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環境保護

2015-10-21 17:16陳璇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0期
關鍵詞:環境保護水利工程原則

周 偉 陳璇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水利工程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但是在建設水利工程的同時也會對周圍環境產生重要影響,給周圍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因此本文將結合個人工作經驗對水利工程建設中對環境的影響以及施工過程中的保護措施進行探討,以改善我國環境建設,促進水利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水利工程;環境保護;原則

水利水電作為集發電、供水、灌溉、防洪于一體的綜合工程,有著很大的環境與經濟效益。但是在建設過程中,工程也會對水利水電原建設區域的生態與自然環境構成很大影響,具體如:浪費水資源、蓄水污染、資源浪費等,都是不可避免,且必須重視的問題。

1水利水電工程的環境影響

1.1地質環境

水利水電在環境上首先表現在地質環境中,如果施工不當,很容易出現水土流失。除此之外,水利水電還會包含石方、土方與削坡施工,讓庫區出現大區域的土方堆積和土層裸露。而規模較大的工程,蓄水庫很可能引發坍塌、地震或者庫區泄漏等各種問題。

1.2區域氣候

和來水相比,水利水電對于氣候的影響不大,在項目工程建成后,陸地從此變成水澤,勢必會對區域氣候構成影響。另外,水利水電也會出現一定的蓄水面積變化,在蓄水面積增加、庫區低溫影響的同時,降雨時間、降雨量都可能出現變化;水體代替陸地,很容易讓水體區域內部空氣交換形式、強度出現變化,最后讓氣溫出現變化。

1.3水文

水利水電對水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下游河道的流量與水量上,都知道汛期是水利水電進行蓄水的主要時期,如果進行水力灌溉或者水力發電,必須整合施工要求進行基道節流,這樣就會讓周邊河道下游水位和周邊水位下降。因為這些因素的影響,河流凈化能力下降,在水質惡化的情況下,勢必會影響到沿河兩岸的水路運營、養殖開發和飲水灌溉。

1.4水體

當水利水電工程落成后,周邊水體的水溫、水質勢必會發生變化,這期間有有利的部分,也有有害的部分。有利的地方表現在:水流速度減緩、懸浮物將加大沉降、水體停滯時間較長,水體色度、渾濁度以及硬度隨之減小,這樣也讓水體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其不利方面表現在:河道水流速度降低,水體污染發生擴散與遷移,在污染區域增大的同時,水體凈化受到影響,這樣很容易讓內存移質,嚴重時還會帶來重金屬與有毒物質,對水體構成安全質量威脅。

1.5土壤

首先,是土壤含水量上升,其通氣能力降低,讓土壤肥力降低,讓周邊經濟作物生長受到影響。其次,是水位變化造成的沼澤,這樣就直接影響了土壤肥力。然后,是水利水電庫區的地下水補給很可能上升到地表,一直重復的話就會造成地下水蒸發與補給。而這期間的地標鹽分不止一種,在鹽度上升的同時,勢必會構成鹽堿化。

1.6動植物

水利水電對周邊的動植物會造成間接與直接兩種影響,間接是水利水電誘發的氣候變化,最后造成鹽堿化、土壤沼澤;直接影響是工程被淹區域受到損害,所以一定范圍內的動植物很容易受到來自威脅。另外,水利水電很容易造成區域鹽分、微量元素上升,在水體營養增加的同時,水域生物也會被迫遭受影響;建設工程時,由于水域生物的通道被切斷,這不僅改變了生物環境,同時也對生物死亡率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2水利工程建設環境保護措施

2.1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影響評價體系

為了在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保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影響體系。在進行水利工程施工之前,工程師應當認真勘察并且記錄施工地區的周邊環境,然后對于日后建設以及建成后將會產生的影響作出科學全面的評估分析。水利建設的工程師在設計環節中應當堅持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不斷完善防治手段來減輕水利工程建成后將會帶來的消極影響。在制定科學的生態環境

影響評估體系需要注重水利工程建設對經濟和生態環境這兩個方面的評估結果,力求實現經濟效益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與水利工程發展三者的協調共同發展。在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影響評價體系的過程中個,工程師和相關科技人員應當充分考慮社會、環境、經濟、人民等多方面的因素,認真評估生態環境的實際價值,從而做出水利工程建設的可行性方案,不斷完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體系。

2.2注重水利工程的建設規劃與選址

在水利工程的建設設計環節中,由于河流的流域狀況將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因此在水利工程的設計環節需要對河流進行重新的規劃評估,在堅持生態環境可持續理念的前提下,保證河流流域規劃的合理性與嚴謹性。在水利工程建設的前期,尤為重要的是選址工作,盡管水利工程的建設多多少少會給周邊地區的環境以及人民的生活帶來影響,但是工程師應當盡量選擇對于生態環境影響較小的地區,并且降低移民率。這就需要工程師和相關科技人員在水利工程設施的建設初期做好水利工程的建設規劃與選址工作,并且做好合理的評估與估計,將可能造成的影響降到最小,最大程度的提升水利工程建設的積極作用。

2.3對水利工程建設進行生態化管理

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想實現生態化的建設與管理就應該首先提高設計人員、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的意識,切實的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實際上,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失去長遠的發展目標,尤其是現代工業發展快速的時代,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建設更應該注重生態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將工程的建設與生態建設有機結合在一起,實在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及循環利用。其次,就是嚴格的遵循生態工程原理的基本原則,如同上文闡述的一樣,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員一定要嚴格要求每一個人,同時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確保水利工程施工對環境的影響減至最低。最后強調以下施工前的準備工作,通過系統的勘察周圍的施工環境,對可能存在的任何對環境有傷害的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這樣就能避免施工時產生不可挽回的錯誤。

2.4分析施工體系、科學規劃布局

隨著我國建筑事業的進步,我國目前已經擁有非常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施工技術,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設需要對施工的體系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科學的規劃布局,尤其是在生態理念的運用方面,筆者將系統管理分為自組織層、監控層和自適應層幾個層次,其功能就是通過上層策略對下層策略的指導和制約來首先效益的最大化,而監控層則是達到效益目標至關重要的一環,通過分層控制機制對水利工程施工的生態化管理提供幫助。另一方面,就是要有明確的系統邊界,這是為了穩定目前生態環境的有利舉措,為了達到明確系統邊界的目的,必須有效劃分施工范圍,根據法規、政策中強調的環境保護條款來對相關環境質量、蓄水總量、土地占用面積、下游用水量等數據進行測定。最后要強調的就是對系統控制變量的識別,就是要根據工程現狀及時的調整施工方案,充分考慮各種影響因素,可以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對變動的系統參數進行分析,從而調整并制定出最佳的施工方案。

3結語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利工程建設的規模也越來越大,雖然水利工程的建設能夠造福社會,但是同樣地對于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不能保護生態的平衡,日積月累則會產生無法估量的后果。因此,這就要求工程師在水利工程設計和施工中做好科學的分析,在保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促進我國水利建設事業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梁波.水利工程建設對保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02):156-159.

[2]盧津津,楊波.淺談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J],科技向導,2012(27):40-41.

[3]張捐社,高照良.西漢高速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效果評估分析[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1(6):113-244.

猜你喜歡
環境保護水利工程原則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則
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之重大(點)工程
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創新方式研究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規范化管理
試論生態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則
淺談如何加強水利工程管理
新《環境保護法》4個配套辦法發布
惹人喜愛的原則(二)
惹人喜愛的原則
原則與原則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