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鎮區財政管理成效的對策建議

2015-12-08 03:31王連亞
人間 2015年30期
關鍵詞:鎮區財政管理財政

王連亞

(江蘇省射陽縣海通鎮財政所,江蘇 射陽 224300)

提高鎮區財政管理成效的對策建議

王連亞

(江蘇省射陽縣海通鎮財政所,江蘇 射陽 224300)

近年來,隨著農村改革和財政改革的不斷深入,鎮區財政部門擔負服務基層群眾、發展地方經濟、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職能,提高其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對鎮區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事業要求不斷增長,鎮區財權與事權不匹配、超支負債運行、財政內部管理薄弱等問題越來越普遍。如何讓鎮區財政走出困境、進一步發揮鎮區財政管理工作對維護農村基層政權和社會穩定的積極作用,是擺在我們面前迫切需要加以解決的難題。

鎮區財政管理;隊伍建設;職能轉變;人才配備;發展方向

鎮區財政所自建立以來,為鞏固鄉鎮政權建設、規范政府收支管理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新形勢下,鎮區財政管理工作要適應新時期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要由由收入征管型向公共服務型轉變,由財政資金分配型向監管型轉變。筆者從事基層財政管理工作多年,現結合工作所在的射陽縣具體實際,就鎮區財政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射陽縣鎮區財政建設管理的現狀

(一)鎮區財政體制建設。各鎮區財政部門作為連接城鄉、聯系群眾的窗口和紐帶,是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射陽縣轄2區13鎮,射陽經濟開發區和射陽港經濟區各設1個財審分局,各鎮設財政所。財政所人、財、物均由所在鎮區管理,業務上接受縣財政局的指導。

(二)鎮區財政主要職能。鎮區財政主要職能定位為立足財政特點,服務鎮村經濟、培植財源,切實做好組織收入、預(決)算編制及執行、補貼資金發放、專項資金監管、鎮區(村)級債務監管、公有(集體)資產管理、單位(部門)財務核算及管理、鎮(區)政府(管委會)及上級業務主管部門交辦的其他事項、政策研究及信息反饋等重點工作,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

(三)鎮區財政人員構成。全縣15個鎮區實有財政人員123人,在編在崗32人,其他為抽借用其他事業單位人員和無性質人員,平均年齡為41.7歲,財政所長平均年齡48歲。目前財政所年齡老化、人員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少等問題已不能適應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要求。隨著國家惠農政策不斷出臺,國家對農業、農民實行幾十種財政補貼,工作任務十分繁重,涉農補貼涉及到各家各戶的直接利益,程序嚴密且標準要求較高,財政所區區幾個人要面對千家萬戶時只好疲于應付,還怕忙中出錯給群眾帶來損失,給工作帶來負面影響,心理壓力較大。另一方面按照財政所應設置所長、總預算會計、單位會計、一折通專管員和出納員等崗位的要求,因為人員缺乏,不少財政所,特別是5人以下的財政所(分局),遠遠不夠崗位設置要求,身兼數職、一人多崗的現象依然存在,已達不到相互牽制的要求,給財政監督留下極大的安全隱患。

二、鎮區財政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預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是目前大部分鎮區財政預算管理流于形式,預算編制缺乏規范性和可操作性,往往存在超預算問題。二是報表編制不真實,虛列收支成分多。財政決算報表不能真實反映實際支出,而是按照相關考核指標數列支。三是鎮區人大對本級預算的審批和監督也形同虛設,走走過場,有的甚至過場也不走,嚴重削弱了預算的法律約束力。

(二)財政資金監管有待規范。根據財政財務管理規定凡在鎮區范圍內實施的項目建設資金、國家涉農惠農的各項補助性資金、村級組織運轉資金、鎮區財政本級安排的各項資金等都要納入鎮區財政資金監管的范圍。但由于種種原因,對于涉農補貼等普惠性的財政資金,鎮區監管工作還能基本到位,而對于沒有到鎮區財政所的項目資金,鎮區財政監管則流于形式,一些需要鎮區通過向上爭取的項目資金,則因鎮區財政部門和縣有關單位的信息不對稱等原因,且本身是受益方,出于怕得罪人等考慮,監管則實難到位。

