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蝦龍圩河的生態濕地修復與駁岸處理

2015-10-21 17:16張鉞佳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0期
關鍵詞:廊道景觀

摘 要:本文闡述了杭州蝦龍圩河的生態修復的基本原則和基本理念,以及其中的對駁岸處理設計的處理方法。把以人為本、自然生態的思想貫穿于整個設計中。首先介紹了前期分析與定位;其次通過對居蝦龍圩河的總體景觀規劃、污染進行分析,提出河流生態環境的再造,從而有效地緩解城市環境壓力,提高河流河的自然資本的價值,加強城市的綜合競爭力。使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體現出休閑、舒適的生活方式和美觀的生態環境。因此,蝦龍圩河地區在杭州城市生態廊道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關鍵詞:景觀,廊道,生態濕地修復,駁岸處理

概述

項目地址位于歷史文化名城杭州市拱墅區,拱墅區是杭州市中心城區之一,東南與干江區,下城區接壤,西北與西湖區,余杭區為鄰,南鄰西子,北依皋亭山,風光璇旎,風景優美,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穿梭其中,在兩岸留下了眾多的歷史古跡和燦爛的文化遺產。蝦龍圩河周邊聚集著城市的商業中心、金融中心、商務中心以及鐵路交通樞紐,是貫穿城市心臟的難得的自然景觀。同時,蝦龍圩河又是城市居民休閑娛樂的去處,人們在此滑冰、垂釣、晨練、約會。因此,蝦龍圩河地區的城市功能,是定位于城市文化、休閑娛樂的區域,與相鄰地區形成功能上的互補。蝦龍圩河沿岸地區是城市環境污染最重的地區,是城市熱島的中心。城市空氣中可吸入懸浮顆粒、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廢氣濃度較高的區域就在蝦龍圩河附近,蝦龍圩河本身由于上游來水逐年喊少,下游河道建閘以防海水倒灌,除汛期外,水體流速緩慢,大多處于靜止狀態,水質惡劣,絕大部分河段水質為V類或劣V類。因此,加強河流廊道地區的生態修復,不僅可以改善蝦龍圩河水質,更有利于改善中心城區的環境狀況。

場地分析與定位

1周邊用地現狀的分析:其周邊主要有生態用地,商業用地,居住用地,公共服務設施,及幼兒園,中學,小學,等教育用地。

2植被分析:杭州靠近長江,四周多山,植被茂盛,陸生植物區系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向北亞熱帶落葉闊葉林過渡的地帶,兼具南方和北方植物區系成分,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林組成的混交林是全市典型的植被類型。

3交通分析:在西北至東南,共分布著大小不一的七座橋穿過蝦龍圩河,周邊有申花路等城市交通干道,交通便捷。

4水環境現狀分析:杭州市區大部分河道水質仍為劣IV類水體,主要是氮、磷以及石油類超標。造成城鎮水環境質量不容樂觀的因素很多,但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4.1截污不徹底

由于城市污水管網尚未完善,部分污水仍通過雨水管道進入河道,同時還存在企業偷排污水現象,外源污染是導致河道水質惡化的根本原因,造成河水逐步負營養化,缺少水生動植物生存的環境,使水體逐漸失去自凈能力。

4.2城郊地區沿河垃圾堆放和傾倒現象嚴重

目前,在很多城郊結合部,由于沒有完善的垃圾收集與處理設施和系統,城鎮地區的大量生活垃圾和部分工業垃圾無序堆放在河邊,甚至直接向河中傾倒。一到雨天,垃圾滲濾液或垃圾就直接進入了河道,這些垃圾對河道水體的污染十分嚴重。

5.3面源污染比較嚴重

面源污染對河道的污染也不容忽視。面源主要有雨水在地表徑流過程中攜帶地面的各種污染物進入水體,另外由于農業生產的需要,施用的很大一部分氮,磷,鉀肥通過地面徑流進入蝦龍圩河河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7.駁岸分析:西北段,河道南岸為農居外,其余河道兩岸均為土坡,且綠化單一缺少變化,景觀效果差。中段,為漿砌塊石駁岸,自然石駁岸河岸線比較凌亂,建筑直接在河道駁岸上,分布密集且雜亂。東南段,為塊石擋墻,駁岸與水位高差較大,缺少親水性,河岸較為凌亂。

8.建筑分析:兩岸土地用于農居房,廠房較多,并多以臨水,親水而建且房間緊緊相扣,閑的雜亂無序,使視野顯得擁擠壓抑,造成濱河景觀缺乏特色和連續性。

生態濕地修復

1.不同的人對濕地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引用的濕地概念采用《濕地公約》中的定義,即:不問其為自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靜止或流動,淡水、半咸水、咸水體,包括低潮時不超過6m的水域。

