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林場的分類經營措施

2015-10-21 19:27柴景權
科技致富向導 2015年9期
關鍵詞:林場

柴景權

【摘 要】文章通對我國現階段的森林管理經營模式進行分析,闡述了分類經營的可行性。在樹木的種植與銷售對接工作中還存在著很多困擾因素,針對這些問題重點研究,整理解決方案,可有效保護森林資源不被過度采伐,環節環境壓力同時帶來經濟效益。

【關鍵詞】林場;分類經營;商品林

1.林場實行森林分類經營的必要性

1.1實行分類經營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場

國有林的種植目的是為了改善生態環境同時為地方帶來顯著的經濟收益,通過人工培育減少對野生森林資源的過度開采。樹木種植到成材經歷的時間長,大面積造林需要投入一定量的資金,但不能很快投入到市場中售賣,導致流動資金短缺,影響林場的長遠發展。通過分類經營,在種植前做出合理規劃,將多種樹木搭配種植,充分調查市場,利用樹木生長周期的差異,在不同時期都可獲得利潤。對森林開展分類經營,可推動林業市場發展進步。傳統的和管理方式很難調動種植人員的積極性,周期長見效慢,阻礙了植樹造林工作的開展,時下經濟快速發展,對森林資源的經營管理也應該推出新方案。

1.2實施分類經營可使生態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經營和保護

受樹葉形狀等因素的影響,樹木進行光合作用的強度也存在差異,通過造林改善環境污染是目前環保工作的有效途徑。大面積種植樹木可以影響自然環境,減少惡劣天氣的產生,傳統模式下環保林屬于公益項目,不能獲得經濟效益,但公益事業有需要流動資金的支撐,如此一來的惡性循環使得環保事業停滯不前。對公益實施分類管理,可有效解決這一類問題。林業管理部門對整個地區的種植規模與品種進行設計,進行種植區域劃分,公益林也可以有明確的歸屬性,由地方林業局監管采伐,售賣的資金作為種植人員的工資支出,將剩余部分繼續投入到種植基地維護中。通過這中方法可有效的促進環保工作開展效率。

1.3森林分類經營是林場林地資源有效利用的保證

分類經營可幫助合理利用種植基地土壤資源。在高大的成品樹森林中。樹干底層閑置空間較多,為保證生長過程中不受周圍樹木的影響,樹木之間的間隔在種植時期會預留多一些。分類經營過程中可通過搭配種植將這部分空閑空間進行利用。喬木與灌木都是很好的選擇既保證了樹種的多樣性,同時具有觀賞價值高、低于病害能力增大的優點。種植過程中受多種因素限制,很難進行搭配種植,這需要管理人員做好前期調動工作,為樹木的生長提供有力條件,保證存活率,個別死亡現象可以后期進行補種。實施動態管理分類經營的科學理念。

2.現行經營管理體制與林業分類經營

現階段的經營與管理方式比較落后,種植技術近年來得到大力發展,國家對管理改革還不夠重視。我國林場現行管理體制已沿用多年。其基本特點是把林場作為企事業單位管理,在商品生產中,林場向國家納稅體現與國家的經濟關系,向主管部門繳納各種專項費用體現隸屬管理關系;對木材實行限額采伐。這種管理體制有其合理性,在林場經濟自知能力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國家事業費投入,解決了林場建設初期的造林投入。同時,通過集中專項費用籌集了大量林業基本建設資金,為大規模綠化造林提供了投入保證。在我國林木資源較少的情況下,實行限額采伐也是保護有限林木資源的最有效手段。

但是,也應看到,要實現分類經營,現行管理體制也存在很大局限性。首先,從責、權、利關系看,實施分類經營后,商品林的經營完全是商品生產行為,林場的商品林經營活動應等同于企業的商品生產活動。林場的生產經營應計算投入產出,占用生產資源應支付一定的代價。林場的經營成果主要通過所有權分配,而現行管理體制不能根本解決這些問題。

