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侵案件未成年被害人的司法保護

2015-10-21 18:19張建彤
華人時刊·中旬刊 2015年7期

張建彤

【摘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民族興。但是近幾年來性侵案件特別是校園性侵案件給未成年被害人造成了嚴重傷害。如果這些未成年人在受到傷害之后不能得到司法的有效保護,不能得到專業及時的法律幫助,受到的傷害會更大,也會感到公平正義難以實現。重視司法環節特別是檢察院、法院以及律師對未成年被害人的司法保護尤為重要。

【關鍵詞】訴訟地位;二次傷害;司法保護

中圖分類號:D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7-084-02

近年來我國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被害人仍舊處于相對被忽視的境地。國家打擊犯罪的時候往往注重的是對被侵害的社會秩序的保障,而非被害人個人利益的保護。①具體表現為被害人被置于證人地位,訴訟權利較少缺乏影響量刑的能力,國家在追訴性侵犯罪嫌疑人的過程中忽視被害人的真正需求。由于未成年人沒有發育成熟的生理和心理狀況,他們因性侵害遭受到的傷害一般較成年人更為嚴重。因此,重視司法環節對性侵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的保護至關重要。

司法程序的不當行使是導致未成年被害人二次受害最主要的因素。主要有三個層次:1.常規司法程序。常規程序中司法工作人員本身并不存在任何過失,但是由于需要被害人一次次地回憶被害經歷以保證證據的可靠性,而這一次次的詢問導致被害人在精神上承受了巨大的壓力;2.不當態度。指司法人員在對待被害人的態度方面略顯冷漠或略有譴責。從法律角度來看,這并不違反任何法律規定,但從道德上來看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被害人的二次被害;3.違規的司法程序,如案件該立不立、久立不破、久懸不決、決而不行等,又如任意涉及被害人隱私、泄露被害人隱私、詢問與案件無關內容,甚至徇私舞弊、貪贓枉法等。這些都會導致被害人遭受嚴重的二次受害。本文主要從檢察院、法院和律師三個角度探討對未成年被害人的司法保護。

一、人民檢察院對未成年被害人的司法保護

1.充分利用提前介入程序,從偵查階段即加強對未成年被害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檢察機關應加強與公安機關的聯系,通過會簽文件或聯席會議的形式,達成辦理該類案件的共識。由于被害人的特殊性,該類案件應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善于做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具有一定辦案經驗的人員辦理。

2.詢問未成年被害人,預約合適的時間地點,穿著便裝,不開警車等,將案件的影響降到最小。涉及敏感情節時,充分照顧兒童的心理。同時應當采取適合未成年人的方式,耐心聽取其陳述,并針對其思想顧慮、恐懼心理、抵觸情緒進行疏導和教育。詢問未成年被害人,應當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場。無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場的,也可以通知其他成年親屬、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的代表到場,并將相關情況記錄在案。詢問女性未成年人被害人,應當由女性工作人員在場。檢察機關在收集證據時,還應當注意保護未成年被害人的隱私。

3.在審查起訴環節,也要落實監護人到場制度,最大限度的保護好未成年人的權益;在庭審環節充分運用量刑建議,嚴懲侵犯未成年人的犯罪分子。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宣傳倡導開明的社會風尚,懲惡揚善,營造全社會、各部門、各行業都來關愛、保護未成年人的氛圍。

同時,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導,加強對未成年被害人的精神關懷。未檢部門還可以與當地婦聯和未成年人保護組織聯合成立對未成年被害人的幫扶機構,定期對未成年被害人進行回訪,了解其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對其進行幫扶。對于有需要的被害人,聯系當地心理咨詢機構,聯合為其提供心理疏導,幫其盡早走出心理陰影。

二、人民法院對未成年被害人的司法保護

1.重視未成年被害人的陳述。我國刑訴法將“被害人的陳述”作為一種獨立的證據,而不僅僅是屬于證人證言,體現了被害人陳述的重要性。在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案件中,被害人一般年齡比較小,認知能力不全面,但是絕大部分未成年人能夠將發生的案件事實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出來。這類案件一般其它證據很少,因此未成年被害人的陳述對于案件的認定將發生重要作用。實踐中司法機關對未成年被害人陳述的懷疑以及不采信的否認態度將直接影響對案件的認定和訴訟程序的順利進行。一般說來,未成年人的記憶力,尤其是在驚懼狀態下對于案件事實的記憶,是比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的。其對于案件事實的準確、完整陳述能力也相對較弱。初始證據在時間上離案件事實比較接近,相對清晰、準確一些。并且初始證據受到事后污染的可能性要小一些,證明效力一般會高一點。因此要高度重視初始證據的證明效力。這就要求司法者重視兩個要點:既要注意全面收集初始證據,以防止部分遺漏而耽誤最佳的取證時機;又要在認定過程中對于之后收集的相反證據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盡力排除證據污染。

2.裁判文書的制作?!段闯赡耆吮Wo法》五十六條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刑事案件,應當保護被害人的名譽?!痹谥谱餍郧治闯赡耆朔缸锏牟门形臅鴷r,盡管卷宗材料所載明的證據都是以細節方式展現的,但相關法律文書是可能對社會公布的,這就要求相關事實證據不能進行簡單移植或細節描述,只能予以概括表述,以有效保護未成年被害人的個人隱私或身份信息。②

