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課堂創新的幾點體會

2015-12-08 12:44耿玉蓮
人間 2015年19期
關鍵詞:交流教材數學

摘要:我們積極探索班級、小組、個人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的組織形式,重點加強小組研討的學習方式,相對削弱大課堂講解的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既要做到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靈活運用,讓教材為教學服務。源于教材,又不要拘泥于教材。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7-0056-01

創新問題的提出,給整個教育改革的發展帶來了新一輪的挑戰。把創新問題擺在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我國多年來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然選擇。數學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又是思維體操的學科,所以它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學科。課堂上我們教師要致力于教學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學中要從數學學科的特性和小學生的接受心理出發注重教學環節的創新。下面談談在實踐中的幾點體會。

一、探索新的課堂組織形式

大課堂教學有利于教師為中心的講解,但不利于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為此,我們積極開展小組教學模式。小組教學可以有效地彌補集體教學的不足,給予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密切接觸、相互交流的機會,有利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是培養健全人格、促使個體社會化的有效途徑。我們積極探索班級、小組、個人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的組織形式,重點加強小組研討的學習方式,相對削弱大課堂講解的學習方式。小組的劃分,一般以6人左右為宜,要注意學生性別的搭配、興趣愛好的搭配,對組建的小組要相對穩定,待磨合后也可以適時進行調整,以更好地進行交流、培養興趣愛好、增進友誼,達到育人目的。在這樣的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表創新見解。

二、靈活運用教材

教學就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他人的互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設計既讓教材為我所用,又不受教材的約束和限制,根據學生的實際增刪、調整數學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從而激起他們對數學的興趣,體會到數學的重要。如我在教學“小數的性質”時,一開始上課我就特意不動聲色在黑板上板書3、30、300,學生不知道老師的意圖,非常好奇,不知道老師要干什么?于是,我神秘的對學生說:你們猜猜看老師可能會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放開了,有的說它們之間大小有什么變化?有的說末尾添零與數的大小有什么關系?在這些基礎上我在提問,你能想辦法使這些數相等嗎?學生感到好奇,紛紛議論。不一會兒,學生馬上想到在2、20、200后面填上合適的單位,有的說加上米、分米、厘米;有的說加上元、角、分。接著我馬上說:“老師可以不用加單位也能使這三個數相等。用什么方法呢?這正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這樣的情境形成懸念,從而培養了學生對知識探究的能力和習慣??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既要做到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靈活運用,讓教材為教學服務。源于教材,又不要拘泥于教材。

三、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中進行學習

合作探究是師生、生生共同創造課堂的環節,是培養良好思維品質,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文本進行對話的有效方式。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與學生互相交流,合作是為了讓孩子增強責任感,學會在合作中如何尊重別人、傾聽別人、評價別人,學會如何才能更好表述自己的觀點;而競爭的目的不是激起學生間的矛盾,而是學會取長補短、求同存異、意見統一,更好的合作。合作交流有賴于對每位成員積極性的調動,要建立激勵合作交流的機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交流。做到師導生,生教生,生強生。如:在數學9的乘法口訣來源時,學生已從1至8的口訣學習中獲取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數學中我讓學生以小小組(四人小組)的形式自由選擇關于9的一句口訣討論得出的來源,并要求組內有分工(一個負責說出“幾個幾”、一個負責說出算式、一個進行計算、另一個向本小組的小老師匯報),然后看四個大組的小老師誰先完成總結任務:得出同一句口訣有不同的來源方法(可以利用加法計算,可以利用上下兩句口訣的聯系,可以用減法[1個9是10-1,2個9用20-2……],甚至還可以從大人那里學來)。任務完成以后,可以讓小組對別的小組作出一定的評價,以取長補短,老師也對討論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新觀點、學生或小組表現好的方面作出一定的鼓勵,強化合作的過程。

四、在課堂上,數學教學生活化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經驗越接近時,學生自覺接受知識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用恰當的導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用一些學生的生活實例去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在教學中,由于恰如其分地運用導語,使教學效果,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有很大的收獲。例如:學習1-10,為了讓學生在頭腦中產生1——10這十個數字,我指導學生利用教科書中美麗的校園學生的生活實例,天天接觸的地方,去引導學生討論交流細致地觀察圖片,產生出 豐富的內容的數據,對抽象的數有了感性的認識。單上一個1字,就引導學生發現“我看到了一幢明亮的教室”、“這是美麗的學?!?、“校園中有一面鮮艷的紅旗”,又引導學生討論出我們周圍有哪些是1,學生通過交流,發現“我們教室里有一位老師”、“一塊黑板”、“一個黑板擦”、“一張講桌等”。學生自行探索出關于1 的數目。從頭腦中對“1”有了深刻的印象。在課上,讓學生根據情境自己編題,自己列式解題。這樣,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變成了來自生活的、生動的數學問題,還促使學生能夠主動投入、積極探究。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努力實現教學方式的徹底轉變。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的每一個過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積極主動的去認識數學,讓學生的數學素質在和諧、民主、快樂、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得到全面、有效的發展。

猜你喜歡
交流教材數學
如此交流,太暖!
教材精讀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重視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圓錐曲線點線距
題在書外 根在書中——圓錐曲線第三定義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滲透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