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唐詩人貶謫成因

2015-11-22 04:17
劍南文學 2015年1期
關鍵詞:貶謫宦官君主

唐代自安史之亂以后,進入中期,習慣上稱為中唐。貶謫是中唐時期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一種常見而且比較突出的現象。中唐貶臣中文士所占比例“隨著進士詞科在文官政體中的作用強化,這種比例遂升至40%,至牛李黨爭時期更高達50%以上?!敝刑瀑H謫詩人及其詩歌集中體現了對文學發展頗有影響的政治背景和社會因緣等因素。對中唐詩人貶謫成因的探討,有利我們還原當時真實的生態環境,促進中唐文學研究的發展。

一、權奸擅政及其影響

很多人認為朋黨之爭、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是唐朝三大弊政,因此朋黨之爭和宦官專權是導致中唐詩人貶謫的重要原因。我們通過對中唐各朝詩人貶謫情況的分析和總結,研究發現在永貞革新之前,引起中唐大量詩人貶謫的主要原因不是宦官專政和朋黨之爭,而是權奸擅政 (即皇帝和朝臣之間的矛盾)。如代宗朝被貶詩人主要是坐元載事,占總人數40%。德宗朝較大規模的貶謫是坐楊炎事和竇參事,占總人數40%。

《新唐書》曰:“嗚呼!小人之能敗國也,不必愚君暗主,雖聰明圣智,茍有惑焉,未有不為患者也?!睓嗉樯谜Ξ敃r的政治和社會影響是非常壞的。權奸擅政致使朝政日益腐敗黑暗。權奸自恃有實權,招權納賄,挾私報怨,嫉妒賢能,排除異己。當時行卷、延譽、公薦之風盛行,權奸與舉子相互利用,權奸為舉子援引延譽,謀取科名,舉子為權奸揚名造勢。柳宗元也曾經感慨:“今夫取科者,交貴勢,倚親戚,合則插羽翮,生風濤,沛焉而有余,吾無有也。不則饜飲食,馳堅良,以歡于朋徒,相貿為資,相易為名,有不諾者,以氣排之,吾無有也。不則多筋力,善造請,朝夕屈折于恒人之前,走高門,邀大車,矯笑而偽言,卑陬而女句女俞,偷一旦之容以售其技?!边@些權臣多為世家大族,子侄、宗屬、姻親眾多,家業巨大,門下門生和官僚眾多。他們一旦遭貶,所親厚者多被牽累,形成大的貶謫事件。如德宗初劉晏與楊炎早有隔閡,劉晏治宰相元載罪,楊炎因與元載親善而坐貶。對此,楊炎含恨在心,要替元載報仇。等到楊炎重掌朝政后,立即貶殺劉晏。劉晏的家人被遷徙嶺表,崔寧、令狐峘、柳冕、崔造、杜亞、盧征、潘炎等被貶者數十人。權奸擅政還促進了大規模朋黨的產生。隨著官場爭斗的范圍擴大,斗爭的主體由個體的沖突轉為群體性的傾軋。這種斗爭越演越烈,導致后來大規模黨爭的出現。著名的“牛李黨爭”,即產生于憲宗元和年間。此后李黨和牛黨互相傾軋四十年,成為唐代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黨爭。直到唐亡,朋黨之爭基本從未間斷。

權奸爭權奪利,結黨營私,以恩仇為事,迭相傾軋,弄權亂政。這都加深了皇帝對朝臣的猜忌,促使皇帝更加寵信宦官。如代宗繼位后,對朝臣頗有疑慮,倚靠宦官程元振和仇士良。德宗生性多猜忌,自貞元十年罷免宰相陸贄后,就不再任命宰相。后來徑原藩兵作亂,德宗倉惶出逃奉天,回朝后就更加猜忌諸將,任命宦官竇文場和霍仙鳴為中尉,使典宿衛,宦官統領禁軍遂成定制。這樣一來,宦官便如虎添翼,更加肆無忌憚。及至憲宗繼位,確立內樞密使制度。內樞密使與神策中尉內外相連,共同參與中樞決策,左右朝政?!叭f機之與奪任情,九重之廢立由己峋;甚而至于劫脅天子,如制嬰兒”。自穆宗至昭宗,除唐敬宗以太子身份繼位外,穆、文、武、宜、懿、僖、昭七帝,均為宦官所擁立。

