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 “小學化”傾向產生原因及解決對策

2015-10-26 01:46曹婷劉敏
亞太教育 2015年34期
關鍵詞:小學化幼兒園兒童

文/曹婷劉敏

一、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綜述蒙臺梭利說過:“兒童在6歲之前對語言動作、細節、程序、書寫、閱讀等會表現出強烈的敏感,一旦兒童對某種事物具有敏感性,那就是他學習該事物的絕好時期;而一旦這種敏感性消失,兒童就難以再進一步學習相關內容?!?/p>

但是在我國對“敏感期”的發覺和重要性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對理論錯誤的理解,是”小學化“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從學前教育的特征——非義務性,讓學前教育具有了非強制性和課程的靈活性,自主性的增加,給予了市場更大的商機,幼兒園“小學化”很大程度上是在幼小銜接的環節上出現的問題,在很多落后的地區或者私立幼兒園表現明顯。

筆者走訪很多幼兒園都沒有按照國家的規定設置幼兒園的課程,而是擅自給幼兒開設了珠心算、指心算、拼音漢字、英語等課程,甚至在大班將小學一年級教材作為教授的內容,這樣不但不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而且會讓幼兒園間不良的競爭影響教育工作,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很多人會說,我們進行的課程只是一些膚淺的內容不會影響孩子的對未來學習的興趣,但是你們確定沒有影響嗎?拿十以內的算數來說,孩子在6歲之前思維都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在孩子的家庭作業上布置一道道的算術題是正確嗎?再拿英語教學為例,英語的學習屬于第二語言的學習,和我們本身的母語具有相互的制約性,在授課時教師本身的英語素養、教授的內容、材料的運用都是具有很嚴格的要求的,在筆者走訪的一所幼兒園在教授時按照初中生英語教授的方式,幼兒一頓大聲叫喊著一個個簡單的英語單詞,這又正確嗎?我國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像筆者走訪的民辦幼兒園類似的園所很多,他們教學質量較低、教師素質不高,不能保證幼兒教育的有效進行,他們不懂什么應該為之什么不應該為之,如在這些幼兒園中再加人小學課程的傳授,對幼兒的健康發展更是雪上加霜;更有一些貴族幼兒園,利用豪華的裝修、外教吸引家長的眼球,教授的內容也是換湯不換藥的“小學化”。

二、調查結果分析通過走訪,筆者發現“小學化”傾向的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產生的原因

幼兒園教育是對幼兒進行保教,對幼兒進行體、智、德、美身心全面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但目前的多數幼兒園,都存在著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小學化”,造成這種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為:

1.幼小銜接誤區的影響蒙臺梭利說:“敏感性決定兒童心理的發展,因此它不是偶然發生的,也不是由外部刺激所引起的。兒童心理的發展是受兒童特有的本能所引導的,這種本能可以使兒童獲得某種特殊的與自身特點密切相關的外部信息?!苯洑v了農業、手工業到21世紀的信息化產業,“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古訓更加突顯:公務員的門檻是大學本科以上;想要成為社會白領,獲得豐厚的財富資源,碩士、博士學歷是基礎。

2.應試教育的影響應試教育是:為了考試而達到一定升學目的而進行的教育,與素質教育相對立。在中國應試教育的大社會背景下,分數成為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成為升學的依據,然而分數是由系統的知識而來,自然灌輸統一的知識,訓練特定的技能技巧,讓人死記硬背,就成了學校教育的內容和手段。應試教育的影響范圍越來越廣,已經延伸到幼兒教育,導致單純的孩子過早地進入應試的圍圈,幼兒園過早的進入應試教育的目的是憑借高分進入一所好的小學。在走訪中,采訪家長“您覺得在幼兒園提前學習小學課程或者學習珠心算術等數學課重要嗎?”時,有80%的父母回答“非常重要”,甚至有少部分家長在放假期間另外還為孩子報了補習班,可見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有多強烈。

(二)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表現

1.授課教材“小學化”

