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排CT診斷肺隔離癥1例

2015-12-03 14:24范治國曹俊華陳光真丁曉娟
現代儀器與醫療 2015年2期
關鍵詞:影像診斷

范治國 曹俊華 陳光真 丁曉娟

[關鍵詞] 肺隔離癥;影像診斷;X線CT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200(2015)02-112-02

DOI:10.11876/mimt201502044

1 病例資料

患者,男,54歲,既往身體檢查,無不舒。因健康查體胸片示:左后下縱膈旁見欠規則形陰影,行胸部CT平掃及增強掃描。影像圖像如圖1~圖3所示:左下肺見欠規則形密度增高影,其內部見分隔樣囊狀低密度區,局部肺野透亮度減低,鄰近肺葉內肺紋理未見明顯延伸病變內。注射造影劑后見左下肺病變呈較明顯強化改變,內部分隔樣囊狀低密度區未見明顯強化改變。病變血供來自于降主動脈左后壁一孤立性血管,末端分支血管豐富,血管腔造影劑充填均勻,血管壁基本光整。血常規實驗室檢查一切正常,肺部查體左側后下背部內側可聞及少許濕鳴音。

2 討論

肺隔離癥(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又稱為支氣管肺組織局部分離,它由體循環供血卻又沒有正常肺功能的肺組織,屬于少見的肺先天性疾病[1],CT平掃多易誤診為肺部占位性病變。CT增強后除可見到病變區的明顯強化外,還可以看到液化壞死區未強化征象,另外最主要征象是可見由降主動脈、肋間動脈、腹主動脈或分支供血的異常血管。根據隔離肺有無獨立的臟層胸膜分為葉內型與葉外型[2]。葉內型指隔離肺與正常肺組織被同一臟層胸膜包被,病變內囊腔與肺內支氣管相通或相通,多發生于雙肺下葉后基底段。葉外型指隔離肺與正常肺組織未被同一臟層胸膜包被,多發生于后肋膈角處,位于膈肌與下肺葉之間。病變內囊變腔多不與支氣管相通,左側多于右側。隔離肺為無功能的肺組織,內部多有單囊或多囊囊腔,病因多支持Pryce牽引學說[3],認為本病是一種先天性肺胚胎發育畸形,是由胚胎前原腸,額外發育為支氣管和氣管肺芽接受體循環血液供應而形成的無功能肺組織團塊,多不影響生理活動。本例患者平常沒有任何不適,此次體檢偶然發現,平掃為左下肺占位性病變,內部見有分隔低密度囊腔,注射造影劑碘海醇后行增強掃描見病變實質部分明顯強化,囊狀低密度區強化改變不明顯,支氣管三維像見左下肺支氣管未與病變相通;肺部血管成像見自降主動脈左后壁分出一粗大血管供應左下肺病變,血管分支較多,故病變強化改變明顯。根據這些典型CT表現,考慮為肺隔離征,最后穿刺病檢為非均質性纖維化的肺組織,部分可見囊腔。肺隔離征,尤其是葉內型,容易合并咯血及肺部反復感染,抗生素治療效果多不佳,在這時候就需要手術干預治療,一般情況手術治愈效果比較明顯。本例患者為葉外型,未合并反復感染及咯血,故建議病人定期隨診。

3 相關鑒別

(1)肺囊腫:無論是先天性,還是后天性,部位多不固定,增強后多無強化,而且沒有異常供血血管;(2)支氣管擴張:多有咯血或感染病史,查體時可有肺部固定濕啰音;(3)肺膿腫:患者常有吸入史,多位于上葉后段或下葉背段,??饶摮籼?,患者多伴有寒戰、高熱,實驗室檢查血象常增高;(4)支氣管肺癌:病變多有分葉,周緣常有毛刺征象,內部多有液化壞死,壞死后可形成偏心性厚壁,強化改變不均勻且明顯,結合相關支氣管鏡、腫瘤標志物、臨床病史多可診斷[4]。

參 考 文 獻

[1] 李進濤,邵建文,楊辛陽.肺隔離癥的影像學診斷[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3,34(3):84-85.

[2] 蔡祖龍,高元桂.胸部CT與MRI診斷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9-11.

[3] Pryce D M.Lower accessory pulmonary artery with intralo-bar sequestration of lung:a report of seven case[J].J Pathol Bacteriol,1996,58:457-467.

[4] 蘇奕亮,曹衛軍,李惠萍,等.肺隔離癥30例臨床分析[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3,34(2):224-225.

猜你喜歡
影像診斷
27例肺隔離癥的影像學診斷分析
雙源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對單支冠狀動脈變異的診斷價值
肩鎖關節損傷的MRI影像診斷的臨床價值評價
多層螺旋CT診斷梗阻性黃疸的臨床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