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全人類的“神經系統”

2015-11-03 23:32劉禹彤
中國新聞周刊 2015年37期
關鍵詞:凱文新聞周刊出租車

劉禹彤

2001年,第一次來到中國的凱文·艾什頓拿著一張公共交通卡游歷上海的大街小巷。這張公交卡上嵌入了中國第一枚自主知識產權的非接觸式IC卡芯片,也是當時世界上門類最齊全的“一卡通”。

“那時的中國在物聯網技術方面已經非常發達了?!?凱文·艾什頓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在1999年研究射頻識別技術時闡明了物聯網的基本含義: 將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這之后,他逐漸以 “物聯網之父”的身份闖進公眾視野。

在過去的14年里,凱文·艾什頓6次到訪中國。作為聯合創始人之一,他于1999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創立了Auto-ID實驗室,3年后,在他的幫助下,上海復旦大學也成立了Auto-ID實驗室,重點研究物聯網的核心技術——自動射頻識別技術。很多早期的物聯網的研究成果誕生在那里。

9月16日,在北京舉辦的主題為“互聯網+開放·連接”的“騰訊智慧峰會”上,凱文·艾什頓在演講中談到,他欣賞中國前總理溫家寶對于物聯網的闡述——物聯網是地球的智慧。會后,他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的專訪。

智能手機改變世界

中國新聞周刊:目前對于物聯網的表述有很多,你可否用一個句子來定義如今的物聯網?

凱文·艾什頓:物聯網就是計算機在互聯網上獨立收集和分享其所想獲得的信息?,F在我們談論物聯網,都基于這個認識之上。

凱文·艾什頓。圖/受訪者提供

中國新聞周刊:在剛剛的演講中你提到,物聯網時代開始于在2001年、2002年期間,而在2000年至2004年期間,中國超過了韓國、德國和美國,成為了非常重要的高科技出口國,你是如何得出這個論斷的?

凱文·艾什頓:我的論斷是基于世界銀行對各國高科技產品出口情況的統計數據。有意思的是,15年前,我們說美國引領世界高科技的發展,可能是真實的情況。但現在,蘋果手機(凱文·艾什頓拿起自己的手機),不僅在中國制造,坦白來說,是在中國創造的。這個設備里面幾乎沒有什么技術是在美國設計或是開發的。蘋果手機的主要設計或開發都在中國,或是韓國及其他地方。

我的蘋果手機有大約10個網絡傳感器,而且有趣的是,我們稱之為手機的這個設備已不僅僅只能打電話。你想一想你花在手機上的所有時間,實際上花在跟別人通話的時間也許只占到5%。在其余95%的時間里,智能手機成了我們進行通信的網絡平臺,這些功用主要的推動力來自中國。

中國新聞周刊:今年4月,你在韓國一個演講中提出“物聯網正在把互聯網變成一個‘神經系統。所以當我們討論物聯網時,我們討論的是為人類、地球服務的‘神經系統”??煞裼矛F在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來證明這種觀點呢?

凱文·艾什頓:現在全世界有數十億部智能手機,遍布各地,包括非洲和中國農村,已經無所不在。它們都在收集數據,其中一種數據是大氣壓力。你現在可以在智能手機的應用程序中打開地圖,查到世界上幾乎每一個城市的天氣狀況。所以如果你把傳感器的網絡看成一個“神經系統”,那么每部智能手機都是連接這個系統的傳感器。隨著智能手機在整個地球上的激增,你很快就清楚了我們是如何擴展這個世界的“神經系統”。

中國新聞周刊:如果我們把這個“神經系統”的范圍縮小到中國的話,如何描述它目前在中國的運行和發展?

凱文·艾什頓:在上世紀90年代,你如何知道自己的位置呢?也許你有一份紙質地圖,也許你看街邊路標,也許你向當地人詢問,但你沒有自動的方式知曉自己身在何方。不過,今天我們擁有GPS(全球定位系統)。它是如何改變了中國呢?

二十多年前,也許100個中國人中有3個人有車。而今天,差不多10個人里3個人都會有車。這種變化又帶來了交通狀況的惡化,還有停車難等問題。但現在我們有了GPS,它使我們共享實時信息。我剛知道中國有個出租車應用程序叫“滴滴”,它就如同美國的Uber。這是一種新的使用汽車的方式,而這種服務也是通過完全啟用網絡位置傳感實現的。如果沒有GPS,你就無法打開該應用程序,更別說叫到出租車。

如果2100年北京的人口有1億

中國新聞周刊:2002年,你在上海復旦創建了Auto-ID中心,該中心致力于研究物聯網的核心技術之一 ——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當時中國的物聯網的發展狀況如何?

凱文·艾什頓:非常發達。當我第一次去上海是在2001年。我拿到了一張帶有芯片的票,我用它乘公共汽車、地鐵,我估計在出租車上也可以使用它。它整合了各種功能—— 一個小小的智能芯片便可以使基礎設施為大眾交通服務。那時這種應用在世界上還不是太多。這也是一個中國領先世界物聯網的較早案例。

中國新聞周刊:你如何定義智慧城市?