很多幼兒園把思維數學、韻語識字、拼音識字等列為必學的教材,甚至有部分幼兒園已經開始將小學一年級的教材作為授課書籍了。

2.班級“小學化”

一些幼兒園并沒有按照《幼兒園工作規程》的規定那樣設置班級的人數:小班25名,中班30名、大班35名,而是按照小學班級的機制進行管理,嚴格上下課的時間,使得幼兒園里的一些班級人數過多,難于管理。

3.教學方式“小學化”

因為教材的小學化,使得教學缺少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具體形象性和操作性,幼兒缺少自己探索的過程,而是采取“小學化”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幼兒提不起興趣,被動學習。

決算報表僅僅反映非償還性資金的收支情況,未考慮高校的特殊性,例如高校教學評估所需要的相應教學經費、生均辦學經費等辦學指標的報表。滿足不了高校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需要,不利于為領導專項決策提供準確的數據。

4.授課內容“小學化”

某些幼兒園在孩子進入到中班以后,就開始給孩子設置大量的拼音、識字、數學、英語等課程,讓孩子難以接受。

5.作業“小學化”

很多幼兒園會在孩子放寒暑假甚至是每個周末的時候留家庭作業,但并沒有考慮到兒童的接受能力。比如說:拼寫生字詞、背誦古詩、背英語單詞、抄寫之類的“小學化”作業,讓孩子很難獨立完成。筆者曾經就看到長沙市一所民辦幼兒園為小班幼兒布置的作業就是算術,抄寫等,其母親知道這樣的形式不正確,將其作業內容發到朋友圈中,但是像這樣的作業不能不做,最后只得孩子做一點,大部分由父母代為做。這樣的父母算是有一定專業素養的父母,更有父母面對這樣的情況會強迫自己的孩子完成作業,若不按自己意愿免不了暴力。

(三)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害處

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是近年幼兒園教育中出現的一種不正?,F象,是與國家幼兒教育原則相悖的。盧梭認為:兒童不是小大人,兒童有他自己獨特的生活;教育應該尊重自然,反對揠苗助長,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保護兒童善良的本性,主張教育要與兒童的天性自然發展一致起來;福祿貝爾認為:幼兒園的任務是發展兒童的體格、鍛煉兒童的外部感覺器官,使兒童認識人與自然,并在游戲、娛樂和天真活潑的活動中,為升入小學做好準備[3]。顯然西方學前教育的創始人認為在幼兒的發展上,需要順其自然,就像植物的生長一樣。錯誤的“小學化思想,可能暫時會讓你的孩子在小學的學習上嶄露頭角,但是他的后勁并不足,對孩子的長遠發展不利。

1.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揠苗助長,違離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片面發展,喪失完整人格發展的根基:福祿貝爾認為學前教育要全面,幼兒園的教育方法應該是通過活動來豐富兒童的知識、發展兒童的能力;潛能透支,過早地體驗學習的壓力,興趣缺失:“游戲給兒童帶來無限的快樂、自由、滿足、休息、平安。一個能自己決定并堅持游戲直到身體疲憊為止的兒童,將會是一個能全面做出決定的人,能為別人的利益而犧牲自己的人”。根據格塞爾成熟理論的觀點,嬰兒盡管知識尚未開化,但對于其內在需要,對于要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都非?!奥斆鳌?,父母 (或者養育著)應追隨兒童,從兒童本身得到啟示,而不應該強迫兒童接受自己的意愿或規定的生活方式,即教養嬰幼兒應以兒童為中心。如果成人漠視幼兒自身的成熟,會導致幼兒“成人化”,對幼兒“過度開發”,不僅會使幼兒喪失學習興趣,同時也束縛了孩子的獨立個性和想象能力。

