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地與濱水旅游度假村建筑空間組織分析

2015-10-21 17:16曾小栩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0期

曾小栩

【摘要】山地與濱水旅游度假村的建筑空間組織,其度假村的建筑主要表現在建筑空間組織和自然景物的適應、融合,使自然景物與旅游度假村的建筑物融為一體。對山地及濱水地帶旅游開發和旅游度假村建筑設計進行探索,結合旅游學、景觀建筑學進行研究,具有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山地與濱水旅游度假村;建筑空間組織;自然風景

山地區域的地形、地貌和其他區域的地形結構在本質上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基于山地條件下的旅游度假村建筑設計,除了要考慮建筑空間組織和自然風景的融合以外,還需要考慮基于山地區域下建筑的穩定性設計。在山地與濱水旅游度假村建筑空間組織中,除了以上兩點之外還需要考慮山地和濱水地帶水體的結合以及周圍自然風景的適應[1]。

1、規劃山地和濱水旅游度假村的布局

1.1區域地理特點

山地旅游度假區域從其所處的地理位置上看,有山頂、山麓和山軀的不同,由于山頂、山麓和山軀的海拔高度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在山頂的視野較為開闊,但是也因海拔的影響,山頂的氣溫相對而言比較低。于此相反的山麓地區,該區域的海拔相對比較低,因而地勢較為平緩,周圍環境優美,有天然的湖泊、溪流,適宜旅游度假村的修建。山軀地區是較于山麓和山頂之間,該地域的視野和山頂相比較為閉塞,尤其是在凹形地段。此外,山軀區域的地形呈現的凹凸變化,雖然沒有山麓地區的平緩,但也沒有山頂區域的陡峭。凹形區域可以塑造一些寧靜悠遠的環境,凸性地段因于山脈相連,可以塑造一些開放、熱列的環境[2]。

1.2空間布局設置

因為山地地段的環境是隨著其海拔線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山地區域的自然風景因為山地空間走向的不同也會呈現不同的變化。要保持山地的這種自然風景,使自然建筑的空間組織和自然風景融為一體,那在山地度假村的建筑設計上,其空間組織應該按照山地的空間走向進行規劃設計,在保持山地空間架構的基礎上,搭建度假村的空間結構。

1.3 建筑空間與自然風景相融合

建筑空間組織和山地地段自然風景的融合主要表現在山地度假村的建筑區域的延伸和空間結構的規劃設計。因為山地度假村還需要考慮在不破壞周圍風景的基礎上,將建筑組織設計與自然風景相互結合。從游客的視覺上來看,山地的旅游度假村會在游客逐漸靠近度假村建筑的過程中,其視覺面積也會隨之增大,根據游客的視覺角度?;诖?,按照山地的區域結構在建筑空間組織對度假村的高度進行控制,在視覺上給游客一個美的享受,因為山地與濱水度假村建筑空間周圍有湖波、河流的因素,還會形成建筑群體的倒影,能使山地與濱水度假村在視覺上占據優勢,但為了保持視野畫面的和諧感,還應該在山麓區域加入一些視野吸引力較強的景物,能使建筑物在游客的視野中呈現一個較為和諧的畫面[3]。

2、剖析山地與濱水旅游度假村空間組織

2.1建筑空間組織與地形地貌的配合

山地的地勢結構多數都是斜坡式,這對旅游度假村的建設來講,為了保證建筑群體的安全穩定性,需要對山地區域度假村的建設位置進行適當的改造。例如采用柱架結構支撐建筑地面,完成山地旅游度假村和建筑空間組織的結合,這樣的建筑一般是建筑在湖泊的附近,既能和周圍的自然風景融為一體,又能增強旅游度假村建筑結構的安全穩定性。

山地中的臺地是旅游度假村建筑空間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臺地區域的建筑設計多數是采用開挖山體的方式,然后對開挖部分進行回填,為了加強建筑的穩固性,還可以在建筑結構的外墻加入擋土墻。此外,山地與濱水旅游度假村的建筑必然離不開植物茂盛區域,為了保證該區域自然景觀和建筑空間組織的的協調,應該最大限度地保留其景觀原貌。

