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研究實踐

2015-12-11 20:51白云莉
教育教學論壇 2015年2期
關鍵詞:研究實踐職業素質高職院校

白云莉

摘要:圍繞職業素質內涵作者調查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現狀,總結分析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職業素質培養實踐,以期通過項目化教學、校企融合、第二課堂、學分手冊評價體系,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素質。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素質;研究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2-0245-02

一、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現狀

高等職業教育面對新時期改革發展要求,在提升質量的同時存在著就業與生源供需變化、應用型本科發展等嚴峻挑戰。這些信息體現出高職教育已經從以往單一就業率升高發展到逐漸承擔國家經濟建設人才儲備任務。與此相悖,高職院校畢業生在工作中也體現出非專業素質水平較低現象,以學生發展的角度來談,職業素質缺失會導致職業拓展的維度和深度受限。

1.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內涵。

2.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現狀調查。調查從2014年6月開始8月底結束,問卷、訪談圍繞高職院校職業素質內涵對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的在校生、畢業生、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同類院校、行業協會進行多方調查評價,包括在校生能力培養、畢業生職業發展、同類院校職業素質培養途徑、行業企業用人需求等。

從上述分析中,學生認為最需加強的職業能力前三位分別是心理承受能力、實踐能力和崗位技能,高職學生普遍心理素質較差9.9%(學生)、38%(企業),職場的競爭壓力讓越來越多的教育者和受教者開始關注心理素質能力培養,但在實際素質教育實踐中社交能力及心理鍛煉活動形式載體缺乏且單一;職業道德能力的另外三項:思想認識6.3%、32.6%,社會責任5.3%、47.8%,是非判斷5.4%、20.7%,在當代青年學生中道德滑坡已經形成社會問題:缺乏誠信,缺乏理想信念,缺少社會責任感。一部分青年學生受社會思潮影響,形成個人中心的人生態度,個人本位思想意識強烈。80%的高職學生沒有或很少思考職業意識職業規劃,表現淡漠,擇業時54.4%的同學選擇向“錢”看,人職匹配、專業對口因素考慮比率較低。企業人力資源反饋:企業招聘越來越看重軟素質(職業道德能力、拓展能力),專業知識技能可以通過企業內部短時間訓練提高,軟素質則需要一個較長階段的認知積累。高職學生普遍存在缺乏事業心、敬業意識,缺乏進取精神、缺乏對企業忠誠度、缺乏明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等。中國傳統用人哲學認為德才兼備的人才是棟梁,有德無才的人也可使用,有才無德的人堅決不可使用,至于二者皆無之輩,當然是“垃圾”了。[2]職業道德能力欠缺導致企業對高職學生總體評價降低,而非專業素質在多數企業考核評價體系中權重過半。

我們再來分析專業素質拓展能力。問卷顯示:創新能力6%(學生)、21.7%(企業),協作解決問題能力6.5%、59%,實踐能力8.3%、23.9%,適應能力6.5%、59.8%,學習能力3.2%、52.2%,崗位技能8.1%、63%。高職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但專業拓展面窄小、實踐動手能力缺乏、信息來源掌握應用能力弱、不具備創新能力,這些拓展能力的欠缺很大程度影響著高職學生的就業及在職后的個人提升。企業需要畢業生有一定理論基礎、扎實的實操能力、良好的適應溝通能力,縮短上崗培訓周期,盡快創造效益。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應定位在職業道德、綜合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及時有前瞻性地預見行業需求,培養學生職業素質,適應企業用人需求。

二、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職業素質培養實踐

1.結合市場需求,主動及時調整專業結構、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兩次央財支持專業的專家檢查(2013.3、2013.9)和驗收,我系對2013級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重新制定和編寫。對原有以學科體系構建的課程體系進行改革。根據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依據典型工作任務、職位晉升和能力元素構建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標準。

2.做實校企合作辦學理念。建立與精工裝飾有限公司,北京葉之峰裝飾公司,楚天廣告模型有限公司,博維裝飾有限公司,元洲裝飾有限公司,東騰嘉業裝飾有限公司,東易日盛佳欣達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福州紫恒裝飾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實創裝飾有限公司等企業的人才培養基地。學校為企業訂單培養儲備開發人才,企業為學校創建實際崗位職業化師生隊伍。企業實際情境教學中,學生體驗感受企業文化職業能力要求,把對職業素質的學習轉化為自覺行為。

3.改革創新,促進職業素質培養。

(1)學生口高素質培養。一年級學院教育:開展精典誦讀、演講比賽;二年級職業教育:開展辯論賽、專題研討;三年級社會教育。創新設計形式多樣的、與學生實際相適應的第二課堂活動,一方面形成良好的學術和文化氛圍,另一方面全員性參與提高了學生社會交往和應變能力,組織引導學生完成活動同時,激發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思考,并且認識到通過自己的語音組織能力表達體現出較強職業素質水平,獲得“職業”成功感。

(2)教學口高技能培養。為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我系在三個年級開展專業技能大賽:“陶藝制作”、“建筑沙盤模型”、“繪畫、書法”、“廣告設計”、“攝影作品”、“室內外裝飾裝潢設計”“園林景觀設計”、“建筑裝飾工程體驗”。我們還積極參加國家和省組織的各類書畫技能大賽,獲獎頗多。加強學生分階段分層次素質教育:一年級加強職業素養教育,認識職場環境氛圍,二年級開展專業教育(開展技能大賽),提高職業職場的適應性,三年級加強職業道德、職業應聘技巧訓練。在教學方法的改革上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設計任務為引領,形成主題性教學思路;考核辦法的改革上結果考核變為過程考核,一次考核變為多次考核,理論知識考核變為技術和能力考核,單一形式考核變為多種形式考核;把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學院教學副院長朱玉春在會議中提出擬制定“學分手冊”,學生在校的專業能力、社會實踐、競技比賽、道德品質等通過學分手冊體現培養過程,累計學分,經學院測評小組考核合格即可畢業。

職業教育是培養為社會、為企業直接創造價值的專門教育,我們要引導具有不同特點的學生形成富于個人特點的職業素質,根據職業學習過程構建典型工作任務、建立“校企融合”崗位情景教學、開展第二課堂創新活動、建立“學分手冊”過程控制學生評價體系,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為高職學生職業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勇.德才兼備[M].中國致公出版社,2007:1.

[2]時春梅.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開發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3).

[3]王仁清.職業技術教育應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04,(2).

猜你喜歡
研究實踐職業素質高職院校
淺談職業技能大賽對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作用
關于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的相關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