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獸醫在豬病診斷治療中的用藥問題

2015-10-21 19:39黃山
科技致富向導 2015年6期
關鍵詞:對癥獸藥抗菌

黃山

0.引言

近年來,隨著各地“死豬漂流事件”的頻繁發生,從側面折射出養豬行業獸藥濫用確實令人擔憂。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一些豬病診治一線從業人員缺少獸藥科學知識與技術,不當使用獸藥現象存在許多誤區,造成了療效差、耗費資金、損失慘重等不良后果。

獸藥的濫用不僅浪費了寶貴資源、資金,還使生豬養殖遭受打擊,更令人擔心的是耐藥性幾乎達到了無藥可用的地步,嚴重危及畜產品質量安全,同時構成潛在的重大公共衛生安全隱患和環境隱患。筆者結合多年一線工作實踐經驗,查閱大量資料,旨在倡導“科學用藥、規范用藥、安全用藥”,希望對基層獸醫同行在豬病診療過程中有所幫助。

1.正確診斷,對癥下藥

1.1正確診斷是合理用藥的先決條件

一旦發生疾病,必須對病因、病原、病理過程、臨床、剖檢及結合實驗室檢驗等進行深入了解后,正確、合理用藥,以免延誤病情、喪失救治最佳機會等。

1.2臨床診斷的基本方法

通過“望、聞、問、切”臨床詳盡檢查來診斷,結合尸體解剖、病理變化、實踐經驗進行綜合分析,就可預測和初步診斷屬于普通?。▋?、外科,寄生蟲)還是傳染病、屬于哪個系統。如果懷疑傳染病還要結合實驗室進一步確診屬于細菌還是病毒病,是單一感染還是混合感染,因為抗生素對病毒無效。

1.3用藥要對癥

要按照藥物的適應癥選藥,做到對癥下藥,選用高效、安全、方便、廉價的藥物制劑,切勿超范圍、超劑量、無停藥期、不注意配伍禁忌和濫用抗生素。藥物聯合應用時應利用藥物協同作用。

1.4根據抗菌活性正確選用抗菌藥物

臨床上把抗菌藥物分為殺菌藥、抑菌藥兩大類。

殺菌藥是指具有殺滅病原菌作用的藥物,如青霉素類等;抑菌藥是指僅能抑制病原菌生長繁殖而無殺滅作用的藥物如四環素類等。對危機病例宜選用殺菌藥物,而不選用抑菌藥物。

1.5根據抗菌譜和適應癥選用抗菌藥物

在病原菌確定的情況下,盡量選擇窄譜抗生素或抗菌藥。如病因不明、混合感染或并發感染,可選擇廣譜抗菌藥或聯合使用抗菌藥物,在用藥前做藥敏試驗。

1.6根據藥物動力學選藥

防治消化道感染時選用腸道不易吸收或難吸收的抗菌藥,使藥物在消化道有較高的濃度,如慶大霉素、吡哌酸(PPA)等采用口服給藥;泌尿系統感染時,應選用原形從尿液排出的抗菌藥,如青霉素類等,采用肌注方式;呼吸道感染宜選用肺組織有選擇性分布的抗菌藥物,如阿莫西林等。

2.選擇適宜的給藥方法

不同的給藥途徑決定藥物吸收速度、血藥濃度和療效。根據病情緩急、用藥目的及藥物本身性質來確定適宜的給藥方法。藥效發揮速度是靜注>肌注>皮下注射>口服。對于危機病例宜靜注,腸道感染或寄生蟲宜口服,嚴重消化道感染并發敗血癥、菌血癥應內服并配合注射給藥?;祜暬焖嬎o藥注意濃度和均勻度;皮膚給藥防治疥螨與體外寄生蟲;黏膜給藥、直腸給藥更應注意藥物濃度。

3.嚴格掌握藥物劑量、給藥時間和次數

3.1藥物劑量

藥物劑量是指一次給藥的數量,是決定藥效的關鍵因素。臨床上使用的劑量稱為治療量,是產生明顯療效,不引起毒性反應的量。一般劑量和療效呈正相關關系,但不能盲目加大劑量。最大治療量稱為極量,加大劑量引起中毒叫中毒量,超過極量可致死稱為致死量。首次用量加倍是突擊量,以后按照常規治療量。

一般用藥劑量:假如口服為1,則肌注、皮下注射為1/2,靜注為1/3。15kg犬與人劑量相同,50kg豬與2倍成人劑量相同,25~30kg豬與一個成人用藥劑量相當。