2.緩解內澇、補枯、調節水位

濕地駁岸是一種可滲透可循環的界面。豐水期,水體中的水向駁岸外的地下水層滲透儲存,緩解內澇;枯水期,地下水通過駁岸反滲入水體,起著補枯和調節水位的作用。

3.增強水體的自凈作用,促進生態系統平衡

駁岸邊生長的水生植物可大量吸收去除蝦龍圩河河道中的氮、磷等富營養元素。植被繁茂的根系還為微生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對水體進行初級凈化。構成一個完整的湖泊生態系統。

4.蝦龍圩河濕地浮島景觀的生態設計

在對駁岸景觀的整體設計中,以人工濕地營造為主體,設計可供魚類,兩棲類動物活動,繁殖的的水下濕地空間,另設有濕地浮島,形成一個個生態鎖鏈,相互連接,相互連通,吸收水體中的有機污染物,如氮磷鉀和重金屬物質,植物根系,浮床在吸附懸浮物物的同時,為微生物和其他水生生物提供棲息,繁衍場所,兼可美化水域景觀,濕地底層的淤泥可保存營養物質,成為河流基質。

駁岸的處理

駁岸有多種構造形式,濕地駁岸的形式實際上直接影響到濕地景觀區發展。本案中主要采用的駁岸形式為:自然式土岸、網箱式駁岸、混凝土駁岸、石砌岸等。

自然式土岸是采用最多的一種駁岸,是對原有濕地駁岸改動最小的一種駁岸形式,在生態觀光游覽區大面積使用,只是在原有駁岸的基礎上,按照對設計的要求,對駁岸的空間形態加以區分、植物景觀加以改造,使其在保持原有生態功能的前提下,滿足游人觀賞游玩的要求。

網箱式駁岸是現在處理濕地駁岸時最新的一種方式,在河道兩岸大量使用蜂巢護墊與蜂巢網箱是采用鍍鋁、鋅金屬網箱為主要護岸材料,網箱內填充碎石、種植土、肥料及草籽等。既能抵御水流動力沖擊,又能適應沉降變形,在坡面和邊緣構建了一個具有自身生長能力的防護系統,植物的根系可以穿過網孔均衡生長,長成后的草皮使網箱、土壤和植物牢固地結合在一起,有效抑制河流對邊坡的侵蝕,而且達到草坡入水的景觀效果。

混凝土駁岸是水泥澆注形成的一種駁岸,混凝土駁岸阻隔了濕地水體與駁岸土壤的接觸,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了濕地的生態功能,使濕地景觀變的單調。

石砌岸是用天然石塊堆砌成的駁岸,可分為規則式的和自然式的。是由于規則式石砌岸線條較生硬、枯燥,從生態效益角度分析,規則式石砌岸與混凝土岸一樣,阻隔了濕地水體與駁岸土壤的聯系,減弱了濕地的生態功能。自然式石砌岸線條呈曲線,與原有的岸線能完美的結合,景觀效果更貼近自然,便于游人開展親水活動,所以自然式石砌岸既能滿足景觀的要求,又能滿足生態的要求,是一種非常適合濕地駁岸改造的形式。

生態設計原則與保護理念:充分應用現有的自然景觀,將被破壞的河道進行修復,采用多種手法恢復河流的自凈能力,并使之成為生態濕地。結合周邊景觀特征,實現人與自然的統一。營造舒適的生態景觀環境與整體空間形式和諧統一??傮w規劃,統一設計,形成完整的河流廊道系統,空間構成合理有序,堅持植物多樣化和景觀多元素原則。因地制宜:分析蝦龍圩河區位現狀、河道橫向坡度、植被現狀、交通系統、地貌特點等現狀要素,規劃設計結合當地環境資源與文化特色,采取生態保護與修復并重的的方式進行的,主要的重點放在河道的修復與凈化,保證其自身自凈能力。

[1] 王向榮 著.《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務》,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 劉濱誼 著.《現代景觀規劃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1).

[3] 烏多.維拉赫 編著.《景觀文法》,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5).

[4] 文克.德拉姆施塔德 編著.《景觀設計學和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景觀生態學原

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5).

[5] 王樹聲 著.《黃河晉陜沿岸歷史城市人居環境營造研究》,中國建筑工業出版

社,2009(9).

[6] 臧得奎 著.《園林植物造景》,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9)

作者簡歷:張鉞佳(1993 2)男 河南新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15級碩士 指導老師:呂小輝

猜你喜歡
廊道景觀
最美城市“綠化帶”
“可食地景”在校園景觀中的應用
景觀園林設計要點應用分析
大美黃河生態廊道
《景觀平面圖》
創意涂鴉
漫塵的詩
浙中生態廊道建設的“三贏”策略探析①
工業遺產廊道的旅游開發
北京市將引風除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