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建筑藝術設計

2015-10-21 17:16孫紅杰崔潤澤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0期
關鍵詞:建筑藝術設計

孫紅杰 崔潤澤

【摘要】建筑藝術是指按照美的規律,運用建筑獨特的藝術構思,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體現出民族性和時代感。

【關鍵詞】建筑;藝術;設計

彝族歷史文獻《西南彝志》記載:“人們在當初,不曾住地面,野獸花斑斑,跑在森林里;人居于樹上,獸與人同處”;《滇略》記載有一部分被稱為“野人”的景頗族,“茹毛飲血,夜宿樹上”;《貴州通志》記載少數苗族先民曾經“架木如鳥巢寢處”;東北的古代肅慎族亦曾“夏則巢居,冬則穴處”。這些少數民族盡管早已擺脫了采集與狩獵的經濟生活,但其巢居的生活方式卻一致表明遠古人類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確曾有過這樣一段經歷。所以處于舊石器時期的人們對于建筑基本上沒有什么特別的要求,有山洞棲息生活僅此而已。到了新石器時代,隨著農業的出現,人類漸漸的擺脫了山洞式的生活方式,轉而去發展建設一些固定的居住場所。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建筑基址遺跡,廣泛發現于當時的遺址中,尤其在以定居農業為基礎的新石器文化中大量地存在,有些并構成為規模較大、布局有序、房屋毗連的聚落。一般包括壕塹、圍墻一類的防衛設施,中小型的住房,公共性質的大房子,牲畜欄圈,大量的貯藏窖穴,以及特殊的祭祀性建筑等。其主要建筑類型則是居住使用的房屋。當時的住房除少數仍保留較為原始的橫穴和袋形豎穴一類穴居形式外,主要為半地穴居址、地面建筑和架空居住面的干欄式建筑幾種形式。它們的淵源,當分別來自最初兩種主要的居住形式──穴居和巢居。隨著生產的提高和文化的進步,新石器時代的建筑技術也經歷了逐步發展的過程,積累了多樣的營造經驗。例如,空間與體形的處理方面,由單間發展到套間和連間;墻體的構造,由木骨泥墻、亂石墻發展為土坯墻和版筑墻;柱基礎由摻雜料姜石、陶片等骨料的夯筑到礎石的應用;居住面、墻面由簡易的草筋泥到石灰抹面;并在墻上出現繪彩裝飾以及整個建筑由地下(穴居)、樹上(巢居)轉到地面營造甚至夯筑臺基等等。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建筑是當時居民勞動創造的一項重要成就,它奠定了中國古典建筑體系的基礎。目前中國普遍發現了公元前6000年到前2000年間的大量的新石器聚落遺址。這些遺址表明,當時的居住地點一般都背坡面水,選擇在河谷階地和沼澤邊緣。這主要是為了接近水源,以適應生活和生產用水的要求。這樣,河谷就成了各聚落之間交往的通道,而更多的聚落則布置在交通便利的河流交匯處。已發現的大量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多數為現代村鎮甚至城市所疊壓,或在其附近,這說明當時的居民點選址是相當合理的,因此被沿用至今。

