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小”處講“道理”

2015-11-16 07:11李偉明
人生十六七 2015年13期
關鍵詞:北大清華管用大道理

李偉明

從“小”處講“道理”

李偉明

我突然想起學生時代在學校上政治課的情景:老師在講臺上大講特講一套又一套讓人耳朵聽得起繭的大道理,雖然邏輯嚴密,語言鏗鏘,具備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高度,學生們卻要么思緒跑到了教室外,要么目光迷離,昏昏欲睡。突然,老師把教案一放,脫稿插入親身經歷并深有感觸的一段往事,大家當即精神為之一振,豎起耳朵聽得入神,甚至不時發出笑聲。此時,老師講的是屬于他自己的語言,是來自生活中的實在話,是缺乏深度高度廣度卻和大家心心相通的“小道理”。

說話也好,作文也罷,都是需要考慮聽眾或讀者心理的,除非你本來就不指望別人把你的話聽進去,把你的文章看下去。對一般聽眾和讀者來說,過于抽象、宏觀、深奧的理論,未必容易接受,而對自己比較貼近的事與理,可能獲得高度認可,因為它們顯得更靠譜、更真實、更管用。

是的,說話需要切合實際,講究貼近?!罢疚弧碧?,有時固然很重要,但未必適合每個場合。很多時候,發聲的人更需要放低身段,融入大眾,讓別人發自內心地接受你的陳述。

對于人們來說,現實遠比過去和未來重要。調子太高,讓人覺得離現實太遠,和自己不相關,當然可以不放在心上了。頂多,象征性地跟著點點頭、喊幾句口號,就算很給面子了。喊完以后,連自己都不知道剛才喊的是什么,至于“入心入腦”,更是甭提了。

道理太“大”,難以落實,容易落空,甚至讓人聽而生畏。打個比方說,一個中學生,你對他講,一定要考上北大清華才算有出息,才能像電影《功夫》所說的那樣“擔負維護世界和平的重任”,才有機會實現人生偉大的理想,否則這輩子就算白活了。那么,結果可能是,這個學生根本懶得讀書了,因為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這個目標基本上是實現不了的,他能考個一本或二本高校就算不錯了,現在無論怎樣努力也實現不了目標,那不如放棄,好好玩樂算了。如果你換一種教育方式:只要努力讀書,不管將來考北大清華還是二本三本,甚至讀個高職,若能自食其力,那就是對社會有貢獻,就能實現人生價值。大家還是愿意拼一把的,說不定本來只能上二本的,結果上了一本呢。即使沒考上大學,至少日后還可安心學習技能,通過勞動服務于社會,實現自我價值。

所以,我越來越感到,我們很有必要學會從“小”處講道理。對許多人來說,“大道理”已經聽得夠多了,多得難以消化?,F在更缺的,也許正是那種好消化、易吸收的“小道理”。當前,我們提出“改文風”,就是因為有些文章形式夸張,內容空洞,于事無補,于世無益。好的講話、好的文章首先是實在的,能受到普遍認可的。它能從生活中的“小”處入手,通過人們都能理解的“小道理”,折射出有高度有內涵有趣味的“大道理”。比如“同時趕兩只兔,一只也捉不住”,“踩著別人的腳印,走不出自己的路”“打鐵還需自身硬”等,這些話都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你稍作呼吸就能聞到特別的味道,不是比那些冷冰冰的宏篇巨論更受歡迎嗎?

人是生活在大地上的,所以,和人說話,不要懸在高空,飄在云里霧里,而應腳踏實地,真真切切地接地氣?!按罄碚摗苯Y合了“小事情”,言之有物,言而有據,接了地氣,自然就有了人氣。

還是別忘了古人的教導:“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蹦切┨撆值暮姥詨颜Z貌似中聽,但未必中用。更管用的,倒是那些未加修飾的大實話,盡管它們的立足點看起來不高,外貌看起來有點“土”,它們道出的“理”雖小,“意”卻不淺,更重要的是能讓人接受并踐行。

猜你喜歡
北大清華管用大道理
神奇!一次施肥管用“一生”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學分互認
放棄北大清華是在回歸教育
爭吵時,收起你的大道理
日常生活中的大道理
如此妙招
USNews2015全球大學排名:北大清華躋身前百
關于鐵路減速頂管用修的思考
確實管用的“民心工程”
標榜狀元多 榮幸之外可有羞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