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孢曲松鈉治療早期神經梅毒臨床分析

2015-10-21 16:40
中國醫學人文雜志 2015年10期
關鍵詞:青霉素臨床療效

肖 鵬 王 菁

【摘 要】目的:探討頭孢曲松鈉治療早期神經梅毒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早期神經梅毒患者共28例,按照隨機分組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14例患者給予水劑青霉素治療,行400萬U/次靜脈滴注治療,4h/次,連續治療14d;觀察組14例患者給予頭孢曲松鈉治療,行2g/d靜脈滴注治療,連續治療14d。結果:所有患者均在接受治療15個月之后,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血清學RPR滴度分別為13例(92.86%)、12例(85.71%),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均呈現出了明顯的緩解情況。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各組患者同治療前的各項指標相比較具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臨床上在治療早期神經梅毒時,可以采取頭孢曲松鈉替代青霉素的治療方法,其對于治療效果的影響同青霉素相比差異并不明顯,同樣在提高患者的預后質量方面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治療效果,可作為臨床治療早期神經梅毒的主要用藥。

【關鍵詞】頭孢曲松鈉;早期神經梅毒;青霉素;臨床療效

選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早期神經梅毒患者共28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頭孢曲松鈉治療后,取得了不錯的治療效果,其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患者均經血清學及腦脊液檢查確診為早期神經梅毒。其中對照組1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6例,年齡23~64歲,平均年齡(45.23±12.34)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病程(1.8±0.52)年;觀察組1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5例,年齡24~65歲,平均年齡(45.36±11.33)歲,病程2個月~2.5年,平均病程(1.7±0.69)年,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平均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對所選取患者均行血清學檢查,其中包含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實驗與梅毒螺旋體明膠凝集實驗檢測,同時采集患者CSF4~6mL,進而對所有患者所采集的CSF樣本采取RPR檢測。參考相關研究當中關于神經梅毒的診斷評價指標[2],本次研究中采用了以下診斷標準進行神經梅毒的確診:其一血清學RPR、TPPA呈現陽性;其二CSF當中所含白細胞≥10×106/L,蛋白量>550mg/L,同時排除了相應類似可能引起白細胞含量以及蛋白量上升的因素;其三CSF RPR呈現陽性。

1.3治療方法

28例患者均行住院治療,在明確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情況下且簽署相應的知情同意書后,將患者按照隨機分組方法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各14例,其中觀察組14例患者給予頭孢曲松鈉治療,行2g/d靜脈滴注治療,連續治療14d;對照組患者給予水劑青霉素治療行400萬U/次靜脈滴注治療,4h/次,連續治療14d,同時采取芐星青霉素G240萬U/次實行肌內注射治療,1周/次,14d治療周期共給予三次肌內注射治療[3]。同時在28例患者各自進行5、10、15個月的治療之后實行血清學及CSF的相關檢測[4]。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計量資料采取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X2檢驗;對比以P<0.05表示即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RPR滴度、WBC計數、蛋白定量以及血清學檢查對比情況。

兩組患者在治療后15個月的RPR滴度、WBC計數、蛋白定量以及血清學檢查情況同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4。

表1 兩組治療前后CSFRPR檢查[N(%)]

組別 例數 治療前CSF RPR 治療后5個月 治療后10個月 治療后15個月

≤1:4 1:8 1:16 ≤1:4 1:8 1:16 陰性 Negative ≤1:4 1:8 陰性 Negative ≤1:4 1:8

觀察組 14 10 3 1 12 2 0 13 1 0 13 1 0

對照組 14 9 4 1 11 3 0 12 2 0 12 2 0

X2 — 0.164 0.191 1 0.244 0.244 1 0.373 0.373 1 0.373 0.373 1

P — >0.05

注:兩組患者在治療后15個月的RPR滴度情況同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組間治療效果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CSFWBC計數[N(%)]

組別 例數 治療前CSFWBC計數 治療后5個月 治療后10個月 治療后15個月

<10×106/L ≥10×106/L <10×106/L ≥10×106/L <10×106/L ≥10×106/L <10×106/L ≥10×106/L

觀察組 14 0 14 9 5 13 1 14 0

對照組 14 0 14 8 6 12 2 14 0

X2 —— 1 0.150 0.373 1

P —— >0.05

注:兩組患者在治療后15個月的CSFWBC計數情況同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組間治療效果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CSF 蛋白定量[N(%)]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CSF蛋白定量 治療后5個月 治療后10個月 治療后15個月

≤500mg/L >500mg/L ≤500mg/L >500mg/L ≤500mg/L >500mg/L ≤500mg/L >500mg/L

觀察組 14 0 14 1 13 6 8 7 7

對照組 14 0 14 2 12 5 9 7 7

X2 — 1 0.373 0.150 1

P — >0.0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學RPR檢查[N(%)]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血清 RPR 治療后5個月 治療后10個月 治療后15個月

≤1:4 1:8 ≥1:16 ≤1:4 1:8 ≥1:16 ≤1:4 1:8 ≥1:16 ≤1:4 1:8 ≥1:16

觀察組 14 3 2 9 11 2 1 13 1 0 14 0 0

對照組 14 4 5 5 10 3 1 12 2 0 13 1 0

X2 — 0.191 1.714 2.286 0.191 0.244 1 0.373 0.373 1 1.037 1.037 1

P — >0.05

注:兩組患者在治療后15個月的血清學RPR檢查情況同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組間治療效果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不良反應

在本次研究所選取的28例早期神經梅毒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當中,均未發生吉海反應,其中有實行水劑青霉素治療的對照組患者當中,共有2例患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頭部眩暈、疼痛,反胃、嘔吐等癥狀,在經過同神經內科的專家會診之后采取了相應的對癥治療措施,患者在治療5個月后相應的臨床不良反應癥狀得到明顯的緩解,在治療10個月后各類臨床不良反應癥狀完全消失。

3 討論

綜上所述臨床上在治療早期神經梅毒時,可以采取頭孢曲松鈉替代青霉素的治療方法,其對于治療效果的影響同青霉素相比差異并不明顯,同樣在提高患者的預后質量方面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治療效果,可作為臨床治療早期神經梅毒的主要用藥。

參考文獻:

[1]顧莉莉,吳棟,高例梅等.水劑青霉素、頭孢曲松鈉、芐星青霉素治療梅毒性后葡萄膜炎的療效對比[J].中華眼底病雜志,2011,27(6):591-593.

[2]吳志華,樊翌明.神經梅毒的研究進展與現狀[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4,37(5):313-315.

[3]李莉,李宏軍,任美吉等.AIDS 合并神經梅毒的影像學表現[J].放射學實踐,2014(9):1088-1091.

猜你喜歡
青霉素臨床療效
“青霉素皮試”5誤區,你中招了么
細菌為何能“吃”青霉素
青霉素的這些知識你都了解嗎?
青霉素類獸藥在臨床上使用注意事項
青霉素家族之三大“最”
青霉素的發明者—萊明
探討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的臨床療效
131碘治療甲亢患者的后期隨訪效果分析
枸櫞酸咖啡因治療早產兒原發性呼吸暫停臨床分析
微創手術治療胃潰瘍42例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