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識西方歌劇文化中的“音”與“聲”

2015-11-03 15:54趙靜
藝海 2015年8期
關鍵詞:中國戲曲

趙靜

[摘要]西方歌劇雖說是一門綜合藝術的表現體,但支撐和主導這門藝術的不是別的,而是音樂;西方歌劇雖說是一種以歌為主的藝術形式,但歌唱演員的“聲”,在整個歌劇音樂中的地位和主從關系不是別的,而是一種用以傳達劇情、宣泄人物內心情感的最妙的樂器。這是西方歌劇藝術表現的內在根本,同時也是西方歌劇文化的魅力所在。而了解和識別這一切,是進入西方歌劇文化的一條必然通道,對從事美聲教學而言,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研究和把控內容。

[關鍵詞]音樂的戲劇特征 人聲藝術的表現與發揮 西方歌劇 中國戲曲

西方歌劇的發展形成,雖說比中國的戲曲與音樂要晚一千多年,但在世界音樂和戲劇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在人類“音樂無國界”的共識認同下,卻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今天,當我們直面社會發展、文明進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東西方文化觀念的交流融合、藝術語境的認知貫通,在“地球村”里,其撞擊和滲透、交匯與影響,都在不斷發生。特別是當下,在中國“絲路文明”、“絲路經濟”的倡導下,中、西方文化觀念的相互了解,藝術表現的語境認知與鑒賞,都成為了中國藝術創新發展之途,“繞”不開的必經之路。因此,在研究西方歌劇文化的同時,不斷強化歌劇表現中“音”與“聲”的重點認知和重點突破,是一項不可低估、作用非凡的教研、教學內容。

一、歌劇文化中的音樂特征

1、音樂在歌劇中的敘事作用。西方歌劇雖說是一門綜合藝術的表現體,但支撐和主導這門藝術的不是別的,而是音樂。翻開世界戲劇史,在各門類的戲劇敘事方面,普遍采用的是演員的臺詞,講述傳達劇情故事,以生動的語言語境,勾勒出人物間的矛盾沖突。而歌劇在這方面就大為不同,它在戲劇的敘事方面,則是用音樂來“講述”故事,用音樂中的人聲藝術,傳達其各人物間情緒、矛盾、沖突的語言和語境。在這一方面,用中國的戲曲觀念來理解,則是“音裹戲”——以音樂“裹”代劇情;“聲立人”——以人聲藝術表現、樹立人物。

在西方的歌劇文化概念中,詩歌和音樂是歌劇藝術中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只有詩歌和音樂的藝術結合,把心靈語言轉化成有形旋律感的形態,才是最高尚、最完美的藝術。一部好的歌劇,不是單從歌詞來直白敘事,而是通過這段歌詞所譜出的催人淚下的旋律,才使得其悲劇帶給我們心靈深處的震撼。這就是歌劇音樂敘事的魅力,它不像話劇和戲曲用單純“主線結構”來展開劇情和服務劇情的人物心態,而是通過歌劇音樂與戲劇沖突的結合,“多頻道、立體聲”式的把劇情潛置在“視覺和聽覺”之中,從而使觀眾的“感官和器官”同時接受真正強大的戲劇力量。

“歌劇是戲劇,也是一種特殊的民間大眾化戲劇,因為它直接指向情感?!边@是偉大的音樂指揮家伯恩斯坦的真摯感受,同時也是我們欣賞歌劇、享受音樂質感的另一種靈魂陶冶。

2、音樂在歌劇中的靈魂作用?!办`魂,是開啟生命、破譯自然、領悟真諦的神圣鑰匙;靈魂,又是滋養和照耀生命的水與陽光?!边@是中國現代作家李二和在其《遠行》中對靈魂一詞的真摯感受。順沿這一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可加深我們對西方歌劇文化的理解,開啟音樂是歌劇“靈魂”的領悟視窗。

