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潤物細無聲

2015-10-26 18:52張倩
亞太教育 2015年34期
關鍵詞:語境詞匯英語教學

張倩

摘 要:詞匯能力對學生的聽、說、讀、寫四種基本技能都有著直接的影響。學生掌握詞匯的程度直接影響他的語言能力。而語言學習一般是在具體語境中進行的,學習語言、掌握詞匯需要語境作為載體。因此,詞匯教學不能就詞講詞,就詞論詞,離開語境講詞匯就無法培養學生在交際中準確、得體使用詞匯的能力。本文旨在語境中思考如何使學生潤物細無聲的掌握所學詞匯。

關鍵詞:語境;詞匯;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5)12-0057-02

一、語境定義和作用

狹義的語境通常指言語內語境,即上下文,它包括詞組語境、句子語境、段落語境和篇章語境(陳志安,文旭,1997);而廣義的語境包含了言語外語境,由情景語境與文化語境構成。

在詞匯教學中,語境輸入的尤為重要。首先,有助于確定詞義(張麗嵐,2006)。一個詞匯在不同的語境中,會與不同層次的知識模型產生關聯,這就使詞匯產生豐富的引申意義。語境輸入有助于區分這些語義,選擇正確的意義。其次,有助于記憶詞匯(張麗嵐,2006)。語境輸入為詞匯的深層次加工提供基礎,使學生在認知加工過程中尋找話語的語義結構和語境之間聯系的最佳關聯點。第三,有助于運用詞匯(張麗嵐,2006)。語境輸入使學生接觸了解詞匯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搭配和用法,為學生得體準確的選擇詞匯、運用詞匯、使用詞匯搭配提供了模板。此外,語境的引入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境策略,引導學生發現總結語境的功能,如結合上下文猜詞,從詞匯來判斷社會文化背景,對話情景等。

事實上,詞匯和語境是相互依存、緊密相連的。研究語境對英語詞匯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應強化學生的語境意識,指導學生借助語境體會詞義,使他們認識到詞義的多層次性,分析詞的外延意義、內涵意義及社會文化意義等方面的因素。在語境中講解詞匯,這樣,學生才能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恰當地運用語言。

二、當前語境中的詞匯教學存在問題

1. 詞匯教學時機選擇隨意

許多教師通常在新單元開始時進行詞匯教學,只有少數教師會在課文中處理詞匯。此外,許多教師處理詞匯時,往往進行細致的多個意義的羅列和用法的講解。這種按照傳統的講法,挑出重點詞匯和搭配,脫離語篇逐一講解的做法,不但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能力范圍,還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教學的中心,也沒能有效的利用課文提供的語境引導學生猜詞、理解詞義,效果自然不理想。

2.語境在詞匯呈現階段中輸入的不足

一些教師缺乏語境意識,認為學生只要理解掌握了詞匯及其搭配的對應的中文意義,就達到了詞匯教學的目標,學生就能夠正確的使用詞匯。一些教師只是針對教參和教輔書中出現的重點詞匯和搭配提供語境,對多數未被列入重點詞匯范疇的單詞及其搭配沒有進行語境加工,或是進行不充分的語境加工。造成的后果是許多學生運用詞匯時經常出現不符合語境的錯誤,或是在運用這些詞匯的意義和用法時信心不足,又或者常常避免運用這些詞匯。

3.語境輸入形式單一

語境輸入通常就是例句。許多教師很少輸入或忽略詞匯語境知識中的情景和社會文化背景知識,也很少運用課文語境來教學詞匯,造成了輸入語境形式的單一。單一的語境形式使學生產生厭倦感和惰性,也減弱了語境在記憶消化詞匯方面的積極作用。

4. 學生缺少創設語境的機會

做習題是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運用和鞏固詞匯的最常見手段。但是單一的習題剝奪了學生創設情景來運用詞匯的機會,只能訓練學生筆頭運用詞匯的能力,不利于學生的語言交際。

三、語境中的詞匯教學的思考和建議

1. 把握時機,組織教學、創設氛圍,溫故引“境”

