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東灣長興島典型地質災害特征與防治區劃*

2015-11-16 09:07王偉偉付元賓蔡悅蔭馬紅偉
海洋開發與管理 2015年4期
關鍵詞:長興島砂質采石場

王偉偉,付元賓,蔡悅蔭,馬紅偉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大連 116023)

長興島位于遼東半島西部的渤海近岸海域,全島面積219.1km2,為長江以北第一大島。海島近NE-SW 走向,東西長約28.5km,南北寬約11.5km,環島岸線100.1km。島上地勢西部較高,中東部較低,平均海拔55m,橫山是長興島最高點,高程327.6m。

長興島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8℃~10℃,年降雨量在600mm 左右。海域潮汐屬不正規半日潮,平均潮差1.12m,潮流屬于規則半日淺海潮流性質,其漲潮流方向大致走向為由南向北,落潮流則與之相反。

2010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長興島步入了快速開發建設階段。在海島的大規模開發建設中極易出現局部因開山取石導致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1]。

相關學者在長興島開展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包括海岸線變化[2]、海平面[3]和海底底床穩定性[4]等,但是對長興島的地質災害特征以及災害區劃的研究鮮見報道。為了保障海島資源的有效利用,維持海島經濟持續發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本研究基于對長興島典型海島災害調查和普查資料的分析,闡述了海島典型地質災害的類別、等級和分布范圍,在此基礎上,嘗試性地繪制了地質災害防治區劃圖,并針對性地提出了長興島減災防災建議。

1 調查與分析

本研究的調查是基于2011年10月的海島災害8 個調查站位,結合分辨率為2.5 m 的高精SPOT 衛星遙感影像,分析了崩塌地質災害的分布特征。

2012年9月,布設了18個海水入侵監測井。采集、測試分析了表層水樣,調查與測試分析規范采用《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5]和《海洋監測規范》[6],繪制了海水入侵災害等級及其在長興島的分布。2012年8月,在長興島濱海公園、小礁和大礁附近砂質海岸布設了4 個海岸侵蝕監測樁,監測砂質海岸侵蝕速率。

崩塌、海水入侵、海岸侵蝕和滑坡4 種地質災害的調查站位見圖1。

2 典型海島地質災害特征

2.1 崩塌

崩塌災害在長興島發育較為廣泛,崩塌災害主要為西部基巖海岸和島陸大型采石場,累計面積大約為2.7km2。崩塌災害易發區的巖石多為灰巖和頁巖,垂向裂隙,極為發育明顯,巖體的坡度多大于80°,極易發生崩塌。長興島大部分采石場土石方開挖后,相關部門都沒有及時地進行山體修復,因此發生崩塌災害的風險較高。

2.2 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主要分布在長興島北部、東部和南部的島岸。嚴重海水入侵區分布在東井子附近島岸,海水入侵面積約774hm2,最大海水入侵距離為2.4km。表層水樣分析結果顯示,東井子附近地下水總礦化度達3 426.2mg/L,氯離子含量1 018.5mg/L。輕度海水入侵區順長興島的北部、東部和南部島岸分布,面積共約4 940hm2,其中北側最大入侵距離為5km,南部海水入侵距離相對較小,最大為2.3km,西部東山村附近島岸的海水入侵面積約477 hm2,距離最大為1.3km。

圖1 長興島典型地質災害調查站位

2.3 海岸侵蝕

海岸侵蝕災害主要分布在長興島西部的砂質海岸。小礁附近侵蝕海岸順岸長度約1.4km,發育0.5m 左右的侵蝕陡坎,但不發育灘肩,岸灘物質以中粗砂為主,含大量的礫石,磨圓較差。王家窩棚附近侵蝕海岸順岸長度約1.0km,北部砂質海岸原有的約80 m 的防浪墻已被破壞,海灘物質粗化嚴重,以礫石質粗砂為主,夾大量的磨圓極差的礫石。南部砂質海岸岸灘物質侵蝕程度相對較弱,但同樣存在物質粗化的現狀,岸灘物質以細中砂為主,含大量的磨圓中-差的礫石。

