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影戲

2015-12-04 19:48
月讀 2015年12期
關鍵詞:幕布人偶皮影戲

皮影戲,又叫“影子戲”或“燈影戲”,在燈光的照射下,表演者通過竹簽棒操作皮影人偶在白色幕布后面表演故事。演出時,表演者一邊在白色幕布后操縱人偶的一舉一動,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說唱故事,同時還用打擊樂器和管弦樂器配樂,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

皮影人偶是怎么制作出來的呢?皮影人偶一般用獸皮或紙板做成,通常采用牛皮、驢皮、羊皮、駝皮等皮質,先把它們漿、洗、曬、熨,然后經過設計、制皮、描樣、雕刻、上色等十幾道工序,其四肢和頭部分開雕刻,然后用線繩連綴而成,這樣,表演時,各個部分就能活動自如。

各地皮影的造型有所不同。陜西、甘肅等地的皮影臉譜顯著特征是各種角色都是高額頭(俗稱“巖顱”), 前額突出, 神氣十足;內蒙、東北等地的典型特征是一種寫意性的鏤空臉;浙江等南部地區則重彩繪而少雕鏤。

不同地域的表演也各具特色,但一般來說,皮影戲演出者都需要超強的綜合素質,因為表演者往往需要手腳并用,“動靜掌控全在繞指間”,腳下制動銅鑼鼓樂,嘴上還要說、念、唱。

演皮影用的屏幕,一般用一塊一平方米大小的白紗布做成。演出時,表演者牽線拉繩,使皮影緊貼幕布,光影交錯,活靈活現,觀眾看得眼花繚亂。正如周杰倫的《皮影戲》中所唱:

微薄的身軀/刻劃出厚實尊嚴/小小屏幕/撐起大大一片天/觀眾靜候在我的眼前/燈光閃耀在后面/我碎碎念/唱念做打喜怒哀樂

在現代影視劇中,我們也可常??吹狡び皯虻挠白?,比如電視劇《大明宮詞》中,唐高宗和賀蘭氏演過熱烈的皮影戲。在電影《活著》中,皮影戲也貫穿始終。熱播親子娛樂節目《爸爸去哪兒》,有一集就專門拜訪了遼南皮影戲。2011年,遼南皮影、西安皮影、唐山皮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有學者認為,皮影最早可追溯到西漢武帝時代,漢武帝曾因為痛失愛妃傷心不已,有方士通過帳內弄影,使漢武帝仿佛又親睹了愛妃的芳容。皮影戲真正成為“戲”而登上舞臺,始于北宋。北宋都城汴京成為中國皮影戲歷史上最早的繁盛地。金兵攻陷汴京后, 一部分影戲人被擄到北方,大部分則隨南宋流亡到南方各省。從此,皮影戲在大江南北扎根繁衍。元代時,皮影戲傳到波斯、伊朗等西亞國家,在土耳其,至今皮影戲仍相當盛行。明清時代是皮影戲的鼎盛時期。清朝乾隆年間,法國神父將皮影戲帶回法國,被稱為“中國影燈”。他們在皮影戲中融合了自己民族的優秀文化,產生了“法蘭西影燈”。1781年,德國文豪歌德用皮影戲來慶賀自己的生日,令到場的賓客驚喜不已。然而在清末時,政府害怕有人在演出皮影戲的場所聚眾鬧事,皮影戲被打壓,從此一蹶不振。

皮影戲作為世界上最早的幕影藝術形式,被公認為現代電影的鼻祖。而隨著新的藝術媒介興起,皮影戲日漸式微。當然,它有自身的局限性,如皮影人偶的制作就面臨“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風險,如何保存成品也是一個難題;皮影戲對表演的技藝要求很高,培養人才非一日之功;表現內容難以跟上現代快節奏等等。然而總有求新求變的力量:有人正在探討皮影藝術和動畫結合的新課題,我們期待新的融合模式。新時代,如何結合互聯網和高科技,將皮影戲融入到新的形式或載體中,讓它更好地傳承流傳?我們任重道遠。(古禾)

猜你喜歡
幕布人偶皮影戲
演出開始前
有趣的皮影戲
編輯精選APP
夏夜的夢
有趣的皮影戲
主角光環
人偶師的煩惱
人偶師的煩惱
《人偶大戲—一泄密》
皮影戲的超級“迷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