時機對于英語詞匯教學至關重要,不同的時機對學生的詞匯學習效果會產生不同的作用和影響。其實,教學時機不是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具體的詞匯存在不同的最佳教學時機。教師應從單元整體的角度,仔細考慮,合理安排,整合詞匯,針對性的選擇恰當的教學時機,而不是將所有詞匯安排在同一個時機講解,避免隨意性。

筆者認為,在引入新詞匯時,適當的溫故知新,效果更好。以曾經講解過的詞匯作為切入點,適當聯系以前所學的內容,或者結合當前時事,精心設計問題,創設語境,讓學生產生更多的知識關聯,往往事半功倍。比如在教授“英勇的、回報、著名的和終身事業”這四個詞匯時,筆者就結合當時的汶川地震,首先導入一些全國上下合理救災的圖片,讓學生來評論士兵,志愿者,國際名人以及他們的付出。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容易的理解“英勇的士兵、志愿者和名人們正在不求回報的幫助那些飽受災難的人民”這個例句。接著,筆者在學生理解詞義的基礎上,然給出這四個詞匯的英文釋義,以便于區分以前學過的相近詞匯。通過感知、理解、辨析,學生們從多元角度感受詞義,記憶詞匯,效果的確更佳。

2. 呈現展示,授之以法,寓情寓境,培養學生的語境意識和語境策略

如何更有效率的進行詞匯的講解?教師可以把要需要講解的詞匯作為切入點,精心設計問題,創設一系列恰當的鏈式情境將各個短語、句型串聯起來,將知識的用法融入真實的情境中,引導學生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體驗、感知、探究、歸納、總結知識,進行有意義的語言實踐,而不是單純的機械操練。

微語境在詞匯講解時必不可少,一方面可以避免單一使用詞典例句,枯燥而乏味;另一方面也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融入情境,更好的理解詞匯和它的用法。如:講解使用“安排”這個動詞時,筆者以為創設了一個觀看演唱會的微情境。圍繞這個微情境,讓學生盡可能的發散思維,同時大膽的完成關于這個動詞的句子填空表達,然后再總結用法和糾錯。比如,可以讓學生描述要演唱會前如何進行安排,羅列需要做的事情,再將所要教授的詞匯融入其中,變成一個一個的句型。接著,指引學生結合討論的內容,一邊列出安排事項,一邊試著將所教授的詞匯和短語填寫進去。在此基礎上,最后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動詞和名詞詞組用法的總結。這樣,學生不僅記住了語境中的詞義,還可以讓他們在今后的使用時,知道應該在什么語境中使用這個詞匯,從而真正掌握和詞匯的用法。endprint

高中學生對語境己經產生了朦朧的認識,部分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具備根據語境猜測詞義的能力,并在運用詞匯時考慮語境。當然,使用詞匯不得體的現象在所難免。這與同學生欠缺語境方面的知識和語境意識相關。因此,教師應該在師生、生生的交流中留心觀察,選擇恰當的時機,引入語境、語用的相關理論,指引學生得體運用詞匯??傊?,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引入語境,讓學生有意識的體驗、感知、歸納詞匯的用法,可以使更好的學習、理解、記憶并運用詞匯。

3. 內化詞匯,細化任務,學以致用,讓學生積極主動的融入課堂詞匯教學

對中學生而言,內化詞匯,學生要經歷品味、學習詞匯→加工、存儲信息→運用、感受詞匯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由外到內,由淺入深,體現了學生對詞匯的學習從感性到理性,從學習到習得的全過程。

在“內化”的過程中,積累是基礎,運用是關鍵。使用有效的方法將課文中豐富的語言材料逐步貯存于學生的語言倉庫之中,這樣,一旦需要,就能涌于口頭和筆端。而加強詞匯運用訓練,讓學生在實踐中內化,在運用中活化。因此,合理的設置任務,讓學生學以致用就必不可少了。

筆者認為,在理解了相關詞匯的基礎上,可以將任務細分為個人和小組合作。個人任務可以有淺入深,由易到難,比如讓學生用新學的詞匯填空、選擇或者是對話,從而進一步鞏固和積累詞匯;而小組合作可以是指導學生選擇其中的部分單詞和詞組,準確的完成一篇小短文,并將它寫下來,做到學以致用。這樣無論是從口語還是到書面都有了內化的過程。