2.2科學設計濱水地帶建筑空間

根據對山地與濱水旅游度假村的研究發現,山地與濱水的度假村建筑的空間組織屬于陸地和水域建設的結合,因此在度假村空間組織的搭建上除了考慮山地地段山頂、山麓、山軀的設計以外,還需要對濱水區域的建筑空間進行有序的規劃設計,濱水地帶因靠近水域,能帶給游客一種寧靜,減輕城市中的工作壓力和舒緩浮躁的情緒。因而,濱水區域常常是游客游玩的旅游熱點,鑒于此,游客在濱水區域的建筑空間組織上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游客的安全性,二是濱水地帶呈現給游客的最佳感受。此外,濱水區域周圍的景觀也要列入景觀的規劃保護區域之內。為此,山地與濱水旅游度假村的建筑空間組織既要做好濱水地帶和陸地區域的協調,還應該注意水面與山地特殊地貌區域的結合,并從多個不同的視覺角度對山地與濱水旅游度假村的建筑空間組織進行規劃,即從俯視空間、水平空間、內向視覺空間這三個視覺角度進行整體的建筑空間規劃[4]。

在以上三個視覺角度的設計上,尤其要注重俯視空間的建設。因為俯視空間大部分是游客在山頂上對旅游度假村的視覺觀看。在這一部分的視野中通??吹降亩鄶凳亲匀痪坝^,因此,設計人員在空間規劃上,應突出建筑整體和自然的協調。然而,基于山地和水體的不同,水體空間會呈現多層次的變化,所以建筑設計中建筑空間組織應該隨著其周圍水體的變化呈現與之相適合的空間變化。

2.3建筑空間組織和周圍環境的有機融合

山地與濱水地帶建筑空間組織包含陸地和水體兩個不同成分的規劃。而且在旅游度假村的空間組織上還需要考慮到與自然風景的融合,因此在建筑設計上應該有一個大體的重點規劃,例如在水體較多的地區,該區域的建筑空間組織應以水體為主,在水體為主的空間組織,強化水體和周圍自然風景的融合,減少對周圍景觀的破壞,減少人工的雕琢最大限度地呈現自然之美[5]。

其次,因為該區域是旅游度假村的空間組織,所以除了自然景觀之外,必然會有一些休憩設施的建設,例如水榭和亭子,這些建筑設施都是建立在水中,因而對周圍水域可能會產生輕微的污染,這就要建筑人員加強對水域環境的保護,減少建筑物修建造成的水域污染。必要情況下,可以利用周圍的地形條件,避開水域地區,選擇一些天然的休息區域進行建設,還能節省旅游度假村的工程造價。

3、結語

山地和濱水旅游度假村的建筑具有雙重角色,一方面,它點綴或強化了山地自然景觀;另一方面,它為人們提供較佳的觀景條件,是人們的觀景點。在山地與濱水區域的設計上,要充分考慮建筑設計的協調性以及視覺角度的和諧性,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最大限度保留自然景觀,創建一個兼有景觀和觀景意義的度假村,贏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陳東.談旅游度假村建筑的生態設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36):154-155.

[2]陳志勇.從皇姑浴溫泉度假村建筑、規劃設計看山地建筑設計[J].中外建筑,2010,(8):145-147.

[3]陳祺,張正平,楊斌等.“桃源”:文化型度假村的靈魂[J].華中建筑,2015,(4):41-45.

[4]胡文娜,劉棟.非洲生態型旅游度假村建設初探——以肯尼亞、津巴布韋和南非為例[J].華中建筑,2013,(10):117-120.

[5]韋雪珍.淺論濱水旅游度假村的建筑空間組織--以百色市澄碧河沿岸度假區空間設計為例[J].建材與裝飾,2015,(9):19-20,2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