(三)財政職能發揮有待加強。財政管理工作專業性強,相關工作人員本應該全身心投入。但是為了完成鎮區財政收入任務指標,大多數鎮區財政所長和部分工作人員的主要工作都是陪同鎮區主要領導到處招客商、引項目、抓稅收,過多承擔了本該由其他部門負責的事項,財政管理職能受此影響而嚴重弱化,“缺位”、“空位”、“錯位”等現象早已屢見不鮮,工作質量與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三、提高鎮區財政管理成效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鎮區預決算制度,提高財政財務管理水平。各鎮區要制訂財政預決算和部門預決算制度,規范預決算編制行為。明確部門預決算編制職責、編制范圍,科學制訂公務費等定額標準,細化預決算編制方法,使部門預決算真正反映預算單位的全部收支情況,不斷提高預決算編制的規范性和準確性。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相關文件的規定,按程序依法將財政預決算和部門預決算報送鎮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批準,并將經審批通過的預決算及時批復到各預算單位。各預算單位要依法執行財政預算和部門預算,違者,一經發現,將依法予以查處。

(二)建立健全財政監督機制,提升屬地就近監管水平。建立健全鎮區財政資金就地就近監管機制。各鎮區作為財政性資金管理的責任主體,要盡快充實財政監管力量,重點圍繞財政內部監督和強農惠民工程,建立資金使用全過程跟蹤監管制度,將鎮區所有財政性資金納入監管范圍,主動接受鎮人大的預算審查及監督。依托省財政廳研究開發的“鄉鎮財政資金監管軟件”平臺,規范環節,明確要求,結合實際,切實有效推進資金監管信息化管理。建立縣鎮聯動機制,縣鎮(區)財政部門要抓住項目申報、資金下達、項目實施、資金支付和項目績效評價等關鍵環節,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財政專項資金信息送達、公開公示、跟蹤監管等工作和巡查、抽查等常態化工作,建立專項資金跟蹤監管臺賬,定期統計上報項目實施情況、實施效果等情況。

(三)規范財政業務操作流程,提高鎮區依法理財能力。鎮區財政所要立足自身職能,分清主次,合理行使崗位職責,財政工作人員原則上不得從事于財政業務無關的工作??h財政局要會同鎮區黨委、政府針對鄉鎮財政所、分局的現行制度進行重新評價,重新組織規劃,設計新型制度體系。要形成一個統一的關于鄉鎮財政所、分局財政工作制度體系,新的制度設計應把握以下幾點:(1)明確財政所、分局的職能,核心是確保國家和上級財政政策的落實執行,在管事權上著重體現依法理財,對具體工作中的資金支配權則應于限制或削減;(2)制度設計要以保證資金安全,依法管理為目的,條款內容要適應業務特點,邏輯性要強,體現職責明確,相互制衡并便于操作;(3)對重要崗位和關健環節要有明確的限制措施,建立記錄控制、復審稽核等制度,對具有監督職能的崗位應給予獨立行使權;(4)嚴格貫徹管帳、管錢相分離的原則,強化對資金、印鑒、支付憑證和會計檔案的管理措施;(5)建立合理的考評機制,不但要考核績效,更主要強化對制度執行的考核。

綜上所述,鎮區財政所要學習先進經驗,引進先進做法,深化監管措施,促進鎮區財政管理向更高的要求、更新的走向、更有力的突破上深入發展,才能使鎮區財政所管理日趨規范,工作效率明顯提升,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

F812.0

:A

:1671-864X(2015)10-0060-01

猜你喜歡
鎮區財政管理財政
易地搬遷學生與鎮區學生在行為習慣上的差距及對策
新形勢下基層財政職能創新探索
陜西省財政53億余元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緬甸將打擊若開武裝
鎮區規劃用水水資源論證實例分析
財政管理困境與路徑探析
鄉鎮財政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
義務教育城鎮化率5年升至72.55%
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監督體制探析
被遺忘的真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