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護理專業《人體解剖組織學》實驗教學中人文關懷教育的滲透

2015-10-26 01:46張嫻靜
亞太教育 2015年34期
關鍵詞:高職護理滲透實驗教學

高職護理專業《人體解剖組織學》實驗教學中人文關懷教育的滲透

文/張嫻靜

摘要:《人體解剖組織學》是高職護理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且是護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第一門課程,在實驗教學中滲透人文關懷教育是適應現代護理學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學生人文關懷意識、樹立整體與局部觀念的需要。在實驗教學中要采取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實驗考核中增加人文關懷內容和利用尸體標本培養學生高尚情操等措施滲透人文關懷教育,全面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關懷意識等綜合素養并可持續發展,以適應現代社會對護理服務質量不斷提高的需求。

關鍵詞:高職護理;《人體解剖組織學》;實驗教學;人文關懷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志碼:A

衛生部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中指出,要加快護理教育改革與發展,完善護理教育方式,突出護理專業特點,在課程設置中加大心理學、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的比重,增強人文關懷意識。前國家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在慶?!?·12國際護士節講話中指出,護士需要在工作中將人文關懷融入對病人的護理工作之中,服務于細微之處,營造關心病人、愛護病人、尊重病人、幫助病人的氛圍[1]。護理人文關懷是護理人員照護、支持、幫助護理對象獲得身心整體健康與生命整體和諧、實現自我生命價值的關愛情感和專業行為活動[2]。目前,在護理教育中加強人文關懷教育已成為一項重要任務[3]?!度梭w解剖組織學》是護理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且是護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第一門課程。因此,在《人體解剖組織學》實驗教學中滲透人文關懷教育,為學生從入學之初就逐步養成良好的人文關懷意識奠定基礎。

一、《人體解剖組織學》教學中滲透人文關懷教育的意義

(一)適應現代護理學發展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的發展和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社會對護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患者在接受護理技術服務的同時,更需要得到人性化關懷。在護理教育中(《人體解剖組織學》是其中的重要課程之一)加強護生人文關懷意識培養是認真落實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和衛生部領導講話精神的具體舉措,也是促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適應當代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的轉變、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提高護理質量的前提。

(二)提高學生人文關懷意識、樹立整體與局部觀念的需要

《人體解剖組織學》主要是為護生學習人體生長發育、各系統的組成、形態、結構、功能以及生命活動的規律,為學習其他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打下基礎。在《人體解剖組織學》實驗教學中需觀察人體的大體器官和微觀組織結構,培養學生仔細觀察標本、愛護標本、探索人體發生奧秘,成為培養學生責任意識、感恩心理和奉獻精神的素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健全思想和品格,同時拓寬學生的視野,為提高人文關懷意識打下良好基礎;同時,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人體結構的整體性、各種微觀組織結構最終構成完美人體的課程特點為學生樹立整體與局部的觀念提供有益幫助。

二、《人體解剖組織學》實驗教學中滲透人文關懷教育的措施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人體解剖組織學》實驗教學中滲透人文關懷教育,首先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實驗時尊重學生,悉心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需求,幫助學生、信任學生,建立寬松、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使實驗室不僅是作為學生學習本學科知識技能的場所,同時也是促使形成正確職業觀、高尚道德觀的殿堂。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處處感受到人文關懷,潛移默化形成良好的人文關懷意識。

(二)充分體現人文關懷

《人體解剖組織學》實驗教學常需學生親自觸摸尸體標本或模型,由于是初次體驗,難免會產生恐懼和厭學心理,不喜歡上實驗課,或不愿意動手觸摸。因此,在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本,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平常多與學生交流、談心,關心其生理、心理狀況,做好思想工作,鼓勵學生克服畏懼心理。老師并發揮榜樣作用,示教時不戴手套,用正確的姿態展示各種標本和模型。雖然這些標本和模型是沒有生命的,但仍要做到尊重和愛惜,視為有生命的“人體”,輕拿輕放,不隨意玩弄、不粗暴挪移,不隨便照相,處處顯示人文關懷,為學生樹立人文關懷意識打下基礎。但是,人體接觸福爾馬林畢竟是有一定影響的,因此可以允許學生戴手套操作,既加強了個人防護,又讓學生有個逐步適應過程,以此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同時采取增加陳列標本、采用新防腐技術等措施,減少學生直接接觸福爾馬林的機會,保護學生身體健康,使學生體會到人文關懷,繼而嘗試學習如何開展人文關懷。

(三)實驗考核中增加人文關懷內容

在實驗考核中不僅僅是考核學生能敘述、指認人體器官和組織結構、體表標志等內容,并注重標本和模型的取放動作、語言表達、學習態度、團結協作等方面,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人文關懷意識的養成。

(四)利用尸體標本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

《人體解剖組織學》實驗用的尸體標本主要來自于遺體捐獻,捐獻者的無私奉獻本身就是一種人文精神的具體體現。在實驗課上倡導學生學習捐獻者的高尚行為和獻身精神,教育學生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深受患者愛戴的白衣天使,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精湛的專業技能和優異的職業素養,形成要為護理事業奮斗終生的信念。

在護理教育中加強對護生人文關懷意識的培養,是適應現代護理學發展的需要,也是衛生職業院校培養的護生從學生角色向護士角色順利轉換的有效保證?!度梭w解剖組織學》是護理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在實驗教學中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結合課程特點,在向學生傳授學科知識技能的同時滲透人文關懷教育,全面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關懷意識等綜合素養并可持續發展,以適應現代社會對護理服務質量不斷提高的需求。

(作者單位: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馬曉偉.在2007年慶?!?·12國際護士節”活動上的講話[EB/OL].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衛生政務通報(總第449期),2007.

[2]郭瑜潔,姜安麗,葉旭春等.護理人文關懷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研究[J].復旦教育論壇,2014.

[3]張秀偉.護士人文關懷品質結構理論模型的構建及教學策略研究[D].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09.

猜你喜歡
高職護理滲透實驗教學
電容器的實驗教學
幾何體在高中數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對高職護理專業體育課程改革的研究
基于職業導向性高職護理解剖學跨學科教學初探
“課業”在高職護理專業新生認知教育活動中的應用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