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雞籠的老人

2015-11-14 23:07陳肖人
廣西文學 2015年6期
關鍵詞:雞籠賓州會長

陳肖人/著

在我們本地,有個村叫雞籠村。這個村背后山坡上有成片的竹林,村的前面是平展展的水田。農民忙時種田,一有空閑,便斬下村背山坡上的竹子,破竹削篾編織竹器,主要是編雞籠,也兼編織一些竹具,譬如裝魚的魚箵、魚笭等。所以這個村便被叫為“雞籠村”。

這沒有什么奇怪。賓州此地,幾乎各村都有手工業。就說我們村燒磚瓦,便被叫做瓦程村。旁邊還有打鐵器的羅村,便叫打鐵羅村;打索(做繩子)的梁村,便叫打索梁村。省去了村姓,就叫做瓦村、打鐵村、打索村了。所以,因編雞籠被叫為雞籠村,很正常的事。

隨著時代的變化,這些村的手工業幾乎成為歷史的往事。譬如我們村,燒磚瓦的窯早就崩塌,那里雜草叢生,芭茅如林。20世紀80年代始,人們建的都是平頂一層以上的水泥磚房,誰還建什么瓦頂房?況且,水泥平頂還可當曬谷場呢,省了地上曬谷雞叮豬啃的看守。所以燒磚瓦已絕跡了幾十年。打索村的索,被市場上鋪天蓋地的尼龍繩取代,打索村也不經營此業了。雞籠村的竹器也幾乎絕塵而去。魚箵、魚笭已無人問津。田里、河溝里的魚早就走上了不歸路。只有雞籠還有少許人買,可農村養雞的人也不多,如果家里養幾只雞,也都圍在屋角的邊邊上,不可放養了,如果放出去,有可能叮吃田邊的草或禾,那都是灑上防蟲劑的,可能會被毒死。所以,只能禁養在小角落里,讓雞們接地氣,吃些沙土以健胃。但還是有人買雞籠把雞禁養在家里。只有打鐵村與時俱進,生產的東西應時而變:鼠多了他們生產老鼠夾;養狗人多了,他們生產狗鏈;至于鏟和鍬,只要還有農田,這些工具是少不了的,這些老祖宗的鐵器還保存生產著。只是現在村里不是叮當的打鐵聲,已是震耳欲聾的隆隆機器聲,他們還生產手扶拖拉機的零件。打鐵村還是名副其實的打鐵村,只是手工被機械代替了。

而雞籠村的竹林依然茂密,因為那片竹林早就被某個經營紙廠的老板包下了,村中的少青壯年們,大都到廣東打工去了。編織竹篾器具,年輕人已不會操弄,老年的也不弄了,因為他們得侍養小后代。因為編雞籠不值幾個錢,五元三元一個雞籠,三天一圩,三天之后挑到圩上賣,連腳筋錢都賺不回,所以他們心安理得在家收拾家務,抱孫帶小。

可是,雞籠村偏偏有一對年過七十的老夫婦,天天在編雞籠。大約十年前,在縣城當干部的兒子,把他們弄去縣城,讓他們帶小孫子??鄵稳曛?,孫子進了幼兒園,不用他們管帶了,他們便死活要回雞籠村。說是待在縣城,像住進了牢房,一天煮菜煮飯吃食,吃喝拉撒,都守在家里,悶死了。兒子夫婦勸阻不了這對老人,只好讓他們回村了。

回村了,這對叫六公六婆的老人,天天吃早粥之后,就到后背山的自家竹林里斬下竹子,拖到屋里小院,破竹削篾,編織他們的老手藝——雞籠。

每天早上,六婆在家里煮粥,六公便背上斬竹的大刀,來到后背山伐竹。伐下的竹不多,也就三五條,削去竹枝,便拖回家里來。由于天天拖,所以把山坡的泥地拖出一條條深深的泥痕。好在后背山就在屋后不遠,不太費力也就把竹拖進家里的小院來了。這時,六婆也煮好了粥,盛在臺上,老兩口便坐下來,沾點酸梅,一大海碗粥便呼呼下肚。

吃飽之后,六公便破竹開篾。六公的手藝不但藝在編雞籠,更藝在開篾,他可以把篾開削得紙一樣薄,拿到手上,那篾可以被風吹得翻飛起來。只是,編雞籠不需要那么薄的篾,篾開得太精致,未必能編出扎實耐用的雞籠??墒?,必須開得恰到好處,編出的雞籠才有模有樣,扎實耐用。這就是六公的手藝功夫。六婆只能做六公的助手,斬籠腳籠門的竹條,斬得平整,做得其所。所謂其所,就說那籠腳,接地處必須是竹蔸,這樣,籠腳才牢固而不兜泥。

