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商品混凝土生產過程中的“平衡”

2015-10-21 17:16雷慶元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0期
關鍵詞:砂子減水劑水泥漿

雷慶元

混凝土是當今世界上使用量最大、最為廣泛的首選建筑材料,它具有強度高、耐久性好、原料來源廣、制作工藝簡單、成本較低、適用于各種自然環境等優點。自20世紀70年代末商品混凝土在我國問世以來,已經走過了近三十年的歷程,在這三十年中,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也無論是從技術上還是從管理上,我國商品混凝土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與混凝土打交道也有5年多的時間了,從開始的混凝土施工、養護,到后來的商品混凝土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研發和商品混凝土的實際生產控制,積累了不少的研發和生產經驗,認識到在商品混凝土生產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平衡”:商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學性能之間的平衡;混凝土生產成本中,各原材料成本控制之間的平衡。

混凝土原材料加水拌合后形成混凝土拌合物,這一拌合物具有一定的流動性、黏聚性、保水性和可塑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膠凝材料的反應不斷進行,水化產物不斷增加,形成凝聚結構,此時混凝土開始凝結硬化,逐步失去流動性和可塑性,最終形成具有一定強度的水泥石。凝結硬化以前的混凝土拌合物我們通常稱為新拌混凝土,凝結硬化后的混凝土稱為硬化混凝土。對于新拌混凝土我們追求的主要是它的工作性能,而對于硬化混凝土我們追求的就是它的力學性能、耐久性能。

影響商品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因素很多,其中用水量和砂率是最直觀的兩個方面。而影響混凝土力學性能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混凝土的水灰比和致密性。

新拌混凝土是一個由各原材料間相互包裹而形成的流動體。水跟水泥等膠凝材料發生水化反應,產生水泥漿,水泥漿填充砂子之間的空隙,并將砂子包裹起來就成了砂漿,砂漿再填充石子的空隙把石子包裹起來就成了混凝土。實際生產中的用水量大概只有25%-30%是用來跟膠凝材料起水化反應的,其他的都是用來提供混凝土流動性的,水是提供混凝土流動性的最主要因素?,F在商品混凝土的施工方式基本都是采用泵送,對混凝土的流動性要求比較高,所以為了滿足良好的工作性能,充足的用水量是必不可少的。

水灰比是指混凝土生產配合比中,水的質量與膠凝材料總質量的比值,它是影響混凝土強度的根本因素。水泥等膠凝材料發生水化反應產生凝膠體的需水量是有限的,多余的水對混凝土的水化反應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由于多余水的運動會在混凝土結構中產生較多孔洞,甚至水流通道,嚴重影響結構的致密性,從而影響強度和耐久性。所以一般水膠比越大,混凝土的強度會越低,水膠比越小,混凝土的強度一般就越高。所以用水量即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少,太大會導致混凝土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而太少則滿足不了施工需要,故在實際生產前,一定要通過大量試配來找到這個用水量的平衡點。

砂率是指混凝土骨料中,砂子的重量占骨料總重量的百分比,砂率對混凝土的流動性影響很大。我們可以把混凝土看成是砂漿跟石子的拌合物,把砂漿看成是砂子和水泥漿的拌合物。當砂漿填滿石子之間的空隙并包裹住石子后,就能帶動石子一起流動,才能有良好的流動性。只有當砂漿量充足時,我們的泵機才能將混凝土泵送上施工平臺并且保證在泵送過程中,原材料之間不發生分離。這時就需要有足夠的砂子來和水泥漿拌合成砂漿,這就是實際生產中經常說的砂率一定要夠。當然,砂率也不是越大越好,當砂率超過一定范圍后,砂子的增加,對砂漿量的增加已經不明顯了,對砂漿黏度的提高比較明顯,當砂漿黏度增加時,砂漿自身的流動阻力會變大,流動性會變差,也就不易泵送。

我們也可以從骨料之間的相互填充來分析砂率的變化規律。由于砂子的粒徑比石頭的粒徑小,那么砂子首先是填充在石子的空隙中,使骨料間的空隙率不斷降低,這時用來填充骨料之間空隙所需的水泥漿就會變少,那么就會有充足的水泥漿來提供流動。當石頭的空隙填滿以后,就不能再容納多余的砂,如果砂子的用量繼續增加,由于砂子的粒徑小,它的比表面積比石子的大,這時骨料的總空隙率反而會隨著砂子用量的增加而變大,這時需要用來包裹砂石的水泥漿就會增加,相對的提供流動的水泥漿就會顯得不足,混凝土的流動也就變差。所以對于混凝土來說,存在著一個最佳砂率,當實際砂率小于這個最佳砂率,砂率越大,混凝土的流動性就越好,工作性也就越好。