2.影響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背離幼兒教育的基本規律與原則:幼兒園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一個完整的兒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統一發展,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創造良好的基礎;與小學教育不銜接,不連貫:幼兒園提前開設小學課程,表面上看起來是往小學靠攏,讓小朋友早起步、早領先,但這種優先只是暫時的,或者說是一種假象;導致幼兒教育的不良競爭:很多家長觀念錯誤,盲目地讓幼兒學習各種知識,選擇孩子能提前學習小學課程的幼兒園;影響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波斯納在1989年曾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也就是在教學的過程教師要“留一只眼睛給自己”。傳統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受到技術理性的支配,以“控制”為核心,將教師僅僅看做是知識傳授的“工具”,教師就是需要掌握知識傳授技能和方法的“技術員”……當前教師教育普遍認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要求教師成為研究者,其最鮮明的特色就是自身的反思性發展。

三、解決對策及建議幼兒園“小學化”的消除不是一個獨立的群體能解決的,他需要各方面的力量一起團結合作

1.政府加強對幼教事業的管理、投入和宣傳政府作為宏觀調控的力量,不僅對經濟的發展對教育事業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政府不僅需要出臺相應的規章制度來約束幼教事業的發展,更應該采取實際行動考察各個地方的幼教事業,并實行一定的獎懲制度,特別是加強對私人辦園的管理,鞭策社會人士依法辦園、科學辦園。政府要給予幼兒園財政上的支撐,防止幼兒園因發展上困難而被迫走上不健康的發展道路;給予專業上支持,定期對幼兒園的管理者和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提高管理者和教師的專業認識,堅定她們科學的管理和教育理念。政府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宣傳媒體向社會廣泛宣傳正確的幼兒教育思想為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創設良好的社會氛圍。

2.幼兒園本身要強化質量管理、提高教師素質、糾正家長錯誤的觀念幼兒園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兒童可持續發展為本和終身教育的現代理念。幼兒園要加強教育系統內部的管理協調,強化對幼兒園的管理與指導力度,建立健全幼兒園的質量評估體系。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不僅僅是技能更多的是理論知識的加強,在澳大利亞的幼兒園,教師是沒有權利對幼兒進行舞蹈、鋼琴、聲樂、繪畫等技能的教學的,他們覺得一線教師不成熟的教學會影響幼兒對美的感悟,只有持有國家級資格證的成人才有資格進行培訓,然而在我國幼兒園教師的技能是其受聘最重要的其實是不正確的。幼兒園可以聘請心理學教授、幼教辦教研員以及對幼兒教育頗有研究的教師、有較多經驗的教師或家長給家長們做專題講座,同時教師記錄下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根據幼兒個人的實際情況,向家長提出有針對性的幼兒發展的個人方案,與家長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家長真切地感受到幼兒在情感、態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堅信幼兒園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權威性。

3.密切幼小教育溝通,實現幼小銜接長期以來,“幼” “小”都忽略了兩者在教育教學方面應有的區別和聯系,造成了目前幼兒園與小學低年級在教育教學的內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過渡,出現明顯的“脫節”現象。

小學需要改變自己傳統的想法——幼小銜接是幼兒園的事情,不是小學的事情。小學低年級教師應該學一些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之類的學科,增加教學趣味性,為幼兒進入小學的學習做好準備,這方面日本國家做的比較好;幼兒園大班和小學共同舉辦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加強幼小教材內容的連續性和系統性,避免重復和脫節,幼小教師加強聯系,共同商討;小學要適當地做一些調整,向幼兒園的教育進行學習與借鑒。在幼兒剛就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布置一個充滿童趣又能體現小學生學習環境的小天地,減少幼兒離開幼兒園的心理反差。

[1]劉豐.打包中國教育[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

[2]肖鵬.關于幼兒園“小學化”產生原因及解決對策[J].綏化學院.2013.

[3]劉曉東,盧樂珍.學前教育學[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4-5

[4]華東七省市、四川省幼兒園、教師進修教材協編委員會.幼兒衛生學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8-25.

[5]李蘭生.學前教育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8.

猜你喜歡
小學化幼兒園兒童
愛“上”幼兒園
留守兒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