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西準噶爾斑巖成礦遠景分析

2015-10-21 18:07李璀松
基層建設 2015年2期
關鍵詞:斑巖熱液銅礦

李璀松

新疆地質調查院

摘要:斑巖型礦床具有品位低、規模大、便于機械化開采特點,由于其經濟意義巨大,對其成礦遠景的研究工作一直是礦床學界的研究熱點。新疆地質構造復雜,殼幔作用強烈,形成大批金屬礦床,其中斑巖型銅礦床是重要的銅礦類型,具有規模大、埋藏淺、成群成帶出現,礦石易選,可綜合利用元素多等特點,因此對其成礦遠景的研究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字:新疆西準噶爾;斑巖;成礦

引言

斑巖型礦床有很大的經濟意義,因為它具有品位低、規模大、便于機械化開采等特點,而對其成礦遠景的理論研究工作一直是礦床學界的研究熱點。斑巖銅礦的分布主要受板塊構造控制,多集中在板塊構造的斂合帶上,斑巖銅礦與陸相火山成因的黃鐵礦床、矽卡巖型銅礦及鉛、鋅、銀、金等多金屬中低溫熱液礦床相伴生,具有特征的礦化蝕變組合及分帶,而在表生作用下可以形成次生富集帶。本文針對新疆西準噶爾,對其斑巖成礦遠景進行了分析,以期對我國在礦床勘查及找礦方面帶來一定的參考、借鑒作用。

一、斑巖型銅礦簡介

1、斑巖型銅礦

斑巖型礦床的名稱是從斑巖銅礦床演變而來的,近20年來,除斑巖型銅礦外,人們發現許多金、鉬、鎢、錫、鈾等礦床在地質特征、含礦性、形成條件和分布規律方面與斑巖型銅礦具有某些相似性,因此將斑巖銅礦的概念擴大到除銅以外的其他金屬礦床中,稱之為“斑巖型礦床”,泛指產在斑巖類巖體及附近大范圍分布的浸染狀和細網脈狀礦床。

斑巖銅礦又稱細脈浸染型銅礦,主要與鈣堿性系列淺成―超淺成相中―酸性斑巖侵入體有關的可供大規模露天開采的,低品位的(Cu在0.2或0.4―0.8%)細脈浸染型銅礦,常伴有角礫狀地質體或角礫巖筒。具有規模大、埋藏淺、成群成帶出現,礦石易選,可綜合利用元素多五大特點?,F在斑巖型銅礦已是世界銅礦最重要的工業類型,儲量占世界銅儲量的 55.3%,且多集中在超大型斑巖礦床中。目前世界 99個200萬噸以上的超大型銅礦中,斑巖型有63個。在中國,已查明30個礦床為斑巖銅礦,累計銅儲量3274萬噸,約占總儲量的 44.01%。

2、特點

(1)大多數含礦侵入巖為鈣堿性或堿性巖漿巖系列;

(2)典型的含礦斑狀巖漿巖組合為花崗閃長巖、花崗巖或閃長巖、正長巖;

(3)與鉬礦床有關的侵入巖大都為鈣堿性長英質火成巖;

(4)含礦侵入巖體大都為復式侵入雜巖,金屬礦化僅與其中某一期侵入巖有關;

(5)金屬礦化與巖脈群和角礫巖管伴生,角礫組份復雜,磨圓度高;

(6)含礦侵入巖體及圍巖均遭受到普遍的和強烈的斷裂與破碎作用;

(7)盡管大多數礦化地段受斷裂控制,但是在一些礦床中,浸染狀金屬礦石占有很高的比例;

(8)盡管各金屬礦床在熱液蝕變類型、強度和規模等方面變化很大,但是代表性的蝕變帶普遍存在,并具一定的分帶性;

二、新疆西準噶爾斑巖銅礦分布

新疆斑巖型銅礦床主要集中在新疆北部,包括額爾齊斯河斑巖銅礦成礦帶、北天山斑巖銅鉬礦成礦帶、北山斑巖銅礦成礦帶、祁連走廊斑巖銅多金屬礦成礦帶等4 個成礦帶。下圖為新疆準噶爾斑巖銅礦分布圖:

有上圖可以看出,新疆準噶爾北緣及東西準噶爾、東西天山和西昆侖等地發現一批斑巖型銅(鉬、金)礦床,使新疆成為我國又一個斑巖型銅礦床集中分布區。這些礦床在天山北部區域,主要圍繞準噶爾周遍呈面狀環狀分布,在西昆侖以南區域,沿康西瓦斷裂呈帶狀分布。

三、新疆斑巖型銅礦床成礦條件及時限

1、成礦條件

(1)物理及化學條件

新疆大多數斑巖銅礦床具類似演化特征,少數斑巖銅礦床含礦斑巖具有其獨特性.如西準噶爾包古圖斑巖銅礦床的巖漿-熱液系統為富甲烷低fO2 流體,晚巖漿階段和鉀化階段成礦流體為NaCl-H2O-CH4 體系,形成銅金礦化,絹英巖化階段成礦流體為NaCl-H2OCH4-CO2 體系,形成銅鉬礦化。