2.4 滑坡

滑坡在長興島北端西北島村附近海岸發育,滑坡體沿岸長度約170m,陡崖坡度大于80°,崖下有房屋,房屋距離崩塌最大距離10m,最近處僅距離2m,無其他防護措施,危險級別較高。

2.5 地質災害綜合特征

長興島共發育崩塌、海水入侵、海岸侵蝕和滑坡4種典型災害類型。崩塌災害發育13處,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基巖海岸,海島陸域采石場。海水入侵災害分布在長興島島岸,累計面積約62.9km2。海岸侵蝕發育兩處,累計長度約2.4km,分布在長興島島西部和北部的岬灣砂質海岸?;聻暮Πl育1處,位于長興島北端的西北島(圖2)。

圖2 長興島典型地質災害類型與分布

3 地質災害防治區劃

基于長興島海岸侵蝕、崩塌、滑坡和海水入侵4種典型海島地質災害的特征分析,繪制了長興島地質災害防治區劃圖。全島劃分為4 個災害防治區,包括東山至丁家圈海水入侵防治區、大礁至西北島海岸災害綜合防治區、鮑魚肚子至西八岔溝海水入侵防治區和高腦山—地藏庵村—東升村長興島中部海島崩塌防治區。

東山至丁家圈海水入侵防治區內發育的災害是海水入侵,區內嚴格禁止審批圍海養殖池塘,引導、轉移近岸圍海養殖工程,減輕海水入侵災情。大礁至西北島海岸災害綜合防治區內發育的災害包括海岸侵蝕、海岸崩塌和滑坡,區內嚴格禁止濱岸、濱海采砂,開展沙灘修復與養護,遏制海岸侵蝕進一步加劇,加固裂隙發育的海蝕崖,種植根系發達的植被,減緩、防止海岸崩塌、滑坡災害的發生。鮑魚肚子至西八岔溝海水入侵防治區內發育的災害是海水入侵,且是長興島最為嚴重的海水入侵區,區內嚴格限制地下水開采,引導海岸圍海養殖工程向淺海轉產、轉移。高腦山—地藏庵村—東升村長興島中部海島崩塌防治區內發育的災害是崩塌,加強區內采石場的管理,積極開展廢棄采石場的綠地修復工程。

4 結論與建議

(1)長興島發育了海岸侵蝕、崩塌、滑坡和海水入侵4 種典型的海島地質災害。海水入侵和崩塌兩種地質災害在長興島發育廣泛,海水入侵面積占全島陸域面積的26.1%,而海島崩塌災害易發點共計13處,累計面積2.7km2,嚴重干擾了當地居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亟待加強。

(2)相關政府主管部門應立即制定海水入侵防治措施和相關管理規定,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引導海島周邊圍海養殖向淺海發展,防止海水入侵程度進一步加劇。

(3)嚴格審批礦山開采、海島取石,同時積極開展采石場的災害防治工程,加強廢棄采石場的巖體加固、植被種植工作,防治大規模的崩塌、山體滑坡災害。

[1]邢振東.淺談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泥石流地質災害防治規劃[J].科技創新導報,2012(3):144.

[2]孫欽幫,蘇媛媛,馬軍,等.長興島海岸線變化遙感動態監測及分形特征[J].海洋環境科學,2011,30(3):389-393.

[3]方晶,胡克,楊永強,等.遼東半島長興島八岔溝古瀉湖型泥炭的形成及全新世最高海平面[J].吉林大學學報,2009,39(3):461-467.

[4]韓志遠.大連長興島馬家淺灘穩定性分析[J].水運工程,2011,455(7):125-130.

[5]國家環境保護總局.HJ/T164-2004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S].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

[6]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GB17378.4-2007海洋監測規范[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長興島砂質采石場
連長興島世界先進石化產業基地
大連長興島世界先進石化產業基地
大連長興島世界先進石化產業基地
大連長興島世界先進石化產業基地
采石場大變身
河北省砂質岸線修復現狀及思考
Dyeing a “Blue Lagoon”black
基于砂質海岸帶海水入侵模型試驗分析研究
浙江杭州地鐵砂質地層深基坑土壓力分析研究
某采石場職業病危害評價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