在混凝土的結構中,石子起到的是一個骨架作用,而砂子主要充當著一個潤滑作用,石子的用量和堅硬程度對混凝土的強度影響很大。石子越多,它跟水泥漿的粘結面積越大,那么石子跟水泥漿的粘結力以及咬合力也越強,它們的界面就越不容易被破壞,強度自然就高。一般混凝土配合比中骨料的總質量是一定的,隨著砂率的增大,石子的數量自然就會減少,那么混凝土的骨架就會顯得不夠,石子跟硬化水泥石的接觸界面也顯得不夠,界面的抗破壞能力也差,強度自然要受到影響,所以一般砂率越大,混凝土的強度往往越低。故在實際生產中找到一個砂率平衡點,既要保證混凝土有良好的流動性,又不能影響硬化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就顯得尤為重要。

既然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跟力學性能有這么一些矛盾,那么實際生產中我們就一定要掌握好這個平衡,因為我們追求的混凝土性能是這兩個性能的綜合體,缺一不可。

構成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粉煤灰、砂、石、減水劑、水等。其中水泥一般都是使用較大水泥廠生產的產品,質量一般都比較穩定,價格波動不大;粉煤灰的質量差異比較明顯,一級、二級、三級灰的性能指標差異不小,價格差別也比較大;砂、石的性能往往也有比較大的差別,其中砂石含泥量、石子的材質、壓碎指標、針片狀等對價格的影響也較大;減水劑一般選用后,就不會輕易變更,減水劑的性能也比較穩定,所以價格也還比較穩定。這些原材料中,減水劑的價格最貴,水泥次之,粉煤灰再次之,砂石的價格相對便宜的多。

企業在選擇粉煤灰時,有時為了成本考慮,可能會偏向于選擇價格相對便宜的三級灰甚至假灰,便宜的粉煤灰,細度一般比較粗,玻璃微珠偏少,活性較低。當粉煤灰的細度粗、玻璃微珠偏少時,那么它的填充水泥顆??障兜哪芰σ约皾櫥芰Χ驾^差,從而導致粉煤灰的需水量變大,在混凝土生產用水量不變時,為了達到同樣的流動性,減水劑的摻量肯定要提上去,而減水劑的價格一般是各材料里最貴的。粉煤灰的價格是降了,可減水劑摻量的增加導致了減水劑用量增加,這個總成本到底是降了還是增加了,就要多比較了。

砂、石是混凝土各原材料中,使用量最大的。有些企業想著從這方面來節省成本,進購一些價格更便宜的砂石,而這些砂、石往往含泥量大、針片狀多、壓碎指標高等。為了保證混凝土的生產強度,往往需要增加膠凝材料的使用量或者水泥構成比例等,來保證強度;砂石中的含泥高,那么它們對減水劑的吸附能力就會增加,為了保證混凝土的流動性和控制好混凝土的塌落度損失,就必須要增加減水劑的摻量;一般混凝土生產都要求采用花崗巖,一些企業為了節省成本,采用石灰石來取代花崗巖。石灰石的壓碎指標肯定比花崗巖高,而且它表面會吸附一層石粉,這些石粉對水和減水劑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在實際生產中為了保證強度和流動性,同樣的也要調整膠凝材料的用量,增加減水劑的摻量。這些調整方法都會增加膠凝材料和減水劑的用量,而膠凝材料和減水劑的價格比砂石要貴的多。進購性能差的砂石是否真的能把混凝土生產的總成本降下去,這個值得懷疑。

這兩個“平衡”的把握,是商品混凝土生產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如何能有效的解決這兩個問題,也是行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職責和目標,在保證商品混凝土的各項性能滿足設計要求的情況下,盡可能的降低生產成本,為公司創造更高的利潤。

參考文獻:張承志.《商品混凝土》.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砂子減水劑水泥漿
反轉世界
彩色筆動起來
配漿轉速對水泥漿性能的影響
VPEG型聚羧酸減水劑的性能研究
聚羧酸減水劑材料在路橋施工中的應用研究
全球砂荒
常用油井水泥外加劑作用機理與應用探討
礦渣微粉顆粒細度對水泥減水劑作用的研究
比較聚羧酸減水劑與萘系減水劑對港工混凝土抗凍耐久性的影響
沼氣池5種嚴重破損的修理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