3.2要換算成千克體重用量

如藥物劑量標明千克用藥量則按照體重認真計算,如僅標明豬用量,則是指50kg標準體重用量,用前除以50,可換算出每千克體重用量。

3.3劑量必須準確

用藥劑量準確,是達到預期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的前提。用藥劑量分為法定劑量和臨床經驗劑量。

法定劑量時根據官方《獸藥使用指南》中記載,臨床獸醫常用的劑量為經驗劑量,后者一般要以前者為依據靈活掌握,雖可臨床發揮,但要以安全有效為“度”。臨床用藥必須嚴格掌握劑量范圍,用藥量應準確。對有毒副作用、安全范圍小、劑量要求嚴格的藥物如痢菌凈、激素類、三氮脒、疫苗與血清,尤其是毒藥(阿托品,亞硒酸鈉)、劇毒藥(安鈉咖、腎上腺素)嚴格按照法定的用法、用量使用,用前要按照體重認真計算。據資料顯示,替米考星采用20mg/kg豬只死亡75%,用藥時一定要小心。

3.4去偽存真,查看藥物有效成分

目前藥物的商品名繁雜眾多,用時一定要看清有效成分,避免超量中毒發生。

3.5嚴格用藥時間間隔和給藥次數

每天給藥2~3次,要根據藥物的半衰期和清除速率,尤其是抗菌藥物要求血液濃度高于最小抑菌濃度??咕幬镉袝r間依賴(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等)和濃度依賴(氨基糖苷類、氟喹諾酮類)兩大類。

對于時間依賴藥物,藥物濃度超過最小抑菌濃度的時間是維持藥效的關鍵因素。如青霉素注射后有效血藥濃度可維持6~8h,因此必須每天注射2~3次;對于時間依賴型藥物,使血藥濃度/最小抑菌濃度維持8~10倍,可達到最大殺菌效率,可采取每日劑量一次注射的方法。

4.按療程給藥

有些疾病經單次、短期給藥便可恢復、治愈,但多數疾病必須反復多次給藥一定時間,才能達到治療效果,稱為療程。一般解熱鎮痛、利尿癥狀緩解后即可停藥,再對因治療。對于細菌性傳染病,一定要有足夠的療程,直至癥狀消失后1~2d,否則會導致疾病復發或誘導細菌產生耐藥性;對一般感染性疾病,殺菌藥3~4d為一療程,最短2~3d?;前奉愐志?~6d一療程,最短3~5d,最長不超7d。

連續3d正規用藥無效方可換藥,這是換藥原則。

對于急性感染如果連續5d臨床療效欠佳,可考慮適當加大劑量或換藥。呼吸系統疾病、敗血癥,用藥最短療程5~7d。對危及生命的感染,療程1~2周或5~7d,休藥1~2d后繼續治療。

5.正確處理對因、對癥治療

遵循中醫理論:“治病必求其本,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標本兼治”。

5.1對因治療

對因治療指針對疾病發生的原因進行的治療,即治本,當選擇使用消除病因的藥物。如常見的喘氣病,病因是支原體感染,故選用支原凈、泰樂菌素、恩諾沙星、林肯霉素等敏感藥物,達到殺滅病原的目的。對因治療,用藥量要足,首次加倍,療程要夠(3~5d),療程不足易引起復發、誘發耐藥性。

5.2對癥治療

針對高熱、心跳驟停、呼吸衰竭、脫水、休克、驚厥等癥狀進行治療,中醫稱“治標”,則首選解熱鎮痛、強心利尿、解痙平喘、止血、鎮靜、止瀉、防止酸中毒、調節電解質平衡等維持生命機能的藥物對癥治療,為進一步治療爭取寶貴時間。一旦癥狀緩解,則轉向對因治療。

5.3標本兼治

有些情況下,要對因、對癥治療相結合進行。如急性肺炎、嚴重的呼吸困難、高熱(41.5℃)會影響動物的抵抗力,加重病情,甚至死亡,則應對癥、對因相結合治療。

6.掌握好妊娠母豬禁用的藥物

禁用直接收縮、間接興奮子宮平滑肌的藥物(如縮宮素、硫酸鎂)、抑膽堿藥(氨甲酰膽堿)、敵百蟲等劇毒藥、氟苯尼考胎毒性藥物、可引起流產中毒死亡(病毒唑、血蟲凈)藥物、行氣破滯(桃仁、紅花、鳥頭);云南白藥也應慎用;伊維菌素不能超大劑量使用。 [科]

猜你喜歡
對癥獸藥抗菌
一種具有抗菌功能的陶瓷釉料及其制備方法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穿衣也要“對癥”
“對癥”下藥不一定對
老人穿衣也要“對癥”
曝光
獸藥違法行為將被從重處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