二、朋黨之爭和君主失察及其影響

永貞革新后,朋黨的勢力已超出皇帝所能控制的范圍,皇帝的威懾力也在漸漸減弱,皇帝和朝臣之間的矛盾也逐漸轉變為朋黨之間的矛盾。朋黨之爭成了當時最大的弊政,也是造成中唐詩人貶謫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朋黨斗爭導致大量人貶謫是在憲宗朝和文宗朝。憲宗朝因黨爭被貶詩人占總人數33%,多數是與坐王叔文黨有關。文宗朝大和年間因黨爭被貶詩人占總人數40%,多與“牛李黨爭”有關。朋黨之爭加劇了官場傾軋和吏治敗壞,加劇了政局混亂和社會動蕩,危害以至傾覆唐代政權。

君主失察也是導致中唐詩人貶謫的主要原因之一,這點向來為人們所忽略。君主昏庸,朝政混亂則因讒毀,坐事被貶謫人數增多??v觀代、德、順、憲、穆、敬和文宗7朝,代宗朝因讒毀被貶詩人占代、德宗朝的70%。如劉長卿因吳仲孺誣奏而被貶睦州,李紓為宰相楊國忠所忌,使人誣告,而被貶桂嶺。德宗朝因坐事被貶詩人占德宗朝被貶人數83%。如楊炎因盧杞所譖而被貶崖州;陸贄因裴延齡讒毀而被貶忠州;張署為京兆尹李實所讒而被貶南方等。因坐事、讒毀而被貶者人數如此眾多,足見當朝君主昏庸,治國無方以至朝政混亂,是非顛倒,冤假錯案時有發生。憲宗雖然剛明果斷,但由于他剛愎自用的性格,晚年更信用奸臣,且當時朋黨斗爭越演越烈,故憲宗朝雖出現了唐王朝的中興,貶謫人數也不少,其中以議事被貶為歷朝最多。如白居易因越職言事而被貶江州,韓愈因上表諫迎佛骨忤旨而被貶潮州,令狐楚因謀傾宰相而被貶衡州,呂溫因誣奏李吉甫而被貶道州??梢娋麟m英明如果不善于采納逆耳忠言,剛愎自用也會導致貶謫人數的增加。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君主雖昏庸,如不理政則貶謫人數亦減少。如穆、敬宗縱情享樂,毫無節制,長久不理朝政,所有政事都委于宦官。由于宦官專政,上下一氣,不要說因議事、坐事被貶者鮮見,就連懲治貪官污吏、彈劾大臣這些朝廷基本監督都沒做到位,所以穆宗和敬宗朝貶謫人數大幅度降低。

作為中唐弊政之一的宦官專權雖然是導致詩人貶謫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宦官專政主要是采用隱身幕后,借君主和大臣之手干預朝政,較少與大臣發生正面沖突,因此宦官專政并沒有直接引起大量的貶謫。中唐僅有一例是直接由宦官引起的,就是文宗大和五年文宗任用宋申錫為宰相,要他秘密鏟除宦官勢力,但因時機不成熟,計謀破產,導致十幾人被貶。

三、結語

總之,權奸擅政、朋黨之爭和君主失察是造成中唐詩人貶謫的主要原因,在永貞革新前,是權奸擅政;在永貞革新后,是朋黨之爭和君主失察。它們致使朝政日益腐敗黑暗,促進大規模朋黨的產生,加深皇帝對朝臣的猜忌,寵信宦官等方面起到加劇作用,導致社會各種矛盾趨于尖銳化,加深了唐朝的統治危機。通過對中唐詩人貶謫成因的研究,我們試圖全面真實地還原出中唐文學的生態環境,為今后探討中唐貶謫詩人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形成個人特有的審美體驗和藝術心態,及由此產生一個時期的總的精神狀態,提供一個新視野。

注釋:

①尚永亮.唐五代文人逐臣分布時期與地域的計量考察 [J].東南大學學報,2007(11).96.

②[宋]王欽若.冊府元龜[M].北京:中華書局,1975.6158.

③[清]董浩.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1983.2452.

④[后晉]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4759.

(廣東金融學院財經傳媒系)

猜你喜歡
貶謫宦官君主
五張羊皮
和諧君主帝嚳
“適宜君王的風度”:論《李爾王》中的新舊君主
清朝才稱宦官為太監
公平交易是外交準則
三國鼎立之袁紹殺宦官(下)
古代文人的仕宦情結與文學創作的關系
非同凡響的秋歌
探究劉禹錫、柳宗元的貶謫之路
呆若木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