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思想政治角度淺談我國農村養老問題

2015-12-06 04:36張淑芬
決策與信息 2015年21期
關鍵詞:養老保險養老家庭

張淑芬

石家莊市鹿泉區民政局 050200

站在思想政治角度淺談我國農村養老問題

張淑芬

石家莊市鹿泉區民政局 050200

人人都有老,人人都會老。本文站在思想政治的角度,通過對現實存在的農村養老難問題和嘗試解決此問題的方式、方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意見。全文著重從五個部分進行了闡述,第一部分著重闡述了中國農村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這種模式是中國農村幾千年的傳統養老方式,它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第二部分講了家庭養老面臨的多種挑戰和在現代化沖擊下的變革。第三部分主要講了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養老方式,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第四部分講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重要性,也點明了今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發展思路。第五部分再次闡述了以家庭養老作為養老載體的養老方式是符合中國國情的。

本文從多個角度闡述了農村養老的重要性,點明了農村養老問題直接關系到中國農村秩序的穩定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但愿我國能夠找出既符合中國農村的實際,又有利于操作和實施的方式、方法。

人總是要老的,這是一種客觀的不可逆轉的趨勢。直接后果就是獲得生存條件的各種能力逐漸喪失,那么,曾經為這個社會做出過貢獻的老人們在其獲得生存的能力逐漸失去時,誰應該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為其提供物質和精神的幫助呢?這就是養老問題。隨著計劃生育政策在農村的實施,擁有中國大多數老年人口的農村地區將迅速出現家庭小型化的傾向。同時,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流動、農村年輕一代道德觀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傳統的家庭養老形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一、中國農村傳統的家庭養老

養兒防老是中國農村幾千年的傳統養老方式,以家庭作為最基本的養老模式才得以長期存在。

家庭養老的主觀條件:

(一)傳統的孝道思想是中國農村家庭養老的內在動力

在任何年代里,老人的贍養不僅是由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決定,而且還受到建立在這種生產力基礎上的贍養觀念的制約。歷史上,我國的老年贍養是以孝為核心在家庭內部進行的,孝道思想在中國有著長久的發展歷史和深刻的社會影響。

(二)享受天倫之樂的本能是中國農村家庭養老的精神動力

老人害怕孤獨,樂于和兒孫生活在一起,于是在長輩與晚輩之間形成一種強烈的群體感情,這就構成了家庭結構變化的向心力,每個家庭成員都脫離不了家庭生活,更脫離不了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依賴。于是又形成近代農民家庭的內聚性和封閉性,主觀上要求贍養老人必須在家庭內部進行。

(三)政府的強力推行是中國農村家庭養老的外在動力

在傳統社會,老年人是知識和智慧的代表,更是國泰民安和國運長久的象征。乾隆三下江南,其間五六次都有百歲“人瑞”迎駕道旁,他認為是“太和之氣”,“用征壽世”的吉兆。顯然,當老年人被賦予國運和德治的象征意義時,家庭養老就不只是家庭的私事,而是政府的公事了。

二、現代社會中國農村家庭養老方式面臨的挑戰

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社會經濟現代化以及人口流動的過程中,中國農村傳統的家庭養老開始面臨許許多多的挑戰:

(一)家庭規??s小、核心家庭增多、家庭功能弱化。

生育率下降、子女減少和居住方式的代際分離還使得子女對老年父母的照料產生了許多困難??傊?,家庭的小型化和核心家庭的增多,使得家庭的養老功能弱化,同時居住方式的代際分離也意味著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經濟供養之外還面臨生活不便、照料不夠、精神苦悶等問題。

(二)競爭壓力增加、人口流動加快、代際傾斜嚴重?,F代社會人口流動越來越快,大量農村的年輕人進城打工。

(三)老年人平均壽命延長、患病率、傷殘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年人的壽命也在不斷延長。這一切必將加大家庭的負擔,也必將導致年輕人消極拒養老人情緒的增加。

各種挑戰因素的結合使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開始瓦解和分化,這就是子女養老和在家養老相分離的態勢,而且子女對老年父母的照料和慰藉也不象過去傳統模式下那么密集和經常了。這是傳統家庭養老制度在現代化沖擊下的一種變革。導致這種變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以下兩個因素在農村正在逐漸突出:第一,兩代人的居住偏好。第二,家庭人口外流或外遷因素。顯然,作為家庭養老,無論是傳統模式或現代模式,有二個基本因素決定家庭養老的質量,一是子女的支持和關照程度,二是自身的一些因素,如經濟實力、健康狀況、人際關系。