凱文·艾什頓:“智慧”有點像是形容“有效”的委婉用詞,城市中的大問題是效率不高。舉個例子,在過去,站在一個街道的角落等出租車的行為不是非常有效的,而出租車司機開車四處尋找在街頭的乘客的行為也沒有效率。在這個例子中,缺少的是乘客的需要和出租車司機服務的連接部分。這也是由于缺乏信息而導致城市效率低下的一個例子?,F在,你增加了信息橋,也就是實時信息傳遞:“嗨,我需要一輛出租車我在這里”“噢,我有一輛出租車,我在這里,我現在去那接你”。這樣使“交易”變得效率很高,而現在的城市到處都是這樣的“交易”。所以,當我們談論智慧城市,就是更有效率的城市。

中國新聞周刊:“智慧城市”未來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

凱文·艾什頓:比如說,GPS技術可以用于預測地震。在地震之前,GPS的信號會被輕微攪亂,帶來大約30或45秒的警告。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我可以給你一個大致的答案——城市里將有更多的人,活得更長,更幸福,更健康。北京2100年的人口將是多少?假設有1億,你能想象到北京在人口翻幾番之后的樣子嗎?那時,我們的子孫會嘲笑我們現在駕駛汽車的方法,認為很滑稽,因為自動駕駛汽車會使智能城市變得更有效率——你的自動駕駛汽車會選擇更有效的路線,更有效地停車。這只是一個很小的例子。我們可以期待,但是細節很難預測,就像人們在自動駕駛汽車里會做什么?他們在工作嗎?他們在看書嗎?我不知道,我們必須等待。

中國新聞周刊:你認為中國建設智慧城市的優勢和劣勢是什么?

凱文·艾什頓:我知道中國在建設“智慧城市”方面有很多優勢,但我真的不知道會有什么劣勢。

第一個優勢是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方興未艾,潛力巨大。不像倫敦,因為它是最早的現代城市之一,如果你想在那建造地下設施會遇到很多問題,因為地下已經有污水管道或是地鐵等過去留下的基礎設施。

二是中國有政治意愿來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在很多世界其他地方的城市,政府往往不愿意把財政投資在長期項目上。而中國管理經濟的偉大之處在于政府可以說,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我們要在十年后看見效益。盡管這要花一段時間,但我們知道它值得,所以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優勢。

第三個優勢是充滿活力的高科技市場經濟。在中國,有像騰訊那樣在高科技方面具世界領先水平的公司,然后政府又愿意在公共基礎設施上發力。

政府應是投資人而非管理者

中國新聞周刊:根據埃森哲2015年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到2030年,物聯網將為中國額外創造1.8萬億美元的累計GDP(國內生產總值),你如何評價這份報告?

凱文·艾什頓:我還沒看過這個報告。但我對這樣的大數據分析報告非常懷疑,因為這很難理解,而且對特定數量的預測是很難的。毫無疑問,物聯網帶來高效率,而中國是物聯網經濟的主人,所以極有可能中國經濟由于物聯網變得更加高效。這將需要多長時間?物聯網究竟能帶來多高的效率呢?我不知道,在2100年我們或許可以算出來,現在去量化它卻是非常困難的。

中國新聞周刊:2015年上半年,中國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在你看來,政策制定者在中國未來物聯網的發展中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凱文·艾什頓:在物聯網時代,不僅是中國政府,所有政府扮演的主要角色應該是投資人不是管理者。

政府應該善于成為高科技公司的早期客戶。比如,騰訊明確了他們打算發展的科技和它帶來的影響,但是他們需要第一批顧客,因為大多數人都不想買別人沒買過的東西。那樣做有風險。因此,政府扮演的角色之一就是主動成為高科技的第一個消費者,以此刺激科技的發展和創新。然后,政府把購買來的科技用于建設城市和發展經濟。

以美國為例,為什么它能成為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高科技領導者?為什么它現在不是了?美國大部分領先的技術源于它的空間項目。在1960年代,美國決定在太空飛船上投入大量政府資金,比如登月項目。政府采購了一件當時沒人買的東西——硅片,這就開啟了美國的高科技經濟。

另一方面,政府應該減少管理、保持開放。如果你是北京市市長,你決定投資“智慧城市”技術。當第二年你需要更多的技術支持的時候,你無需非要從上一年提供服務的那家公司購買技術。你可以通過互聯網和物聯網了解這項技術的最新成果,繼續投資合適的企業和技術,而不是去支持行業壟斷。

猜你喜歡
凱文新聞周刊出租車
穿越原始空間
據說在孟買,出租車“長”這樣
旅行的沒落
今天的會就開到這吧
你為什么要學會拒絕
來自天堂的聲音
網絡時代的出租車
圣誕節的奇妙冒險
憑什么
米娜式的愛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