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園林設計在現代景觀中的應用

2015-10-21 19:15王燕
裝飾裝修天地 2015年7期
關鍵詞:園林設計設計方法

王燕

摘要:生態環境的破壞,迫使人們意思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因此,園林城市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城市園林作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礎設施,在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環境質量和改善市容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筆者根據所學的知識及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簡要的闡述下園林設計在現代環境中的意義及設計方法。

關鍵詞:園林設計;設計意義;設計方法

一、園林設計的概念

園林設計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運用園林藝術和工程技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進一步筑山、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過程。

二、園林設計的意義

生態園林是指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所建設的園林綠地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個群落中,種群間相互協調,有復合的層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態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夠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土地空間、養分、水分等,構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最高層次的體現,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

1.調節小氣候具某研究結果

小氣候主要是指從地面到10余米至100米高度空間內的氣候,這一層正是人類生活和植物生長的區域和空間。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植物的生長和發育都深刻影響著小氣候。植物葉面的蒸騰作用能調節氣溫、調節濕度、吸收太陽輻射熱,對改善城市小氣候具有積極的作用。研究資料表明,當夏季城市氣溫為27.5℃時,草坪表面溫度為20~24.5℃,比裸露地面低6~7℃,比柏油路面低8~20.5℃,而在冬季,鋪有草坪的足球場表面溫度則比裸露的球場表面溫度提高4℃左右。由于綠色植物具有強大的蒸騰作用,不斷向空氣中輸送水蒸氣,故可提高空氣濕度。

2.改善環境質量

2.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維持碳氧平衡。有關資料表明,每公頃綠地每天能吸收900kgCO2,生產600kgO2,每公頃闊葉林在生長季節每天可吸收1000kgCO2,生產750kgO2,供1000人呼吸所需要;生長良好的草坪,每公頃每小時可吸收CO215kg,而每人每小時呼出的CO2約為38g,所以在白天如有25m2的草坪或10m2的樹林就基本可以把一個人呼出的CO2吸收。

2.2吸收有毒有害氣體。生態園林污染空氣和危害人體健康的有毒有害氣體種類很多,主要有SO2、NOx、Cl2、HF、NH3、Hg、Pb等,在一定濃度下,有許多種類的植物對它們具有吸收和凈化能力。

2.3吸滯粉塵。植物,特別是樹木,對粉塵有明顯的阻擋、過濾和吸附作用。由于樹木有強大的樹冠,葉片被毛和分泌粘性的油脂使得樹木具有滯塵作用。

3.美化景觀

豐富建筑群體輪廓線生態園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藝術效果,豐富城市景觀的有效獵施,使建筑“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緊密聯系。

三、我國城市園林現狀

1.結構單一,缺乏生態學思考

現在,人們對城市園林綠化已越來越重視,各地綠化率及綠地率都在向國家標準看齊,但是各個城市在綠化時,都盲目追從,說建草坪都建草坪,說大色塊都大色塊,沒有喬灌草合理搭配,多樣性不夠,物種單調,綠地結構單一,不符合生態學要求。

2.物種特色不明顯,無地方特色

近年來,園林綠化設計者在設計植物配置時,往往忽略了當地的自然條件和氣候特征,忽視了當地生長良好、有地方特色的鄉土樹種,鄉土植物未得到充分利用,而選擇流行的外來樹種,雷同現象嚴重,無地方特色。且有的外來樹種生長不好,在建設與后期維護過程中造成很多的人力物力浪費

四、現代園林景觀生態設計方法

1.加強清潔能源的利用與節能技術的開發

開發使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則是改善環境、保護資源的有效途徑,因為通過使用像太陽能和風能這樣的再生性能源,可減少消耗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從而減少空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清潔能源主要是指能源生產過程中不產生或極少產生廢物、廢水、廢氣的優質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水能、生物質能和海洋能等。

2.保留原有植被

在生態設計時,應盡可能保留當地的原有植被,由于這些植被與環境間長期的共存,已建立相對穩定的關系,故而一般情況下應盡可能保留。但保留原有植被并非不加選擇地將所有原有植物加以保留,而是要依據植物的生長狀況、景觀效果加以評價,當留則留。

3.結合地方特色的設計

每個地域的植物都有各自的生長氣候和地理條件背景,改變植物的生長環境會付出沉重的代價。為維護當地的生態平衡,在尊重當地自然環境的歷史前提下,應當對當地自然環境進行恢復和重新構建。其中較常見的是對濕地的恢復與重新構建和對溪流的恢復與重新構建。

4.園林設計時植物的配置方式

4.1觀花和觀葉植物相結合。配置花木時,可以選擇一些顏色鮮艷,對比度強的植物,例如葉色紫紅的紅葉李、紅楓,到秋季可變紅葉的槭樹類,變黃葉的銀杏等,這些植物作為景觀都十分合適,樹木與花的結合,可以延長觀賞期,同時也增加了景色的層次感。四季常綠的植物也具有相當的觀賞價值,可以選擇一些顏色對比較大的其它植物作為配合,效果也會更好。

4.2注意層次。植物之間的配合將就層次感、注意要有不同顏色的搭配。例如,將不同顏色、高度的花木組合在一起,就能讓色彩和層次更加清晰。如lm高的黃楊球、3m高的紅葉李、5m高的檜柏和10m高的楓樹進行配置,可以從低到高進行排列,最后組成不同顏色的層次,給觀賞者一種清晰分明的美感。

4.3注意植物不同季節的觀賞效果。進行植物設計時要考慮各季節的花、葉色彩的搭配要均衡或有側重點。如在華北地區春季觀賞的主要植物連翹、榆葉梅、桃樹等,布置植物群落時要注意在春季重點觀賞的區域及特點。到夏就又是另外一種配置。再有就是有的植物在多個季節會有不同的觀賞效果,如紫葉李在春季開花為粉紅色,在夏秋季節主要的觀賞它的紫紅的樹葉的顏色。

5.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的藝術手法

5.1對比和襯托。植物的形態各有不同,在實踐中,可以運用植物的高低、姿態、顏色等不同的對比手段加強園林的藝術感,襯托出美的植物景觀。在樹木之間的搭配時,要注意顏色與高低的協調,形成不同層次不同色色彩的園林景觀,從而提高了環境的觀賞價值。如圖:

5.2動勢和均衡。由于植物各有各的姿態,有的植物形態較規整,如石楠、臭椿;而有的又比較隨意,如松樹、榆樹、合歡。在配置時,我們一定要注意植物之間的協調,不論是形態和顏色;同時,除了在外形上合理配置,植物的不同生長周期也是值得我們注意的,避免產生不平衡的現象。

五、結束語

風景園林的建設發展應與自然生態、社會環境是同步的。因此,風景園林設計不單是植物的堆積。這是一種藝術設計,是園林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是一種可持續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張寧,毛偉偉.關于城市生態園林建設的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7(12).

[2]富英俊.淺談園林植物配置[J].園林,2006(6):19-20.

[3]胡旭明.園林綠化植物配置探討[J].山西林業,2008(1):29-30.

猜你喜歡
園林設計設計方法
園林設計在城市景觀規劃中的應用探析
景觀園林設計要點應用分析
園林設計中的地方文化元素應用
基于地域特征的風景園林設計
地域特征對園林設計的影響及應用
大地藝術對現代風景園林設計的影響
讓靈活精悍的微課程成為初中語文課堂的左膀右臂
淺析兒童家具模塊化設計方法
淺析旅游景區公共設施的設計
公路橋梁結構橋梁抗疲勞設計方法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