉、腹脹及腹痛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且肛門排氣狀況有一定好轉。無效是指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療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甚至病情有所加重。計算并比較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5.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行T檢驗,并以±表示。計數資料采取χ2 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

2.結果

兩組患者接受腸內營養治療前后,預后營養指數平均值如表1所示,觀察組治療前腸內營養治療前預后營養指數平均值為43.6±3.7,對照組治療前腸內營養治療前預后營養指數平均值為43.7±3.9,兩組患者接受腸內營養治療前,差異不具有顯著性(P>0.05)。觀察組治療后腸內營養治療后預后營養指數平均值為47.3±3.8,對照組治療后腸內營養治療后預后營養指數平均值為44.5±3.6,兩組患者接受腸內營養治療后,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表1 兩組患者接受腸內營養治療前后預后營養指數平均值對比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觀察組(n=32)

對照組(n=32)

P值 43.6±3.7

43.7±3.9

>0.05 47.3±3.8

44.5±3.6

<0.05

兩組患者接受腸內營養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如表2所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7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8.13%,經過比較,兩組患者在臨床療效方面,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表2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的臨床效果對比 n(%)

組別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觀察組(n=32)

對照組(n=32) 18(56.25%)

11(34.38%) 12(37.51%)

14(43.75%) 2(6.24%)

7(21.87%) 93.76%

78.13%

3.討論

胃腸功能紊亂是肝膽疾病患者術后高發的并發癥,在臨床上十分常見,通常表現為腹脹、排便困難和停止排氣等。這是由于針對肝膽疾病手術患者,需行全身麻醉或應用鎮痛泵,這易造成患者出現術后麻痹,并最終導致腸蠕動功能減弱等[3]。我科經過臨床實踐發現,早期腸內營養治療,有助于患者小腸功能的恢復與維持,并對小腸黏膜具有重要的保護作用。此外,早期腸內營養還有助于治療患者腸道黏膜萎縮和腸道菌群移位等問題,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高小華,陳煥新,楊雄.關于肝膽患者外科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臨床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5, (2):257-258

[2]黃愛紅,別平,何智.肝膽外科患者術后早期少量飲水對胃腸道功能恢復的效果觀察[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9):2777-2779.

[3]程遠建,王明澤,王群先.肝膽外科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4):2811-2813.

猜你喜歡
肝膽胃腸功能外科手術
外科手術中全身麻醉和椎管內麻醉對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
釓塞酸二鈉增強MRI肝膽期瘤周低信號與肝細胞癌術后早期復發的相關性分析
益生菌與常規抗病毒治療聯用對小兒輪狀病毒感染療效及對機體胃腸功能的影響觀察
疼痛的早期護理干預對于減輕肝膽外科術后疼痛的有效性探討
系統化護理對闌尾炎腹腔鏡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評價
大腹皮調節胃腸功能的作用機制研究進展
外科手術治療顳葉腦挫裂傷的臨床價值分析
對比不同護理模式對腹部手術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
信息速遞:達芬奇進入我國肝膽外科領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