六公每逢附近三天一圩的上仙圩日,便挑上四五個雞籠,東擺西搖地趕圩了。出了家門,有人就說他:六公哦,有福不會享,還編籠去賣?六公回答,我就是賤呀,坐下來不動,就腰酸腿痛。問的人就說,那你不會在村里走走,去下棋,去講古開心嗎?六公還是那句:我的命就是賤,不會下棋,也不會講古。問的人也就莫名其妙搖頭不語了。

如此,人們不再問他這話了,而是拿他來開心:“六公,這趟圩又撈了多少錢?”大家都知道,一個雞籠也就是四五元錢,實際上和賣竹錢差不了多少,每圩頂多也就賺個三五元??墒沁@伐竹、削篾、編織,費了多少心思、時辰?還要趕圩,來回費了多少腳力?六公不去計較,他心知肚明,這些問話是拿他來悶話水的(開心),六公就沒好氣地回答:撈錢?我是去做大生意、開賭攤嗎?問的人聽出六公話中有氣,便聳聳肩不再出聲。

慢慢地,幾年過去,村里的人背后譏他是不會享清福的蠢老頭,恥笑他是只想每圩賺幾塊錢的慳老頭,而且,在六公這個名號前面多了個副詞——“雞籠六公”,或干脆叫他“雞籠公”。

“雞籠六公”也好,“雞籠公”也罷,六公每天日出至日落依然專心致志地編他的雞籠,每圩五六個雞籠,圩圩銷個精光。有人見他編得精致扎實,候之來買。有的還買不到。老人只好安慰說,下一圩你來早點買吧。有人等不及,未到圩日,就來到村里找他買雞籠。有的人走進村頭,只知村中有個賣雞籠的人,可不知姓甚名誰??墒谴逯杏腥酥莵碣I雞籠的,就說,找“雞籠公”買雞籠哦?便一一給予指路。如此,“雞籠六公”幾乎不用趕圩,這五六個雞籠,大都銷得出去。如此搶手,六公應該提價吧,不,六公并非是見錢眼開的人,只要買雞籠人稱贊他的雞籠編得好,編得扎實耐用,五元錢降為四元錢一個,他也樂于出手。不過,他是明碼實價,大雞籠五元一個,小的三元一個,多不收,少不賣。買的人也不討價還價。五元錢一個算什么喲,到圩場,上粉攤,也就是一碗粉的價錢。

盡管雞籠搶手,而六公并不因此而趕貨,仍然是每天四大一小,或三大兩小,圩圩如此。這么一來,有人就稱奇了,六公難道是慳錢的嗎?慳錢為什么不提價、不趕貨?

六公的心思的確不在錢,在乎他編雞籠的時候,他的神思就與那篾片飛舞起來。隨著他的神思,那雞籠便漸漸成形成狀,一個心想意隨的產品就在眼前了。他就覺得有味道,很有味道。這是他的心血嗎?不是!這是他心想事成的手藝。這是他心中的活物,一個個,一只只,似乎都是眉開眼笑的活物。難怪他對編雞籠情有獨鐘了。

卻說近些年,賓州炮龍節大旺。過去的炮龍節都是十條八條在賓州城起舞,沒想到就近這七八年,炮龍節竟成了賓州的品牌,逢到大年炮龍節,成百條炮龍在賓州縣城起舞,被世人譽為東方的“狂歡節”,影響全國乃至東南亞,以至慕名而來的游客有十幾二十萬之多。炮龍節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那么炮龍又是怎么編扎的呢?過去是用篾片來織成的,舞完炮龍之后,那龍骨(篾片)便用來當柴煮粥,給舞龍的人喝?;蛞娬哂蟹?,都歡天喜地地來喝這粥。這粥名為“龍粥”。喝了龍粥便體康力健,平安吉祥??墒?,這么多年,破竹開篾片的人早就沒有了,遑論用篾片來扎龍?都是用鐵線扎成的,這樣的炮龍,舞起來不但體重,不便翩翩起舞,那鐵線扎成的“龍骨”還不能當柴燒來煮粥。這么一來,豈不斷失了喝龍粥這一福分?這可愁煞了賓州炮龍協會的張會長。后來,張會長聽說附近有個雞籠村,村里有一個年過七十的老人還天天破竹削篾編雞籠。于是,他不辭辛勞,來雞籠村找六公。路上,他又想,這老人雖然能削篾編雞籠,可他能編龍嗎?帶著疑問,去看看再說吧。

會長見了六公,見他身板硬朗,臉上雖有些斑點,但眼神灼灼發亮,覺得這老人體質不錯,而且反應敏捷。六公坐在院里,見客人張會長進來,立馬起身,端凳請坐,這些舉動沒有任何拖泥帶水。

張會長見滿地削下的竹片竹篾,有雞籠已編好置于地上,見這雞籠編得周正扎實,有模有樣,心里幾分贊嘆。便道:六公編雞籠手藝真巧真好哦!六公平淡地說,眼見的粗淺功夫,雞籠有什么巧不巧的?張會長可是眼力不淺,說道:真是巧呀,你看這篾削得片片一個樣,大小不走形,厚薄有分寸。還有那洞眼,個個像量做一樣,洞洞方方正正,沒有兩下子功夫,行嗎?