當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是詞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部分。教師應當鼓勵學生以積極的姿態融入到課堂上的詞匯教學中來,提供學生更多的運用詞匯的機會,如造句或創設情境讓學生敘述故事或表演對話。在文中進行詞匯教學時,對可猜測的詞匯,不要直接講解其意義和用法,而是要引導學生找出猜測詞義的線索,如上下文,社會文化背景、情境、構詞特點、近反義詞等的提示。這樣既幫助學生對詞匯進行了更深程度的加工,有利于學生記憶掌握詞匯。

4. 引導學生,拓展詞匯社會文化背景知識,有效擴充詞匯

一種語言往往承載著一種文化,記錄著這種文化的歷史蹤跡和社會的進展脈絡。因此,語言不僅僅是人和人之間交際的工具,更是一個社會,一種文化的最直接和最真實的折射。學習語言不能脫離它所在的文化,否則就不能很好理解這種語言,就無法掌握語言的精髓。

詞匯所蘊藏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賦予了詞匯存在的意義,是詞匯教學中不能忽視的重要方面。教師可以有選擇詞匯,進行社會文化背景方面的介紹,或是引導學生主動去搜集這方面的知識信息,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興趣,又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同時幫助學生借助社會文化背景知識更好的記憶詞匯,理解詞義。

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渠道例如英文報紙、雜志、網絡和電影等來積累詞匯,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收獲。這樣,在積累詞匯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漸養成了主動學習的習慣,從而擴展了視野,深入了對英語文化的了解。

5. 深度備課,整合教材,反思改進,提高英語教師的理論素質

如何更好的使用語境進行詞匯教學?筆者認為,首先,深度備課必不可少。教師需要深入分析教材,深度研究設計問題和任務,深刻反思調整教學計劃和內容。深入分析教材并不僅是指對于“這一課”教學內容的分析,而是要從課程標準出發,對整個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即課標→模塊→單元→課時。深度研究設計問題和任務則是把教材獲得的認識和拓展得到的收獲相結合,基于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心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重視學生的自主和合作學習,實現備課的再創作的過程。而深刻反思和及時調整既是教師總結教學經驗、摸索教學規律、改進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 又是教師自我剖析、提高教學質量和深化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除此之外,教師應該時刻意識到自己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理論的學習研究者,堅持不懈的進行專業的學習和提升。教師應該在科學理論研究的指導下結合教育實踐不斷的摸索、總結和反思;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結構即作為教師專業化成長核心的英語學科性知識、作為教師專業化成長基礎的跨學科知識、作為檢驗理論正確性的實踐性知識以及作為教師專業化成長催化劑和活化劑的條件性知識;增強教師的專業精神。

總而言之,教師在在英語詞匯教學實際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語境與詞義的緊密關系,結合語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興趣,潤物細無聲的讓學生將所學的詞匯知識融入到實際的語言運用中,這樣才能有效的促使學生詞匯的內在生成,將知識上升為能力,真正讓學生在詞匯學習中領會詞的確切含義、體會詞的實際用法,學會學習、理解、記憶并運用詞匯,從而將高中英語詞匯教學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陳治安,文旭.試論語境的特征與功能[J].外語教學,1998,(1):57.

[2]錢妹楠. 語境輸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研究[M]. 東北師范大學,2008.

[3]張麗嵐.語境理論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4]信雅玲. 英語思維與英語教學[J]. 職業教育研究. 2012,(06).

[5]吳海燕. 讓英語思維成為學習英語的利器[J]. 高考(綜合版). 2013,(12).

[6]高文華. 給學生一把學好英語的金鑰匙——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J]. 科教文匯(下旬刊). 2009,(11).

[7]姜樂. 論中國人構建英語思維方式的意義和方法[J]. 出國與就業(就業版). 2011,(20).endprint

猜你喜歡
語境詞匯英語教學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一些常用詞匯可直接用縮寫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Long的互動假說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語言學習中語境化的輸入與輸出
跟蹤導練(三)2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語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EGP+ESP模式的構建
本刊一些常用詞匯可直接用縮寫
話“徑”說“園”——來自現象學語境中的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