其次,從投入關系分析,林場投入的兩個問題未能很好解決,第一,目前林場所擁有的部分商品林是由國家投入的,但由于林場管理體制的原因,這部分商品林的收益卻未能把國家投入的利益充分的體現出來。第二,林場的生態公益林是不能為林場帶來經濟效益的,但是這部分生態公益林的培育、管理、養護等經營又都是林場來進行的,所以這其中也體現了對林場的不合理性。

3.林場分類經營措施探討

3.1林場劃類經營

林場實施分類經營首先應解決林場的劃類經營問題。措施上可根據林場資源構成情況把林場劃為兩大類型,即經營商品林為主的林場和經營生態公益林為主的林場。對于商品生產型林場按規范的管理方式管理,占用林地資源應繳納林地占用費,國家投資形成的資產應折成股份,在林場分配過程中,國家股份所得應上繳代表國家行使資產管理職能的管理部門,林場的經營活動照章納稅,林場的經營活動投入應通過國家計劃解決,這部分資金又可通過向受益部門收取森林效益補償費解決。在不影響森林生態防護效益的條件下,允許林場積極從事商品生產,增強林場的經濟活力。

3.2林場森林資源劃類經營

對林場劃類經營后,還應對林場的資源劃類經營。生態公益型林場其經營投入主要通過經營管理投入預算由國家投資解決。商品經營型林場由于存在兩類資源,還必須對森林資源劃類經營。對于商品林完全由林場自主經營,國家或主管部門少干預;對于生態公益林應實行森林效益補償制,解決其經營投入。實施時,可由主管部門向受益部門征收,林場則通過稅費減免或先征后返方式按其擁有生態公益林數量多少,根據經營管理投入大小確定林場應是補償額。

4.國有林場分類經營改革的保障措施

4.1商品經營型林場分類經營改革的保障措施

商品經營型林場具有一定的經營規模和經濟基礎,能夠自我循環,但用材林經營周期長,比較利益低,風險大,很難完全靈活和平等地參與市場競爭.因此:①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及時調整和修改不能適65第2期朱永法等:國有林場分類經營改革探討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有關林業政策,進一步落實林場的經營自主權,同時切實解決稅費名目繁多、不合理收費和重復征稅的問題,減少林業稅費,減輕林農負擔,并完善監督機制,進一步規范稅費的使用和管理;②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對林場要從外部繼續給予扶持,對林場的道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應給予政策性優惠貸款,對其興辦的二、三產業發放商業性貸款。

4.2生態公益型林場分類經營改革的保障措施

生態公益型林場商品經營收入幾乎沒有,靠自身力量是不可能維持正常經營的,對此類林場應建立一個穩定的生態公益林建設投入機制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①在我國的《森林法》和《水法》中都明確表示政府財政設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根據以上法規精神,各級地方政府部門應盡快研究其實施細則,做出實際行動,進行公益林監測評估,建立其價值補償制度,并貫徹施行;②具體辦法是政府根據生態效益“誰受益,誰補償”和“服務于社會、取之于社會”的原則,對受益對象明確的,應向受益單位按一定標準收取應繳的補償價值;對受益對象不明確的,采取由社會承擔、財政補貼的辦法.在國家財政收支上設立森林生態補償費用戶頭,實行??顚S?,對其收支統一進行管理;③對于生態公益林的補償標準可從下面幾方面考慮:林地費用價、基礎性建設費用、經營管理費用、災害損失、非商業性經營獲益損失等,要遵循合理計算原則,建立林場生態效益自我補償、社會補償、國家補償的多層次補償體系。

5.小結

由上可知,在林區實行分類經營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因此我們要以林場為單位,進行分類經營管理,保護管理好森林資源,發揮林區的優勢,促進林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科]

【參考文獻】

[1]王洋陽.吉林森工林區楊樹工業人工林動態經濟效益評價研究[J].東北林業大學,2014(03).

[2]劉羿.縣域森林可持續經營規劃研究[J].南京林業大學,2012(06).

猜你喜歡
林場
東北虎放歸東興林場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場起火了
湖北3家林場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佳林場”
湖南省林業局評選出2019年全省十佳國有林場和十佳森林公園
國有林場的改革與思考
塞罕壩林場向世界詮釋“美麗中國”
試述國有林場經營發展思路
中央財政撥付37億元支持國有林場改革
改革·嬗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