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銅礦巖溶塌陷問題的研究

2015-10-21 19:30劉正香
地球 2015年8期
關鍵詞:銅礦巖溶礦體

劉正香

[摘要]本文根據武山銅礦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等資料,對武山銅礦巖溶塌陷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武山礦區巖溶塌陷主要以土體塌陷為主,下伏基巖主要為三疊系嘉陵江大冶灰巖及二疊系長興茅口灰巖,具有良好的巖溶發育條件。巖溶發育是巖溶塌陷產生的最基本的條件,文章分析了礦區巖溶的發育特征,以及巖溶塌陷的成因機制及防治對策。

[關鍵詞]巖溶塌陷 地下水 發育特征

[中圖分類號] P642.22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8-396-1

1前言

地質調查表明,近年來礦區周圍不斷發生巖溶塌陷,在礦山周邊已發現的地面塌陷有幾十處之多,隨著開采深度的加大,降落漏斗的不斷擴展,塌陷范圍也越來越遠,有向外圍擴展的的趨勢。礦區處于巖溶發育地段,尤其是土層下覆之溶洞、溶隙及溶槽等的存在,是巖溶塌陷產生的基礎和前提。

從某種意義上講,地下巖溶的發育程度對塌陷的形成起著控制性作用。

地下水活動是武山銅礦巖溶塌陷產生的最主要原因,只有地下水活動才可能有巖溶塌陷產生,隨著礦區開采深度的加深,大大改變了礦區周邊在自然狀態下的地下水的徑流和排泄的基本狀態,而且近年來礦坑排水量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因而大量的地表、地下水的垂直水位變動將直接影響土體的穩定性,造成塌陷不斷產生。

2礦區工程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特征

武山銅礦位于江西省瑞昌市白楊鎮,公路網四通八達,武九鐵路在其西穿過,并有支線在白楊鎮西邊通過。東面為赤湖,水路交通方便,地理位置較為優越。

礦區地處長江中下游,除了白陽溪和周家溪外,赤湖是與礦區關系最為密切的地表水體。它位于礦區北東方向,洪水期可以漫及礦區邊緣,赤湖水主要通過彭家灣注入長江,洪水期也有部分水通過老港口河流入赤湖區。

根據礦區勘察資料總結,分布于溪流、湖漫灘和礦體南部平原區的為第四系粘土、粉質粘土和碎石土,厚10~30m。主要分布在礦區南部的為三疊系中統嘉陵江組大冶組的白云質灰巖和鈣質泥質頁巖。分布在南北礦體之間的狹長地帶和礦床附近的主要為二疊系長興組、龍潭組、茅口組和棲霞組的頁巖和灰巖,以及黃龍組灰巖及五統組紗帽組砂巖,

本區位于區域橫立山—黃橋向斜東段北翼,是一個單斜構造,北面是武山山區,南面是低丘開闊地帶,相對高差為351.39m。東邊有大型地表水體赤湖。

武山礦區的銅硫礦體絕大部分埋藏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以下,通過對礦體的賦存條件、礦坑的充水因素、隔水層、含水層的空間分布、地下水的補給與排泄條件等的綜合考慮,該礦床的水文地質條件應屬于復雜類型。

3礦區巖溶塌陷的發育特征及分布規律

武山銅礦巖溶發育特征受地層巖性、構造、地下水活動影響,南礦帶巖溶發育具有明顯的不均勻性、分帶性,形成了溶隙、溶孔、溶洞的多層結構。

礦體附近巖溶發育,溶洞發育深度深,規模較大,遠離礦體則發育較弱,特別是北礦帶附近受硫化礦床影響更為明顯。而礦體外圍巖溶發育就明顯減弱。

巖溶塌陷主要分布于具備塌陷形成條件且有多種不利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對自然或人為誘塌因素的作用較為敏感的地段??臻g上分布受巖溶、構造的發育程度、第四系厚度及含水量、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地表水匯集條件等因素的影響。

武山銅礦巖溶地面塌陷的形狀多樣,沒有規律性。根據資料統計,巖溶塌陷的規模并不是很大,大小主要為集中在直徑8m以內的中小型塌陷,因為塌陷受地下巖溶的規模直接影響,由此反映此地區地下巖溶發育規模也普遍在此范圍內。另外漏水塌陷較積水塌陷多,說明地下巖溶有一定的連通性。

礦區內的巖溶塌陷具有突發性和重復性的特征,塌陷前沒有明顯的征兆,塌陷過程短危害大。巖溶塌陷還具有重復性,由于抽水、排水降深加大或其他因素的參與,巖溶塌陷便可以在發生過的地段重新發生。

4武山銅礦巖溶塌陷成因機制及防治對策

武山銅礦巖溶塌陷的主要形成機制是潛蝕作用,其過程是土層礦物成分溶解、潛蝕,以及對溶解、潛蝕物質搬運的作用過程。巖溶塌陷的形成需要有地下水活動這一基本條件,只有地下水流不斷對溶蝕、潛蝕物質進行搬運,土洞才能發展擴大,塌陷才能產生,如沒有地下水流動搬運,水的溶蝕作用會因飽和停滯,對土體的滲透潛蝕、崩解脫落作用,會因沉積物在溶洞、裂隙中堆積、堵塞,反過來阻止上述作用繼續進行,塌陷的產生就會因此而受到阻礙。

地下水潛蝕型塌陷形成的整個過程的情況主要取決于地下水水位搬運能力、頻度、土體崩解速率、地下水巖溶的、規模以及土層厚度等。

礦區地面巖溶塌陷防治對策有四點:第一,建立南部地區的地下水水位觀測網;第二,特別關注赤湖水體對礦山安全運行的危害;第三,開展深部水文地質調查;第四,對南礦帶南部地區劃定土地安全等級,分級管理。

5 結語

巖溶發育是巖溶塌陷產生的最基本的條件。地下水活動是武山銅礦巖溶塌陷產生的最主要原因,只有地下水活動才可能有巖溶塌陷產生,隨著礦區開采深度的加深,大大改變了礦區周邊在自然狀態下的地下水的徑流和排泄的基本狀態,因而土體的穩定性受到大量的地表、地下水的垂直水位變動的影響,造成塌陷不斷產生。武山礦區巖溶塌陷的主要形成機制是潛蝕作用。而促使潛蝕作用產生的主要因素便是地下水活動。

參考文獻

[1]殷和平.礦區巖溶塌陷及治理.西部探礦工程,2001,71(4).

[2]宮昆峰.淺談巖溶地區地面塌陷及處理.地基基礎工程,2004,7(12):56~58.

[3]孫輝,熊承仁.強排水條件下礦區巖溶地面塌陷的工程地質評價.礦業研究與開發,2002,22(2):5~7.

[4]彭玉環.巖溶地區地面塌陷機理分析與工程治理研究.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4,5:40~42.

[5]陳國亮,巖溶地面塌陷的成因與防治[M],中國鐵道出版社,1994,P.61~118.

[6]康彥仁、項式均、陳健等,中國南方巖溶塌陷[M],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7]袁道先,中國巖溶學[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4.

猜你喜歡
銅礦巖溶礦體
降低粗選石灰PH值在沙溪銅礦的運用
利用3Dmine進行露天現有采場進行礦體建模的探索
巖溶區工程地質勘察技術研究
河南省某鋁土礦區礦體特征
巖溶礦區地下水資源儲存與管理
全球最大銅礦開始罷工
青海省德令哈市烏蘭希勒溝石英巖礦地質特征及礦體特征
阿爾哈達鉛鋅礦東區賦礦規律的研究
《中國巖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