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劑量米非司酮在子宮肌瘤保守治療中的療效分析

2015-10-21 16:40
中國醫學人文雜志 2015年10期
關鍵詞:保守治療米非司酮子宮肌瘤

曾 毅

【摘 要】目的 觀察不同劑量米非司酮在子宮肌瘤保守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隨機選取在我院就診且接受治療的32例子宮肌瘤患者,將這32例患者平均分成兩組,對照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25mg/d治療,觀察組患者則采用米非司酮12.5mg/d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子宮體積及子宮肌瘤體積變化,各生殖血清激素水平變化,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觀察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00%,對照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6.25%,兩組患者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 米非司酮12.5mg/d在子宮肌瘤保守治療中的臨床療效與米非司酮25mg/d用量相當,且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是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較佳劑量選擇。

【關鍵詞】米非司酮;子宮肌瘤;保守治療;臨床療效

子宮肌瘤(uterine myoma)又稱子宮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十分常見的良性腫瘤,且屬于激素依賴性腫瘤。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子宮肌瘤多發于30~50歲婦女,但針對育齡女性,伴隨年齡增長,子宮肌瘤呈逐漸增大增多的風險,即便采用手術治療,也有再次復發的可能[1]。我科針對不同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進行了深入觀察,現將相關經驗和觀察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診且接受治療的32例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將這32例患者平均分成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16例患者中,年齡范圍為29~55歲,平均年齡為(38.5±2.7)歲,其中痛經4例,月經過多7例,不孕3例,繼發貧血(Hb< 100 g/L)2例。對照組16例患者中,年齡范圍為29~56歲,平均年齡為(38.9±2.5)歲,其中痛經3例,月經過多9例,不孕3例,繼發貧血(Hb< 100 g/L)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和就診原因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

1.2納入標準

B超檢查證實子宮肌瘤直徑均<5cm,且為單發。排除子宮內膜及頸管內惡性病變者,所有患者均無相關藥物使用禁忌證,半年內未接受過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

1.3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月經來潮后第5d開始,服用米非司酮(北京紫竹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0950003,1211171)進行治療。米非司酮服藥劑量為觀察組12.5mg/d,對照組25mg/d,均于每晚睡前服用,用藥療程為90d,用藥前后均行肝、腎功能及婦科檢查,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4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肌瘤體積、血清促卵泡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孕酮(P)等激素水平,并對兩組患者的臨床不良反應加以觀察。

1.5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包分析處理,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及子宮肌瘤體積變化,如表1所示,經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子宮體積及子宮肌瘤體積變化,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及子宮肌瘤體積變化比較(cm3)

組別 子宮體積 子宮肌瘤體積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觀察組(n=16) 230.22±21.81 162.85±20.67 18.95±14.73 11.08±8.57

對照組(n=16) 230.59±21.06 161.98±21.55 19.14±15.02 11.25±8.7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血清生殖激素水平變化,如表2所示。兩組患者治療后各生殖血清激素水平變化,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生殖激素水平變化比較

項目 觀察組(n=16) 對照組(n=16)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FSH(IU/L)

LH(IU/L)

E2(pmol/L)

P(nmol/L) 16.4±6.2

15.9±6.5

43.2±5.9

2.1±0.9 14.1±5.6

14.6±6.3

29.0±6.4

0.8±0.2 15.3±4.2

15.9±6.1

40.9±5.2

1.9±0.8 13.9±4.6

13.4±5.9

26.5±6.0

0.7±0.3

2.2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加以觀察,觀察組食欲減退1例,惡心1例,輕度發熱2例,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00%。對照組食欲減退2例,惡心4例,輕度發熱3例,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6.25%。經過比較,兩組患者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3.結論

子宮肌瘤是婦科的常見疾病,罹患子宮肌瘤的常見臨床癥狀包括月經改變、白帶增多、不孕、繼發性貧血,下腹墜脹及腹部腫大等。盡管子宮肌瘤癌變發生率低,但仍需加以警惕[2]。米非司酮是子宮肌瘤保守治療中的常用藥物,米非司酮可通過抑制PR基因表達,明顯降低子宮肌瘤中ER、PR,進而有效阻斷雌、孕激素的作用,達到縮小肌瘤的目的。此外,該藥還可抑制孕激素活性,溶解卵巢黃體,促使體內E2及P等激素水平下降[3]。我科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發現,米非司酮12.5mg/d在子宮肌瘤保守治療中的臨床療效與米非司酮25mg/d用量相當,且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是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較佳劑量選擇,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任東健,張華明.陰式子宮切除術在子宮肌瘤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5(19):73-74

[2]郭道利,陳華,張海勤.不同劑量米非司酮對子宮肌瘤患者激素水平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3):180-181

[3]蔣志濱,于蓓蓓,華浩明,等.桂枝茯苓膠囊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療效的Meta分析[J].中成藥.2013(1):36-40

猜你喜歡
保守治療米非司酮子宮肌瘤
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
中藥湯劑聯合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臨床觀察
研究B超在婦女子宮肌瘤鑒別診斷當中的臨床應用
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剝除術的臨床觀察
肱骨骨折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的療效對比
腰椎滑脫癥的治療進展
子宮動脈灌注栓塞術在中央性前置胎盤引產中的安全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