3.必須關注性侵被害人的精神損害。國外的研究表明,強奸案件中被害人發生“創傷后應激障礙”的概率為69%。心理疏導的強制性介入對于穩定被害未成年人情緒、消除其恐懼心理、阻止其被害人化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將這種心理干預引人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對于被害人的精神恢復有著重要意義。我國附帶民事訴訟僅限于賠償物質損失,不包括精神損害賠償。而未成年人為被害人的性侵案件中直接物質損失比較少,精神受到的創傷更為嚴重,民事賠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撫慰未成年被害人及其家庭。

三、律師對未成年被害人的司法保護

未成年人性侵害案件發生后,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往往找到律師進行法律咨詢,聽取律師的建議。因此,在很多未成年人性侵害案件發生后,律師能夠第一時間了解案件。律師應當從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出發,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全方位的保護。

1.證據保全。未成年人受到性侵害后,必然出現一些生理上的變化或者特征。而這些生理上的變化或者特征是能夠證明性行為曾經發生過的證據。未成年人本人以及家長咨詢時,律師應當指導其迅速到醫院進行檢查,盡快拿到醫院的診斷證明。性侵害案件中一般沒有第三人在場,因此粘有侵害人精液等未成年人的衣褲以及床單等是最直接的物證。律師首先應告訴咨詢人不要清洗這些物品,應當妥善保留。如果未成年人身上帶有這些殘留物,律師應告訴咨詢人不要立即給其洗澡。

證據的保全在性侵害案件中尤其重要,因為這不僅關系到能否順利立案,也涉及到案件后續程序能否順利進行。

2.指導未成年被害人或者家屬報案。實踐中很多未成年人或者家長由于沒有到具有管轄權的公安機關報案,致使立案等程序被拖延,證據也沒有迅速被獲得,未成年被害人的合法權益不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保護。有些家長出于維護孩子名聲等理由而想要“私了”,律師應當對其講明性侵害行為的性質,即刑事案件應受到國家追訴,民事賠償不能免除行為人的刑事責任。使家長明白侵害人依法受到懲罰才是保護孩子的根本方式。律師應同時打消當事人的顧慮,如在追究犯罪人刑事責任的同時采取措施確保孩子隱私不被泄漏,以高度的責任感保護孩子的名譽。特別是在熟人性侵害的案件中,侵害人和受害人同在一個比較小的范圍內,律師應向未成年人及其家長講明如果選擇沉默,未成年人可能會再次受到傷害。

3.幫助其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律師在解答該類案件的咨詢時,應向家長了解未成年人有沒有出現精神異常反應。如果心理、精神出現不正常反應時,應當建議家長及時帶未成年人接受心理咨詢,由專業人士對其進行心理安撫和治療,避免心理創傷進一步加劇。未成年被害人心理和精神的穩定,一方面能夠使后續的心理康復等更加容易,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其在訴訟過程中的作證能力,有利于訴訟的順利進行。同時,由于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案件可能發生在不同的場合,包括家庭、學校等熟悉的環境以及被陌生人侵害等。當未成年人及其家長找到律師咨詢后,律師應當建議其采取相應的措施免受進一步的傷害,比如說遠離遭受侵害的環境等。

4.律師代理民事訴訟部分。我國法律規定,對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在該刑事案件審結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依據現有的法律規定,未成年被害人只能向侵害人要求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住院伙食補助費、住宿費、誤工費以及必要的營養費等,而不能要求精神損害撫慰金。針對這種情況,律師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爭取未成年被害人利益最大化:1.鼓勵犯罪人積極賠償?!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被告人對被害人物質損失的賠償情況,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蓖ㄟ^規定賠償可影響量刑的方式來鼓勵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積極賠償。從實踐中看,律師一般需要在刑事案件審理前與對方當事人以及法院進行積極的溝通協商,這樣有助于保障民事賠償的協議能夠及時履行,法院執行到位。2.將精神損害和心理創傷轉化為治療費用。未成年人被確定為精神疾病或者心理障礙等需要治療、輔導的,律師可以將該部分費用轉化為因犯罪行為受到侵害而產生的治療費用,向犯罪人要求賠償。但是將心理或者精神治療費用轉化為物質損失也需要律師做大量的工作:主張賠償需要有醫院開出的治療費用診斷證明,有些情況醫院不愿意或者認為無法確定心理治療的費用;還有一些案件的被害人家長不重視心理治療,以致訴訟時無法確定心理治療所需費用,在訴訟之后發現心理嚴重受到傷害時很難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這都需要律師和醫院、家長做大量的溝通工作。③

此外,律師還應當正確處理與媒體的關系,不應積極主動參與媒體報道,以保護未成年被害人的隱私免受進一步的傷害。

提高被害人的刑事訴訟地位,在對犯罪的追訴中保證被害人的參與,并賦予被害人適度影響量刑的權利,在保障性侵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追訴者地位同時還要保障被害人的申訴權。同時,提高司法人員的職業道德感和責任意識,權衡“打擊”和“保護”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使司法機關重視并尊重被害人,才能夠真正保障性侵未成年被害人免于二次被害。

注釋:

①葛宇翔.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中的被害人化預防[J].青年學報(未成年人性侵防治專題),2014(2).

②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審判要點探析》(華東政法大學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專項資金資助項目調研所得).

③律師辦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案件指導意見

[EB/OL]. http://www.chinachild.org/b/yj/3404.html.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