三、當前中國農村養老的基本方式分析

現代社會,中國農村的養老方式已不再是單一的家庭養老,而是以家庭養老為主,多種養老方式并存的農村養老格局。認真分析比較研究不同的養老方式,尋求一種適合中國農村情況的養老制度,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將具有重要意義。

(一)家庭養老。這是當前中國農村使用最普遍的養老方式,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具體體現。這是一種最完美的養老方式,它所具有的優越性是任何其他養老方式都無法比擬和替代的。在現有經濟水平條件下及傳統文化模式下,家庭養老仍然是我國農村的主流養老方式。

(二)集體養老。集體養老就是由集體經濟組織對年老多病、無依無靠的老人進行贍養的制度。集體養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養老院制度。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和農民意識的落后直接影響了集體養老的普及化和規?;?。

(三)養老保險。面對農村老年人口數目的迅速增長和家庭養老的弱化,農村養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農村養老保險從無到有并初具規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四)儲蓄養老。依靠平時的積蓄用來防老,在農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場。農民對養兒防老已喪失信心,他們認為只有錢財是可靠的,因而盡可能省吃儉用,節約儲蓄以備老年之用。但是,低利率、高膨脹、天文數字的醫療費以及農民收入的降低,使得儲蓄養老已失去太大價值。

四、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基礎

加快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是我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應如何建立和完善,是整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環節。2010遠景目標綱要為中國農村養老指明了方向,特別是指明了今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發展思路。

(一)農村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形成

養老的兩個要素是物質保障和生活服務。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關鍵是解決了養老的物質基礎,但是對于一個人特別是對于一個沒有生活能力或者生活能力很低的老人來說,僅有錢是遠遠不夠的,這就必須具備相配套的生活服務體系。生活服務的提供有三個來源,第一,老人自我服務;第二,家庭成員的服務;第三,社會化服務。因此,不管將來社會養老保險多么發達,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家庭養老都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

我國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起步較晚,許多地方現在還處于摸索階段,國外沒有現成的模式供使用,國內沒有完善的法律作依據,操作的時候難免有種種不盡人意的地方,不當的管理和不周到的服務都會影響農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信心。

從國外成功經驗來看,養老保險制度越完善、服務越到位,投保者的熱情就越高,保險基金也就越充足;反之,越沒錢,服務就越無法提高,投保者越沒有熱情,保險基金就越不充足,周而復始,形成惡性循環。

五、解決我國農村養老的方式選擇

根據當前中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傳統文化模式、社會化服務狀

況以及養老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家庭養老仍然是中國農村中的主要養老方式,只不過這種家庭養老已不再是傳統的家庭養老,而是以家庭作為養老的載體輔助于多種養老方式的農村養老模式。

之所以說家庭作為養老載體的地位是其他養老方式無法替代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家庭養老的成本較低。第二,我國養老保險的社會化程度不高。第三,家庭服務業不甚發達。第四,思想觀念、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對老人養老載體選擇的影響。因此,建立完善的農村養老制度,必須將家庭養老放在重要的位置。 因此,建立完善的農村養老制度,必須將家庭養老放在重要的位置。

養老的載體與養老的內容是相輔相成的,家庭愿意承擔養老責任,但沒有物質上的支持,老年人的生活仍然無法得到保障;或者相反,老年人僅有資金上的保證,但無人對其進行照顧,其生活也是難以得到滿足。所以,在鞏固原有的家庭養老模式的前提下,必須在農村強制推廣社會養老保險,使農民建立防患意識,在其年輕力壯、創造力最強時,能有少部分的儲蓄,以備年老、多病沒有生活能力時所用。

鑒于上述分析,根據我國農村的基本國情,參照“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對農村養老的基本精神,我國農村養老立法的價值目標應該定位于:以家庭養老為主導,強化社會養老保險,引進商業養老保險,建立多種形式并存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

綜上所述,農村養老問題直接關系到中國農村秩序的穩定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由于固有的道德體系的崩潰和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通過構建和不斷完善農村養老法律體系來規范農村養老已是大勢所趨。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我們要加強對全社會的尊老、敬老的宣傳教育,把中華民族尊老、敬老、養老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猜你喜歡
養老保險養老家庭
養老生活
家庭“煮”夫
養老保險精算的分析與風險管理的研究
養老保險精算的分析與風險管理的研究
養老更無憂了
戀練有詞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養老之要在于“安”
繳納兩份社??赏瑫r享受兩份養老金嗎
尋找最美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