六公見張會長說得在行,哈哈一笑回應。

接著張會長說了來意,說是縣里每年炮龍節百幾條龍,都是鐵線編織的,又重又煮不了龍粥?,F在附近幾乎沒有人懂得破竹削篾了,只有六公還操這舊道,想請六公來做,只知六公削篾、編雞籠做得好,不知六公會不會編龍,愿不愿編龍?

沒想到六公馬上回應:編龍也不就是眼見功夫?難道難得過編魚箵、編魚笭、編雞籠嗎?有樣學樣嘛。

話一說完,六公即刻拿來篾條,對著廳堂那張年畫龍,想了一會,篾條便在他手下飛舞起來。那個龍頭,不需一個時辰,便有模有樣地編出來了。張會長頓時大開眼界。既然編得龍頭,龍尾更不在話下了,而那龍身,一節一節的,比編豬籠還簡單。于是,張會長立即拍板,今年炮龍節的炮龍,就讓六公牽頭當師傅擔當下來。而且張會長立即下單,先定做一百條龍,每條二百元,這些龍必須在春節前半個月做完。張會長以為在農村,這算是大單生意,六公一定會痛快接受。沒想六公回話說,你一定要我做嗎?張會長說,炮龍節是縣委縣政府定的,這是政治任務,一定要做。

一講到“政治任務”,老人有點發怵了。須知,過去一說“政治任務”,雷打不動,完不成,做不好會被上級懲處的,說重的還得坐牢。于是六公慢慢回應說,這“任務”我不做!張會長問,為什么?六公說,一是我不想做,二是我不敢做。張會長驚訝,做一兩個月時間,有幾萬元收入,怎不想做,又怎不敢做?想想你編雞籠,一年到頭,不就是幾百元收入?

六公說,我編雞籠是隨興而編,沒有任何負擔,不單單是為了錢!

張會長這才明白六公的心意,一是怕講“任務”還有政治兩字,二是老人編雞籠的心思并不是為錢。于是開通說,哎,就不說什么政治任務吧,你編好了炮龍,百條龍在賓州街舞起來,一二十萬中外游客都來看,那是我們賓州的光榮和光彩,這個光榮光彩離不開你老人家的手藝??!

這么一說,老人頓了一會,就回答:試試看吧!會長說,不是試試看,你老人家一定會做得好!

走時,張會長說,你老請三五個人幫幫手,不是難事??!六公回應道,當然,我會找幾個人一起做,不這樣,我鉆進錢眼死的。

當年,六公找了同房的三個弟侄青壯年做幫手。六公先扎了兩條龍頭,三位弟侄在一旁仔細觀摩學習,幾天工夫,他們也都慢慢入門了。

這一年,賓州炮龍節百多條炮龍狂舞賓州街,時至凌晨四五點,炮龍的龍衣、龍須被鞭炮炸得所剩無幾,而竹編的龍骨,放進爐膛,各條龍都熬出了百大鍋龍粥,千幾百人喝上沾滿福氣的龍粥了。

炮龍節后,縣政府以炮龍協會的名義召開慶祝炮龍節成功大會。六公作為重要人物,坐在首席和縣領導相聚。兩年炮龍節過去,六公都得到如此隆重的禮遇。

自此以后,村里人不再叫六公為“雞籠公”,而稱他為“龍公”。

可是,當了兩年“龍公”的六公,覺得去年那次陪領導坐在一起讓他局促不安,不知講些什么,做些什么。餐桌上人們頻頻來回敬酒,而他滴酒不沾,他既不會接受敬酒,也不回敬別人。人們熱熱鬧鬧地說話,熙熙攘攘地走動,他不懂別人說些什么,也聽不進去。開始時,人們對他很恭敬,可人們都紛紛敬酒去了,他冷落地孤坐。接下來,人們幾乎都把他忘記了,甚至忘了他的存在。這樣更令他愧恨參加這宴會了。滿桌菜肴,他竟不敢動筷,碗里只有開始時領導夾給他的那塊大扣肉,吃下之后,再也不動了,偶然也夾上就近在前的一兩塊嫩姜炒鴨肉。人們不吃飯,只喝酒或喝飲料,他還不知飯擱在何處。所以這頓豐盛的宴會,他幾乎餓著肚子,沒吃上什么。讓他坐也不是,走也不是,比坐在火炕上還難受。第三年再請他赴會,他就是死活不去。再過一年,他也不編炮龍了,都交給了弟侄。

但是,至今他還清清靜靜地編他的雞籠。人們又取笑他有錢不賺不取,有臉面不要,“雞籠公”又被叫回來了。

猜你喜歡
雞籠賓州會長
澳淘汰雞籠計劃 引發混亂
在泰國體驗雞籠SPA
給雞洗澡
為什么仙人掌會長刺
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小案例
怎么會長蟲牙?
螞蟻和螞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