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大地震傷員39年后再回南通感恩

2015-12-07 06:19薛曉慧
中國醫學人文 2015年7期
關鍵詞:張詠淑萍唐山大

文/薛曉慧

唐山大地震傷員39年后再回南通感恩

文/薛曉慧

1976年唐山大地震,張詠和母親張淑萍骨折受傷,在南通醫學院附屬醫院接受治療,39年后,張詠全家七人驅車數千公里,再回南通,感恩當年的醫務人員,重溫在南通度過的日子。

防震棚舊址故地重游

“就是這兒,我記得,操場上的這棵大銀杏樹還在,39年前,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南通醫學院附屬醫院的醫務人員對我們全力救治,讓我們恢復了健康重返家園,這些年,我做夢都想回來看看,今天終于實現了,我太激動了!”

2015年大年初一,陽光燦爛,碧空如洗,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原南通醫學院附屬醫院)的十二中停車場來了一群男女老少,他們是千里迢迢從河北唐山自駕來的,其中的一對母子張詠和他的母親張淑萍曾是唐山大地震的傷員。當年,他們在南通接受救治,這次,全家七口利用春節假期,來南通感恩當年幫助過他們的醫務人員,重溫那39年前的記憶。

在當年的醫務人員李道生和顧衛東的帶領下,一家人來到醫院抗震棚舊址 當年的十二中操場上,39年前的一幕幕記憶和情感被點燃?!耙姷搅水斈晗駤寢屢粯诱疹櫤吞蹛畚业牡郎虌尯皖櫴迨甯裢庥H切,我們之間不是普通的醫患關系,而是一種患難與共的血肉深情!”張詠在qq里告訴朋友。

1976年唐山大地震,張詠才4周歲,他骨盆恥骨骨折,傷情較輕,母親張淑萍在地震中腰椎壓縮性骨折,受傷嚴重,兩人被接至南通醫學院附屬醫院救治。由于張詠還有4個月大的弟弟需要照顧,父親無法分身只能留在唐山。在南通的兩個月時間,張詠母子受到了無微不至的關懷,不僅治愈了疾病,也和醫務人員結下了深厚情誼。

1976年,時任江蘇省委第一書記的彭沖(右)在南通慰問小傷員張詠(圖片來源:《揚子晚報》)

一聲姨媽喊了39年

那時,李道生是南通醫學院的年級主任,唐山大地震正值學校放暑假期間,組織上將她調來擔任病區指導員,服務唐山患者。除了在醫院里照顧患者之外,李道生還經常把小張詠帶回家,親手給他做衣服,給他做飯菜,讓自己的幾個孩子陪他玩,享受家庭的親情歡樂。張淑萍比李道生小11歲,喊李道生“姐”,小張詠則親熱地喊李道生“姨媽”,從小喊到大,從南通喊到唐山,這份親人般的聯系從未斷線,逢年過節張詠都會給姨媽打電話問候,匯報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情況,姨媽姨媽,這一喊就是39年。如今的張詠在唐山郵政局工作,已成長為一名管理干部,弟弟是當地派出所的干警,母親已經退休,一家人過著安定幸福的生活。

這一次,一輛面包車,行程3000公里,全家老少7人:張詠父母,張詠夫婦,張詠弟弟一家,除了張詠的兒子要在家復習準備高考以外,全部來到南通,張詠和李道生兩家都把這次相聚稱作“跑親戚”。

醫患情誼歷久彌新

39年前,顧衛東作為年輕的醫療隊員參加傷員的救治,并在傷員康復后護送他們回到唐山。他笑稱,“當年我們是醫護工一體,既是醫師,又是護士,也是護工,只要是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減輕痛苦的事兒,我們都想方設法去做,從未想過任何回報。沒想到39年后,唐山親人還專程來看我們,真是情深意重??!”

39年過去,很少有人提及1976年十二中操場上的那段救治傷員的經歷,可那些曾經參加救治工作的醫務人員名字,卻在千里之外的張淑萍口中時常念叨:李道生、顧衛東、劉俊華、成紅兵、戴韻樸……

那些醫務人員早已忘記的細節,張淑萍還清晰地記得。有一次,防震棚里停電,小張詠哭鬧不停,顧衛東醫生把張詠抱在懷里,輕拍撫慰,走動玩耍,直到恢復供電。

張詠知道,這些年,母親一直有個心愿,希望有個機會再回南通,當面感謝恩人們。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母親想去一趟南通的愿望更加迫切了。2011年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百年院慶,張詠就計劃著要來南通,無奈當時不是節假日,全家人的時間沒法統一,只好作罷。

2015年春節,舉家來到南通,見到了日夜思念的醫務人員,站在39年前的這片熱土,盡管容顏已改,物是人非,但是唐山—南通這一行,為母親圓了夢,也給了自己心靈一份交代,張詠說。

/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

猜你喜歡
張詠淑萍唐山大
永恒的梁祝 永遠的蝴蝶
月湖書生徐時棟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ovie Titles Viewed from the Fluidity of the Five Elements of Drama
喬淑萍:山城兒童的守護神
課程思政視角下中職心理健康教學課例分析
唐山大地震余震或持續上百年
體諒失禮下人
40年前,唐山大地震
莫以陰暗心理挖唐山大地震“廢墟”
張詠婉言勸寇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