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都不老石

2015-12-12 11:51撰文楊菊三
浙江林業 2015年7期
關鍵詞:縉云石柱纜車

□撰文/楊菊三

一柱石的豪氣,我是在縉云仙都的鼎湖峰上讀到的。鼎湖峰其實就是一塊擎天巨石,一塊在歲月中醞釀大風云大氣息的不老石。它背依清瘦的縉云山,面朝癡情的縉云城,腳探清清淺淺的練江水,自成一體,讓人頓感一塊石的風景竟也可以如此描畫。我是第一次來縉云尋夢,想不到這里的山水,會如此地給力!

江岸是鼎湖峰最強勁的群眾基礎。鼎湖峰就在江邊踏歌而行,行走中攬進山地2468平方米,然后氣宇軒昂地往上躥,塑成了一個170.8米高的彪形大漢。

離得近,看得真。我們的雙眼穿過那并不糾結的百米江面,與這個尤物用目光對接。

不是通體溜圓的顯擺,但有圓潤通達的意蘊;沒有長形方形的規正,卻有這些形態的步子。整條石柱的底色為暗紅,似有丹霞在醞釀。其上滿簪苔蘚,蓬勃著青春的色彩;空白處的面目就顯得有些灰褐、單調。這石,沒有固定色彩的渾然一體,卻有多種變數的斑駁陸離。石柱的肌體上,還有草的插花,藤的忸怩,枝的搖曳,但這些都是石的體毛,石在無意之中的一種功課。而在710平方米的峰頂就不同了,得了靈氣的松樹、青岡們情緒飽滿地仿佛要將碧綠的風采一直粘貼到云天之上。

是的,這里應該有嵐氣氤氳,或者是云霧繚繞,可惜我們晚來了一步,又恰遇一個不綴一朵云絮的艷陽天。但我不后悔,因為許多事情早就在這里發生過了,比如說水浪拍崖的故事,比如說火山噴薄的故事。據傳仙都這個名號也得道于天柱一般強健的鼎湖峰的奉獻。那還是唐朝的天寶年間,也就是唐明皇與楊貴妃最纏綿的那些時日,鼎湖峰上上下下紫氣回旋,云霞飄蕩。這時太陽出山了,一個柔美的轉身,折射出萬道霞光,山里山外,頓時五彩繽紛。有人將此事報到朝廷,唐玄宗聽后十分驚嘆:“真乃仙人薈萃之都也!”遂親自提筆,寫下了“仙都”二字。由是,仙都的脈息代代相傳,一直頗有激蕩地跳到了今日。

關于這塊巨石的傳說很多,有些居然是遠古時期的。相傳這里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煉丹升天之地,與黃山廬山并稱為他的三大行宮。黃帝本是傳說中的人物,作為一種信仰的存在,在這里就有了名實俱符的注腳。于是金碧輝煌的黃帝祠宇,頗有威望地成了這方寶地的標識。從這里側著看那鼎湖峰,也頗得意趣,前面的練江被屋舍祠廟遮蔽后,那石就有了向山上攀附的架勢,山上依然有崖,依然有樹,依然有百年草木的清清白白。我順著山勢往上看,見云空中有纜車的影子在晃動,一問,是可以上得前面的峰巒的索道。

我就有這么瘋,非得乘一乘纜車去后山窺一窺鼎湖峰的背影不可。原本要用一個小時的腳力攀登,現在只需五分鐘的時間。背景中的鼎湖峰,僅比我們腳下的山頭矮了一截,手臂長一點的話,撩得著她的發辮。高石之上的“頭發”一目了然,那些樹的樹干多數有海碗粗,每一株都容光煥發。這里沒有一撮泥,也無一滴水,看到的都是石的嶙峋,生存條件如此惡劣,我不知道它們是如何把握住自己的命運走向,而贏得世人的青睞的。

這么有靈氣集聚的地方,這么有生命包容的地方,尋訪者也紛至沓來。書圣王羲之來了,一陣龍飛鳳舞后,幽幽墨跡久而彌香;山水詩鼻祖謝靈運來了,一通放歌放懷的縱情后,帶來的是利好多多;李白來了,白居易也來了,一個浪漫,一個現實,在這里都得到了最有張力的發揮;還有朱熹、袁枚等等才子,或舞文,或弄墨,都有自己的情感抒發。

我原以為這是一塊最簡單不過的石柱,肢體語言的表露就那么一豎,難成方圓,也不成氣候?;畹煤唵喂皇侨说囊环N生存法則,但山呢,水呢,樹呢,草呢,太過簡單就少了暖意,就沒了情趣。而鼎湖峰就不同了,一石居然能夠成景,她靠的并不是人們無聊的抬舉,而靠的是自己的風骨,自己的豪邁,是自己那種大無大有的精氣神,才能夠撐起心中的那一方天地呀!

下了山后,我站在距鼎湖峰更遠一點的一座石橋上,再一次地眺望她的風采。忽地,我在那柱石中竟也讀出了人們慣常形容的一個詞:天下第一筍!是呀,她確有筍的影像,筍的意氣,筍的奇巧,蓬勃著,雄姿英發著,繪聲繪色地演講著。她分明是一塊活著的石頭,一塊有生命張力的石頭!我將其收進相機,存進腦海,讓她成為我永遠的揮之不去!

猜你喜歡
縉云石柱纜車
石柱迷宮
“縉云燒餅”火了
做精特色產業的探索和實踐
乘坐纜車
蘑菇石柱
高空纜車
關于探討電子政務融入招商引資模式的思考
纜車
巴勒貝克發現第三根超巨大石柱
麗水風物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