首先,從哲學觀念上來理解,“靈魂,是開啟生命、破譯自然、領悟真諦的神圣鑰匙;靈魂,又是滋養和照耀生命的水與陽光?!钡恼J知,在人類社會是普遍相同的,然而,如何運用“神圣鑰匙”,如何潛化為“生命的水與陽光”,在東西方的藝術表現和處置方法上,就存在著一些不同。在東方文化,尤其是中國的戲曲文化中,其藝術的處置概念是:“一劇之魂”在于本(劇本),“一劇之魅”在于表(演員的表演與唱功)。而在西方,尤其是歌劇文化中,它的藝術處置概念卻是:“一劇之魂”在于音(歌劇音樂),“一劇之魅”在于聲(人聲藝術在音樂劇情中的表現力)。這種藝術處置手段的概念不同,實際上也是一種文化識別和文化理解的不同。

其次,在西方歌劇發展的四百余年歷史上,由于存在很濃重的“宗教烙印”,因此在歌劇文化中的呈現上,就突顯出三項基本特質:首先,音樂是歌劇藝術最關鍵的要素和主軸,劇中所有的情節變化和跌宕起伏,都是以音樂來貫通的;其次,“在情感表現達到極度亢奮時,戲劇會轉向音樂”,從而達到“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極致境界,是歌劇音樂中的靈魂追求;再次,音樂在歌劇作品中的始終依賴和絕對權威性。如劇場中的“時空轉換”、“空場處理”、“情緒急轉”等情節處置中,一切都依賴和遵從于音樂旋律的起承轉合。從以上三個特質中我們看出,音樂,是西方歌劇的主體;音樂,更是歌劇文化中的靈魂。

3、西方文明與歌劇文化的儀式烙印。雖然講歌劇從誕生至今已有四百多年,但在當今的西方生活中,以音樂啟迪心靈,以音樂蕩滌靈魂,崇尚歌劇和對歌劇音樂的儀式感和文化烙印,仍舊氛圍濃重,其大小節慶、禮儀待客以及商務應邀等,都紛紛以歌劇或音樂會的方式,進行著音樂的“饕餮盛宴”。這是一種文化,同時也是一種文明。

西方歌劇是音樂與戲劇結合的綜合藝術形式,在它的誕生淵源上,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紀由于崇拜東方文明,而傳人希臘雅典一年一度的酒神祭祀節,其“洋人之歌”的出現,從歐洲文明史的考證認為,這便是西方歌劇的最早雛形和發端。歷史真是給中華民族開了個莫大的“玩笑”,發端于我國周朝的禮儀文明和當時被確立為“國之重器”的禮樂文化,在今天的中國,寥寥不見蹤跡,而在西方卻以歌劇文化的形式,綻放人類。

是進步文明的,當全球共享;是珍貴文化的,當人類共融。在西方歌劇文化傳人中國百余年到今天,其國人更應在尊重中反思,在崇尚中自省。

二、歌劇文化中的人聲特征

1、人聲是歌劇音樂最美妙的樂器。西方歌劇雖說是一種以歌為主的藝術形式,但歌唱演員的“聲”,在整個歌劇音樂中的地位和主從關系不是別的,而是一種用以傳達劇情、宣泄人物內心情感的最妙的樂器。

西方歌劇,在文化概念的基礎層面上,音樂在整個歌劇中所處的地位,是主導、統領的“霸主”地位,其他的元素符號,如人聲、樂器、服裝、燈光布景等都屬于音樂的從屬地位。然而就在這一文化概念的另一側重面上,其人聲卻有著極為優越的特殊地位:其一、與其它樂器衡比,更直接地產生心靈與心靈的撞擊;其二、絕對不會出現雷同,這是因為每個人的聲線如同指紋;其三、音質、音色、音量的多重性變化,再眾多的樂器,在表現力上都無法與它抗衡;其四、聲部魅力:再龐大的交響樂隊,在人聲聲部的激情合唱中,都會“敗”下陣來。

2、人聲是歌劇音樂最直接的情緒袒露。劇,以情感人;情,以無隔為尚。以人聲藝術直接袒露人物情緒,正是西方歌劇的魅力所在。在歌劇文化的欣賞與認知中,常常有這樣的說法:“欣賞歌劇,不能只在看中劇情,更重要的是去感受音樂?!蓖ㄋ滓稽c講,“歌劇是用來聽的”,這就如同中國戲曲在尋常百姓生活中的習慣一樣,是在聽“味道”、聽“玄妙”,聆聽欣賞由人聲產生和煥發出的千變萬化、千姿百態的個性魅力;聽最直接的宣泄人生喜怒哀樂的真情袒露。

