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急診科風險管理措施探討

2015-10-21 16:40楊召芹
中國醫學人文雜志 2015年10期
關鍵詞:風險管理

楊召芹

【摘 要】目的:探討臨床急診科風險管理措施的效果與作用。方法:選擇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間在我院急診科治療的200例急診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所選擇的20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患者100例,對對照組中的100例急診患者采用普通的管理模式進行護理,而對觀察組中的患者在普通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科學的風險管理措施進行護理。結果:通過不同的管理方式護理后,觀察組中護理狀況發生的概率為9%明顯低于對照組中的69%,患者對風險管理模式的滿意度為96%明顯對照組中的51%,患者對風險管理模式的評分為(97.5±1.8)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中的(84.3±2.4)分。三組數據均差異性明顯,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通過對臨床急診科的患者實施風險管理措施,減少了護理問題的發生,提高了對患者的護理質量,獲得患者很大的好評,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具有臨床推廣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臨床急診科;風險管理;普通管理;護理效果及體會

醫院的急診科(室)或急診醫學中心是醫院中疾病種類最多、重癥病人最集中、搶救與管理任務最繁重的科室,是急診病人入院治療的必經之路。急診科的工作可以說是整個醫院總體工作的縮影,能夠直接反應該醫院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水平、工作質量以及急救醫療設施的先進性。所以急診科護理人員對病患的護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選擇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間在我院急診科治療的200例急診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臨床急診科風險管理措施的效果與作用?,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間在我院急診科治療的200例急診患者為研究對象。所選病患中有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80例,患者的年齡在25-60歲之間不等,平均年齡為(35±2.3)歲。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100例患者,觀察組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最小年齡為26歲,年齡最大為58歲,平均年齡(38±3.5)歲;對照組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齡在25-60歲之間不等,平均年齡為(35±2)歲。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顯示為急診患者,均需在急診科室進行相關病情的診斷與治療,且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00名患者,所有病例都根據病情采取中西醫對癥支持等綜合療法,給予對照組的患者采用普通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主要有:幫助患者進行掛號、就診、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相應的護理。

觀察組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風險管理的護理模式:第一,事先對急診科存在的護理風險進行分析。一般急診科的患者為急癥、重癥甚至是危癥患者,若患者及患者家屬不能夠正確描述病情或者不能提供相關的記錄病史的材料,很容易導致醫生的誤診或者漏診。在用藥過程中若不了解患者的體質及病情,患者服用的藥物會對其產生負面影響。對護理人員的心理行為等進行相關的風險分析,若護理人員專業技術水平不高、心理素質偏低,極易導致護理人員在緊急狀況下操作不當等。醫患關系處理的風險分析,由于進入急診科室的患者病情一般較重且很不穩定,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整個過程中對患者家屬的安撫變得尤為重要,包括患者治療無效死亡的情況;第二,針對以上的風險評價制定相關的管理辦法與解決措施: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細致的觀察與了解,盡量讓患者家屬提供較為全面的以往病例。對護理人員做定期培訓,保障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與護理質量。對護理設備做規范管理與定期檢查,對藥物的分類要明細,避免發生錯誤用藥的現象。醫護人員應該將患者病情的真實情況告訴患者家屬,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進行詳細的說明,采用正確的方式與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交流,避免沖突的發生等[1]。

1.3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通過兩組治療方式治療后所發生的護理缺陷、急救不完善以及護理投訴等事件發生的情況。對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跟蹤隨訪,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統計對兩組管理模式的的滿意度及護理質量的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計量資料采取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x2檢驗(或者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觀察與記錄結果發現,觀察組中采用風險管理的管理模式后,在100例患者中出現護理缺陷3例,急救不完善4例,護理投訴的發生有2例;而對照組只是對患者采用普通的管理模式后,護理缺陷、急救不完善以及護理投訴分別有30例、25例和14例發生。觀察組中共出現9例護理問題,護理狀況發生的概率為9%明顯低于對照組中的69%,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如下表1所示。

表1 2種不同管理模式的效果比較(n %)

通過對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問卷調查,統計調查結果后發現,觀察組種的100例患者其中有96例對風險管理模式的表示滿意,患者對觀察組中的管理模式的滿意度為96%明顯對照組中的51%,其中x2=51.98,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中對風險管理模式的評分為(97.5±1.8)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中的(84.3±2.4)分,其中t=69.57,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見下表2所示。

表2 患者對兩組不同管理模式的滿意程度及評分統計

3 討論

根據有關資料可知,急診科是整個醫院中患者病情最復雜且較為嚴重的科室,同時也是醫院醫患糾紛頻繁發生的一個科室,所以對臨床急診患者的護理方式選擇不容忽視,急診科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對患者護理工作的風險性隨處可見,急診科的風險問題主要表現在:對患者的病情判斷不當、對患者搶救不及時、搶救措施不規范、病歷記錄不完善以及向患者家屬告知病情不清楚或者不詳細等。而采用風險管理模式能夠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風險管理屬于一種專業性較強的護理方法,通過對可能存在問題的分析、評價后制定相應的改善措施,使護理缺陷與護理差錯的發生概率降到最低[2]。在急診科室臨床護理過程中實施風險管理,有助于轉變急診科的臨床護理模式,將傳統的僅僅依靠護理人員的護理模式逐漸變為患者、護理人員以及患者家屬三方共同配合的護理模式,以積極主動的“理解配合”代替原來患者被動接受。若只是采用以往普通的僅僅通過醫生的囑咐來進行常規的護理,則不能對患者的整個治療過程進行相應的風險評級,會發生對患者病情的診斷錯誤、治療效果不佳甚至產生副作用等現象。因此,風險管理模式的正確實施具有重要的意義。

通過上述觀察記錄結果發現,觀察組中共出現9例護理問題,護理狀況發生的概率為9%明顯低于對照組中的69%,患者對觀察組中的管理模式的滿意度為96%明顯對照組中的51%,觀察組中對風險管理模式的評分為(97.5±1.8)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中的(84.3±2.4)分。三組數據均差異性明顯,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通過對臨床急診科的患者實施風險管理措施,提高了護理人員整體的護理水平,增強了護理人員的安全護理意識,減少了護理問題的發生,提高了對患者的護理質量,這說明有效的推進制度化、系統化的護理風險管理模式為患者提供安心和優質的服務,能夠提升護理人員的內涵,使患者對醫護人員充分信任??傊?,風險管理措施在臨床急診科實施后,獲得患者很大的好評,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具有臨床推廣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韋春莉.綜合醫院急診科護理風險管理體會[J].護理管理雜志,2006.

[2]邱葵麗.急診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效果評價[J].齊魯護理雜志,2012.

猜你喜歡
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在婦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護理風險管理在胃腸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淺談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
住房公積金風險管理信息化審計探討
風險管理在心內科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腫瘤科護理管理中采用風險管理的效果分析
全面風險管理與傳統風險管理比較
養老保險精算的分析與風險管理的研究
養老保險精算的分析與風險管理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