(2)動力學條件

斑巖型銅礦床形成于晚古生代準噶爾洋俯沖形成的不成熟島弧環境.東天山吐魯番-哈密盆地南,以大草灘斷裂為界,斷裂以北發育古生代哈爾里克復合島弧,斷裂以南發育覺羅塔格晚古生代島弧,產出的斑巖型銅(鉬、金)礦床形成于晚古生代俯沖形成的島弧環境。

(3)元素組合

金屬元素組合:新疆斑巖型銅礦床金屬元素組合主要是Cu-Au、Cu-Mo、Cu-Mo-Au、Cu-Zn、Cu-Fe、Mo-Cu、Mo-Re、W-Mo 等,以Cu-Au 和Cu-Mo 組合為主。

2、成礦時限

最新研究成果認為新疆斑巖型銅礦床的成巖和成礦年齡跨度較大,從晚志留紀到三疊紀,集中在泥盆-二疊紀。西準噶爾發育早古生代斑巖銅鉬礦床,成巖年齡為418~427 Ma,成礦年齡為411 Ma,有晚古生代成巖和成礦作用疊加。成巖和成礦年代學研究結果表明,新疆斑巖銅礦床成礦有3 個高峰期,分別為380 Ma、320 Ma 和200 Ma,不同礦床具不同成礦時代。有些礦床有多期構造-巖漿-熱液礦化疊加,如哈臘蘇斑巖銅礦床,經歷了古生代中期的洋-陸俯沖、古生代晚期的陸-陸碰撞及其后的陸內活化等地質過程。

四、斑巖礦床研究前景及找礦方法

1、前景分析

(1)島弧和陸緣弧是斑巖型礦床產出的重要環境,但大陸碰撞造山帶也具有產出斑巖型礦床的巨大潛力。按礦床產出的構造環境,可以分為弧造山型斑巖礦床和碰撞造山型斑巖礦床;

(2)弧造山型含礦斑巖主要為鈣堿性和高鉀鈣堿性,而碰撞造山型含礦斑巖則主要為高鉀鈣堿性和橄欖安粗質。兩種環境的含礦斑巖多具有埃達克巖巖漿親合性,但前者主要來源于俯沖的大洋板片,后者主要來源于碰撞加厚的下地殼。大洋板片的部分熔融緣于俯沖角度的平緩化,而加厚下地殼的熔融起因于俯沖大陸板片的斷離;

(3)在弧造山環境,大洋俯沖板片的膝折或撕裂不僅導致俯沖角度變緩,而且引起弧地殼耦合變形,產生切弧斷裂,控制斑巖銅系統的時空分布。俯沖板片撕裂引發軟流圈上涌,誘發大洋板片熔融,產生含礦巖漿;

(4)在許多斑巖成礦帶或礦集區,斑巖型礦床的熱液蝕變系統常出現套合作用,早形成的斑巖 Cu-Mo 系統常被淺成低溫熱液Cu-Au系統疊加,或者形成兩個共存的獨立礦床,或者構成一個巨型高品位礦床。熱液套合和礦化疊加可能與成礦后或成礦過程中的區域快速隆升有關。

2、找礦方法

(1)液態包裹體研究:斑巖銅成礦作用的分帶性與包體形成溫度和鹽度間存在廣泛相關性;

(2)黃鐵礦/黃銅礦比值研究:斑巖銅礦中金屬硫化物在垂直、水平(側向)方向都具一定分帶性,其中突出特點是各帶硫化物礦石中黃鐵礦與黃銅礦具一定反消長關系。其換算方法是根據Cu、S的含量(分析數據)或硫化物的含量換算成黃鐵礦、黃銅礦比值;

(3)計算鈣堿指數;

(4)用X衍射儀對淺色蝕變巖進行蝕變礦物組合半定量測定。

參考文獻:

[1]李衛東.西準噶爾宏遠斑巖型鉬(銅)礦地質特征及成因 [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05-01

[2]楊富全;閆升好;劉國仁;周剛;張志欣;劉鋒;耿新霞;郭春麗.新疆準噶爾斑巖銅礦地質特征及成礦作用[J].礦床地質,2010-12-15

猜你喜歡
斑巖熱液銅礦
遼寧楊家杖子礦田松樹卯鉬礦的礦床地質特征
降低粗選石灰PH值在沙溪銅礦的運用
鄂東南銅山口銅—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礦機制分析
內蒙古自治區黃花窩鋪鄉達賴溝一帶金礦地質特征及成因分析
全球最大銅礦開始罷工
斑巖型銅礦的成礦地質特征及成因綜述
河南省靈寶秦南金礦區金礦成因分析
淺談粵東斑巖體與錫礦化的關系——以塌山錫礦區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