在西方歌劇的表現上,不同的演員、不同的樂隊、不同的指揮,會產生同曲同調而不同玄妙的陶醉效果,而在同劇目、同劇情、同形式的情況下,由于演員的演唱風格、聲部劃分以及聲線與現場表現和發揮的不同,更會出現觀眾的欣賞感受與情緒的不同。

3、人聲是歌劇音樂中最豐富的聲部。在歌劇音樂中,人聲藝術的演唱聲部與劃分,是最科學、最豐富、最富質感與魅力的重要合成。如女聲聲部就有: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少數);男聲聲部就有: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而在男女高音的具體聲部劃分上,女聲部有以音色柔美,清麗,演唱中常以音質而不是音量取勝,適宜于表現富于歌唱性的、流暢的抒情曲調,音域為c1一c3的抒情女高音;有以聲音渾厚,壯實而有力,適宜于表現富于戲劇性的激情和溫柔而深沉的感情,音域為hl-b2(或c3)的戲劇女高音;有以聲音輕巧而富有彈性,音色中含有年輕少女那種明亮、清脆而華麗的色彩,適宜于表現輕快、活潑的感情和難度較高的花腔技巧,音域為c1-c3(或d3,e3,f3)的花腔女高音。女高音聲部有抒情女高音、戲劇女高音、花腔女高音。男聲部有以輕快型抒情男高音,聲音纖巧、清脆、明亮、靈活,高音區的起因和裝飾性花腔樂句的演唱也比一般抒情男高音輕巧靈便,音域為cl-c3(或d3)的抒情男高音;有以聲音結實而飽滿,音色濃重,富有男性英雄氣概,適宜于表現慷慨激昂的激烈感情,音域為cl-bb2(或c3)的戲劇男高音。如果再加上以揭示人物形象、傳達內心情感、表現喜怒哀樂等音樂形式如詠嘆調、宣敘調、謠唱曲、重唱和雖獨立于舞臺表現之外,卻發揮著烘托、渲染、強化歌劇劇情的合唱聲部,其人聲藝術的聲部表現力,在整體的歌劇音樂中,是有著非凡的、超乎預想的感染力。

4、人聲是歌劇音樂最難預料的玄妙。在人類社會的大干世界里,會常常聽到“世事難料”的情緒俗語,為什么?理性的辯解就是:凡事只要有人的因素存在,其結果的于前判定,都是很難料定的。西方歌劇也情同此理,其音樂的表現力,也會因為人的因素,如演員的情緒、嗓音的狀態、理解音樂的能力、現場發揮的質量等等,都會出現難以預料的曲折波線。然而,從事物的另一反側面講,這恰恰也是一種勾魂著迷的藝術魅力,一種因期盼而欲罷不能的欣賞動力。

西方歌劇,誕生于十六世紀末,從其四百多年來的歷史和進人中國百年有余的軌跡上講,它之所以能夠成為歐洲文明史的推進見證,能夠成為傲立于世界音樂與戲劇的文化標志,除綜合藝術的集成外,以音樂包裹戲劇的特征,人聲藝術的極致表現與發揮,都是奠定和確立自身歌劇文化以致歌劇文明的珍貴法寶。

再度強化識別西方歌劇文化中“音”與“聲”的關系、地位和作用,是美聲教研工作的必須和美聲教學環節的常態保持,與此同時,能讓美妙的音樂靈魂走進千家萬戶,讓大眾了解西方歌劇文化,也是對中國現階段音樂欣賞和音樂教育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歡
中國戲曲
對構建中國戲曲音樂話語體系的一些思考
《中國戲曲音樂集成》的學術價值與編纂回顧
昭往彰來——《中國戲曲志》編纂出版工作紀實
“前?!迸c當代中國戲曲評論
一項前無古人的民族戲曲工程——《中國戲曲志》編纂始末
從心所欲不逾矩——為中國戲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中國戲曲《五倫全備記》在韓接受研究綜述
中國戲曲“史”“論”“志”與張庚戲曲美學思想
從日藏《唐人相撲》裝束看清代中國戲曲的在日傳演
中國戲曲為何形成多種聲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