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橈骨遠端骨折治療后腕關節不穩的轉歸及關節不穩對功能的影響研究

2015-10-21 16:40
中國醫學人文雜志 2015年10期
關鍵詞:腕關節臨床治療

楊 崗

【摘 要】目的 探討橈骨遠端骨折治療后腕關節不穩的轉歸及關節不穩對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0年1月到2014年7月來我院進行撓骨遠端骨折的108例患者,對其進行治療前后腕關節變化的X線掃描,并采用Gartland與Werley評定標準對腕關節恢復情況進行判斷,隨訪時間為1年。結果 對隨訪108例患者的臨床結果進行分析,其出現腕關節不穩的主要要類型有舟月分離、背側偏移、背屈不穩(DISI)、掌側偏移、掌屈不穩(VISI)五種,概率分別為21.5%、17.7%、22.8%、15.2%、22.8%。橈骨遠端骨折治療前腕關節不穩在保守治療、外固定治療以及鋼板治療中的發生率為27%,22%和30%;橈骨遠端骨折治療前發生腕關節不穩的總概率為79%。;腕關節功能恢復的總優良率為86%,在腕關節功能恢復的情況中,保守治療、外固定支架以及鋼板固定的優良率為81.1%、87.9%以及90.0%。結論 腕關節不穩是橈骨遠端骨折治療后常見的并發癥,其常會導致腕關節功能恢復障礙,手術治療可以對其進行糾正和修復,但對于舟月分離性的腕關節不穩則有較差的治療率。橈腕關節的完整性在腕關節功能恢復方面有重要影響。

【關鍵詞】腕關節;撓骨遠端骨折;腕關節不穩;臨床治療

橈骨遠端關節面掌側在正常人群中均低于橈骨遠端的關節面,橈骨的尺側也低于橈側,由此形成了尺偏角和掌傾角,當橈骨遠端關節面3cm以內發生骨折,即橈骨遠端骨折,而在治療過程中,沒有對其進行正確復位時,則會因尺偏角和掌傾角的變化而影響到腕關節功能[1]。因此,目前有很多研究者認為若想得到腕關節功能的良好恢復,須保證正常關節面角度和橈骨的復位,但是隨著橈骨遠端骨折治療率的不斷提高,腕關節功能障礙仍存在較高的發生率,故筆者對2010年1月到2014年7月來我院進行撓骨遠端骨折10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并根據隨訪結果對腕關節不穩類型和功能恢復情況進行了總結,現歸納如下,希為今后的臨床研究提供參考。

1 臨床資料與研究方法

1.1 臨床資料 以2010年1月到2014年7月來我院進行撓骨遠端骨折的108例患者作為此次試驗的研究對象,其中男性66例,女性42例,年齡在18歲-59歲之間,平均年齡39歲。受傷原因包括平地跌傷、交通事故以及打傷拉傷等。損傷至接受治療時間為1-72h,平均24h。依據Frykman分型標準,所有患者中,Ⅲ型24例,Ⅳ型26例,Ⅴ型22例,Ⅵ型10例,Ⅶ型11例,Ⅷ型7例。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法37例,5-6周拆除石膏后進行康復治療。外固定支架治療法33例,6~8周拆除后進行鍛煉。鋼板治療法30例,4周拆除固定后進行鍛煉,具體分型情況見表1。對所有患者進行1年的隨訪,且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參與研究者均知情同意。

表1 各治療組骨折的Frykman分型情況(例)

分組 Frykman分型 總計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保守治療 9 11 8 3 4 2 37

外固定支架 8 7 9 4 2 3 33

鋼板固定 7 8 5 3 5 2 30

總計 24 26 22 10 11 7 100

1.2腕關節不穩的類型分析 根據文獻[2]對腕關節不穩定的分類標準:分別包括舟月分離、

背屈不穩(dorsal intercalated segment instability,DISI)、掌屈不穩(volar intercalated segment instability,VISI)、背側偏移及掌側偏移四種情況。

2 結果

2.1 橈骨遠端骨折治療后腕關節發生不穩的原因分析 對隨訪108例患者的臨床結果進行分析,其治療前出現腕關節不穩的主要要類型有舟月分離、背側偏移、背屈不穩(DISI)、掌側偏移、掌屈不穩(VISI)五種,概率分別為21.5%、17.7%、22.8%、15.2%、22.8%。橈骨遠端骨折治前后腕關節不穩在保守治療、外固定治療以及鋼板治療中的發生率為27%,22%和30%;橈骨遠端骨折治療后發生腕關節不穩的總概率為79%。詳見表2.治療后各指標值詳見表3.

表2 治療前各組腕關節不穩的分布情況[n(%)]

分組例數 DISI VISI 舟月分離 背側偏移 掌側偏移 總計

保守治療 7(25.9) 6(22.2) 5(18.5) 4(14.8) 5(18.5) 27(34.2)

外固定支架 4(18.2) 5(23.7) 6(27.3) 3(13.6) 4(18.2) 22(27.8)

鋼板固定 6(20.0) 3(10.0) 7(23.3) 5(16.7) 9(30.0) 30(38.0)

總計 17(21.5) 14(17.7) 18(22.8) 12(15.2) 18(22.8) 79(100)

表3 治療后各組腕關節不穩的分布情況[n(%)]

分組例數 DISI VISI 舟月分離 背側偏移 掌側偏移 總計

保守治療 2(28.6) 1(14.3) 3(42.9) 1(14.3) 0(0) 7(43.8)

外固定支架 0(0) 1(25) 3(75) 0(0) 0(0) 4(25.0)

鋼板固定 1(20.0) 0(0) 2(40.0) 0(0) 1(20.0) 5(31.3)

總計 3(18.8) 2(12.5) 8(50.0) 1(6.3) 1(6.3) 16(100)

2.2 腕關節功能的評價 腕關節功能恢復的總優良率為86%,在腕關節功能恢復的情況中,保守治療、外固定支架以及鋼板固定的優良率為81.1%、87.9%以及90.0%。

表4 各治療組腕關節功能評估情況[n(%)]

分組例數 優良 中 差

保守治療 30(81.1) 5(13.5) 2(5.4)

外固定支架 29(87.9) 3(9.1) 1(3.0)

鋼板固定 27(90.0) 2(6.7) 1(3.3)

優良率 86(86) 10(10) 4(4)

3 結論

分析此次試驗結果可得,腕關節不穩是橈骨遠端骨折治療后常見的并發癥,其常會導致腕關節功能恢復障礙,手術治療可以對其進行良好的糾正和修復,但對于舟月分離性的腕關節不穩則有較差的治療率。故在臨床治療中,對于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中應著重注意伴有舟月分離的患者,而在治療方法的選擇中,則應注意保守治療中對腕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吳偉東,鄭榮宗.腕關節鏡技術輔助治療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10,13(5):68-70.

[2]陳德興,王家全.手法整復石膏前后夾板外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1,1(8):59-62.

猜你喜歡
腕關節臨床治療
研究多層螺旋CT聯合核磁共振成像應用于腕關節損傷的影像診斷價值
1.5T與3.0T核磁共振對腕關節軟組織損傷影像診斷探討
腕部外傷別只看骨折不看脫位
山東省淄博市欣喜培訓中心青少年健美操隊員腕關節損傷的調查研究
預防腕關節損傷六招
小兒腹股溝疝的臨床治療進展述評
腕關節痛:骨關節疾病中不能承受之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