中國建筑物最出色之典型,莫過于廟宇之正堂。普通正堂為四墻環對,為其它附屬建筑之中心。廟宇之典型圖樣,大都是分為數個庭院;凡主要之建筑物及正門,均系坐北朝南。進入廟門,須經過一聯串之庭院,使人憶起羅馬式大殿之中庭及拱環之柱廊,而且使人感受詩意,且有安詳之氣氛。古老繁茂的大樹點綴著環境,波折彎曲的椏枝,與一排排直立的廊柱,相映成趣。 一聯串走廊相貫通的各庭院間,由敞開的大門望去,面前的視野比實際的距離幾乎增加了一倍。 當你經過這些庭院時,你會更加感覺到這些建筑的雄偉、對稱、細致、精巧。凡屬木材之處,均為油彩精繪,補以金線勾勒。 當你窮出回廊之際,雄偉莊嚴的大殿,便映入了你的眼簾。大殿坐北朝南,側殿左右相襯:沉著,安靜,隱生的宗教情懷令人肅然起敬。 正殿臺基與高臺上橫長、對稱的欄桿,舒心養目。環廊直立的畫柱,和諧均勻地襯托著正殿的前臉。粉飾的楣梁和正梁,支撐著華麗的屋頂。精巧華麗的細工,緩和了線條的呆板。既得體又合理的廟宇布局和結構,無論就建筑的整體或部分來講,均充盈著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朝氣。 廟宇結構有三個主要部分:即臺基、主體與屋頂。臺基在中國建筑上,非常重要。所謂臺基,包括整個的空間:自平地至臺地以及欄桿和臺階。有時臺地有兩層或三層,以使建筑在臺地上的主要建筑物,其形其式昭昭在目。北平的天壇,是一個顯明的例子,臺地和欄桿三分環繞向上展開。臺基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強化建筑主體獨特的品性,通常借以臺基和平臺的高度表現建筑物的高貴和地位。中國廟堂木料結構之因素:木柱、楣梁、正梁、橫梁和支柱均披露可見。一排排的柱子與正梁及楣梁連結起來,支撐著遮蔽的屋頂,木架之上排鋪瓦片,而后砌磚隔墻填在柱間,構建中國建筑的理念。 按照建筑主體中心和長方形之比例,把立柱分成數行,因而使殿內形成數組甬道。最外的柱間,不用隔墻,而形成柱廊。正面外向的第一排柱子間,以木制架構,并利用之以作門扉。這些木隔墻,常是細雕細刻的,上部刻鏤似繡,以通光線。整體看來,好像正面掛著花紗的垂廉。 彼此銜接的正梁,直接安在立柱之上。柱頭是由兩塊伸展出來的橫木形成。其主要作用,用于協調正梁與楣梁的節奏。同樣,在楣梁的上面,與正梁突出部,銜接著的是一排排橫木和凸出的支柱,用以支撐椽子。伸展的屋檐和檐飾,以及檐下的雙排板條,構造美妙的圖案,并使瓦垅與柱頂之經緯有所變化,盡現物寶天華。 在中國建筑學上,屋頂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傾斜的面積像是織物造就的一座幕帳,瓦頂覆蓋在與立柱聯結的正梁上面,順而向下傾斜,形成美麗的曲線。邊用頭瓦,其色彩則與眾不同,宛如地毯之邊緣。假若建筑物是圓形的,幕帳之形尤為凸顯,頂端飾以金黃色之錐球,瓦垅則是由中心向四處輻射的光芒。人字形之屋頂,雖屬中國建筑術特征之一,但有時一些重要的建筑也不在強調這一點。比如北平故宮的許多建筑,屋頂只顯出輕微的坡度。平緩坦然的坡度突出了建筑物雍容端莊的形態,蒙生莊嚴雄偉的氣墊。屋冠與屋脊等相應的飾物,配合著屋頂面上的交叉線條,除了起到裝飾的作用以外,還能令人把整建筑幻想成一個陶瓷質地的宏偉幕帳。 這是中國廟堂建筑的三個主要部分,每一個因素,都與西方的建筑思想不相為謀。 先說臺基:在中國建筑學上,臺基有很重要的地位,不像西歐通常把臺基隱蔽起來,或至少置于次要地位。相反地,中國的大建筑物,常是藉著圍欄和臺階加重臺基的重要性。 其次,我們談到建筑物的主體:這與西方建筑物有幾個基本的不同點。中國廟堂的正面是向橫伸展,而西方圣堂則人字形向上伸高。中國建筑物的正面常是坐北向南,采取面南的方向,是中國很古老的傳統。凡屋宇、宮殿、法院(衙門),甚至整個的城市,盡可能的,都是面向南方。向南之面盡量往橫發展,與西方建筑正面的人字形一直狹窄的往上發展正成反比。 中國建筑的典型,是向橫發展的長方形。許多人認為中國建筑的向橫發展,是因為普通建筑都是一層的。這種解說并無根據,因為即便是數層之塔,由基部向上均等縮小,但是底部向橫發展之特質仍未變化。 同樣城門樓,雖為數層,其向上之伸展仍不集中于高度,反而輔以屋頂,洋臺,中樓等形體強調橫展的特質。正因為中國建筑始終保持橫長,而使人在心靈上產生一種平安與舒展的感覺。中國建筑的橫長走向與以向上發展為主的哥特式根本不同,這種向橫伸展的要基導源于中國的數目字。因此任何西歐的建筑形式,都無法向中國建筑術之情調進攻,中國的建筑型,正好與西歐之哥特式形成對比。 與歐洲建筑物不同的第三點,是中國的屋頂。

所以就整個人類歷史進程而言,建筑與藝術設計體現出了文化歷史以及人類對于美好生活的永無止境的追求與向往。

參考文獻:

[1]古霞.建筑技術與藝術的關系. 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1):27-28

[2]紀延安.淺談建筑技術與建筑藝術的互動.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07(10):37-38

猜你喜歡
建筑藝術設計
BUBA臺燈設計
紙的藝術
有種設計叫而專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匠心獨運的場地設計畫上完美句點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爆笑街頭藝術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設計之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