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巖土工程地質災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2015-10-21 19:15馮若雄
裝飾裝修天地 2015年7期
關鍵詞:巖土災害工程

馮若雄

摘要:目前,巖土工程所引發的地質災害已經成為制約巖土工程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原因。目前,國家已經組織了多個方面的學者對巖土工程災害問題進行了充分的研究,并得出了相關的解決辦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土木工程事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促進了其進一步發展。本文正是在介紹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基本概念、特征以及主要危害的基礎上,對巖土工程地質災害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處理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進行了充分的研究,從而為巖土工程今后的發展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巖土工程;地質災害;成因及防治

前 ?言

今年來,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巖土工程事業也有了較大的進步。巖土技術的不斷發展解決了我國土木工程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促進了土木工程事業的發展,但是巖土工程還處于發展初期,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工程質量不合格、建筑成本逐漸增加以及地質災害事件頻繁發生等等,這就在根本上制約了巖土工程的進一步發展。

一、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簡介

巖土工程是指在土木工程建設過程中與巖土的開挖與加固有關的工程,而地質災害通常是指有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引起的各種地質災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震等,而在本文中地質災害主要是指與巖土工程施工與開發過程中有關的地質災害。目前,地質災害頻發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巖土工程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原因,每年由于巖土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達到了10 億以上,因此找出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以及制定合理的應急方案,通過管理水平上的提高減少巖土地質災害的損失就成了目前巖土工程事業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

二、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主要分類、危害以及形城的主要原因

1.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主要分類

巖土工程所引發的地質災害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由自然原因所引發的自然災害,第二,由人為原因所引發的自然災害。其中有自然原因所引發的自然災害又被稱為不可轉移性自然災害,不會因為社會等人為原因發生任何的更改;而第二類災害主要是由于人為原因造成的,這類災害的產生通常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逐漸變得頻發,造成的損失也會逐漸增大。目前存在的主要地質災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震以及地面變形等,這些災害的產生通常會有一定的關聯性,一種災害通常會引起其他自然災害的產生,因此在巖土工程災害防治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對關聯性災害的防治。

2.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主要危害

目前,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發生頻率越來與頻繁,對于社會經濟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大。巖土工程引發的自然災害通常具有突發性、強災害性,一旦發生就會對施工人員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同時由于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頻繁發生,企業的施工工期得不到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企業有時還需要對原有的施工計劃進行重新規劃,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給企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目前,巖土工程地質災害已經成為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巨大破壞,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威脅的主要危害因素。

3.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產生的主要原因

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發生離不開自然環境與人為因素的影響,施工地區原本生態環境脆弱,極易遭到破壞而發生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震等自然災害,而頻繁的施工、對植被的破壞就加劇了災害發生的速率。由于開發巖土,原有的地質結構失衡,從而極易發生崩塌、地震災害。目前,不合理的人為操作已經成為發生地質災害的主要原因。如何制定合理的災害預警機制以及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已經成為巖土工程法陣的關鍵。

三、對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預防與治理措施

1.通過植樹造林改變當地的生

態環境。地質災害的發生很大原因是由于施工區域生態環境脆弱,承受不起施工對環境所造成的破壞。因此,只有加強植樹造林工作,通過生物性措施不斷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才能在根本上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各個地區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大面積退耕還湖、還林、封山育林等等,只有預防措施到位,由巖土工程所引發的的自然災害才會明顯減少。

2.不斷提升地質災害監測水平

很多自然災害的發生都存在著明顯的前兆,如滑坡發生前期,井水會突然干涸、地面會出現大面積的位移與裂縫等,通過對這些前兆的有效觀察,及時制定合理的預警措施,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地質災害所造成的損失。同時要不斷引進現代災害監測技術,如全球定位系統與遙感系統的結合,通過全球定位系統對工程施工區域的地層進行充分的定位、時刻觀察地層的移動情況,通過遙感系統對當地的地形、氣候等進行充分的調查,通過兩者數據的有效結合就能對某區域內發生地質災害的時間以及其危害程度大小作出精確的統計,從而制定合理措施避免地質災害的發生。

3.不斷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程

的建設。要減少地質災害對環境以及企業的危害,除了有效地防治與檢測以外,還必須加強對地質災害工程的建設工作,通過對護坡工程、攔截工程以及移民工程的建設,有效地減輕地質災害對環境的破壞程度,通過不斷的加固地層和施工工程,提高施工的進度與施工質量,減少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安全事故,從而在根本上促進巖土工程的進一步發展。

4.適當的避讓措施建設

所謂適當的避讓措施,就是在不影響施工工程的質量以及施工工期的情況下,對工程的施工的地點以及時間進行細微的調整,例如,在雨天應盡量停止作業,并在適當時候加強對工程的加固工作。同時制定合理的災害轉移方案,采取就近轉移的原則對施工人員與相關的居民進行轉移工作,從而減輕地質災害對環境的影響。目前,搬遷以及適當的避讓措施已經成為我國規避巖土地質災害的主要手段。

參考文獻:

[1]雷林.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企業技術開發,2013(15):134-135.

[2]徐丹,曲海英.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及防治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8):223.

[3]王克峰,胡旭峰.淺述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與應用 [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05):87-88.

[4]韓廣華.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及防治措施[J].中華建設2013(12):150-151.

[5]任蓓蓓.綿陽至九寨溝高速公路平武至文縣段地質災害.

猜你喜歡
巖土災害工程
一圖看懂寧波金融“五強”提升工程
巖土工程邊坡治理的巖土錨固技術分析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應用
水文地質對巖土工程地質勘察的影響
災害肆虐
2015年我國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2.74億元
建筑工程中巖土勘察及地基處理技術淺析
環境巖土工程發展綜述
泛濫的“工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